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6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被引量:942
1
作者 杨汝岱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74,共14页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在"抓大放小"和资源倾斜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表现还是最差,投资效率比民营企业低43%,国企改革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内生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之谜 资源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被引量:877
2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刘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6,共13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 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转型 可持续性 生产率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595
3
作者 易纲 樊纲 李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3-20,共8页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测算方法 内生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改革开放 制度变迁 人民币 汇率 贸易 新兴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被引量:556
4
作者 张军 施少华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统计 1952—1998年 tfp
下载PDF
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 被引量:439
5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5,共12页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 995— 2 0 0 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 ,系统地研究 3. 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趋势 ,并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 (FTP)、相对前沿技术效率 (TE)的变化、配...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 995— 2 0 0 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 ,系统地研究 3. 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趋势 ,并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 (FTP)、相对前沿技术效率 (TE)的变化、配置效率 (AE)以及规模经济性 (SE)四大因素。主要结论 :(一 )TFP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 6. 8%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 )前沿技术进步已经成为TFP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企业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 1 4个百分点 ;(三 )企业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 ,已经严重阻碍了TFP增长 ,导致TFP平均每年下降 7个百分点 ,这既是挑战 ,也是反映今后企业通过追赶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的潜力。 (四 )企业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对TFP增长几乎没有贡献 ,年均贡献仅为 0 . 0 2个百分点 ,而企业的规模经济性对TFP的贡献也仅为负 0 . 3 3个百分点 ,这与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对TFP的影响相比都微不足道。分析表明 ,前沿技术进步一方面推动着生产力的快速增长 ,另一方面却加剧了企业间的技术效率差距 ,导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世纪之交的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企业正经历着一场以前沿技术进步及追赶先进企业为核心的生产力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工业企业 tfp 中国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规模经济性 配置效率 前沿技术 随机 变化
原文传递
价格扭曲、要素错配和效率损失:理论和应用 被引量:491
6
作者 陈永伟 胡伟民 《经济学(季刊)》 2011年第3期1401-1422,共22页
本文把关于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的讨论纳入到传统的增长核算框架中,提出了测度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资源错配对于TFP以及产出变动影响的方法。应用这个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影响。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内部各子行... 本文把关于资源错配和效率损失的讨论纳入到传统的增长核算框架中,提出了测度要素价格扭曲引起的资源错配对于TFP以及产出变动影响的方法。应用这个分析框架,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的影响。我们发现目前中国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间的资源错配大约造成了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15%的缺口,并且在这些年中,扭曲没有得到显著的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要素错配 tfp
原文传递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被引量:348
7
作者 郑京海 胡鞍钢 《经济学(季刊)》 2005年第2期263-296,共34页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以便为相关政策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FP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低增长期(为0.6%),其变化的具体特征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 中国经济 技术效率 生产率增长 中国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模式 步速 相关政策 转变
原文传递
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21
8
作者 袁志刚 解栋栋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7,共14页
文章利用一个资源错配对TFP影响的核算框架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宏观经济、产业相关数据,估算了当前中国农业部门就业比重过大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革以来,劳动力错配对TFP有着明显的负效应,以不同的指标计算,在-2%到-... 文章利用一个资源错配对TFP影响的核算框架和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宏观经济、产业相关数据,估算了当前中国农业部门就业比重过大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改革以来,劳动力错配对TFP有着明显的负效应,以不同的指标计算,在-2%到-18%之间,并呈逐渐扩大趋势。这种负的效应随着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有明显的波动趋势;把总效应分解为工资差异效应和部门份额效应以后,显示中国当前的劳动力错配对TFP产生的负效应主要是由于部门间的工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错配 二元经济 结构变动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5
9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32,共14页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 本文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度了APEC1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04年包含CO2排放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成分。首先,估计了对CO2的排放没有管制、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CO2排放水平减少三种情形下的生产率指数及其成分。其次,对影响环境管制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的结论有:在平均意义上,考虑环境管制后,APEC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1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国家和地区至少移动生产可能性边界1次;人均GDP、工业化水平、技术无效率水平、劳均资本、人均能源使用量和开放度均对环境管制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管制 全要素生产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 指数数据包络分析
原文传递
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被引量:305
10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6-98,共13页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 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扭曲
原文传递
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 被引量:291
11
作者 罗德明 李晔 史晋川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39,共12页
要素市场政策扭曲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在一个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定量考察我国偏向国有企业政策的效率损失。理论模型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与内生化的进入退出选择,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机过程,刻画了... 要素市场政策扭曲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在一个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定量考察我国偏向国有企业政策的效率损失。理论模型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与内生化的进入退出选择,用不同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机过程,刻画了要素市场面临政策扭曲的国有与私有企业。为了全面反映产业特征,本文用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来校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随机增长。通过校准,定量模型表明,源于政策扭曲的资源错置,导致了非常高昂的效率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错置 全要素生产率 政策扭曲
原文传递
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203
12
作者 叶裕民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21,共7页
本文在对索洛经济增长核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成果,对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动是TFP提高的重要原因;(2)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 本文在对索洛经济增长核算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政府统计部门国民经济核算的新成果,对全国及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动是TFP提高的重要原因;(2)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属于资本和技术双推动型的;(3)资本深化速度的差异是东中西部TFP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增长 指标口径 经济结构 tfp 资本 技术 资本深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1990—2006——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被引量:262
13
