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合成种M53抗白粉病基因的RAPD和SSR标记 被引量:17
1
作者 胡英考 辛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5-419,共5页
运用 RAPD和 SSR技术 ,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 BSA)进行了小麦合成种 M53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M53的抗白粉病基因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RAPD标记OPL0 9-170 0 与抗病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 16.8c M。SSR标记 Xgwm2... 运用 RAPD和 SSR技术 ,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 BSA)进行了小麦合成种 M53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 ,M53的抗白粉病基因由显性单基因控制 ,RAPD标记OPL0 9-170 0 与抗病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 16.8c M。SSR标记 Xgwm2 0 5也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 ,遗传距离为 9.3c M,通过 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于 5DS,标记与基因间的排列顺序为 :OPL 0 9-170 0 - 16.8c M-抗白粉病基因 - 9.3c M- Xgwm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基因 RAPD SS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CIMMYT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籽粒硬度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检测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锋 夏先春 +2 位作者 王德森 Morten Lillemo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0-447,共8页
【目的】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硬度变异类型,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来自CIMMYT的176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为材料,采... 【目的】山羊草与硬粒小麦杂交培育的人工合成小麦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小麦品种改良,研究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籽粒硬度变异类型,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方法】以来自CIMMYT的176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为材料,采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试仪、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对其SKCS硬度及其基因型进行了研究。【结果】硬质基因型均为Pina-D1b/Pinb-D1a类型,软质基因型有Pina-D1a/Pinb-D1a、Pina-D1j/Pinb-D1i、Pina-D1a/Pinb-D1i和Pina-D1c/Pinb-D1h等4种类型。其中Pina-D1j/Pinb-D1i是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占软质麦总数的49.1%。不同puroindoline类型的硬度比较表明,Pina-D1b/Pinb-D1a与其它类型间差异均达1%显著水平。在软质基因型中,Pina-D1c/Pinb-D1h和Pina-D1a/Pinb-D1i类型硬度相对较高,与Pina-D1j/Pinb-D1i和Pina-D1a/Pinb-D1a的籽粒硬度差异达5%显著水平。另外,Pina-D1a/Pinb-D1i的千粒重和粒径也显著高于其它变异类型。【结论】本试验发现了多种普通小麦中未曾发现过的puroindoline基因型,且硬度数值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人工合成小麦在品种改良中的应用和我国从CIMMYT引种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有助于puroindoline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人工合成小麦 籽粒硬度 Puroindoline基因型 多态性
下载PDF
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CI108抗条锈病新基因的鉴定、基因推导与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7
3
作者 何名召 王丽敏 +3 位作者 张增艳 徐世昌 王丽丽 辛志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45-1050,共6页
利用我国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28、CY29、CY30、CY31、CY32和水源11致病型4对102份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其中CI108(组合为GAN/Aegilops squarrosa 201)对上述6个流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利用CY31对杂... 利用我国流行的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28、CY29、CY30、CY31、CY32和水源11致病型4对102份硬粒小麦-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小麦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其中CI108(组合为GAN/Aegilops squarrosa 201)对上述6个流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利用CY31对杂交组合CI108/铭贤169正交、反交的F1材料以及F2代群体进行抗病鉴定,结果表明其抗性受细胞核显性单基因控制。基因推导表明,CI108对30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抗性,其抗谱与23份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品种(系)不同,与K733(含有Yr24)和洛夫林13(含Yr9+未知基因)相似,但CI108与洛夫林13、K733对多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程度不同,洛夫林13、K733与CI108系谱不同,且缺乏CI108特异的SSR标记Xgwm456的抗病特异带。所以,CI108中抗条锈基因应该是不同于其他基因的抗条锈病新基因,暂命名为YrC108。进一步利用CI108/铭贤169的F2群体、抗感分离分析池(BSA)筛选YrC108的SSR分子标记,找到了3个紧密连锁的标记,其中Xgwm456和Wmc419位于YrC108的一侧,与YrC108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1.8cM,Wmc413位于YrC108的另一侧,遗传距离为0.6cM。