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9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被引量:160
1
作者 董玉琛 曹永生 +6 位作者 张学勇 刘三才 王兰芬 游光霞 庞斌双 李立会 贾继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共8页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鄂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种质资源 选育
下载PDF
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籽粒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2
2
作者 张勇 王德森 +1 位作者 张艳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 【目的】小麦品种籽粒铁和锌等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研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和陕西等6省区240个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于1997~1998年度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场试验田,收获后分析籽粒中包括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和钙、镁、钾、磷、硫等常量元素在内的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品种间各微量和常量矿物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微量元素中,铁平均含量最高,为41.9mg·kg-1;铜含量最低,为5.54mg·kg-1。常量元素中,钾平均含量最高,达4747mg·kg-1;钙含量最低,为465mg·kg-1。除镁和硫元素外,其它各元素含量变幅均较大。不同地区来源品种籽粒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北京和山东品种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北和山东品种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含量较高,河南品种大部分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都较低。籽粒中铁和锌(r=0.630)、镁与磷(r=0.571)、镁与硫(r=0.521)、锌与磷(r=0.502)、磷与硫(r=0.537)等元素含量间相关系数均较高,达0.001显著水平,表明可以同时提高小麦籽粒中铁、锌和磷等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结论】铁和锌等元素含量高的品种(系)间存在明显的亲源关系,说明在育种中通过选择或选用矿物质元素含量高的亲本可以提高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指出现阶段应进一步从中国现有小麦品种特别是各地主栽品种中筛选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铁和锌含量高的基因型,以经济有效地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 矿物质元素 生物强化
下载PDF
植物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 被引量:78
3
作者 叶子飘 于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2-782,共11页
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及其修正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该文从CO2分子在叶片气孔中扩散这个最基本的物理过程出发,应用物理学中的分子扩散和碰撞理论、流体力学与植物生理学等知识,严格推导出叶片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 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及其修正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该文从CO2分子在叶片气孔中扩散这个最基本的物理过程出发,应用物理学中的分子扩散和碰撞理论、流体力学与植物生理学等知识,严格推导出叶片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利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控制CO2浓度、湿度和温度,测量了华北平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光响应数据和气孔导度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推导的气孔导度机理模型较之Ball-Berry气孔导度模型和Tuzet等气孔导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冬小麦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如果用气孔导度的机理模型耦合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修正模型,则耦合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华北平原冬小麦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强的响应曲线,并可直接估算冬小麦的最大气孔导度和对应的饱和光强,同时可以研究最大气孔导度是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同步的问题。拟合结果还表明:冬小麦在30℃、560μmol·mol–1CO2,或在32℃、370μmol·mol–1CO2条件下,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并不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导度 Ball-Berry模型 气体扩散 冬小麦
下载PDF
小麦与高冰草属间体细胞杂交获可育杂种植株 被引量:33
4
作者 夏光敏 向凤宁 +3 位作者 周爱芬 王槐 何世贤 陈惠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4期349-352,共4页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42)“济南177”与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取杂种子房诱导产生... 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42)“济南177”与紫外线照射的高冰草(长穗偃麦草Agropyronelongatum,2n=70)原生质体在PEG诱导下融合,获杂种再生植株。取杂种子房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再生植株,经染色体和同工酶鉴定,它们仍保留杂种性质。其中两株移栽成活并结实,杂种性质也经表型、染色体、同工酶和RAPD分析得到证明。在F0和F1代植株根尖细胞中,均发现高频率地存在着染色体断片;从F2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数目及行为发现,杂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主要分布在18Ⅱ~22Ⅱ,染色体断片发生配对及分离,表明它们是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s)。F1及F2代植株比亲本小麦(“济南177”)秆茎粗硬、生长健壮,穗大粒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冰草 体细胞杂交 可育杂种植株
下载PDF
锌营养状况对小麦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0
5
作者 张福锁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2年第1期24-28,共5页
小麦缺锌不仅导致根系K^+和NO_3^-泌出量增加,而且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泌出量也明显提高。重新供锌(ZnSO_4)12h后,根系K^+、NO_3^-、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泌出量迅速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泌出量接近... 小麦缺锌不仅导致根系K^+和NO_3^-泌出量增加,而且低分子量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糖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泌出量也明显提高。重新供锌(ZnSO_4)12h后,根系K^+、NO_3^-、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的泌出量迅速减少,随着时间的延长,泌出量接近对照水平。结果说明锌对根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及膜功能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锌 小麦 细胞膜透性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don Usage Patterns Among 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es 被引量:56
6
作者 Wen-Juan Zhang Jie Zhou +3 位作者 Zuo-Feng Li Li Wang Xun Gu Yang Z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6-254,共9页
In many organisms, the difference in codon usage patterns among genes reflects variation in local base compositional biases and the intensity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this stud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 In many organisms, the difference in codon usage patterns among genes reflects variation in local base compositional biases and the intensity of natural selection. In this stud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don bias and factors in shaping the codon usage patterns among 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es in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C contents in nuclear gen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mitochondrion and chloroplast genes. The neutrality and correspondenc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codon usage in nuclear genes would be a result of relative strong mutational bias, while the codon usage patterns of mitochondrion and chloroplast genes were more conserved in GC content and influenced by translation level. The Parity Rule 2 (PR2) p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pyrimidines were used more frequently than purines at the third codon position in the three genomes. In addition, using a new alterative strategy, 11, 12, and 24 triplets were defined as preferred codons in the 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es, respectively.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he mitochondrion, chloroplast and nuclear genes shared particularly different features of codon usage and evolutionary constra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LAST codon usage MITOCHONDRION neutral mutation nuclear gene selection constraint triticum aestivum.
