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
作者 潘清丽 邵蕾 +1 位作者 陈丽洁 王建琴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8年第6期377-379,I0001,共4页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雄激素介导的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成分改变、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炎症反应有关,遗传因素以及饮食习惯也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饮食因素可经胰岛...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不仅与雄激素介导的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成分改变、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炎症反应有关,遗传因素以及饮食习惯也是痤疮发病的重要因素,饮食因素可经胰岛素及IGF-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痤疮发病,而增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表达,上调转录因子p53被认为是治疗痤疮的关键。本文综述痤疮各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能为临床诊治以及科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发病机制 炎症 ICF-1 TRAIL tp53
下载PDF
抑癌基因TP53及新家族成员TP63和TP73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中 张嘉玲 +2 位作者 杨歆萍 吕海 CARTER Van Waes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57-62,共6页
抑癌基因TP53在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P63和TP73是TP53家族中包含的另外两个成员,均具有多种亚型,这些亚型通过自身家族或与其它转录因子家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广泛的基因群发挥调控作... 抑癌基因TP53在调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维持基因组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P63和TP73是TP53家族中包含的另外两个成员,均具有多种亚型,这些亚型通过自身家族或与其它转录因子家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广泛的基因群发挥调控作用。本文将综述TP53及其家族成员TP63、TP73的功能学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将重点介绍我们NIH/NIDCD头颈外科实验室的近期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新发现。我们近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在肿瘤炎症的微环境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可逆转的动态机制为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诱导NF-κB c-REL/ΔNp 63α相互作用,协同促进细胞增殖、生存、炎症和迁移相关基因群的调控。并在有突变的TP53肿瘤中,这些相互作用同时使肿瘤抑制基因TAp73的功能失活,促进肿瘤对TNF-α的抗药性和细胞生存。我们的研究阐述了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其中NF-κB和TP53两大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相互作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一新发现或许可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 tp53 tp63 tp73
下载PDF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aberrant Wnt signaling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7
3
作者 Shan-Long Ding Zi-Wei Yang +3 位作者 Jie Wang Xiao-Lei Zhang Xiang-Mei Chen Feng-Min L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20期6317-6328,共12页
AIM: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events accounting for aberrant Wnt signaling activ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METHODS: This study was retrospective. The HCC tissue specimens used... AIM: 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events accounting for aberrant Wnt signaling activ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METHODS: This study was retrospective. The HCC tissue specimens us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iver surgery. The Catalogue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Cancer(COSMIC) database was searched for the mutation statuses of CTNNB1, TP53, and protein degradation regulator genes of CTNNB1.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was performed with TOP/FOP reporters to detect whether TP53 gain-of-function(GOF) mutations could enhance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Wnt signaling. Methylation 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quantitative PCR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p G islands located in the promoters of APC, SFRP1, and SFRP5 in HCCs with different risk factors. Finally, nested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integration of HBx in front of LINE1 element and the existence of HBx-LINE1 chimeric transcript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CC. All results in this article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oftware SPSS version 19.0 for Windows, and different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χ2 test as appropriate.RESULT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COSMIC database, compared with other solid tumors, mutation frequency of CTNNB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HCC(P < 0.01). The rate of CTNNB1 mu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frequent in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CC than in other etiologies(P < 0.01). Dual-luciferase reporter system and TOP/FOP reporter assays confirmed that TP53 GOF mutants were able to enhance the transcriptional ability of Wnt signaling. An exclu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us of TP53 and CTNNB1 mutations was observed.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OSMIC database, TP53 GOF mutation is rare in HCC, which indicates that TP53 GOF mutation is not a reason for the aberrant activation of Wnt signaling in HCC. APC and AXIN1 were mutated in HCC. By using methylation 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quantitative PCR, hypermethylation of APC w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atenin CTNNB1 HEPATITIS B viru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p53 WNT signaling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类更新解读 被引量:16