本研究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了高抗、广谱的新抗源和进行高效检测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小麦 条锈病抗性基因 基因推导 遗传分析 SSR标记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Am3大穗多粒QTL的发掘与利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瑾 廖祥政 +2 位作者 杨学举 周荣华 贾继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Am3为供体,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为受体,培育出了高穗粒数BC5F1导入系,以导入系后代75个BC5F1为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控制... 穗粒数是小麦的重要产量性状之一,本研究以人工合成双二倍体小麦Am3为供体,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为受体,培育出了高穗粒数BC5F1导入系,以导入系后代75个BC5F1为材料,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穗部性状的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控制穗长、4个控制小穗数、2个控制穗粒数的QTL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22%、1%~9%和1%~15%。其中穗长和穗粒数分别有1个QTL能在两年重复检测到。并且在1A染色体上检测到同时控制小穗数和穗粒数的QTL,穗长和小穗数的QTL被定位在4A染色体上同一个区域,表明这2个位点是与穗部性状有关的热点区域。本研究发现的QTL多为来自Am3的新位点,对于小麦改良将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性状 QTL 人工合成小麦 导入系
下载PDF
四川近十年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状况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朝苏 吴晓丽 +5 位作者 汤永禄 杨武云 吴元奇 吴春 马孝玲 李式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3-812,共10页
近20年来,品质改良是西南冬麦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四川省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现状,尤其是评价近年新育成的人工合成小麦(SHW)衍生品种的品质表现和育种价值。2011—2013连续3年,选择近10年审定并广泛应用于生产... 近20年来,品质改良是西南冬麦区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四川省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现状,尤其是评价近年新育成的人工合成小麦(SHW)衍生品种的品质表现和育种价值。2011—2013连续3年,选择近10年审定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的10个代表性品种进行多环境试验,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出粉率、籽粒发芽指数,以及粉质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参数。所测品质参数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和二者互作效应,其中反映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多数性状环境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而反映淀粉质量的降落值和RVA参数则基因型效应更大。参试品种蛋白质含量11.7%~14.0%,湿面筋含量22.0%~29.3%,沉淀值21.4~35.1 m L,降落值147~363 s,面团稳定时间1.7~12.1 min,峰值黏度1056~2670 cP。SHW衍生品种中川麦104总体表现优异,其平均沉淀值30.3 m L,降落值325 s,面团稳定时间9.8 min,最终黏度2796 cP;而绵麦367品质较差,上述指标分别为24.6 m L、147 s、2.2 min和827 cP。参试品种的平均生理成熟期籽粒发芽指数为0.31,变幅0.06~0.76,品种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以川麦104最低。本研究表明,西南冬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改良潜力较大,川麦104可作为协同改良产量和品质的育种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商业品种 品质潜力
下载PDF
CIMMYT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的HMW-GS和LMW-GS组成及其对面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穆培源 刘丽 +4 位作者 陈锋 夏先春 张艳 王德森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612,共6页
为了给中国春小麦面筋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来自CI MMYT的167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进行了HMW-GS和LMW-GS鉴定,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和揉面仪参数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亚基2*、1、7+9、5... 为了给中国春小麦面筋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来自CI MMYT的167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进行了HMW-GS和LMW-GS鉴定,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和揉面仪参数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亚基2*、1、7+9、5+10、Glu-A3d、Glu-B3j和Glu-B3b的分布较广,频率分别为49.1%、39.5%、58.7%、73.7%、39.5%、44.3%和32.9%。HMW-GS和LMW-GS组成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较小,对Zeleny沉淀值、和面时间、峰值高度、峰值宽度和8 min高度的影响皆达1%显著水平。各位点对面筋品质的贡献大小为Glu-B3>Glu-D1>Glu-B1>Glu-A1>Glu-A3;就单个亚基的贡献而言,Glu-A1位点,1>2*>Null;Glu-B1位点,7+8=17+18>7+9;Glu-D1位点,5+10>1.5+10>2+12;Glu-A3位点,Glu-A3b>Glu-A3d>Glu-A3a>Glu-A3e>Glu-A3c;Glu-B3位点,Glu-B3d>Glu-B3b>Glu-B3j。Glu-B3j(即1B/1R易位)广泛存在于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对面筋强度和耐揉性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品质育种中尽量避免选择含有该亚基的易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普通小麦 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加工品质
下载PDF
抗条锈、抗穗发芽六倍体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 tauschii783的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俊 魏会廷 +1 位作者 杨武云 彭正松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10-814,共5页
