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23-329,共7页
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勘探形势为基础,结合对基本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的特殊性分析认为: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要以已知的构造背景为基础逐步展开,树立“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理念,在全凹陷开展饱和勘探;加强低位体系域储集体的勘探... 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勘探形势为基础,结合对基本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的特殊性分析认为: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要以已知的构造背景为基础逐步展开,树立“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理念,在全凹陷开展饱和勘探;加强低位体系域储集体的勘探;重视不整合面之上岩性圈闭的识别与描述;选择有利地区,努力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同时指出了在台北凹陷侏罗系以上含油气系统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3类重要领域和相应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富油气凹陷 输导体系 制约因素 勘探领域 台北凹陷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粘土矿物纵向异常演化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宝珺 李伟 +1 位作者 付建奎 岑晓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4-508,共5页
台北凹陷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在纵向上虽然存在伊 /蒙混层中蒙脱石层的基本正常成岩变化规律 ,但是 ,在各成岩阶段其他粘土矿物组分的变化中却出现了多种异常现象 .主要以鄯善构造为例 ,经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该区粘土矿物在各成岩阶段出现... 台北凹陷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化在纵向上虽然存在伊 /蒙混层中蒙脱石层的基本正常成岩变化规律 ,但是 ,在各成岩阶段其他粘土矿物组分的变化中却出现了多种异常现象 .主要以鄯善构造为例 ,经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该区粘土矿物在各成岩阶段出现异常变化的多种原因 ,如 :存在原沉积母岩、沉积水介质、煤系地层成岩产生的酸性流体、暗色泥岩热演化生成的有机酸及油层中有机酸等因素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粘土矿物 成因 母岩 煤系地层 水介质 伊利石 成矿作用 蒙脱石
下载PDF
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与富集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苏传国 黄卫东 +2 位作者 白喜俊 李成明 朱建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6,共7页
吐哈盆地是我国西北主要的侏罗系含煤盆地,近年来不仅在天然气勘探上迟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发现的天然气田数量及储量规模均远小于油田的数量及储量规模,明显有悖于"含煤盆地贫油富气"的地质规律。为此通过对吐哈盆地天... 吐哈盆地是我国西北主要的侏罗系含煤盆地,近年来不仅在天然气勘探上迟迟未能取得重大突破,而且发现的天然气田数量及储量规模均远小于油田的数量及储量规模,明显有悖于"含煤盆地贫油富气"的地质规律。为此通过对吐哈盆地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的解剖分析和探讨,认为煤系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天然气转化率较小且明显滞后于液态烃的生成,是造成吐哈盆地"油气共生、油多气少"的主要原因;煤系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油气藏后期的保存条件是盆地大、中型气田形成、富集的关键因素;台北凹陷中部的胜北、丘东和小草湖等地区,煤系源岩发育、热演化程度较高、且后期构造活动相对较弱,应是盆地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天然气 成藏地质条件 有利勘探区
下载PDF
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9
4
作者 党犇 赵虹 周立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通过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特征的分析 ,得出其原生孔隙不发育 ,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和油气聚集的主要空间 ,进而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微观、宏观识别标志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孔隙水中有机酸和碳酸含量与来源的分析 ... 通过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特征的分析 ,得出其原生孔隙不发育 ,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和油气聚集的主要空间 ,进而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微观、宏观识别标志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孔隙水中有机酸和碳酸含量与来源的分析 ,探讨了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 ,认为有机酸对骨架颗粒长石和岩屑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对于台北凹陷乃至整个盆地侏罗系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台北凹陷 侏罗系储层 形成机理 吐哈盆地 油气勘探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上二叠统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苏传国 李定方 蒋新义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7-78,共2页