原文传递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Ⅱ.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7
作者 童依平 李继云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 N O-3 的动力学参数 Vm ax、 Km 和生长速率对小麦品种(系)间吸氮量差异的影响。用水培方法测定的根系重量、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 N O-3 吸收动力学参数 V... 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 N O-3 的动力学参数 Vm ax、 Km 和生长速率对小麦品种(系)间吸氮量差异的影响。用水培方法测定的根系重量、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 N O-3 吸收动力学参数 Vm ax、 Km (以下统称为根系生理学指标)具有显著的品种(系)差异,且能很好地解释水培条件下吸氮量的品种(系)差异,即在低氮条件下, Km低(对 N O-3 亲和力高)的品种(系)吸氮量高;在高氮条件下 Vm ax 高、根系发达的品种(系)吸氮量高。同时也能较好地解释盆栽试验中拔节期吸氮量的品种(系)差异,但它们与拔节后吸氮量的关系较差,可能原因是对氮的吸收还受生长速率(对氮素的需求量)的反馈调控。在播种—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期,不同品种(系)的吸氮速率与生长速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吸氮规律上分析,总吸氮量高的品种(系)具有开花后吸氮量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氮素 吸收效率 影响因素 品系
下载PDF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不同叶龄叶绿素荧光及叶黄素循环组分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42
8
作者 许长成 李德全 +1 位作者 邹琦 张建华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9年第1期29-37,共9页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 干旱条件下冬小麦叶片光化学效率(Fv/Fm)的降低伴随着叶黄素循环组分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干旱初期,Fv/Fm 的降低约在暗置过夜后完全恢复。当干旱诱导的玉米黄质含量的增加达最大值时,Fv/Fm 不可逆下降,Fo 上升,表明发生了光破坏。与老叶相比,干旱条件下功能叶具有较高的玉米黄质含量,对光破坏的抗性较强。推测干旱条件下老叶不可逆衰老与其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耗散过剩光能能力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叶绿素荧光 叶黄素循环 冬小麦
全文增补中
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与趋势 被引量:46
9
作者 邵宏波 梁宗锁 邵明安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5-17,共13页
进入21世纪的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是粮食短缺与品质改良。中国是农业大国,形势更加严峻。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主要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约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其中小麦抗旱生理生化... 进入21世纪的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之一是粮食短缺与品质改良。中国是农业大国,形势更加严峻。小麦是我国第二大主要作物,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制约小麦产量的环境因素更加复杂。其中小麦抗旱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将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随着水稻、玉米基因组序列的完成与启动,这方面的作用将更加显著。本研究结合已有工作,论述小麦抗旱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 生理生化 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
下载PDF
小麦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36
10
作者 曹双河 郭小丽 +2 位作者 刘冬成 张相岐 张爱民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3-298,共6页
农大 3 3 3 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 ,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 ,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 ,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 ms2 ,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 农大 3 3 3 8是通过多年鉴定发现的一个优良的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小麦品系 ,运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其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定位 ,检测到了两个光温敏核雄性不育基因座位 ,并分别命名为ptms1和pt ms2 ,其中ptms1的基因效应是ptms2的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F_1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刘芳 孙根楼 +1 位作者 颜济 杨俊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9-175,T001,共8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 F_1的三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剑叶、幼穗和幼根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属间杂种 F_1的三叶期叶片、拔节期叶片、剑叶、幼穗和幼根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器官及同一器官的不同发育时期酯酶同工酶酶谱表型有明显差异。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就同一器官、同一发育时期相比,酶谱差异较大,佐证了普通小麦和华山新麦草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 F_1酶谱主要表现为互补两亲本酶谱的模式,并明显具有偏母本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酯酶同工酶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遗传转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庆法 唐克轩 +3 位作者 叶建明 郝峥嵘 何艺园 沈大棱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69-572,共4页