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是由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具有高抗条锈和高抗穗发芽等优良特性。本文选用小麦A、B、D染色体组的91对SSR引物将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比较分... 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是由CIMMYT引进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具有高抗条锈和高抗穗发芽等优良特性。本文选用小麦A、B、D染色体组的91对SSR引物将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在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1对引物中有88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88对引物中除3对引物外,86对引物(96.59%)均能揭示出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之间的差异。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育成小麦品种遗传差异很大,是丰富现代小麦遗传多样性的优异基因源;利用人工合成小麦Cereta/Aegilopstauschii783与绵阳26构建SSR标记群体,可有效标记双亲优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节节麦 条锈病 穗发芽 微卫星DNA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及新亚基的发现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丽敏 林志珊 +2 位作者 张增艳 陈耀锋 辛志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106份人工合成小麦(2n=6x=42,AABBDD)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27种亚基类型,其中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发现了包含一种未知亚基及新的... 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SDS-PAGE)对106份人工合成小麦(2n=6x=42,AABBDD)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27种亚基类型,其中Glu-D1位点上的变异类型最为丰富,发现了包含一种未知亚基及新的亚基组合在内的18种不同类型。分析发现:Glu-A1,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均编码与小麦面包烘烤品质密切相关的优质亚基类型,如2*,7+8,14+15,5+10,5+12亚基。因此,本批材料可能对小麦的品质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 品质
下载PDF
CIMMYT小麦puroindoline基因型的进一步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锋 夏先春 +4 位作者 Manila William Morten Lillemo Richard Trethowan Roberto J Peňa 何中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8-1525,共8页
目的籽粒硬度是小麦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影响磨粉和食品加工品质。CIMMYT是我国最重要小麦引种地之一,研究其硬度基因型对我国小麦引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IMMYT常用的236份小麦亲本和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改进的颗粒指数... 目的籽粒硬度是小麦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影响磨粉和食品加工品质。CIMMYT是我国最重要小麦引种地之一,研究其硬度基因型对我国小麦引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IMMYT常用的236份小麦亲本和高代品系为材料,采用改进的颗粒指数法、特异引物的PCR扩增和改进的SDS-PAGE凝胶电泳对其SKCS硬度及其puroindoine基因型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202份硬质麦中,165份为PINA蛋白缺失类型;37份为Pinb-D1b类型,其中19份为非CIMMYT材料,18份亲本中均含有非CIMMYT材料。在34份软质麦中,有野生型、Pina-D1a/Pinb-D1i、Pina-D1c/Pinb-D1h、Pina-D1j/Pinb-D1i和Pina-D1a/Pinb-D1j共5种基因型。两种硬质类型中,Pina-D1b类型胚乳硬质程度明显高于(PSI硬度显著低于)Pinb-D1b类型;4种软质类型中,Pina-D1c/Pinb-D1h和Pina-D1a/Pinb-D1i类型胚乳硬质程度显著高于(PSI硬度显著低于)Pina-D1j/Pinb-D1i和Pina-D1a/Pinb-D1a类型。通过分析各类型的puroindoline基因序列发现,Pinb-D1h和Pinb-D1i编码同一种氨基酸,突变后仍表现为软质是因为第28位精氨酸变成色氨酸,其余软质变异类型色氨酸丰富区附近均未发生变化,这可能是导致其胚乳质地仍未变硬的主要原因。结论在先前研究基础上,本试验对CIMMYT小麦基因型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系谱中没有外源材料的所有CIMMYT硬质麦均为Pina-D1b类型。从山羊草引进的软质突变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硬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人工合成小麦 PUROINDOLINE基因 PSI硬度
下载PDF
QTL Mapping for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Derived from Aegiliops tauschii ssp. tauschii 被引量:6
10
作者 YU Ma CHEN Guo-yue +9 位作者 ZHANG Lian-quan LIU Ya-xi LIU Deng-cai WANG Ji-rui PU Zhi-en ZHANG Li LAN Xiu-jin WEI Yu-ming LIU Chun-ji ZHENG You-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835-1844,共10页
Aegiliops tauschii is classified into two subspecies: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and Ae. tauschii ssp. strangulata. Novel genetic variations exist in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wheat improveme... Aegiliops tauschii is classified into two subspecies: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and Ae. tauschii ssp. strangulata. Novel genetic variations exist in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wheat improvement. We synthesized a hexaploid wheat genotype(SHW-L1) by crossing an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accession(AS60) with a tetraploid wheat genotype(AS2255). A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71 F8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was developed from SHW-L1 and Chuanmai 32 