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异常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受累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许瑜佳 吴华香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SS)系统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256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系统受累的关系。结果 256例患者中系统受累共203例(79.3%),...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SS)系统受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256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与系统受累的关系。结果 256例患者中系统受累共203例(79.3%),血液系统受累最多见,占64.9%。抗SSA抗体阳性组、高IgG血症组、补体C4降低组更容易发生血液系统受累。此外,抗SSA抗体阴性组的C反应蛋白增高更多见,IgG升高组的抗SSA/SSB抗体阳性率更高;C4水平与IgG水平呈负相关;男性抗SSB抗体阳性率低于女性。3种pSS疾病活动度评分系统互相相关,其中ESSDAI与ESR、IgG相关。结论免疫异常与pSS系统受累相关,抗SSA抗体阳性、IgG升高和C4降低的患者,容易出现血液系统受累。ESSDAI能更全面、更真实地评价疾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免疫指标 系统受累 疾病活动度评分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系统受累状况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文林 杨健 +1 位作者 许教雄 邓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了解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是否存在系统受累。方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进行脑脊液(CSF)、影像学和眼、耳、鼻、咽喉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阳性,滴度为1:1~1:16,根据TRUST滴度高... 目的:了解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是否存在系统受累。方法:对梅毒血清固定的患者进行脑脊液(CSF)、影像学和眼、耳、鼻、咽喉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结果: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持续阳性,滴度为1:1~1:16,根据TRUST滴度高低分为两组,高滴度组(TRUST滴度≥1:8)24例,低滴度组(TRUST<1:8)30例;54例患者中有3例(5.6%)为血清复发,5例(9.3%)存在CSF常规、生化检查异常,14例CSF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25.9%),3例CSF-TRUST阳性(5.6%)。高滴度组中有4例(16.7%)患者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瓣返流,2例X线片检查发现股骨骨膜增生或骨皮质改变;所有患者其他系统检查未发现梅毒相关损害。结论:部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统受累,提示对血清固定的梅毒患者(尤其是高滴度者)应高度重视,并积极排查系统受累情况和是否血清复发,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血清反应素抗体 血清固定 系统受累
下载PDF
Sweet综合征系统受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曼 齐蔓莉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14-216,220,共4页
Sweet综合征(Sweet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以发热、疼痛性红色丘疹、斑块或结节,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组织病理学真皮有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有很多关于SS的报道,临床症状不尽相同,有多系统受... Sweet综合征(Sweet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以发热、疼痛性红色丘疹、斑块或结节,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组织病理学真皮有密集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近年来,有很多关于SS的报道,临床症状不尽相同,有多系统受累,临床上容易误诊。该文对SS的系统受累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系统受累
下载PDF
急性荨麻疹80例实验室指标检测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恒坡 尹光文 +4 位作者 郝伟丽 张大雷 曹冰青 李静 李韵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8-103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测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对8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血常规、CRP、ES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相关变量,... 目的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的检测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对8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血常规、CRP、ES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急性荨麻疹患者相关变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效能;对伴有系统症状和不伴系统症状的急性荨麻疹进行比较,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伴有系统症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相关变量,用ROC曲线确定其预测效能。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ESR、CRP较健康组升高(P均<0.05),且伴系统症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CRP、ESR水平明显高于未伴系统症状的急性荨麻疹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WBC是急性荨麻疹的危险因素;CRP是伴系统症状急性荨麻疹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RP、WBC在急性荨麻疹诊断中的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968,CRP>WBC(P<0.05),CRP在急性荨麻疹的诊断效能较高;CRP预测急性荨麻疹伴系统症状效能最高,最佳截点为10.85,其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76.7%。结论CRP与急性荨麻疹的关系密切,尤其对伴系统症状的急性荨麻疹可能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C反应蛋白 血沉 白细胞 系统受累
下载PDF