利用来自小麦花药、幼胚愈伤组织和带有GUS基因的Ti质粒,对农杆菌转化小麦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证实适当浓度的乙酰丁香酮是诱发T-DNA转移的必需条件,其最低有效浓度为50μmol/L.在20~35℃,pH5.2~6.8条件下,均可有效诱导T... 利用来自小麦花药、幼胚愈伤组织和带有GUS基因的Ti质粒,对农杆菌转化小麦的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证实适当浓度的乙酰丁香酮是诱发T-DNA转移的必需条件,其最低有效浓度为50μmol/L.在20~35℃,pH5.2~6.8条件下,均可有效诱导T-DNA的转移.农杆菌菌液密度以108ml-1细胞为宜,添加适当的表面活性剂有促进T-DNA转化的作用.对4种小麦材料的研究证明,T-DNA的转移效率常因受体材料基因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愈伤组织的活力与T-DNA转移的效率有密切关系.显微观察发现,胚状体细胞比非胚状体细胞群更容易发生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杆菌介导 基因转化 遗传转化条件
原文传递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漱阳 侯文胜 +2 位作者 张安静 傅杰 杨群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47-452,共6页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 利用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2n=14,NN)杂交与回交产生的七倍体杂种(AABBDDN,2n=49),再与普通小麦回交,即产生单体附加(2n=43),当以七倍体作父本时,产生单体附加的频率(24.2%)高于七倍体作母本的频率(12.28%)。单体附加自交产生二体附加的频率为7.19%。不同附加系的细胞学稳定性有差异,并随着逐代选择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附加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侯文胜 张安静 +2 位作者 杨群慧 傅杰 陈漱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68-373,共6页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 利用缺体小麦与小麦-华山新麦草七倍体杂种(2n=49,AABBDDN)杂交,F1再与相应’的缺体小麦回交2次,在BC2F1境检选出2n=41的植株,同时套袋自交,选育出5A和3D两种异代换系。单体代换植株自交产生二体代换植株的频率为23.16%。5A代换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1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84.52%,3D代换植株21Ⅱ的出现频率平均为62.61%。异代换系均生长旺盛,结实正常,说明异染色体能较好地补偿所缺失的小麦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华山新麦草 异代换系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的形成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傅杰 陈漱阳 张安静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17-323,共7页
通过普通小麦(AABBDD 2n=42)与滨麦(JJNN 2n=28)杂种幼胚培养,获得F_17株(ABDJN 2n=35)。用秋水仙碱处理分蘖节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得到11粒种子。幼胚培养后得到BC_1F_17株(AABBDDJN 2n=56)。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至BC_1F_0代,获得3种穗型... 通过普通小麦(AABBDD 2n=42)与滨麦(JJNN 2n=28)杂种幼胚培养,获得F_17株(ABDJN 2n=35)。用秋水仙碱处理分蘖节后,再用普通小麦回交得到11粒种子。幼胚培养后得到BC_1F_17株(AABBDDJN 2n=56)。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至BC_1F_0代,获得3种穗型的八倍体小滨麦(AABBDDJJ或AABBDDNN)。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52—5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2n=28Ⅱ的细胞占45.38—48.89%,染色体构型为1.69Ⅰ+27.07Ⅱ+0.06Ⅲ。株高89—105厘米;穗长13—16厘米;小花数96—108个;籽粒红色、大粒、不饱满,千粒重44.5—51克;自交和天然结实率分别为27.70—54.58%,49.48—58.63%;成熟期偏晚;耐寒耐旱;抗条锈、秆锈、叶锈、赤霉和白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麦 八倍体 小麦 细胞 遗传学
下载PDF
小麦抗旱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16
作者 赵燕昊 曹跃芬 +1 位作者 孙威怡 戎均康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95-1803,共9页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资源短缺是目前小麦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发现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开花授粉、光合作用、生物量、叶... 小麦(Triticum aestivum)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资源短缺是目前小麦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发现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开花授粉、光合作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各类生物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和含量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生理应答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从干旱胁迫下小麦生理变化、抗旱机制、抗旱品种鉴定及解决小麦干旱胁迫的途径等四个方面对小麦抗旱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 生理应答机制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系)所含Pm基因 被引量:21