台北凹陷前侏罗系是目前吐哈盆地获取新增储量最有利的接替区,但因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层位难以识别和追踪而无法确定源岩分布及生烃规模.通过对鲁克沁构造带稠油的油源分析,证实了台北凹陷深层不仅存在二叠系生油岩,而且生烃潜力及... 台北凹陷前侏罗系是目前吐哈盆地获取新增储量最有利的接替区,但因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层位难以识别和追踪而无法确定源岩分布及生烃规模.通过对鲁克沁构造带稠油的油源分析,证实了台北凹陷深层不仅存在二叠系生油岩,而且生烃潜力及资源规模巨大,并已发生过多期油气生成、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台北凹陷 上二叠统 生烃潜力 油源对比 源岩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占龙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88-692,共5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勘探起步较晚,剩余资源丰富,具备进一步深入开展天然气勘探的资源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的讨论,指出了台北凹陷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和目标。针对目前勘探形势,分析了天然气勘探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勘探起步较晚,剩余资源丰富,具备进一步深入开展天然气勘探的资源基础。结合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的讨论,指出了台北凹陷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和目标。针对目前勘探形势,分析了天然气勘探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勘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资源潜力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运聚模式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喜双 李鹏举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2,共4页
本文根据生油岩热演化、构造发育、地层沉积等特征,从油气运移和聚集角度分析台北凹陷已发现的油气藏。指出台北凹陷的油气藏以诛罗系为油源,油气运移的最主要通道为断层,其次为裂缝和渗透性砂岩。由于其构造圈闭在燕山运动中期具雏... 本文根据生油岩热演化、构造发育、地层沉积等特征,从油气运移和聚集角度分析台北凹陷已发现的油气藏。指出台北凹陷的油气藏以诛罗系为油源,油气运移的最主要通道为断层,其次为裂缝和渗透性砂岩。由于其构造圈闭在燕山运动中期具雏型,只有在此以后的油气运移才有效。提出台北凹陷的运聚模式有巴喀式、丘东-七克台式、胜金口式、鄯勒式。运聚模式不同的油气藏,其油气聚集特点和富集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油气藏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党犇 赵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总结研究了吐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和滨浅湖滩砂体三种类型,主体处于晚成岩A1 亚... 利用岩芯观测、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分析等方法,总结研究了吐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集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扇三角洲砂体和滨浅湖滩砂体三种类型,主体处于晚成岩A1 亚期,储集岩主要属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粒间溶孔是油气主要储集空间,以细、微细喉道为主,部分地区或层段储层裂缝发育。总体上属中低孔、中低渗型储层,纵向上以三间房组物性最好、西山窑组次之、七克台组较差,平面上凹陷南部、西部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和西部的滨浅湖滩砂体是重要储层。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有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侏罗系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沉积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东海盆地台北坳陷有机包裹体与油气生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延斌 韩德馨 +1 位作者 姜亮 葛和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 ,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 (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 .结果认为 :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E1末 T04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古新世末 ,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因... 研究了有机包裹体及其均一温度的特征 ,分析了镜质组反射率 (Ro)与地质演化史的关系 .结果认为 :台北坳陷自第三纪以来有两次油气生成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E1末 T04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古新世末 ,有机质成熟度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 ,因此 ,这一期尽管有油气的生成 ,但运移规模有限 ,形成的有机包裹体极少 .第二次发生在 E2 末 T03 构造层形成之前 ,即始新世末 ,此时区内主要烃源岩都已经进入生烃高峰 ,是区内主要的油气生成、运移期 .伴随油气的生成和运移 ,形成了大量以液相及气、液二相为主的有机包裹体 .晚第三纪的沉积厚度近似于 E2 末剥蚀厚度 ,对油气生成和运移的影响不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坳陷 有机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生成 东海盆地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兴齐 陈践发 +4 位作者 赵红静 张晨 郭望 周飞 刘高志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2-620,共9页
根据天然气组分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研究区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主要分布在60%~80%之间,重烃气(C2+)含量较高,集中在20%~40%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变化较大,集中... 根据天然气组分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研究区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主要分布在60%~80%之间,重烃气(C2+)含量较高,集中在20%~40%之间,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变化较大,集中在60%~80%之间,为典型的湿气;非烃气体总体含量低,主要为N2和CO2,其中雁木西地区较高含量的N2主要来源于大气氮。天然气δ13 C1值偏低,集中在-41‰~-39‰之间,δ13C2值大于-29‰,主频率为-28‰~-26‰,δ13 C3值、δ13 nC4值集中在-26‰~-24‰之间,表明台北凹陷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天然气δD1值分布在-239.6‰~-111.8‰之间,主频率为-240‰~-230‰,表明研究区气源母质主要形成于陆相淡水沉积环境,且天然气成熟度不高。雁木西油田部分样品天然气湿度较大且碳、氢同位素发生倒转,主要是生物降解作用所致。天然气主要处于未熟—低熟阶段(RO≤0.8%),气源对比表明,台北凹陷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未熟—低熟烃源岩,其次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成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氢同位素 成因类型 成熟度 台北凹陷 吐哈盆地
