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低场核磁共振研究绿豆浸泡过程 被引量:53
1
作者 李然 李振川 +3 位作者 陈珊珊 俞捷 汪红志 张学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37-141,共5页
本实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绿豆浸泡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解释绿豆种子内部吸水的动态过程,通过把绿豆浸泡入水中,每隔0.5h分别测量其脉冲FID信号、弛豫时间T2,每隔1h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绿豆吸水率在浸... 本实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绿豆浸泡过程进行研究,目的是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解释绿豆种子内部吸水的动态过程,通过把绿豆浸泡入水中,每隔0.5h分别测量其脉冲FID信号、弛豫时间T2,每隔1h进行核磁共振成像。实验结果表明:绿豆吸水率在浸泡3h后进入迅速增长,至5.5h后吸水率变化缓慢;绿豆吸入水分可分为三种状态水:毛细管水T21、自由水T22以及结合水T23;毛细管水T21随时间变化为波浪型,自由水T22以及结合水T23变化基本一致,为稳定-上升-稳定;自由水作为溶剂在绿豆吸水过程中参与各种生化反应,故自由水的质子密度(信号量)上升量最大。从核磁共振图像中可以看到水是从种脐处慢慢进入绿豆内。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同样可应用于其他种子浸泡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D信号 T2弛豫时间 水分结合状态 质子密度 T1加权成像
下载PDF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金英 《医学综述》 2016年第11期2262-226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的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平邑县中医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胆红素脑病患儿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胆红素脑病患儿MRI平扫特征,测...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MRS)的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平邑县中医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胆红素脑病患儿3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胆红素脑病患儿MRI平扫特征,测量并比较两组苍白球的T1加权像(T1WI)及T2加权像(T2WI)信号强度。于MRS图像中测量并比较N-乙酞天冬氨酸/肌酸复合物(NAA/Cr)、胆碱复合物/肌酸复合物(Cho/Cr)、乳酸/肌酸复合物(Lac/Cr)、谷氨酸及谷氨酞胺复合物/肌酸复合物(Glx/Cr)和肌醇/肌酸复合物(m I/Cr)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左侧和右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均高于对照组(890±136比676±52,885±132比6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双侧苍白球T2WI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AA/Cr、Cho/Cr、Lac/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Glx/Cr和m I/Cr显著高于对照组(0.51±0.13比0.32±0.11,0.73±0.20比0.55±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红素脑病患儿常规MRI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T1WI高信号,MRS则显示NAA/Cr、Cho/Cr、Lac/Cr正常,Glx/Cr和m I/Cr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 T1加权像 新生儿 波谱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联合不同序列成像诊断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厚强 张伟 樊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74例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单纯MRCP检查及MRCP联合T1WI、T2WI和DW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74例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进行单纯MRCP检查及MRCP联合T1WI、T2WI和DWI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种扫描的良、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74例患者中,恶性病变42例,良性病变32例;恶性病变中胆管癌20例,胰头癌14例,壶腹癌8例;MRCP联合T1WI、T2WI及DWI检查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和85.71%,明显高于单纯MRCP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3,x^2=5.153;P<0.05);MRCP联合T1WI、T2WI及DWI检查和单纯MRCP检查诊断恶性病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06,P<0.05);胆管癌ADC值明显低于胰头癌和壶腹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1,t=-8.172;P<0.05)。结论:MRCP联合T1WI、T2WI和DWI序列诊断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中ADC值可作为客观鉴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T1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恶性胆道梗阻性疾病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脑缺血临床和动物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翠翠 李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脑血管疾病的70%~80%。磁共振成像(MRI)可无创、高效地显示脑缺血病灶,在诊断超早期脑缺血和预测病灶的转归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对近年来MRI一些重要参数在诊断和预测脑缺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脑缺血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扩散成像 血流灌注加权成像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下载PDF
磁共振T1WI与SWI对脑梗死出血转化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卫东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0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T1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出血转化(HI)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早发现病灶,制订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75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2周内神经症状、体征未加重,NIHSS评分与... 目的分析磁共振T1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出血转化(HI)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早发现病灶,制订治疗方案。 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75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2周内神经症状、体征未加重,NIHSS评分与入院比较未增高。于发病后1~2周复查磁共振T1WI与SWI,分析磁共振T1WI与SWI信号特征。结果入院时所有患者经磁共振T1WI、SWI检查未见梗死灶内出血信号;于发病后1~2周复查磁共振,T1WI检出HI 14例(8%),SWI检出HI 26例(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中出血性梗死(HI)-Ⅰ型、HI-Ⅱ型患者大多无明确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易被忽略,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及合理的检查时间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出血性转化 T1加权成像 磁敏感成像