4
作者 何广胜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3-646,共4页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伴相应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细胞形态学重现性特征细化,并综合染色体、分子生物学变化及临床预后,对MDS分类进行了修订。取消以血细胞减少系列的名称,代以MDS伴相应病态造血、原始细胞和细胞遗传学异常。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全髓有核细胞计,取消既往的"非红系"计算,使得过去符合急性红白细胞白血病再分类为MDS-EB。del(5q)预后良好,除外单体7和del(7q),再伴有1个额外核型异常亦不影响预后。在原始细胞增多和出现MDS典型染色体时,不需要形态学病态造血指标达标即可诊断MDS。SF3B1突变与MDS-环状铁幼粒红细胞(RS)关系紧密,使RS阈值降至5%。TP53突变或缺失则预后不良。NPM1和MLL阳性提示进展为A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非红系 del(5q) SF3B1 tp53 NPM1 MLL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推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红娜 邹佳楠 +2 位作者 李昆 翟真真 翟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34-3245,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潜在靶点;应用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分子生物学验证探讨半枝莲抗胰腺癌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医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的活性成分和相关潜在靶点;应用毒性与基因比较数据库(CTD)、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建立胰腺肿瘤靶点数据库;基于半枝莲潜在靶点与胰腺肿瘤靶点的匹配结果,构建PPI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基于核心靶点的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半枝莲抗胰腺癌的信号通路图;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半枝莲中核心成分木犀草素对胰腺癌细胞PANC-1中P53、Bax和Bcl-2关键靶点的调控作用。结果共筛选出28种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91个半枝莲作用靶点,经拓扑筛选获得24个核心靶点,涉及TP53、AKT1、JUN、VEGF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半枝莲作用靶点共涉及到73条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18条信号通路参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通过NF-κB、p53、PI3K-Akt和VEGF信号通路来调节肿瘤炎性微环境、细胞周期阻滞、促细胞凋亡以及抗血管生成。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半枝莲中木犀草素可调节p53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凋亡,证明了本研究中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初步证实了半枝莲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协同作用的特点以及治疗胰腺肿瘤的潜在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生物学 半枝莲 胰腺肿瘤 分子机制 槲皮素 木犀草素 汉黄芩素 tp53 AKT1 凋亡过程的正负调节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p53信号通路 PI3K-AKT信号通路 VEG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TP53、EGFR共突变对NSCLC治疗的影响及对预后预测作用的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凤 邓洪滨 邓立力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45-449,共5页
随着二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单个基因突变相比,多个体细胞共突变已被证明与预后较差有关。在这些共突变中,TP53突变最常见,但被认为是不可用药的靶点。近年来对TP53突变的预测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结果不一致,尚未达到临... 随着二代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与单个基因突变相比,多个体细胞共突变已被证明与预后较差有关。在这些共突变中,TP53突变最常见,但被认为是不可用药的靶点。近年来对TP53突变的预测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结果不一致,尚未达到临床应用。本篇综述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关于TP53抑癌基因与EGFR共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小结,为EGFR伴随TP53突变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 肺肿瘤 EGFR 共突变
原文传递
伴TP53基因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莹 胡晓霞 +6 位作者 高磊 倪雄 陈洁 陈莉 章卫平 杨建民 王健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2-938,共7页
目的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新诊断的有初发靶向二代测序(NGS)数据的265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包含210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 目的探讨伴TP53基因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上海长海医院血液科新诊断的有初发靶向二代测序(NGS)数据的265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包含210个血液肿瘤相关基因的靶向测序技术进行突变分析。分析TP53基因突变和(或)缺失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20例(7.5%)患者伴TP53基因异常,其中错义突变17例(6.4%),移码(缺失)基因突变2例(0.7%),剪切位点突变1例(0.4%)。共检测到23种TP53基因突变,其中4个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3~4号外显子,16个位于DNA结合结构域第5~8号外显子,2个位于第10号外显子,1个为剪切子突变。伴TP53基因异常患者平均突变基因个数(6.2个)与无TP53基因异常组(6.4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TP53基因异常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26~72)岁,高于无TP53基因异常患者的45(14~75)岁(P=0.008);复杂核型比例(45.0%,9/20)显著高于无TP53异常组(6.1%,15/245)(P<0.001);中位总生存(OS)时间[14.1(95%CI 6.78~21.42)个月]较无TP53异常组[31.4(95%CI 13.20~49.59)个月]显著缩短(P=0.029)。