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脓杆菌外膜蛋白OprF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祥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绿脓杆菌外膜蛋白OprF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和细胞表位。[方法]采用在线软件预测OprF蛋白的理化性质;Signal P 4.1软件预测OprF信号肽序列;利用TMHMM软件预测ACFA蛋白跨膜结构;SOPMA服务器预测蛋白的二级结...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绿脓杆菌外膜蛋白OprF的理化性质、高级结构和细胞表位。[方法]采用在线软件预测OprF蛋白的理化性质;Signal P 4.1软件预测OprF信号肽序列;利用TMHMM软件预测ACFA蛋白跨膜结构;SOPMA服务器预测蛋白的二级结构;Swiss-Model程序预测OprF三维结构;综合ABCpred与Bepi Pred方案预测OprF的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法预测OprF的CTL表位;使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程序预测OprF的Th细胞表位。[结果]OprF为亲水性蛋白;1~24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存在多个酶切位点;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二级结构中含无规则卷曲34.36%、α-螺旋31.90%、β-转角11.66%、β-片层22.09%;并可能存在3个B细胞表位、2个CTL表位、4个Th细胞表位。[结论]系统分析了OprF蛋白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二级与三级结构,以及B、T细胞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OprF蛋白 细胞表位 蛋白结构 预测
原文传递
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U的原核表达、抗原性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43,共7页
对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U进行分子克隆构建,抗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分子克隆获得OmpU蛋白的原核表达菌株,重组表达后利用切胶纯化获得OmpU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OmpU蛋白具有很... 对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U进行分子克隆构建,抗原性生物信息学分析,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分子克隆获得OmpU蛋白的原核表达菌株,重组表达后利用切胶纯化获得OmpU蛋白,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OmpU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采用在线软件预测OmpU为亲水的分泌型蛋白;存在多个酶切位点。采用TMHMM Server v.2.0程序预测OmpU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通过Signal P 4.1软件分析发现OmpU的1~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SOPMA服务器预测OmpU的二级结构含无规则卷曲27.94%,α-螺旋为33.24%,β-转角为10.29%,β-片层为28.53%。采用Swiss Model程序预测三维结构显示OmpU具有3个孔道结构。综合利用ABCpred和Bepi Pred方案,预测OmpU存在8个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法预测OmpU具有3个CTL表位。使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OmpU存在1个Th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OmpU蛋白 细胞表位 蛋白结构 预测
下载PDF
Elimination of murine and human T-cell epitopes in recombinant immunotoxin eliminates neutralizing and anti-drug antibodies in vivo 被引量:1
3
作者 Ronit Mazor Devorah Crown +3 位作者 Selamawit Addissie Youjin Jang Gilad Kaplan Ira Pasta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32-442,共11页
Antibodies against the toxin portion of recombinant immunotoxins (RIT) reduce their efficacy and pose a potential safety risk.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we mutated the very immunogenic immunotoxin SSIP to produce LMB... Antibodies against the toxin portion of recombinant immunotoxins (RIT) reduce their efficacy and pose a potential safety risk.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we mutated the very immunogenic immunotoxin SSIP to produce LMB-T20, a de-immunized RIT that has the eight human T-cell epitopes in SSIP modified or remov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cell epitope removal in vivo we mapped the T-cell epitopes in immune-competent BALB/c mice and found that these mice recognize two epitopes. One corresponds to the human immunodominant T-cell epitope and the other to a human subdominant epitope; both were eliminated in LMB-T20. We found that mice immunized with LMB-T20 did not have T-cell activation and did not develop anti-drug antibodies (ADA), whereas mice immunized with SSIP, showed T-cell activation, and developed ADA detected by both ELISA and drug neutralizing assays. The ability of the mice treated with LMB-T20 to respond to other antigens was not compromised. We conclude that elimination of T-cell epitopes is sufficient to prevent formation of antibodies to an immunogenic foreign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drug antibodies deimmunization IMMUNOGENICITY mouse epitopes T-cell epitopes