to identify QTLs associated with agronomic traits. A new genetic map with high density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detect the QTLs for heading date, kernel width, spike length, spikelet number, and thousand kernel weight. A total of 30 putative QTLs were identified for five investigated traits. Thirteen QTLs were located on D genomes of SHW-L1, six of them showed positive effect on agronomic traits. Chromosome region flanked by wPt-6133–wPt-8134 on 2D carried five environment-independent QTLs. Each QTL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10% phenotypic variance. These QTL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across environments and should be used in wheat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map QTL DART agronomic traits synthetic wheat Aegilops tauschii ssp.tauschii
下载PDF
Making the Bread: Insights from Newly Synthesized AIIohexaploid Wheat 被引量:6
11
作者 Ai-li Li Shuai-feng Geng +2 位作者 Lian-quan Zhang Deng-cai Liu Long Mao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847-859,共13页
Bread wheat (or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is an allohexaploid (AABBDD, 2n = 6x = 42) that arose by hybridization between a cultivated tetraploid wheat T. turgidum (AABB, 2n = 4x = 28) and the wild goatgra... Bread wheat (or common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is an allohexaploid (AABBDD, 2n = 6x = 42) that arose by hybridization between a cultivated tetraploid wheat T. turgidum (AABB, 2n = 4x = 28) and the wild goatgrass Aegilops tauschfi (DD, 2n = 2x = 14). Polyploidization provided niches for rigorous genome modification at cytogenetic, genetic, and epigenetic levels, rendering a broader spread than its progenitor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lates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gene regulation mechanisms in newly synthesized allo- hexaploid wheat and possible correlation with polyploid growth vigor and adaptation. Cytogenetic studies reveal persistent association of whole-chromosome aneuploidy with nascent allopolyploids, in contrast to the genetic stability in common wheat. Transcriptome analysis of the euploid wheat shows that small RNAs are driving forces for homoeo-allele expression regulation via genetic and epigenetic mechanisms. The ensuing non-additively expressed genes and those with expression level dominance to the respective pro- genitor may play distinct functions in growth vigor and adaptation in nascent allohexaploid wheat. Further genetic diploidization of allohexaploid wheat is not random. Regional asymmetrical gene distribution, rather than subgenome dominance, is observed in both synthetic and natural allohexaploid wheats. The combinatorial effects of diverged genomes, subsequent selection of specific gene categories, and subgenome-specific traits are essential for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POLYPLOIDY synthetic wheat HETEROSIS adaptation expression level dominance
原文传递
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的灌浆期人工合成小麦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燕雯 金秀良 +6 位作者 李龙 徐子涵 苏悦 张跃强 景蕊莲 毛新国 孙黛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74-1686,共13页
【目的】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及产量数据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抗旱性,优选高通量抗旱性鉴定指标,发掘抗旱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为加快拓展小麦抗旱遗传资源、提升旱地小麦育种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种质材料。【方法】以80份人工合成小... 【目的】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及产量数据评价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抗旱性,优选高通量抗旱性鉴定指标,发掘抗旱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为加快拓展小麦抗旱遗传资源、提升旱地小麦育种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种质材料。【方法】以80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及对照小麦品种新春37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进行小区播种,设置干旱和灌溉2种水分处理;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光谱及热红外相机采集试验材料灌浆期多源影像进行拼接处理,通过阈值分割等方法提取各试验材料的光谱指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选抗旱相关光谱指标,结合单指标及综合评价方法鉴定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抗旱性。