原文传递
不同强度AIFI重建技术在上腹部MRI检查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晖 问雷涛 闫建峰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基于人工智能的滤波和插值图像(AIFI)重建技术在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6例上腹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资料处理后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基于人工智能的滤波和插值图像(AIFI)重建技术在上腹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66例上腹部MRI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资料处理后按照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常规滤波重建组(n=22)、AIFI重建组(n=22)及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n=22),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图像锐利度和图像峰值信噪比以及图像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常规滤波重建组、AIFI重建组(强度1、2、3、4、5)以及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2联合中等强度滤波及AIFI强度3联合中等强度滤波)图像锐利度与原始图像比较具有一定优势,其中AIFI重建组AIFI强度4、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3联合中等强度滤波图像锐利度分别为(0.45±0.10)dB、(0.52±0.16)dB,均明显高于常规滤波重建组的(0.29±0.05)dB,且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3联合中等强度滤波图像锐利度为(0.52±0.16)dB,明显高于AIFI重建组强度1、2、3、4、5的(0.32±0.07)dB、(0.35±0.08)dB、(0.37±0.09)dB、(0.45±0.10)dB、(0.40±0.11)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滤波重建组、AIFI重建组(强度1、2、3、4、5)以及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2联合中等强度滤波及AIFI强度3联合中等强度滤波)图像对比度、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均显著优于原始图像,且AIFI重建组强度3、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2和AIFI强度3的图像对比度评分分别为(3.95±0.18)分、(4.11±0.21)分、(4.13±0.22)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滤波重建组的(3.37±0.12)分,AIFI重建组强度4、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2和AIFI强度3联合的图像噪声评分分别为(3.99±0.18)分、(4.01±0.20)分、(4.02±0.21)分,明显高于常规滤波重建组的(3.89±0.12)分,AIFI和滤波同时重建组AIFI强度2和AIFI强度3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08±0.21)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滤波 图像降噪 腹部磁共振成像 T1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下载PDF
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与双回波T_1WI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春燕 王霄英 蒋学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评价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检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经手术证实的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大范围DWI和双回波T1W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分别以患者和病灶为单位计算大... 目的评价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在骨转移瘤检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经手术证实的各种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时行大范围DWI和双回波T1WI检查。使用3.0TMR扫描仪。分别以患者和病灶为单位计算大范围DWI及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结果62例患者中21例诊断为骨转移瘤,12例为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9例共证实26处转移瘤。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12例全身多发骨转移瘤(超过10处),另一组为50例有(9例)或无(41例)骨转移瘤。进行病灶计数时只针对第二组患者。以患者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检测骨转移瘤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1/21)、100%(21/21),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1、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病灶为单位计算的大范围DWI和两者联合应用诊断骨转移瘤灶的敏感性分别为92.31%(24/26)、100%(26/26),特异性分别为90.24%(37/41)、100%(41/4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1.000,两者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大范围DWI与双回波T1WI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大范围DWI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可能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双回波T1加权成像 骨转移瘤 肿瘤
下载PDF
磁共振3D-T1WI及扩散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琳钦 段欢芹 邱丽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186,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早期诊断、预防及延缓AD的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MRI已广泛应用于AD及其他认...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进行性记忆下降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早期诊断、预防及延缓AD的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MRI已广泛应用于AD及其他认知障碍领域的研究,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ing,3D-T1WI)、扩散MRI可以客观、间接地反映异常的大脑结构变化,为解释其机制提供影像学依据。本文从3D-T1WI、扩散MRI在AD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从多个角度探索AD患者脑结构变化及病理生理机制,为AD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三维T1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 脑结构 病理生理机制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增强MR影像组学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