原文传递
塞内卡病毒A结构蛋白T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丽莹 冯霞 +1 位作者 潘颂佳 马军武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7-84,共8页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0%~70%,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开展抗原表位的研究对于病原学研究、免疫监测、疾病诊断及表位疫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免疫作为清除... 塞内卡病毒A(Senecavirus A)是小RNA病毒科塞内卡病毒属的唯一成员,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0%~70%,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开展抗原表位的研究对于病原学研究、免疫监测、疾病诊断及表位疫苗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免疫作为清除胞内微生物最有效的防御手段,在免疫应答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筛选塞内卡病毒A结构蛋白T细胞抗原表位,我们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1,验证体外表达情况后,将其作为DNA疫苗免疫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小鼠后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通过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筛选SVA结构蛋白T细胞抗原表位,最终选择重复率高且效果较好的多肽,经检测,该多肽具有刺激淋巴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对SVA结构蛋白的筛选,发现1号肽(SFDTASGTF)、9号肽(MPFQSLGTY)、11号肽(ITLTFCGPM)、21号肽(TSVDISVPYI)的效果较好,为塞内卡病毒A的T细胞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A 结构蛋白 T细胞抗原表位 筛选
原文传递
多房棘球蚴葡萄糖转运蛋白抗原表位生物信息学预测
5
作者 王蕾 魏威 +3 位作者 周培 冯琳 李润乐 汤锋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2年第3期200-209,共10页
目的通过对多房棘球蚴葡萄糖转运蛋白(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glucose transporter,EmGLUT)二级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在线工具来预测优势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Gen Bank库中获取EmGLUT基因的mRNA和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 目的通过对多房棘球蚴葡萄糖转运蛋白(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glucose transporter,EmGLUT)二级结构的分析,并结合在线工具来预测优势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Gen Bank库中获取EmGLUT基因的mRNA和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特征预测使用SOPMA软件。使用IEDB、Syfpeithi软件分析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使用Bcepred、ABCpred软件分析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EmGLUT二级结构中α螺旋比例占51.08%,β折叠比例占17.88%,β转角比例占3.73%,无规则卷曲比例占27.31%。综合5个在线软件分析结果得出EmGLUT有10个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18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其中5个同时具有T-B细胞双抗原表位。结论EmGLUT的优势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被成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葡萄糖转运蛋白 抗原表位 T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H1N1流感病毒M1蛋白表位筛选及其在禽流感病毒交叉免疫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卢丹 朱诗艳 +4 位作者 张青旭 肖文玲 赵敏 高福 刘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495-1505,共11页
流感病毒,如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 pH1N1)以及发生跨种传播的H7N9禽流感病毒(H7N9)等的流行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并造成了重大社会经济损失.自2009年以来, 2009 pH1N1作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流行使得健康人群存在一定的T细胞免疫本底水... 流感病毒,如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 pH1N1)以及发生跨种传播的H7N9禽流感病毒(H7N9)等的流行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并造成了重大社会经济损失.自2009年以来, 2009 pH1N1作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流行使得健康人群存在一定的T细胞免疫本底水平.本研究对2009 pH1N1和H7N9的主要T细胞免疫原M1蛋白存在的4个突变区段,利用ELISPOT试验确定了2009 p H1N1在这4个区段来源的T细胞表位多肽H1-M42 (LMEWLKTR), H1-M102(KLKREITFHGAK), H1-M202s (AMEVANQTR)和H1-M244 (MGVQMQRFK).同时,发现健康人群对H7N9来源的相应多肽预存有一定水平T细胞免疫,但低于对2009 pH1N1本身多肽的免疫水平.多肽与HLA分子的复性实验表明, H1-M102和H1-M244能够与HLA-A*1101稳定结合;而H1-M42和H1-M202s虽然能够结合HLA-A*3303,但H7N9相应的表位与这些分子的结合力相对较弱.结果表明,在健康人群中存在有限的针对H7N9的预存T细胞免疫,而H7N9在新鉴定表位多肽中的氨基酸突变对于免疫逃逸具有一定的贡献.对流感病毒交叉免疫的研究能够为了解禽流感病毒逃逸T细胞免疫机制以及通用流感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9 pH1N1 H7N9 抗原变异 交叉免疫 T细胞表位
原文传递