20例伴TP53基因异常患者中4例采用"地西他滨+CAG"方案诱导治疗,15例采用"3+7"方案治疗,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12.5个月(P=0.018)。多因素分析中,TP53、DNMT3A、USH2A基因异常及初发WBC>12.45×10^9/L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伴TP53基因异常AML患者中错义突变常见,突变位点主要分布于DNA结合结构域。TP53基因异常与高龄、复杂核型相关,且常与多个基因突变相伴出现。以地西他滨为基础的诱导化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基因 tp53 复杂核型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黄芩调控铁死亡逆转肿瘤耐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蕾 贺超 +3 位作者 姜钰婷 任田田 梁珊珊 何昊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519-530,共12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探究黄芩活性成分调控铁死亡逆转肿瘤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的条件筛选黄芩活性成分...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探究黄芩活性成分调控铁死亡逆转肿瘤耐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潜在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以生物利用度(OB)≥30%且类药性(DL)≥0.18的条件筛选黄芩活性成分,使用UniProt数据库获得黄芩活性成分的对应靶点基因。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搜集肿瘤耐药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将获得的黄芩活性成分与肿瘤耐药的交集靶点,绘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并借助CytoHubba插件获得活性成分度(degree)值排名,并分析关键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在线分析功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FerrDb数据库获取铁死亡过程中的调控基因,将其与黄芩活性成分参与逆转肿瘤耐药性的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得黄芩通过调控铁死亡过程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靶点基因。利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进行化合物和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ZR-75-30和HeLa细胞,加入不同终浓度(12.5、25.0、50.0、100.0、200.0μmol/L)的汉黄芩素培养48 h,分别计算汉黄芩素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11μmol/L)、诱导剂(Erastin 20μmol/L和RSL38μmol/L)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检测汉黄芩素对肿瘤细胞ROS活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肿瘤蛋白53(TP5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共筛选出黄芩中包括汉黄芩素、β-谷甾醇、黄芩素、豆甾醇、金合欢素等在内的32个活性成分,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TP53、花生四烯酸-12-脂加氧酶(ALOX12)等在内15个作用靶标。通过介导白细胞介素-17(IL-17)、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C型凝集素受体、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从而发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铁死亡 肿瘤耐药 网络药理学 汉黄芩素 肿瘤蛋白P53
原文传递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TP53共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蓉 潘思思 宋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4-182,共9页
随着二代基因检测(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多种共突变基因被我们发现。许多研究表明,共突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 随着二代基因检测(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多种共突变基因被我们发现。许多研究表明,共突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反应和耐药起着重要作用。其中,TP53作为EGFR突变型NSCLC最常见的共突变基因,已被证明是一代、二代及三代EGFRTKIs治疗预后差的重要因素,如何为EGFR-TP53共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目前仍在探索中。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晚期NSCLC患者EGFR-TP53共突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tp5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共突变 治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基因突变分析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林健 贾淞淋 +6 位作者 方敏 吴雅妮 刘超乾 苏东玮 于跃 李恒宇 盛湲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210-216,共7页
目的: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计数及其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突变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 目的:检测早期乳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计数及其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基因突变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尿液标本,采用CellSearch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TC数目;采用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技术检测患者血、CTC和尿标本中TP53(p.R248Q、p.R273H、p.R175H)和PI3K(p.E545K、p.H1047R)基因位点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指数等)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9例患者,患者血、CTC和尿标本中共获得435个基因检测结果,其中发生基因突变的82个(18.9%)。5种基因位点的突变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突变率最高的基因是TP53(p.R175H),有29个突变(6.7%);突变率最低的是PI3K(p.E545K),仅发生1个(0.2%)突变。CTC、血和尿标本间5种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1,P=0.002),3类样本中突变率最高的基因都是TP53(p.R175H)。乳腺癌分子分型和Ki-67指数与CTC标本中TP53(p.R248Q)基因突变相关(P=0.003,P=0.028),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与CTC标本中TP53(p.R175H)基因突变有关(P=0.058)。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分子分型和Ki-67指数与CTC中TP53(p.R248Q)基因突变相关,而腋窝淋巴结转移可能与CTC中TP53(p.R175H)基因突变相关,提示CTC标本中TP53基因突变是早期乳腺癌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细胞 循环 DNA突变分析 tp53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尿液检查
下载PDF
TP53结构功能及活性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虹 姚开泰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2001年第5期257-260,共4页