累及皮肤的结节病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孔芳 冷晓梅 +1 位作者 李丽 张奉春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累及皮肤的结节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2009年35例累及皮肤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皮肤外其他系统受累分为单纯皮肤结节病组(简称皮肤组)与合并其他系统受累的皮肤结节病组(简称系统组)... 目的 总结分析累及皮肤的结节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2009年35例累及皮肤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皮肤外其他系统受累分为单纯皮肤结节病组(简称皮肤组)与合并其他系统受累的皮肤结节病组(简称系统组).结果 (1)35例患者男女之比1:3.38,发病年龄(47.5±10.0)岁,皮肤组(41.8±12.5)岁,系统组(50.5±7.1)岁.(2)皮肤损害分布以四肢最为多见,皮肤损害类型以皮下结节最为多见,其次是斑丘疹和结节红斑.(3)皮肤外系统受累以肺、关节和淋巴结最为多见,与国外全身结节病资料相比,肺受累率偏低,而关节、淋巴结、肾脏、肌肉、神经系统受累率较高.(4)在系统组中,乏力和体重减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皮肤组(P<0.05);ESR、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高于皮肤组(P<0.05).系统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95.7%)高于皮肤组(66.7%,P<0.05).结论 累及皮肤的结节病皮肤损害以皮下结节最为多见,肺受累率低,有系统受累者平均发病年龄、炎性指标水平及糖皮质激素使用率均较无系统受累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皮肤 系统受累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Patch testing and cross sensitivity study of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 due to anticonvulsants: A preliminary report 被引量:1
6
作者 TN Shiny Vikram K Mahajan +3 位作者 Karaninder S Mehta Pushpinder S Chauhan Ritu Rawat Rajni Sharma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atch test and cross-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ACDR) from common anticonvulsants. METHODS Twenty-four(M:F = 13:11) patients aged 18-75 years ... AIM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patch test and cross-sensitivity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adverse cutaneous drug reactions(ACDR) from common anticonvulsants. METHODS Twenty-four(M:F = 13:11) patients aged 18-75 years with ACDR from anticonvulsants were patch tested 3-27 mo after complete recovery using carbamazepine, phenytoin, phenobarbitone, lamotrigine, and sodium valproate in 10%, 20% and 30% conc. in pet. after informed consent. Positive reactions persisting on D3 and D4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RESULTS Clinical patterns were exanthematous drug rash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involvement(DRESS) in 18(75%), Stevens-Johnsons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JS/TEN) overlap and TEN in 2(8.3%) patients each, SJS and lichenoid drug eruption in 1(4.2%) patient each, respectively. The implicated drugs were phenytoin in 14(58.3%), carbamazepine in 9(37.5%), phenobarbitone in 2(8.3%), and lamotrigine in 1(4.7%) patients,respectively. Twelve(50%) patients elicited positive reactions to implicated drugs; carbamazepine in 6(50%), phenytoin alone in 4(33.3%), phenobarbitone alone in 1(8.3%), and both phenytoin and phenobarbitone in 1(8.33%) patients, respectively. Cross-reactions occurred in 11(92%) patients. Six patients with carbamazepine positive patch test reaction showed cross sensitivity with phenobarbitone, sodium valproate and/or lamotrigine. Three(75%) patients among positive phenytoin patch test reactions had cross reactions with phenobarbitone, lamotrigine, and/or valproate. CONCLUSION Carbamazepine remains the commonest anticonvulsant causing ACDRs and cross-reactions with other anticonvulsants are possible. Drug patch testing appears useful in DRESS for drug imputability and cross-reactions established clin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onvulsant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Carbamazepine Sodium valproate 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with or without systemic involvement Drug patch test LAMOTRIGINE PHENOBARBITONE PHENYTOIN Stevens-Johnsons syndrom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食管动力与临床特征的研究
7
作者 施赛男 鲍云 +2 位作者 王美峰 林琳 姜柳琴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累及食管功能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HREM检查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食管动力特征、临床特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累及食管功能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动力中心接受HREM检查的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食管动力特征、临床特征与食管动力的相关性。结果29例SSc患者中存在食管症状者18例,吞咽困难为最常见症状(44.8%)。食管体部动力障碍最多见,尤其是失蠕动及蠕动异常。反酸与食管体部无效蠕动百分比(APR)呈正相关(r s=0.497,P<0.05)。消化道外受累系统数量与平均远端收缩积分(DCI)呈负相关,与APR呈正相关(r s=-0.466、0.408,P<0.05)。血沉与上食管括约肌残余压及DCI呈负相关(P<0.05),补体C3、C4含量与APR呈负相关(P<0.05)。结论SSc患者易出现食管动力异常,伴有食管症状,且食管功能障碍可发生在无食管症状时。SSc累及系统越多、病情越重、疾病活动更易伴有食管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食管症状 食管动力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系统累及
下载PDF