猪链球菌Lmb、Sao、ZnuA蛋白的抗原表位、二级结构分析及重组表位疫苗分子的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祥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187,204,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猪链球菌候选疫苗蛋白Lmb、Sao、Znu A的重组表位多肽分子。[方法]通过ABCpred和Bepi Pred方案,预测猪链球菌Lmb、Sao、Znu A蛋白的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蛋白的CTL表位。使用MHC-Ⅱ类...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猪链球菌候选疫苗蛋白Lmb、Sao、Znu A的重组表位多肽分子。[方法]通过ABCpred和Bepi Pred方案,预测猪链球菌Lmb、Sao、Znu A蛋白的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蛋白的CTL表位。使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预测蛋白的Th表位。采用DNASTAR软件与SOPMA服务器预测蛋白二级结构,进而验证获得的B/T细胞表位的准确性。通过DNASTAR Protean软件重组拼接获得的B/T细胞抗原表位,设计抗原性较好的猪链球菌重组表位多肽。[结果]猪链球菌Lmb、Sao、Znu A蛋白的优势B细胞表位数分别为4个、4个和3个;CTL表位数各为1个;Th表位数分别为2个、1个和1个。二级结构预测显示这些表位大多处于蛋白易于产生表位的暴露表面、无规则卷曲与转角等位置。并设计获得抗原性较好的重组表位多肽。[结论]设计了抗原性较好的猪链球菌Lmb、Sao、Znu A蛋白的重组表位多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细胞表位 蛋白结构 重组表位多肽
原文传递
β2M-绿色荧光蛋白在MHC-Ⅰ肽亲和力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熊锐华 王昊亮 +4 位作者 邹丽云 李景怡 张晋宇 张荣华 万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β2微球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并应用该蛋白建立一种全新的MHC-Ⅰ肽亲和力实验方法。方法构建β2M-ZsGreen-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FT细胞表达,并以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将该融合蛋白与表位肽共... 目的构建并表达β2微球蛋白-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并应用该蛋白建立一种全新的MHC-Ⅰ肽亲和力实验方法。方法构建β2M-ZsGreen-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转染293FT细胞表达,并以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将该融合蛋白与表位肽共同与T2细胞反应,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2细胞标记绿色荧光的情况鉴定表位。结果构建了β2微球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表达、纯化得到融合蛋白,该蛋白可应用于亲和力实验,进行表位鉴定。结论β2微球蛋白-绿色荧光融合蛋白应用于亲和力实验鉴定CTL表位方法可行,步骤简便,适用于大通量表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亲和力标记物 T细胞表位
下载PDF
福氏志贺菌2a型外膜蛋白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重组表位疫苗分子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99-103,共5页
福氏志贺菌外膜蛋白Omp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疫苗上有应用前景。采用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软件对OmpA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福氏志贺菌与肠道细菌间亲缘关系较其它菌属更近。... 福氏志贺菌外膜蛋白Omp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在疫苗上有应用前景。采用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软件对OmpA的系统发生分析显示,福氏志贺菌与肠道细菌间亲缘关系较其它菌属更近。利用在线软件预测OmpA为亲水的分泌型蛋白,存在多个酶切位点;采用TMHMM(transmembrane hidden markov models)Server v.2.0程序预测OmpA无跨膜结构并定位于细胞膜外;SOPMA(self-optimized prediction method with alignment)服务器预测OmpA二级结构中含无规则卷曲41.09%,α-螺旋26.44%,β-转角10.06%,β-片层22.41%。通过Signal P 4.1软件分析显示,OmpA的1~21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序列。采用SwissModel程序预测的三维模型显示OmpA为桶装结构。利用ABCpred(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based B-cell epitope prediction)和Bepi Pred(B-cell epitopes prediction)方案,预测OmpA存在3个B细胞表位。运用神经网络与量化矩阵法预测OmpA具有1个CTL表位。使用MHC-Ⅱ类分子结合肽在线程序预测显示OmpA具有1个Th表位。设计获得抗原性较好的OmpA蛋白重组表位多肽。为OmpA多表位串联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氏志贺菌 OmpA蛋白 细胞表位 蛋白结构
下载PDF
Improving <i>in Silico</i>Prediction of Epitope Vaccine Candidates by Union and Intersection of Single Predictors
10
作者 Ivan Dimitrov Darren R. Flower Irini Doytchinova 《World Journal of Vaccines》 2011年第2期15-22,共8页
The in silico prediction of peptide binding affinities to MHC proteins is a very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of epi-tope-based vaccin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ive MHC class II binding prediction servers were ... The in silico prediction of peptide binding affinities to MHC proteins is a very important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of epi-tope-based vaccin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Five MHC class II binding prediction servers were combined in different ways and the resulting performance of these