TP5 3是一种广谱肿瘤抑制基因 ,其产物为多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 ,可以发挥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DNA修复的作用。对TP5 3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一直是TP5 3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内容。本文阐述了有关该蛋白结构功能及活性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tp53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抑制基因 MDM2 活性调节
原文传递
TP53基因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晨 李春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9-2172,共4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头颈部癌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预后不佳。OSCC患者的当前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化学疗法、生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等。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进步,但过去几年的总生存率仍然很低。TP5...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口腔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在头颈部癌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预后不佳。OSCC患者的当前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化学疗法、生物疗法和放射疗法等。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进步,但过去几年的总生存率仍然很低。TP53基因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一直是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TP53突变与OSCC患者的生存率下降以及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力等不良预后有关,这使得TP53突变状态成为预测这些患者预后和临床反应的潜在分子标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TP53基因在OSCC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文拟就TP53基因突变与OSCC预后的关系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 P53 口腔鳞癌 诊疗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健脾除痰解毒方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詹雪 冯诗函 +5 位作者 杨倩 谭琪 夏琳涛 张佳艳 范宇翔 王淑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8-880,837,共14页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健脾除痰解毒方(Jianpi Chutan Jiedu Decoction,JCJD)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 基于整合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健脾除痰解毒方(Jianpi Chutan Jiedu Decoction,JCJD)干预肺癌的作用机制。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检索并获取健脾除痰解毒方靶标及功能信息,以及肺癌疾病靶标及功能信息,借助中医关联网络挖掘平台构建“疾病-方剂”关联网络,并通过网络拓扑特征计算、自定义多维关联网络可视化(方剂-中药材-核心靶标-通路-疾病)以及基因本体(GO)功能和依托Reactome数据库的Pathway信息进行富集分析,发现健脾除痰解毒方干预肺癌的关键网络靶标及其作用机制。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整合药理学结果。结果共获得健脾除痰解毒方干预肺癌的核心靶标53个;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有20种条目,细胞组分有11种条目,分子功能有20种条目;Reactome Pathway富集分析得到11个条目,主要涉及呼吸电子传递、TP53调节代谢基因、细胞内受体的SUMO化、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通路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肿瘤组织中乳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可明显上调肿瘤组织中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蛋白平均光密度值(P<0.05),降低丙酮酸激酶M2(PKM2)和己糖激酶2(HK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可明显上调肿瘤组织中肿瘤抑制蛋白(P53)、PTEN mRNA及蛋白表达(P<0.01,P<0.05),降低肿瘤组织中TP53诱导的糖酵解与凋亡调控因子(TIGAR)、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PKM2、HK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综上,健脾除痰解毒方通过TP53调节代谢基因来下调葡萄糖代谢,从而抑制肺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 实验验证 健脾除痰解毒方 肺癌 tp53 代谢
下载PDF
TOPⅡα、TP53和HER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怡晖 王青杰 +2 位作者 高汉青 王丰 陈奎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9期656-659,共4页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TOPⅡα、TP53和HER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石蜡标本中TOPⅡα、TP53和HER2蛋白的表达,SPSS20.0软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 目的检测胃腺癌组织中TOPⅡα、TP53和HER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石蜡标本中TOPⅡα、TP53和HER2蛋白的表达,SPSS20.0软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136例胃腺癌标本中,TOPⅡα和T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7.1%(64/136)和65.4%(89/136),HER2阳性扩增率为23.5%(32/136);(2)TOPⅡα和P53的表达均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显著相关(P<0.05),HER2的阳性扩增与肿瘤的分化、Lauren分型以及临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3)TP53同TOPⅡα及HER2均有显著相关性(r=0.326,P=0.000;r=0.212,P=0.012)。结论联合检测胃腺癌组织中TOPⅡα、TP53和HER2蛋白表达有利于评估胃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TOPⅡα tp53 HER2 相关性
下载PDF