CSTAR注册研究: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姜楠 赵久良 +2 位作者 李梦涛 曾小峰 CSTAR研究者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所... 目的通过分析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Chinese SLE Treatment and Research group,CSTAR)所进行的横断面研究,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2月CSTAR项目在全国104家中心入组的904例初治SLE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症与人口学资料、脏器受累、实验室检查及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904例初治SLE患者中,诊断血小板减少症者194例,占21.5%,这些患者中神经精神狼疮(10.3%)、血管炎(13.9%)、狼疮肾炎(58.8%)、白细胞减少症(34.5%)及低补体血症(87.1%)的发生率升高(P<0.05),而关节炎(30.4%)的发生率降低(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减少症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升高为血小板减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01,OR值分别为2.731及1.075。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是SLE一个常见的临床表现,它的发生提示SLE病情处于活动期,并与其他系统受累具有相关性。SLE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时应予以密切监测及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血小板减少症 系统受累
下载PDF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韩金芬 王会娟 +1 位作者 唐晓燕 王家勤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退热、止咳、袪痰、止痉、降颅压等常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阿奇霉素10 mg·kg^(-1),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 d后停药3 d,给药2轮后改为阿奇霉素10 mg·kg^(-1),口服,每日1次;总疗程为3周。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1),静脉注射,每日1次,持续用药5 d,总疗程为3周。治疗3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入院24 h内及治疗3周后,行腰椎穿刺采集患儿的脑脊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入院24 h内及治疗3周后,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儿显效11例(36.67%),有效13例(43.33%),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24/30);观察组患儿显效14例(46.67%),有效15例(50.0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29/3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43,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头痛、嗜睡、抽搐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脑脊液中IL-6、IL-8水平及血清CRP、PCT、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2组患儿脑脊液中IL-6、IL-8水平及血清CRP、PC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IgG、IgA、Ig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儿脑脊液中IL-6、IL-8水平及血清CRP、PC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G、IgA、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阿奇霉素 人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的肾脏损害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学军 陈杰 董怡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93例确诊的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5例患者进行了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194%(18例)患者有临床肾脏损害,肾功能衰竭发生率... 目的了解系统性硬化症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93例确诊的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并对5例患者进行了肾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194%(18例)患者有临床肾脏损害,肾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4%,本组病死率为129%,其中死于肾衰者占417%。4例患者和1例尸检的肾组织学显示SSc的肾脏血管改变为多样性;4例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小叶间动脉和弓动脉、入球动脉的受累,表现为血管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呈“洋葱皮”样同心圆状排列,其中2例并无肾脏损害临床表现。另1例病程长达22年的患者的肾脏病理表现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结论SSc患者肾脏损害是一严重并发症,是其主要死亡原因。肾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肾脏血管病变,可发生在出现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之前。对SSc患者应密切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症 肾脏损害 临床表现 病理
原文传递
轮式装甲车辆自动变速操纵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志刚 翟涌 陈慧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397,共4页
本文利用机、电、液、气一体化控制技术 ,对国产现役轮式装甲车传动系统进行改造 ,使之具有自动变速的功能 ,即将定轴机械式自动变速操纵系统引入军用轮式装甲车 ,并从轮式装甲车传动系统的实际特点出发 ,重点论述了使之实现自动化操纵... 本文利用机、电、液、气一体化控制技术 ,对国产现役轮式装甲车传动系统进行改造 ,使之具有自动变速的功能 ,即将定轴机械式自动变速操纵系统引入军用轮式装甲车 ,并从轮式装甲车传动系统的实际特点出发 ,重点论述了使之实现自动化操纵的关键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实车试验的结果看 ,加装自动变速操纵系统后 ,该轮式装甲车的机动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并减轻了驾驶员的体力消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式装甲车辆 机械学 自动变速 定轴机械式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例报告 被引量:8
12