【结果】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提取了80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19种光谱指数。不同光谱指数抗旱系数与小区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OSAVI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最高,NDVI、CIre和NDRE的抗旱系数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较高。部分光谱指数的抗旱系数间相关性较高,存在冗余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光谱指数的抗旱系数转换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3个综合指标的贡献度分别为59.6%、12.0%和9.6%。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聚合综合指标,通过公式计算获得各人工合成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旱性度量值。基于抗旱指数鉴定出6份强抗旱人工合成小麦种质,基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鉴定出5份强抗旱种质,其中,SW004和SW009在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中均被评为强抗旱种质。基于OSAVI的抗旱系数对80份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进行抗旱性分级,分级结果与基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的分级结果基本一致。根据OSAVI的抗旱系数鉴定出的6份强抗旱种质中,有5份在基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分级中也被鉴定为强抗旱种质。【结论】基于无人机多源影像提取的光谱指数NDVI、OSAVI、CIre和NDRE,以及基于光谱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影像 光谱指数 人工合成小麦 抗旱性 灌浆期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and Molecular Mapping of a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in Synthetic Wheat CI110 被引量:5
13
作者 REN Qiang LIU Hui-juan +4 位作者 ZHANG Zeng-yan FENG Jing XU Shi-chang PU Zong-jun XIN Zhi-y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21-527,共7页
Stripe rust,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To diversify stripe rust-resistant resources for wheat breeding programs,a CIMMYT... Stripe rust,caused by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To diversify stripe rust-resistant resources for wheat breeding programs,a CIMMYT synthetic wheat line CI110 was identified to be resistant to 28 isolates of Pst,including 6 Chinese prevalent races CYR28-CYR33.Genet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 single dominant gen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stripe rust resistance in CI110,temporarily designated YrC110.A molecular map,harboring YrC110 and 9 linked SSR markers,was constructed through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These linked markers and YrC110 were assigned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B using the Chinese Spring nullisomic-tetrasomic and ditelosomic stocks.Gene postulation based on seedling reaction patterns to 30 Pst isolates suggested that the resistance gene YrC110 seemed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known resistance genes tested,such as Yr9,Yr10,Yr15,Yr24,and Yr26/YrCH42.Four SSR markers Xbarc187150,Xgwm18227,Xgwm11223,and Xbarc240292 distinguished YrC110 from Yr10,Yr15,Yr24,and Yr26/YrCH42,and could be used as diagnostic ones for YrC110 in wheat resistant breeding programs against stripe 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wheat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resistance gene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 marker gene postulation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抗病性及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亚娟 王长有 +2 位作者 刘新伦 张宏 吉万全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127,共6页
为了发掘蕴藏于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种质资源,以138份人工合成小麦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研究。根据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筛选出千粒重≥50 g、穗长≥12cm、穗粒数≥40粒和株高≤80... 为了发掘蕴藏于人工合成小麦中的优异种质资源,以138份人工合成小麦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行了研究。根据农艺性状的鉴定结果,筛选出千粒重≥50 g、穗长≥12cm、穗粒数≥40粒和株高≤80 cm的种质分别为87份、24份、26份和19份。根据抗病性鉴定结果,筛选出抗白粉病种质27份,占总数的19.5%,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种质分别为21份、2份和4份;筛选出抗条锈病种质55份,占总数的39.9%,其中免疫、高抗和中抗材料分别为28份、12份和15份;其中10份人工合成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SDS-PAGE分析表明,在Glu-A1位点上存在5种变异类型和1种新亚基;在Glu-B1位点上存在13种等位变异类型和5种新亚基,其中14+15、6+8、7+8分别占总数的21.7%,33.3%和29.7%;在Glu-D1位点上存在13种等位变异类型和4种新亚基,其中1.5+10、2+12、2+12.5、5+10分别占总数的21.7%,22.5%,16.7%,13.0%。结果表明,人工合成小麦在农艺性状、白粉病抗性、条锈病抗性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方面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的优异资源可以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农艺性状 白粉病 条锈病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下载PDF