TP53、P16及K-ras在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中的表达及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起 吴予涵 +5 位作者 张瑞 陈晨 蔡志强 司书宾 耿智敏 张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TP53、P16及K-ras在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建立基因突变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慢性胆囊炎20例、胆囊... 目的探讨TP53、P16及K-ras在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建立基因突变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慢性胆囊炎20例、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胆囊早期癌23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患者胆囊病理组织中的TP53、P16及K-ras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基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表达建立各基因突变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结果TP53、P16及K-ras的阳性表达率与胆囊腔内合并结石或息肉及胆囊病理组织类型有关。胆囊息肉组中3种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结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及早期胆囊癌组3种基因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与早期胆囊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P53、P16及K-ras的突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χ^2=6.285、19.595、4.070,r=0.298、0.525、0.239,P<0.05);TP53、P16及K-ras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突变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准确性(AUC=77.42%、80.06%、71.75%,模型精度=76.06%、76.06%、67.61%)。结论TP53、P16及K-ras基因突变促进慢性胆囊炎向胆囊癌的转变,基于随机森林建立的基因突变预测模型准确性良好,可为胆囊癌的发生机制研究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 P16 K-RAS 胆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胆囊癌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下载PDF
Tissue array for Tp53,C-myc,CCND1 gene over-expression in different tumors 被引量:7
16
作者 Guo-Yan Liu Qi Luo +5 位作者 Bin Xiong Chao Pan Ping Yin Hong-Feng Liao Wei-Chun Zhuang Hong-Zhi G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7期7199-7207,共9页
AIM:To rapidly detect molecular alterations in different malignancies and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ole of Tp53,C-myc,and CCND1 genes in development of tumors in human organs and their adjacent normal tissues,as well ... AIM:To rapidly detect molecular alterations in different malignancies and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role of Tp53,C-myc,and CCND1 genes in development of tumors in human organs and their adjacent normal tissues,as well as the possible relation between well-and poorly-differentiated tumors.METHODS:A tissue array consisting of seven different tumors was generated.The tissue array included 120 points of esophagus,120 points of stomach,80 points of rectum,60 points of thyroid gland,100 points of mammary gland,80 points of liver,and 80 points of colon.Expressions of Tp53,C-myc,and CCND1 were determined by RNA in situ hybridization.3' terminal digoxin-labeled anti-sense single stranded oligonucleotide and locked nucleic acid modifying probe were used.RESULT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p53 gene was higher in six different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 than in paracancerous tissue samples with the exception in colon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P < 0.05).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CND1 gen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 with the exception in esophagus and colon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myc gene was different in esophagus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c2 = 18.495,P = 0.000),stomach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c2 = 23.750,P = 0.000),and thyroid gland tissue samples(c2 = 10.999,P = 0.004).The intensity of signals was also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arcinoma tissue samples and paracancerous tissue samples.CONCLUSION:Over-expression of the Tp53,CCND1,and C-myc genes appears to play a role in development of human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mRNA.Tp53,CCND1 and C-myc gen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carcinom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 C-MYC CCND1 Tissue microarray RNA in situ hybridization
下载PDF
BIRC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Tp53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梁红玲 黄健清 +2 位作者 李洪胜 张绪超 谢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凋亡信号分子BIRC5在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BIRC5与Tp53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制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BIRC5、Tp53凋亡分子在组织中的蛋... 目的:探讨凋亡信号分子BIRC5在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BIRC5与Tp53和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制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的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BIRC5、Tp53凋亡分子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IRC5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中(n=139)较癌旁组织(n=25)显著升高(P<0.01);BIRC5在男性患者表达水平高于女性患者,吸烟患者中表达高于非吸烟患者,鳞癌中表达高于非鳞癌(P<0.001)。BIRC5与Tp53表达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311,P=0.011)。且非参数Mann-Whiteney U检验分析显示BIRC5在Tp53高表达患者中表达高于Tp53低表达患者(P<0.05)。在I-IV期或III-IV期肺癌患者中,BIRC5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OS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癌组织较癌旁组织BIRC5表达上调且与Tp53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BIRC5 tp53 凋亡