combinations was evaluated using a test set, which consisted of 4540 known HLA-DRB1 binders. The five servers were: NetMHCIIpan, NetMHCII, ProPred, RANKPEP, and EpiTOP. The top 5% of the ranked predictions from each server were combined using union and intersection operators. The outputs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sensitiv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 The union operator showed high sensitivity (65-79%) and low PPVs (6-8%), while intersection outputs had low sensitivities (4-41%) yet significantly higher PPVs (14-31%). Thus there is a defining trade-off between sensitivity and PPV for each combination. The union of outputs from different servers brings more “noise” than “signal” to the resulting set of predicted binders. Conversely, selecting only commonly predicted binders increases the probability that an identified binder is a true bin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Class II Binders T-cell epitopes HLA-DRB1 Alelles
下载PDF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DNA vaccine against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BALB/c mice
11
作者 Sukhbir Kaur Tejinder Kaur Jyoti Joshi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4-313,共10页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DNA vaccines based on gp63 and Hsp70 against murine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bred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subcutaneously twice at an interval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DNA vaccines based on gp63 and Hsp70 against murine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bred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subcutaneously twice at an interval of three weeks with pcDNA3.1 (+) encoding T cell epitopes of gp63 and Hsp70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Animals were challenged intracardially with 107 promastigotes ofLeishmania donovani 10 days post immunization and sacrificed 1,2 and 3 months post challenge. The immunized animal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P 〈 0.05) in splenic and hepatic parasite burden as compared to the infected controls. Maximum reduction in parasite load (P 〈 0.05) was observed in animals treated with a combination ofpcDNA/gp63 and pcDNA/Hsp70. These animals also showed heightened DTH response, increased IgG2a, elevated Thl cytokines (IFN-γ and IL-2) and reduced IgG 1 and IL-10 levels. Thus, mice immunized with the cocktail vaccine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protection in comparison to those immunized with individual antige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eral leishmaniasis DNA vaccine T-cell epitopes gp63 HSP70
下载PDF
破伤风毒素T细胞表位P2对猪轮状病毒△VP8^*蛋白免疫原性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闻晓波 魏晓曼 +4 位作者 冉旭华 曹思 张峣 倪宏波 张玲玲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5,共5页
仔猪轮状病毒腹泻严重危害养猪业,为了开发亚单位疫苗,本课题组前期构建了猪轮状病毒SB-1A株截短的VP8^*蛋白(△VP8^*,64~223位氨基酸)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B1A△VP8^*。为了进一步提高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将破伤风毒素的... 仔猪轮状病毒腹泻严重危害养猪业,为了开发亚单位疫苗,本课题组前期构建了猪轮状病毒SB-1A株截短的VP8^*蛋白(△VP8^*,64~223位氨基酸)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B1A△VP8^*。为了进一步提高亚单位疫苗的免疫原性,将破伤风毒素的通用T细胞表位P2引入重组亚单位蛋白,构建重组载体pET28a—P2-SB-IA△VP8^*。P2-S13-1A△VP8^*和S13-1A△VP8^*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重组蛋白与氢氧化铝佐剂混合后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2-S13-1A△VP8^*和S昏1A△VP8^*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水平、可溶性表达;重组蛋白P2-SB-1A△VP8^*诱导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SB-1A△VP8^*,说明P2可以增强SB-1A△VP8^*的免疫原性,为日后开发猪轮状病毒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轮状病毒 SB-1A △VP8^* T细胞表位 P2