作者 付丽 魏娜 +5 位作者 王晶石 吴林 张嘉 高卓 刘锦丽 王昭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要点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情况。方法:对1例原发性HL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完善基因测序、免疫学指标检测和家系调查,进行Allo-... 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诊断要点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情况。方法:对1例原发性HL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完善基因测序、免疫学指标检测和家系调查,进行Allo-HSCT。结果:11岁男性病例,表现为反复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大、骨髓中可见噬血现象,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下降(10.39%)。基因检测和家系调查显示患者携带分别来自父系和母系的PRF1基因的复杂杂合改变,两位胞姐各自携带不同突变位点;全家成员穿孔素蛋白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病程中出现癫痫,头颅核磁共振提示多发病变。确诊原发性HL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给予HLH-2004方案治疗后,接受胞姐HLA 5/10相合Allo-HSCT。目前移植后14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对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原发性HLH,尽早进行Allo-HSCT是获得长期生存及治愈的唯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穿孔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硫酸镁早期干预治疗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观察及对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绍华 邱燕玲 +7 位作者 李湘玲 刁诗光 肖小兵 邱建武 谢国粦 曾雅丽 黄冬梅 张志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的效果及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变化,为针对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7.8 mmo...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早期(神经系统受累期)患儿的效果及儿茶酚胺等指标的变化,为针对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的干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糖≥7.8 mmol/L)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地塞米松抗炎、甘露醇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能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利尿、肌苷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25%硫酸镁50~60 mg/(kg·d)。两组疗程均为5~7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2 h后采集静脉血检测白细胞(WBC)、血糖(B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水平,记录两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均治愈。治疗72 h后,观察组DA、NSE、BG、WBC、CK-MB水平均降低,对照组仅NSE水平降低,且观察组NE、DA、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受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硫酸镁,能降低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儿茶酚胺水平,减少激素副作用,减少或防止患儿病情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儿茶酚胺 硫酸镁 神经系统受累期
下载PDF
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临床研究(附98例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莉 马宏浩 +2 位作者 贾晨光 张永红 杨双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高危因素、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初发LCH患儿分3组进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头颅MRI检测,并... 目的探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高危因素、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8例初发LCH患儿分3组进行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头颅MRI检测,并定期监测上述指标以评估疗效,Ⅰ组为多系统危险组(57例),Ⅱ组为多系统低危组(19例),Ⅲ组为单纯骨破坏组(22例)。结果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共24例,占24.5%,其中Ⅰ组17例,Ⅱ组7例。19例合并颅面骨破坏;16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中中枢性尿崩9例。头颅MRI显示受累部位为垂体者共14例次。对中枢受累患儿按LCH-Ⅲ方案联合化疗,目前处于非活动性疾病状态6例,疾病稳定状态10例,疾病进展4例,死亡4例。结论颅面骨破坏、合并危险器官受累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的高危因素。最常见的影像学改变是下丘脑-垂体轴受累。早期及随诊中进行MRI监测非常重要。中枢神经系统一旦出现器质性病变常不可逆,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儿童
原文传递
五脏痹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系统受累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徐润 姜泉 韩曼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9期14-19,共6页
基于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认为源自《素问·痹论篇》的五脏痹理论与RA多系统受累密切相关。结合五脏痹理论的内涵,认为RA多系统受累初期以“正虚感邪,邪滞五体”,后期以“久病邪深,五脏受损”为病机特点,同时辨析RA多系统受累表现与... 基于理论溯源及临证观察,认为源自《素问·痹论篇》的五脏痹理论与RA多系统受累密切相关。结合五脏痹理论的内涵,认为RA多系统受累初期以“正虚感邪,邪滞五体”,后期以“久病邪深,五脏受损”为病机特点,同时辨析RA多系统受累表现与五脏痹证候的相关性,探讨了以针刺原穴、加用入脏药、因势利导、同调五体痹来调补五脏以及巧用活血通络药、少用风湿痰滞之品、加用导药祛五脏杂糅之邪来治疗RA多系统受累的方法,提示五脏痹理论对RA多系统受累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痹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系统受累
下载PDF
大量腹水伴多系统受累的TAFRO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饶芝国 刘音 薛晓艳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 探讨大量腹水伴多系统受累TAFRO综合征患者的识别及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航天中心医院出现大量腹水并多系统损伤的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其入院资料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女性,39岁,急... 目的 探讨大量腹水伴多系统受累TAFRO综合征患者的识别及临床表现。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航天中心医院出现大量腹水并多系统损伤的患者1例,回顾性分析其入院资料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女性,39岁,急性起病,发热后出现大量腹水,伴贫血、PLT减少,SCr升高伴少尿。查体:皮肤巩膜黄染,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右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液呈血性,双下肢水肿。实验室结果显示,WBC 8.45×10^(9)/L,RBC 1.73×10^(12)/L,Hb 53 g/L,PLT 11×10^(9)/L,BUN 51.6 mmol/L,SCr 232.9μmol/L,免疫球蛋白G 1 730 mg/dl(正常范围:751~1 560 mg/dl),乳酸脱氢酶569.0 IU/L。诊断考虑TAFRO综合征。给予肾脏替代及支持治疗,配合免疫抑制剂,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TAFRO综合征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背景相同,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受累,起病急,发病罕见,鉴别比较困难,预后凶险。患者需紧急医疗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FRO综合征 腹腔积液 多系统受累 血小板减少 贫血