原文传递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成 张日供 +2 位作者 李留中 张瑞英 胡剑犁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9-52,共4页
吐哈盆地低电率阻油气层主要分布在台北凹陷西部,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主要原因有高矿化度地层水、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低幅度构造所造成的低含油饱和度等因素。通过电阻增大率图版、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和阵列感应测井、核磁共振... 吐哈盆地低电率阻油气层主要分布在台北凹陷西部,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主要原因有高矿化度地层水、微孔隙发育、高泥质含量、低幅度构造所造成的低含油饱和度等因素。通过电阻增大率图版、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和阵列感应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新技术的应用,总结了一套低电阻率油气层的测井解释和评价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新增探明、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251.92×104t,溶解气10.13×109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 阵列感应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 低电阻率 束缚水饱和度 台北凹陷
下载PDF
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连进 叶加仁 吴冲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4,共3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华夏板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其下地壳性质与浙闽隆起区一致。盆地前第三纪主要发育侏罗—白垩系沉积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台北坳陷内。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早中生代坳陷盆地发育和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发... 东海陆架盆地是发育于华夏板块之上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 ,其下地壳性质与浙闽隆起区一致。盆地前第三纪主要发育侏罗—白垩系沉积 ,沉积岩主要分布于南部的台北坳陷内。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分为早中生代坳陷盆地发育和晚中生代断陷盆地发育两个阶段 ,为下坳上断形式的中生代陆相复合盆地。盆地中生界具有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 ,其中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及煤层为主要生烃岩系 ;上白垩统砂岩具较好的储集性能 ,储集空间以孔隙—裂缝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陆架盆地 台北坳陷 石油地质 地质特征 油气藏 断陷盆地 煤层 泥岩
下载PDF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苏传国 朱建国 +2 位作者 孟旺才 蒋兵 王天鹏 《吐哈油气》 2005年第1期14-20,共7页
吐哈盆地被认为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但通过煤岩的富氢显微组成、模拟生烃特征、特殊的油气成藏规律及不同地区预测资源量与探明油气资源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岩可能并不具有大规模生、排液态烃并形成商业性油田的能... 吐哈盆地被认为是典型的煤成油盆地。但通过煤岩的富氢显微组成、模拟生烃特征、特殊的油气成藏规律及不同地区预测资源量与探明油气资源量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岩可能并不具有大规模生、排液态烃并形成商业性油田的能力。结合其它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认为台北凹陷中侏罗统地层中的油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煤成油",更可能是深层湖相与煤系的"混源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油 混源油 生烃 吐哈盆地 排液 油田 液态烃 煤系 地球化学 侏罗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侏罗系-古、新近系沉积体系与演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青鹏 倪联斌 +2 位作者 吕锡敏 靳继坤 宋海波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4-91,共8页
在建立台北凹陷西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背景分析,明确了台北凹陷西部沉积主控因素,分析了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储... 在建立台北凹陷西部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背景分析,明确了台北凹陷西部沉积主控因素,分析了准层序组及体系域的叠置样式,划分了沉积体系类型。首次在研究区开展了以四级层序为单元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空间演化分析,为储盖层评价、生储盖组合分析、勘探层系优选和各类型油气藏区带评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沉积相 沉积体系 演化
下载PDF
东海西部台北坳陷中生界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建 谢睿 +1 位作者 徐敏 林小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158,共9页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区及重要领域。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 东海陆架盆地是在元古界、古生界复杂基底上发展形成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对中国的能源战略意义重大,东海陆架盆地中生界将是未来中国东部油气勘探新区及重要领域。台北坳陷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南部,中生界陆相河湖沉积体系发育福州组泥岩、石门潭组泥岩两套主力烃源岩。根据台北坳陷烃源岩、储盖组合、输导体系等油气藏形成的静态要素为基础,结合油气来源和成藏期次分析,研究其成藏过程,明确了台北坳陷以福州组、石门潭组为主力烃源,福州组、石门潭组及始新世瓯江组砂体为主要储层,油气沿着凹陷边缘的砂体、活动的断层运移,砂体尖灭和断层封闭时期,油气早期成藏;始新世末-渐新世的全盆性挤压反转,油气重新调整聚集成藏。