9
作者 林震洋 黄小华 +3 位作者 秦石泽 蒋雨 钟舒婷 王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估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验证集(n=57)。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采用最大冗余最小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二次判别分析分别建立基于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及结合上述特征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和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年龄(P<0.001)、肌瘤体积(P=0.001)、肌瘤强化程度(P=0.001)是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577~0.964)和0.819(95%CI 0.702~0.937)。IDI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相较于临床-影像学模型整体预测性能提高18.9%(训练集,P<0.001)和16.8%(验证集,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590)和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030)。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有望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慢性疾病管理计划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再干预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
下载PDF
以低场磁共振为首诊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3例影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清涛 韩慧敏 《西南军医》 2011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T1、T2加权像(T1WI、T2WI)信号的影像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13例以低场强磁共振为首诊的脑出血患者作常规横断位SE T1WI、FSE T2WI和T1FLAIR、T2 FLAIR序列扫描。结果与结论低场MRI对急性基底节区...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T1、T2加权像(T1WI、T2WI)信号的影像特征,减少误诊。方法对13例以低场强磁共振为首诊的脑出血患者作常规横断位SE T1WI、FSE T2WI和T1FLAIR、T2 FLAIR序列扫描。结果与结论低场MRI对急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诊断有特异性,充分认识,可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影像诊断
下载PDF
MRI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光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MRI在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5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骨急性骨髓炎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14天在安科0.2T永磁型MR扫描仪下行横轴、矢状、冠状面扫描。结果:25例中23例骨髓内呈现异常MRI信号,2例发病仅2... 目的:研究MRI在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25例经临床证实的下肢骨急性骨髓炎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14天在安科0.2T永磁型MR扫描仪下行横轴、矢状、冠状面扫描。结果:25例中23例骨髓内呈现异常MRI信号,2例发病仅2天者骨髓内无异常信号。病变随时间的推移与正常骨髓间分界逐渐清晰,在T1WI骨髓内病变呈斑片状稍长T1、长T1低信号,在T2WI病变呈斑片状长T2高信号,在反转(IR)序列上这种信号改变尤其明显。结论:MRI诊断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磁共振成像 胫骨 股骨 T1加权像 T2加权像
下载PDF
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脑脊液容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秋月 梁雪 +3 位作者 荣萍 陈文倩 马一鸣 韩小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38,共6页
目的结合横向和纵向分析方法探讨肺癌(lung cancer,LC)及癌症化疗对患者颅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总量以及各亚区CSF容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横向研究中,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51例LC患者病例,其... 目的结合横向和纵向分析方法探讨肺癌(lung cancer,LC)及癌症化疗对患者颅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总量以及各亚区CSF容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横向研究中,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51例LC患者病例,其中38例接受化疗。同时招募39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三组CSF总量以及各亚区CSF容量的差异,将显著差异的指标与各组LC患者癌症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纵向研究中,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本院的另外20例LC患者病例,使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其前后两次CSF容量的改变,将显著差异指标与随访时间间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横向研究中,未化疗和化疗LC患者组的第三脑室和右侧侧脑室CSF容量均显著高于HC组(P<0.05),并且在化疗组中,肿瘤大小与第三脑室CSF容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纵向研究显示,与第一次颅脑扫描时相比,LC患者在第二次随访后颅内CSF总量、外周CSF以及左侧侧脑室CSF容量均显著增加(P<0.05),并且相应CSF差值与两次随访时间间隔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LC及化疗导致患者多个脑室CSF容量发生异常改变,因此CSF容量变化可能为LC诊断提供新的神经影像学标记,并且协助指导癌症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相关脑损伤 脑脊液 三维T1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
下载PDF
三种离线方式实现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显示三维白质纤维束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华 谭中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实现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白质纤维示踪。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例脑内单发肿瘤患者进行DTI和T1WI扫描,使用三种离线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和纤维束追踪。结果三种离线方式完成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纤维追踪的效果均较满意,在高分辨率... 目的实现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白质纤维示踪。方法使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1例脑内单发肿瘤患者进行DTI和T1WI扫描,使用三种离线方式进行图像配准和纤维束追踪。结果三种离线方式完成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纤维追踪的效果均较满意,在高分辨率T1WI背景下均可清晰显示白质纤维和肿瘤病灶。每种方法各有优势。结论利用多种模态图像配准技术,将DTI与T1WI融合,提供更清晰的白质纤维的位置信息,可作为临床诊断、神经外科手术及脑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高分辨率T1加权成像 纤维束成像