原文传递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流行株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艳 张朝 +1 位作者 刘俊 徐庆刚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12-319,323,共9页
目的:检测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B型和C型4个基因(区)(S、C、X和RT)的正选择位点,推断近年来中国HBV的变异趋势和原因。方法:从基因库下载中国所有B型和C型全长序列共864条,参照标准序列分别截取S、C、X和RT 4个基因(区),使用HyPhy方法... 目的:检测中国乙型肝炎病毒(HBV)B型和C型4个基因(区)(S、C、X和RT)的正选择位点,推断近年来中国HBV的变异趋势和原因。方法:从基因库下载中国所有B型和C型全长序列共864条,参照标准序列分别截取S、C、X和RT 4个基因(区),使用HyPhy方法筛选各基因序列集的正选择位点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26个正选择位点(B型101个,C型125个),其中85个位点(B型37个,C型48个)分别位于75个(B型32个,C型43个)抗原表位上,表明正选择的发生与病毒的免疫逃逸相关。值得注意的是,B型RT区的3个耐药位点180、181和223,和C型RT区的4个耐药位点173、180、181和223,也被检测到受到正选择压力,表明正选择发生与耐药发生相关。结论:中国地区HBV B型和C型的RT区受到的选择压力与耐药突变存在潜在联系,其他区域的正选择与病毒的逃逸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B型 C型 正选择 T细胞抗原表位 耐药
下载PDF
兔出血症病毒衣壳蛋白N端携带双串联卵清蛋白T细胞表位嵌合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燕 王芳 +4 位作者 胡波 宋艳华 范志宇 魏后军 姜平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在兔出血症病毒(RHDV)主要结构蛋白VP60的N端插入双串联卵清蛋白(OVA)CD8+T细胞表位(OVA第257-264位氨基酸),研究外源片段对VP60蛋白表达及病毒样颗粒(VLPs)装配的影响,分析VP60作为载体的可行性和对外源基因长度的耐受性。通过分子生... 在兔出血症病毒(RHDV)主要结构蛋白VP60的N端插入双串联卵清蛋白(OVA)CD8+T细胞表位(OVA第257-264位氨基酸),研究外源片段对VP60蛋白表达及病毒样颗粒(VLPs)装配的影响,分析VP60作为载体的可行性和对外源基因长度的耐受性。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双串联OVA CD8+T细胞表位(257-264aa)插入至RHDV衣壳蛋白VP60基因序列的N端,得到重组VP60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嵌合蛋白,并命名为DN。经RT-PCR、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嵌合蛋白DN的表达,利用电镜观察嵌合蛋白病毒样颗粒的形成。结果表明嵌合VP60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得到高效表达,且可形成与RHDV VLPs类似的病毒样颗粒。本研究为VP60作为载体系统,有效提呈外源片段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VLPs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VP60 OVA T细胞表位 病毒样颗粒
原文传递
口蹄疫病毒VP1 T、B细胞表位与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娟 尤永进 +2 位作者 陈波 饶忠 潘洁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8-393,共6页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 作者对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 21-40)、B细胞表位(aa 141-160)融合蛋白2020-2020VP1及其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进行了免疫分析。动物试验表明,用2020-2020VP1、2020-B-2020和2020-B-2020-STI 3种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动物,免疫动物血清中均可产生针对FMDV的抗体。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3种融合蛋白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如下:2020-B-2020 60%/1.5MLD,2020-B-2020-STI 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B抗体特异性结合。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1 细胞表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I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柑橘属果实中过敏原几丁质酶的表达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16
作者 闫慧清 罗庆华 黄小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139,共5页
I类植物的几丁质酶(chitinase)是许多植物性食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过敏原,与乳胶-水果综合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致敏性植物中的几丁质酶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本文以柑橘属中的过敏原几丁质酶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柑橘属中不... I类植物的几丁质酶(chitinase)是许多植物性食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过敏原,与乳胶-水果综合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致敏性植物中的几丁质酶对人体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危害。本文以柑橘属中的过敏原几丁质酶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柑橘属中不同来源的果实,如琯溪蜜柚、甜橙和温州蜜柑中的几丁质酶基因表达含量,得到温州蜜柑果实的表达量最高。通过Genebank搜索得到几丁质酶的氨基酸序列,采用同源比对说明在不同的物种中可能会导致交叉过敏的现象。最后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得到几丁质酶的二级结构,当氨基酸的二级结构是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同时抗原指数>0、柔韧性>0、表面可及性>1和亲水性>0的氨基酸区域时,形成B细胞抗原表位的可能性较大。综合这些参数结果表明几丁质酶的B细胞抗原表位结合氨基酸序列的可能区域是在62~69、96~100、126~133、145~149、155~159、169~172、179~182、189~190、256~262,通过预测氨基酸的区域,为制备相应的抗体、培育低过敏品种等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过敏 几丁质酶 细胞表位
下载PDF
猪体内筛选RHDV VP60 T细胞表位的优势区
17