从而建立起台北坳陷中生界早期成藏,后期调整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坳陷 福州组 石门潭组 油气来源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台北凹陷三叠系鄯深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伟 付建奎 瞿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37,共3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深三叠系油气藏成藏后的变化较大。对烃类包裹体、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油砂荧光薄片等微观信息与烃源岩的热演化、储盖组合条件的形成、圈闭的形成与演化、油气运移时期等要素的宏观匹配关系进行多因素综合分...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鄯深三叠系油气藏成藏后的变化较大。对烃类包裹体、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油砂荧光薄片等微观信息与烃源岩的热演化、储盖组合条件的形成、圈闭的形成与演化、油气运移时期等要素的宏观匹配关系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 ,确定该油气藏的成藏早期是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沉积早期 ,充注正常成熟度油气 ;主要成藏期是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早期 ,充注较高成熟度油气 ;主要改造期是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期至喀拉扎组沉积早期 ,再次充注高成熟度的以气为主的烃类。图 4参 13 (王孝陵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三叠系 鄯深油气藏 形成 演化 烃类包裹体 K-Ar定年 成藏期次
下载PDF
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孔隙预测及勘探有效下限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森明 宋承文 蔡文新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在系统研究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物性分布规律以及压实程度特征,建立孔隙度-深度趋势法和压实减孔量法预测砂岩孔隙度.认为中侏罗统储层压实减孔量整体比较高,表现出“北高南低,生油凹陷内高、周边低”的特... 在系统研究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物性分布规律以及压实程度特征,建立孔隙度-深度趋势法和压实减孔量法预测砂岩孔隙度.认为中侏罗统储层压实减孔量整体比较高,表现出“北高南低,生油凹陷内高、周边低”的特征.结合探井试油资料,确定侏罗系储集层有效下限的孔隙度值为9%,压实减孔量为34%,各构造带侏罗系储层深度有效下限总体上表现出“南深北浅、西深东浅”的特征.指出台北凹陷侏罗系储集层在有效下限以下勘探具有较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下限 勘探 预测 储集层物性 侏罗系储层 孔隙度 控制因素 储层物性 系统研究 压实程度 分布规律 中侏罗统 试油资料 特征 趋势法 构造带 砂岩 生油 探井
下载PDF
老井复查在台北凹陷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勇 荆文波 +1 位作者 杨均奇 陈旋 《吐哈油气》 2000年第3期26-30,93-94,共7页
根据李传亮等对储层的分类,台北凹陷油气层属低阻油层,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识别较为困难。本文从分析老井复查的应用效果入手,系统总结并归纳了台北凹陷老井复查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指出电阻率增大率、微差识别法等是... 根据李传亮等对储层的分类,台北凹陷油气层属低阻油层,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识别较为困难。本文从分析老井复查的应用效果入手,系统总结并归纳了台北凹陷老井复查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指出电阻率增大率、微差识别法等是单井识别油气层的基础,多井对比结合成藏条件的分析是检验复查结果的关键,该套研究思路和方法在台北凹陷的滚动勘探开发增储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并对其它相类似的油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井复查 台北凹陷 滚动勘探开发 效果 分析
下载PDF
台北凹陷西部似低电阻率油气层特征及其定性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成全 陈淑艳 《吐哈油气》 1999年第3期1-6,93,共7页
吐哈盆地不仅油气藏类型丰富,而且油气层在测井资料上的显示特征也纷繁复杂,既有高电阻率水层,也有低电阻率油气层,同时也有正常的高电阻率油气层。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最难识别,往往容易忽视而被... 吐哈盆地不仅油气藏类型丰富,而且油气层在测井资料上的显示特征也纷繁复杂,既有高电阻率水层,也有低电阻率油气层,同时也有正常的高电阻率油气层。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因其电性特征与水层及其围岩差别甚小,最难识别,往往容易忽视而被漏失掉。通过近几年对台北凹陷西部老井复查解释,不仅发现了一批似低电阻率油气层,而且对此类油气层的认识也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识别方法。系统总结似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定性识别方法,对今后这种过渡类型油气层的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电阻率 似低电阻率 油气藏特征 油气聚集 机理 定性分析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隐伏构造遥感信息提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桂宏 殷利甫 张友焱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7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提取隐伏构造信息,选择了台北凹陷内几个子区使用TM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及频率增强等方法。处理后的图像较好地反映了隐伏的局部构造和断层。最后浅述了环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并结合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预测了环形构造... 为提取隐伏构造信息,选择了台北凹陷内几个子区使用TM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假彩色合成及频率增强等方法。处理后的图像较好地反映了隐伏的局部构造和断层。最后浅述了环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并结合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预测了环形构造的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隐伏断层 遥感图像 地质解释 油气勘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