作者 刘秉镰 李清彬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9-152,共14页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96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2.8%,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技术效率变化起着拖累作用;选定期间内的...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96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2.8%,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技术效率变化起着拖累作用;选定期间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波谷特征,第二高峰期间为1996—1999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值最大,两个下降波谷分别出现在1993—1995年与2002—2003年期间,最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重新走上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了未来几年的走势;重庆市是直辖市中全要素生产率唯一下降的,上海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改善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了4.6%,中部改善了2.2%,西部改善2.8%,而东北地区改善的最少,只有1.0%。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还处于投入增长阶段,利用效率整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城市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退出与生产率动态演化 被引量:228
14
作者 毛其淋 盛斌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9,共14页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 本文采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具有很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并且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下降;新进入企业是各年份企业的主要构成来源,但新进入企业的持续期较短,同时进入与退出企业的规模均相对较小。在平均生产率的排序关系上,进入企业明显高于退出企业,但两者的生产率均低于存活企业;同时,新进入企业的存活概率随着进入年限的增长而下降,初始生产率水平越高的企业越不容易退出市场。实证研究还表明,存在显著的市场选择效应促使生产率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新企业在进入之后通过学习效应实现了自身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而退出企业则在退出市场前面临显著的"死亡阴影"效应。最后,企业更替对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直接影响。此外,它还通过市场竞争效应对存活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的间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进入与退出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企业演化: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202
15
作者 李玉红 王皓 郑玉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4,共13页
本文从企业动态演化的视角,对"十五"前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来源进行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微观数据,结合BHC方法①和偏离份额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在工业生产率变动中的作用,为转轨时期工业生产率的变迁提供... 本文从企业动态演化的视角,对"十五"前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来源进行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微观数据,结合BHC方法①和偏离份额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在工业生产率变动中的作用,为转轨时期工业生产率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增速都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存活企业生产率水平最高,进入企业生产率增速最快,退出企业无论是水平还是速度都处于最后。对于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占近一半,而企业演化导致的资源重新配置贡献占另外一半,说明企业演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是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揭示出以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制度改革及新上投资项目对现阶段经济增长质量的意义。从长远看,随着我国在转型过程中制度潜力的趋弱以及产业发展趋于成熟,增强存活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步伐,则是实现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演化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重新配置 非参数估计
原文传递
金融科技创新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还是抑制?——理论分析框架与区域实践 被引量:193
16
作者 唐松 赖晓冰 黄锐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4-144,共11页
本文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切入点,考察其能否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省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 本文以金融科技创新为切入点,考察其能否通过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利用中国31省市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影响;金融科技创新借助技术优势缓解信息不对称,其衍生的创新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新业态和金融新业务模式助力本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在空间知识溢出传导下,金融科技创新能有效提高周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从金融科技视角考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路径,借助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区域间技术知识溢出通道,设计金融科技发展的创新驱动政策,夯实金融科技创新推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长效机制,以保障经济高质量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下载PDF
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被引量:183
17
作者 钱水土 周永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4,共7页
本文以我国2000-2008年28个省市数据为样本,运用残差结构一阶自相关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估算TFP和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然后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 本文以我国2000-2008年28个省市数据为样本,运用残差结构一阶自相关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方法估算TFP和各个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然后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了相关变量后,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技术进步 产业升级 tfp GMM
下载PDF
进口自由化、竞争与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自然实验 被引量:180
18
作者 简泽 张涛 伏玉林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32,共13页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加入WTO后进口自由化带来的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1)进口竞争促进了本土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进口竞争对效率不同的企...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加入WTO后进口自由化带来的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1)进口竞争促进了本土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进口竞争对效率不同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它阻碍了低效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高效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激励效应和规模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低效率企业,进口竞争负向作用的规模效应超过了正向作用的激励效应,因而,进口竞争阻碍了它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相反,对于高效率企业,进口竞争正向作用的激励效应超过了负向作用的规模效应,甚至获得了正的规模效应,因而,进口竞争促进了它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自由化 竞争 激励效应 规模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延续中国奇迹:从户籍制度改革中收获红利 被引量:177
19
作者 都阳 蔡昉 +1 位作者 屈小博 程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13,78,共11页
由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了城镇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多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和提高城市... 由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在促进了城镇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综合利用多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库,实证分析了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有利于扩大劳动力市场规模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尽管对资本产出比和工作时间有负面影响,但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净收益非常可观。根据本研究的回归结果,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在未来几年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明显的收益。这也就意味着,在推进全面户籍制度改革中仅仅考量户籍制度改革所要付出的成本,而忽略其带来的巨大收益,可能会在实践中制约改革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中等收入陷阱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被引量:133
20
作者 刘海英 赵英才 张纯洪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5-21,共7页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高质量经济增长循环的基点。人力资本由知识、技能的累积构成,拥有知识、技能也就拥有了资本。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分配状态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均化”水平。本文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是高质量经济增长循环的基点。人力资本由知识、技能的累积构成,拥有知识、技能也就拥有了资本。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分配状态体现了人力资本的“均化”水平。本文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量化了人力资本“均化”指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出了人力资本“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结合中国人力资本现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分析,对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政策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质量 中国 tfp 全要素生产率 “均化”水平 劳动力素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