17
作者 刘金元 陶文静 +3 位作者 段霞瑜 向齐君 刘大钧 陈佩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借助与 Pm2及 Pm4紧密连锁的 RFL P标记 ,对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的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及其它单位育成或引自国外但所含具体 Pm基因尚有异议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所与江苏省里下河地... 借助与 Pm2及 Pm4紧密连锁的 RFL P标记 ,对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的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及其它单位育成或引自国外但所含具体 Pm基因尚有异议的抗病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本所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的抗病新品系及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白粉病抗源材料中所含具体 Pm基因与按系谱推导及对白粉病菌抗谱分析的结果相一致。而据单体分析认定为“Pm2 x”和“KG”( 6A)的白免 3号和肯贵阿 1号和按侵染型推导为含Pm2 +6的“郑州 831”,在本研究中发现这 3个材料所含主效抗病基因均为 Pm4 ,而无 Pm2 ,此结果与分菌系、分小种抗谱鉴定结果相符。另外 ,RFLP分析还证明了 2个引自国外且抗病性已降低的 Pm6鉴别寄主 Timgalen和 CI12 632 / 8Cc所携带 Pm6基因已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技术 小麦 白粉病抗性 Pm基因 鉴定
下载PDF
铝对小麦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何龙飞 刘友良 +2 位作者 沈振国 王爱勤 李扬瑞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685-694,共10页
采用元素含量测定和 X -射线微区分析的方法 ,比较了铝胁迫对两小麦品种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铝处理后 ,小麦幼苗铝吸收迅速增加、钙和磷含量下降、钾外流受抑制 ,铝敏感品种Scout6 6比耐铝品种 Altas6 6明显。铝的分布为表... 采用元素含量测定和 X -射线微区分析的方法 ,比较了铝胁迫对两小麦品种幼苗营养元素吸收和分布的影响。铝处理后 ,小麦幼苗铝吸收迅速增加、钙和磷含量下降、钾外流受抑制 ,铝敏感品种Scout6 6比耐铝品种 Altas6 6明显。铝的分布为表皮细胞 >皮层细胞 >中柱薄壁细胞。除细胞壁外 ,在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的细胞质中也有铝的积累。钾分布在中柱薄壁细胞中最多 ,皮层次之 ,表皮最少。钙、磷和氯分布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营养元素 X-射线微区分析 吸收 分布
下载PDF
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穗部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康振生 黄丽丽 +2 位作者 H.BUCHENAUER 韩青梅 蒋选利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9-335,共7页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观察了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接种后 6~12h ,分生孢子在小麦穗部的任何部位均可萌发 ,每个孢子可产生 1至多个芽管 ,新产生的芽管并不立即入侵寄主组织 ,而是在寄主体...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地观察了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接种后 6~12h ,分生孢子在小麦穗部的任何部位均可萌发 ,每个孢子可产生 1至多个芽管 ,新产生的芽管并不立即入侵寄主组织 ,而是在寄主体表生长扩展 ;接种后 36~ 4 8h观察 ,小穗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和子房的表面形成了密集的菌丝网 ,然而在小麦穗轴表面、颖片和内稃的外表面 ,菌丝生长缓慢、分布稀疏 ,但颖片外表边缘的菌丝可跨越边缘扩展到颖片的内表皮上 ;接种后 36h ,寄主体表菌丝产生入侵菌丝 ,以直接入侵方式由颖片、外稃、内稃的内侧及子房的顶部侵入寄主组织体内 ,随后 ,菌丝以胞间和胞内生长的方式向下扩展 ;接种后 4~ 5d ,菌丝由上述组织扩展到达穗轴后 ,在穗轴内沿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向下扩展 ,延伸到相邻小花 ,随菌丝在小麦穗部组织内不断地生长扩展 ,使得寄主细胞坏死、解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小麦 穗部侵染过程 细胞学 赤霉病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小麦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韦振泉 林宏辉 +1 位作者 何军贤 梁厚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55-560,共6页
棉农 4号春小麦幼苗 (Triticum aestivum L.cv.Miannong No.4)经 - 0 .5MPa PEG溶液渗透胁迫 2 4、48和 72 h,使叶片分别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水分胁迫。在此渐进水分胁迫条件下 ,叶绿体类囊体膜中光系统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LHC ... 棉农 4号春小麦幼苗 (Triticum aestivum L.cv.Miannong No.4)经 - 0 .5MPa PEG溶液渗透胁迫 2 4、48和 72 h,使叶片分别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水分胁迫。在此渐进水分胁迫条件下 ,叶绿体类囊体膜中光系统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LHC )的各组分含量发生了不同变化。对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进行的温和电泳结果显示 ,在轻度水分胁迫 (2 4 h)时 ,三聚体形式的 LHC b含量有所增加 ,而在中度 (48h)和重度 (72 h)胁迫下其含量减少 ,说明轻度水分胁迫对其有诱导作用 ,而中、重度水分胁迫对它有破坏作用。与 L HC b的变化不同 ,LHC a和 LHC c的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时就开始下降 ,LHC d的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变化不大。讨论了 LHC 各组分在水分胁迫下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小麦 光系统Ⅱ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