作者 金明兰 侯继波 +5 位作者 郑其升 鲁会军 任静强 南文龙 韩松 金宁一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89-1093,共5页
应用戊二醛醛化的人"O"型红细胞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HDV),对非免猪进行3次免疫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经不同段重组杆状病毒(共分5段表达)、纯化的病毒、Con A刺激后进行IFN-γ、IL-2、IL-4、WS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病毒的血凝... 应用戊二醛醛化的人"O"型红细胞纯化兔出血症病毒(RHDV),对非免猪进行3次免疫后,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经不同段重组杆状病毒(共分5段表达)、纯化的病毒、Con A刺激后进行IFN-γ、IL-2、IL-4、WST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病毒的血凝效价为28,与未纯化的RHDV毒价相差1个滴度;WST检测结果为免疫组经3段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的值最高;IFN-γ和IL-2检测结果也是3段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的值最高;IL-4检测结果为3段重组杆状病毒刺激的值最低。由此表明病毒经纯化后效果好,3段重组杆状病毒区域为T细胞表位优势区,这为RHDV T细胞表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VP60 T细胞表位 IFN-Γ IL-2 IL-4 WST
原文传递
口蹄疫病毒VP1 T、B细胞表位与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蛋白的免疫应答
18
作者 庄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64-968,共5页
本实验比较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21~aa40)、B细胞表位(aa141~aa160)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的免疫原性。动物实验表明,2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2020-B-2020-... 本实验比较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双拷贝T细胞表位(aa21~aa40)、B细胞表位(aa141~aa160)与肠毒素大肠杆菌肠毒素融合后蛋白2020-B-2020和2020-B-2020-STI的免疫原性。动物实验表明,2种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中2020-B-2020-STI免疫血清抗体水平优于2020-B-2020;免疫豚鼠在低浓度FMDV刺激下能够产生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2种融合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FMDV特异性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融合蛋白免疫雌鼠能够抵抗大肠杆菌强毒株攻击,免疫保护率分别为:2020-B-202060%/1.5MLD,2020-B-2020-STI100%/1.5MLD;2020-B-2020-STI免疫血清中具有STI中和抗体,且融合蛋白不具STI毒性。ELISA实验结果显示,2020-B-2020和2020-B-2020-STI能与霍乱毒素CTB抗体特异性结合。实验结果表明,2020-B-2020-STI具有开发成为口蹄疫及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VPI 细胞表位 肠毒素大肠杆菌 LTB STI 免疫应答
下载PDF
TSST-1合成肽之超抗原T细胞表位的Vβ特异性鉴定
19
作者 胡伟钢 朱锡华 +1 位作者 吴玉章 贾正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78,共4页
对两个含有超抗原T细胞表位的TSST-1交叠肽之Vβ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两合成肽均具备天然TSST-1分子四种人和小鼠Vβ特异性的两种(人Vβ2和小鼠Vβ15)。表明:两合成肽所含有的超抗原T细胞表位是TSS... 对两个含有超抗原T细胞表位的TSST-1交叠肽之Vβ特异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两合成肽均具备天然TSST-1分子四种人和小鼠Vβ特异性的两种(人Vβ2和小鼠Vβ15)。表明:两合成肽所含有的超抗原T细胞表位是TSST-1特异性的;同时,两合成肽Vβ特异性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ST-1 超抗原 合成肽 T细胞 表位 Vβ特异性
下载PDF
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TTK-EG特异性T细胞表位研究
20
作者 于海 王书晖 +2 位作者 刘颖 王硕 邵一鸣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35-439,469,共6页
目的筛选和确定TTK-EG包含的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0周时分别经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和滴鼻途径免疫5×10~6PFU TTK-EG,间隔4个月进行加强免疫。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细胞,采用IFN-γELISPOT... 目的筛选和确定TTK-EG包含的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方法 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0周时分别经肌肉注射、皮内注射和滴鼻途径免疫5×10~6PFU TTK-EG,间隔4个月进行加强免疫。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细胞,采用IFN-γELISPOT方法筛选HIV-1 Env和Gag肽库,反应阳性的肽库进行第二轮单肽筛选。用流式细胞术(胞内因子染色,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对筛选出的单肽进行验证(小鼠免疫途径为肌肉注射),确定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结果经过ELISPOT筛选和ICS验证,确定2条Env多肽(gp140-9,氨基酸位点60~77;gp140-74,氨基酸位点548~565)和3条Gag多肽(Gag-49,氨基酸位点196~210;Gag-64,氨基酸位点256~270;Gag-65,氨基酸位点260~274)包含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其中gp140-74(IVQQQSNLLRAIEAQQHL)是首次发现的H-2~d限制的HIV-1特异性T细胞表位。Env、Gag优势表位肽与Env、Gag全肽池刺激小鼠T细胞分泌IFN-γ、IL-2、TNF-α三种细胞因子的能力基本相同。结论 Env多肽gp140-9、gp140-74和Gag多肽Gag-49、Gag-64、Gag-65包含H-2~d限制的T细胞表位,可用于重组痘苗病毒TTK-EG的T细胞免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重组痘苗病毒 T细胞表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