下载PDF
3DT_1 WI用于海马多体素波谱扫描定位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刘任远 廖文清 +7 位作者 武文博 周飞 李茗 张鑫 俞海平 朱斌 张冰 徐运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二维T_2加权成像(2DT_2W)和三维T_1加权成像(3DT_1W)定位对海马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Achieva 3.0 T TX磁共振成像系统,对7名健康志愿者分别... 目的:探讨使用二维T_2加权成像(2DT_2W)和三维T_1加权成像(3DT_1W)定位对海马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Achieva 3.0 T TX磁共振成像系统,对7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2DT_2W和3DT_1W进行海马MRS定位,对比两种定位方法MRS测定的感兴趣区覆盖的海马体积差异,MRS测得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醇(myo-inositol,m I)与内参肌酸(creatine,Cr)的相对浓度(NAA/Cr与m I/Cr)差异以及NAA、m I的信噪比差异。结果:与2DT_2W定位比较,3DT_1W定位MRS感兴趣区覆盖的海马体积增加,NAA信噪比降低,NAA/Cr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 I信噪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使用3DT_1W定位MRS有助于提升定位准确性,但可能伴随海马代谢物信噪比降低。更好的定位及更全面的评价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素氢质子波谱 海马波谱成像 扫描定位技术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MRI-SWI T1WI T2FLAIR增强序列检查特征比较观察
15
作者 冯天保 许超 陈真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MRI-SWI)、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初步诊断怀疑为颅内海绵状... 目的:探讨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MRI-SWI)、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FLAIR)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初步诊断怀疑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了MRI检查,包括MRI-SWI、T1WI、T2WI、T2FLAIR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各种MRI检查方式对于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结果:MRI-SWI正确诊断97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77个,T1WI正确诊断7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21个,T2WI正确诊断77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32个,T2FLAIR正确诊断8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共计准确检出病灶数量143个,MRI-SWI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高于T1WI、T2WI、T2FLAIR(χ^(2)=28.698、P<0.05,χ^(2)=22.299、P<0.05,χ^(2)=16.257、P<0.05);T2FLAIR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高于T1WI(χ^(2)=7.211、P<0.05);T1WI、T2WI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6、P>0.05);T2FLAIR、T2WI对海绵状血管瘤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2、P>0.05);T1WI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43.80%)、其次为低信号(30.58%);T2WI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49.24%),主要特征为病灶中央呈点状或网格状高信号,周围边缘低信号,称之为“铁环征”,其次为低信号(35.61%);T2FLAIR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类圆形或者圆形的混杂信号(58.33%),病灶内部显示为爆米花或者网格状,其次为低信号(34.09%);MRI-SWI海绵状血管瘤病灶主要表现为低信号(95.48%),主要显示病灶的周围含铁血黄素区域及瘤体,病灶周边及内部显示片状或点状低信号;T1WI、T2WI、T2FLAIR、MRI-SWI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74.23%、79.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T1加权成像 T2加权成像 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基于T1加权图像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
16
作者 焦瑞柯 张小凤 叶初阳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3-873,共11页
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识别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通路,为脑连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神经通路参考信息。然而,传统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弥散磁共振图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由于获取弥散磁共振图像比较耗... 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识别连接不同脑区的白质通路,为脑连接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神经通路参考信息。然而,传统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主要依赖于弥散磁共振图像(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由于获取弥散磁共振图像比较耗时,这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1加权图像的白质纤维束分割方法,通过计算T1加权图像的结构张量来提示可能的纤维走向,进而提高白质纤维束的分割精度。此外,本文在模型训练期间引入弥散磁共振图像的特权信息来指导模型学习,从而提升白质束分割模型性能,具有挑战性的束分割效果提升明显,其中左穹窿(Left fornix,FX_left)的Dice得分提高了5%,右穹窿(Right fornix,FX_right)的Dice得分提高了6%。。本研究弥补了在缺少弥散磁共振图像的场景下无法进行神经通路分析的不足,扩展了神经通路分析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分割 白质纤维束 特权信息 T1加权图像 弥散磁共振图像
下载PDF
