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籍汉学家白亚仁的译者惯习探析——以余华小说《第七天》英译为中心 |
汪宝荣
崔洁
|
《外国语文研究》
|
2019 |
9
|
|
2
|
“鬼魂书写”的后死亡叙述及其精神限度——论余华新作《第七天》 |
张丽军
计昀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3
|
《第七天》中“陌生化”成分英译研究 |
郑红佳
|
《译苑新谭》
|
2024 |
0 |
|
4
|
超越苦难与生死的高尚书写——评余华新作《第七天》 |
刘霞云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6
|
|
5
|
虚构与非虚构:论余华的《第七天》 |
王毅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6
|
被荒诞美学遮蔽的杂闻汇编——评余华的小说《第七天》 |
王兴文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5 |
2
|
|
7
|
等值的假象:《第七天》英译的文学文体学评析 |
张欣
|
《翻译界》
|
2020 |
2
|
|
8
|
余华小说《第七天》语言新特色——小说语言的“新闻化” |
郭瑛
|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
2014 |
2
|
|
9
|
余华小说《第七天》中的生与死 |
王雪
|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0
|
“伪经验”时代的“经验”危机与“现实”困境——以余华新作《第七天》为例 |
王岩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1
|
余华《第七天》中呈现的另一种现实主义风貌 |
许瑶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2
|
论《第七天》中的亡灵世界:“实际生活经验”的角度 |
陈沩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
2021 |
1
|
|
13
|
人性善的栖息地——评余华《第七天》 |
吴艳艳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4
|
论余华《第七天》中的存在主义倾向 |
张谨柔
王莹莹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5
|
从余华《第七天》看小说对社会新闻的借用 |
李仲凡
孙小娟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6
|
新闻事件与小说文本的意义——以余华的《第七天》为例 |
张婧磊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15 |
1
|
|
17
|
论余华《第七天》中的词语搭配变异 |
王兆燕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8
|
荒诞中的真实:余华《第七天》中两个世界的叙事策略 |
吴玉珍
|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
2016 |
0 |
|
19
|
为那些疼痛而呐喊——解读余华的《第七天》 |
赵靖宏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