下载PDF
TP53突变与胶质瘤恶性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岳伟英 俞苏寰 +2 位作者 李志强 赵世光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2期85-90,共6页
背景与目的:WHOII级的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在部分患者可能复发,而且,复发时多出现恶性程度增加。本研究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一次手术时为星形细胞瘤(WHOII级)的石蜡包埋标本53例份,其中10例... 背景与目的:WHOII级的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在部分患者可能复发,而且,复发时多出现恶性程度增加。本研究探讨TP53蛋白质分子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第一次手术时为星形细胞瘤(WHOII级)的石蜡包埋标本53例份,其中10例复发时第二次手术肿瘤仍然为II级(复发无进展组);10例复发时肿瘤级别升高(III级或IV级)(复发进展组);另外13例在5年内没有复发(无复发组)。免疫组化检测TP53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采用DNA测序法分析TP53蛋白阳性标本TP53外显子5、7、8的突变情况。结果:LTP53阳性率为45.5%(15/33)。复发恶性进展组TP53高于无复发组和无进展组(P<0.05);TP53无进展组与无复发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测序共在6例组织中发现7个(共4类)突变,其中1例同时存在2个突变。所有突变者都是恶性进展组病例。结论:TP53突变/蛋白质分子过表达可能是II级星形胶质细胞瘤复发恶性进展的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 星形细胞瘤 恶性进展 突变
下载PDF
活血化湿汤通过靶向TP53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侵袭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莉萍 赵兰婷 +1 位作者 冯倩 石军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49-2054,I0002-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活血化湿汤靶向TP53对M2巨噬细胞极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活血化湿汤治疗NSCLC的靶点TP53。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P53在NSCL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诱导THP-1细胞为M0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活血化湿汤靶向TP53对M2巨噬细胞极化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侵袭的作用。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活血化湿汤治疗NSCLC的靶点TP53。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P53在NSCL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诱导THP-1细胞为M0巨噬细胞,使用活血化湿汤及TP53处理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D86、CD206表达,ELISA检测IL-1β、CCL18浓度。使用活血化湿汤、TP53过表达载体、巨噬细胞培养液处理NSCLC细胞,Transwell检测NSCLC细胞侵袭能力。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活血化湿汤的靶点和NSCLC的发病风险基因靶点共交集17个基因,STRING分析显示TP53与其他基因的交互作用最强。与BEAS-2B细胞比较,NSCLC细胞中TP53表达增强,而活血化湿汤能抑制TP53表达。活血化湿汤可通过抑制TP53上调巨噬细胞中CD86阳性细胞百分比,下调CD206阳性细胞百分比,提高IL-1β浓度,降低CCL18浓度(均P<0.05)。此外,活血化湿汤能通过抑制TP53表达进而抑制NSCLC细胞的侵袭。结论:活血化湿汤通过抑制TP53来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抑制NSCLC细胞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湿汤 tp53 非小细胞肺癌 巨噬细胞
下载PDF
Tp53 gene mediates distinct dopaminergic neuronal damage in different dopaminergic neurotoxicant models 被引量:7
20
作者 Tao Lu Paul Kim Yu L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413-1417,共5页
Tp53, a stress response gene, is involved in diverse cell death pathways and its activation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However, whether the neuronal Tp53 protein plays a direct role in ... Tp53, a stress response gene, is involved in diverse cell death pathways and its activation is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arkinson's disease. However, whether the neuronal Tp53 protein plays a direct role in regulating dopaminergic (DA) neuronal cell death or neuronal terminal damage in different neurotoxicant models is unknown. In our recent studies, in contrast to the global inhibition of Tp53 function by phar- macological inhibitors and in traditional Tp53 knock-out mice,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DA-specific Tp53 gene deletion after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and methamphetamine exposure. Our data suggests that the Tp53 gene might be involved in both neuronal apoptosis and neuronal termi- nal damage caused by different neurotoxicants. Additional results from other studies also suggest that as a master regulator of many pathways that regulate apoptosis and synaptic terminal damage, it is possible that Tp53 may function as a signaling hub to integrate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to mediate distinctive target pathways. Tp53 protein as a signaling hub might be able to evaluate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neurons, assess the forms and severities of injury incurred, and determine whether apoptotic cell death or neuro- nal terminal degeneration occurs.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ecise mechanisms activated in distinct neuronal damage caused by different forms and severities of injuries might allow for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Tp53 inhibitors or ways to modulate distinct downstream target pathways invol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tp53 1-methyl-4-phenyl-1 2 3 6-tetrahydropyridine NEUROTOXICITY apoptosis METHAMPHETAM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