MRI不同序列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宝利 张长 +1 位作者 张琳 庞小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118-121,共4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序列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择期拟行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MRI 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序列及T_...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序列用于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择期拟行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均行MRI T_(1)加权成像(T_(1)WI)、T_(2)加权成像(T_(2)WI)序列及T_(1)加权成像压脂(T_(1)WI FS)增强序列检查,术后均证实为复杂性肛瘘。分析术前MRI不同序列诊断复杂性肛瘘分型与手术结果间的一致性。结果56例患者中,经手术共发现括约肌间型31例、经括约肌型17例、括约肌上型5例、括约肌外型3例;T_(1)WI序列检出括约肌间型32例、经括约肌型10例、括约肌上型8例、括约肌外型6例;T_(2)WI序列检出括约肌间型26例、经括约肌型20例、括约肌上型4例、括约肌外型6例;T_(1)WI FS增强序列检出括约肌间型28例、经括约肌型18例、括约肌上型5例、括约肌外型5例。T_(1)WI序列诊断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肛瘘与手术结果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28、0.570、0.395、0.402;T_(2)WI序列诊断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肛瘘与手术诊断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39、0.718、0.192、0.402;T_(1)WI FS增强序列诊断括约肌间型、经括约肌型、括约肌上型、括约肌外型肛瘘与手术结果间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07、0.484、0.780、0.732。结论T_(1)WI、T_(2)WI序列及T_(1)WI FS增强序列在复杂性肛瘘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其中T_(1)WI FS增强序列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T_(1)加权成像 T_(2)加权成像 T_(1)加权成像压脂
下载PDF
T1WI及DT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逸 张继 戴慧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826-830,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T1加权成像(T1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变组)和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平扫和DTI扫描。按照临床表现及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 目的探讨常规T1加权成像(T1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变组)和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平扫和DTI扫描。按照临床表现及胆红素致神经功能障碍(BIND)评分方法将病变组患儿分为无NBE组(BIND评分为0分,无神经毒性,18例)和NBE组(BIND评分>0分,有神经毒性,15例)。测量病变组双侧苍白球T1WI值和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各向异性(RA)和容积比指数(VR)值共5个参数,分析其对NBE的早期评估价值。结果 (1)病变组组苍白球T1WI值高于无NBE组和对照组(P<0.05)。病变组双侧苍白球T1WI值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707,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双侧苍白球T1WI值对NBE早期评估的AUC为0.932[95%CI(0.846~1.000)],取T1WI值为270.5时为最佳诊断界值,对应的诊断灵敏度为92.3%,特异度82.4%。(2)NBE组苍白球DTI参数FA、RA值高于无NBE组和对照组(P<0.05),VR值低于无NBE组和对照组(P<0.05)。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日龄影响后,病变组双侧苍白球的FA、RA值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696、0.692,P<0.05),而VR值与其呈负相关(r=-0.618,P<0.05)。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FA、RA和VR值对NBE早期评估的AUC为0.861[95%CI(0.726~0.997)]、0.861[95%CI(0.726~0.997)]和0.808[95%CI(0.647~0.969)],分别取FA值193.9×10^(-3)、RA值160.8×10^(-3)和VR值958.4×10^(-3)为最佳诊断界值时,其对应的诊断灵敏度为100%、100%和91.7%,特异度为60.0%、60.0%和60.0%。结论 T1WI和DTI成像能够反映NBE患儿脑微结构的改变,并可能提示脑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T1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原文传递
合成MRI技术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蔡荣 李俊 +3 位作者 王媛媛 谢超 王云玲 明洁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 探讨合成MRI技术对鉴别及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合成MRI影像资料,通过设备自带的MAGiC后处理软件定量测量影像学参数值:T1值、T2值、质子密度(PD值),比较良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 目的 探讨合成MRI技术对鉴别及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乳腺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合成MRI影像资料,通过设备自带的MAGiC后处理软件定量测量影像学参数值:T1值、T2值、质子密度(PD值),比较良恶性乳腺病变患者的病理、临床及影像参数的差异性,通过ROC曲线比较定量参数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及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T2值分别为118.00(106.50,129.50) ms、90.00(82.00,100.00) ms, PD值分别为(101.7±13.13) pu(pu为单位体素内氢质子密度)、(75.58±13.91) p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T2值=97.0 ms、PD值=79.6 pu为界值,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901,特异度分别为95.56%、100.00%,灵敏度分别为72.34%、70.21%。结论 合成MRI技术定量参数中的T2、质子密度(PD值)在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合成MRI技术 定量T1 定量T2值 质子密度PD值
下载PDF
术后即时T1加权成像评估肝脏恶性肿瘤热消融术疗效的价值研究
20
作者 杜丽娟 王铁功 +2 位作者 朱洪平 邵成伟 詹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即时T1WI评估肝脏恶性肿瘤热消融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长海医院79例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资料。79例均行术前2周磁共振增强扫描、术后即时T1WI平扫及术后1~... 目的:探讨术后即时T1WI评估肝脏恶性肿瘤热消融术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长海医院79例接受CT引导下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资料。79例均行术前2周磁共振增强扫描、术后即时T1WI平扫及术后1~3个月磁共振增强扫描。对比术后两次检查结果,论证术后即时T1WI评估效能。分析最小消融边界与热消融术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即时T1WI评估完全消融率为100%,术后1~3个月MR增强检查评估完全消融率为93.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不完全消融组的最小消融边界[(0.132±0.138)cm]明显低于完全消融组的最小消融边界[(0.427±0.26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术后即时T1WI可以用于早期评估肝脏恶性肿瘤热消融术疗效,对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恶性 肿瘤 热消融 T1加权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