下载PDF
遗传性光敏感性皮肤病
17
作者 陈玉沙 汪盛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遗传性光敏感性皮肤病包含一大类由于DNA核苷酸切除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或生化物质代谢等途径相关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皮肤光敏感常为首发症状。此类疾病往往合并严重的多器官系统受累,具有发病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作者综述遗... 遗传性光敏感性皮肤病包含一大类由于DNA核苷酸切除修复、DNA双链断裂修复或生化物质代谢等途径相关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皮肤光敏感常为首发症状。此类疾病往往合并严重的多器官系统受累,具有发病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作者综述遗传性光敏感性皮肤病临床特征和研究现状,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帮助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遗传性光敏感性皮肤病 光暴露 神经系统受累 恶性肿瘤风险
原文传递
中国西南地区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冉 吕晓菊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对诺卡菌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过去十年临床诊断为诺卡菌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临床确诊为诺卡菌病的患者33例(女12... 目的 分析中国西南地区诺卡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治疗及预后,对诺卡菌的诊治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过去十年临床诊断为诺卡菌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到临床确诊为诺卡菌病的患者33例(女12例,男21例)。28例(84.8%)至少有一种基础疾病,13例(39.4%)有免疫抑制药物或激素治疗史,常见的基础疾病是慢性肺部疾病(9例,27.3%)、心血管疾病(8例,24.2%)、自身免疫性疾病(7例,21.2%)、肾脏疾病(7例,21.2%),其次是糖尿病(6例,18.2%)、肝病(4例,12.1%)。根据感染病变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8例,24.2%)、肺型(12例,36.4%)、神经型(3例,9.1%)和播散型(10例,30.3%)。诺卡菌属药敏试验提示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为100%,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唑(90.9%)、庆大霉素(75.0%)、第三或第四代头孢菌素(73.7%)、碳青霉烯类(70.0%),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6.7%、14.3%。26例(78.8%)患者单独使用复方磺胺甲唑治疗,或与碳青霉烯类、利奈唑胺、阿米卡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联用。27例(81.8%)患者经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改善,6例(18.2%)治疗失败,患者转回当地医院或自动出院。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结局明显差于非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P=0.005)。结论 对于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应该考虑和评估诺卡菌感染的可能性。无论是复方磺胺甲唑单药还是联合治疗,仍是诺卡菌病治疗的基石。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感染 临床特征 药敏试验 中枢神经系统 预后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封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7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2-01—2013-01 3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1例,占34.38%;以神... 目的研究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2-01—2013-01 32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1例,占34.38%;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就诊19例,占59.38%,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2例,占6.45%;患儿年龄构成情况为3~5岁占9.38%,5~7岁占28.13%,8岁以上构成比较大,占62.5%。发热23例,血清MP-IgM检测阳性32例,头痛19例,脑电图检查异常30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7例,脑脊液检查细胞数增多29例。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应及时进行脑脊液和血清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下载PDF
阿奇霉素对MP感染合并CNS受累小儿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娜 邓春晖 +1 位作者 赵凌霞 马洪梅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904-907,共4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患儿临床症状及相关炎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MP感染合并CNS受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8例,...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患儿临床症状及相关炎性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MP感染合并CNS受累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8例,应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32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IL-4、TNF-α、hs-CRP、Th1、Th2、Th1/Th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10.06±1.90)pg/ml vs.(12.57±2.36)pg/ml]、TNF-α[(40.36±2.56)ng/L vs.(43.68±3.57)ng/L]、hsCRP[(10.36±1.46)mg/L vs.(12.60±2.52)mg/L]、Th1(0.16%±0.09%vs.0.27%±0.12%)、Th1/Th2(0.32±0.16 vs.0.58±0.2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2(0.56%±0.20%vs.0.40%±0.1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头痛消失时间[(4.93±2.10)d vs.(11.38±2.89)d]、嗜睡消失时间[(1.49±0.58)d vs.(2.90±0.79)d]、抽搐消失时间[(1.95±0.75)d vs.(3.89±1.05)d]、意识恢复时间[(3.29±1.22)d vs.(5.49±2.79)d]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vs.25.00%),(P<0.05)。结论阿奇霉素有助于缓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儿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抑制炎症症状、调节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小儿 阿奇霉素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