CIMMYT新引进合成小麦株高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红杰 邓中印 +9 位作者 陶姝 孙国梁 贾美玲 王振玉 廖如意 郑兴卫 李爱丽 毛龙 郑军 耿帅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4-1067,共14页
株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新引进的152份合成小麦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利用55 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株高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本研究对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新引进的152份合成小麦在3个环境下的株高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利用55 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以挖掘与株高相关的新的遗传位点。结果表明:合成小麦株高呈正态分布,变异丰富。不同环境下的平均株高为97.9 cm,显著高于栽培小麦(70.5 cm),但低于黄淮麦区农家小麦(114.8 cm)。方差分析显示3个环境下,株高在基因型之间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3个环境下联合方差分析发现株高表型在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方面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对获得的55K SNP标记经最大杂合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及最大等位基因频率过滤,在合成小麦群体中发现37916个有效SNP,其中A、B和D 3个亚基因组上各有14404个、14566个和8946个。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52份合成小麦可分为3个类群。利用混合线性模型(MLM,mixed liner model)对不同环境下平均株高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进行GWAS分析,筛选到24个显著标记(P≤0.0001),分别位于1A、3B、4A、4B、4D、5A、5B、6A、6D和7B染色体上,单个标记可解释12.33%-20.10%的表型变异。BLUP值分析共获得10个显著标记,对标记物理位置3 Mb左右距离内的669个基因进行转录组数据筛查,得到131个在茎或叶中高表达(TPM≥5)。通过与水稻同源基因的比较,明确其中5个基因可能与小麦株高发育有关。鉴于这些位点与以往已定位的株高数量性状位点并不重叠,本研究的工作可为小麦株高改良提供新的种质和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小麦 株高 55K SNP芯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28份人工合成小麦对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武小菲 李洪杰 +3 位作者 王晓鸣 陈怀谷 徐世昌 刘太国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1-1226,共6页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 本研究采用田间病圃法和人工接种法,对28份人工合成小麦的禾谷孢囊线虫、纹枯病、条锈病和叶锈病进行了抗性鉴定。人工合成小麦对这些病害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反应。C2和C20对鉴定的4种病害都具有抗性,C5、C10和C25对这些病害都表现感病。8份材料对Heterodera avenae和H.filipjevi两种病原线虫都表现抗性反应型,有的材料只抗1种线虫。供试材料对纹枯病的抗性表现较好,其中19份材料表现抗性反应型。9份材料对接种的条锈菌小种CY30、CY31、CY32和CY33均表现抗性反应型,5份材料对叶锈菌小种THT和PHT都具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抗病性 禾谷孢囊线虫 纹枯病 条锈病 叶锈病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Aegilops tauschii for Heading Date and Its Gene Location in a Re-synthesized Hexaploid Wheat 被引量:2
17
作者 XIANG Zhi-guo ZHANG Lian-quan +2 位作者 NING Shun-zong ZHENG You-Liang LIU Deng-ca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The successful worldwide cultivation of hexaploid wheat in a diverse range of environments is because of, in part, breeding and selection for appropriate heading date. To adjust and fine-tune the heading time of hexap... The successful worldwide cultivation of hexaploid wheat in a diverse range of environments is because of, in part, breeding and selection for appropriate heading date. To adjust and fine-tune the heading time of hexaploid wheat to particular geographical regions and specific environment within these,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valuate and use alternative alleles for heading time. Aegilops tauschii, the donor species of D-genome of hexaploid wheat, has a wid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a wide variation for heading time among 56 Ae. tauschii accessions. All the accessions with short heading dates belonged to the ssp. tauschii, whereas most of ssp. strangulata accessions showed very long heading date. The heading date was also related to distribution of this species. The monotelosomic and monosomic analysis of a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showed that chromosome 2D derived from ssp. tauschii accession AS60 had a major effect on promoting heading time with a reduction of more than 5 days. It is postulated that this Ae. tauschii genotype possess the allele Ppd-D^t1 responsible for the insensitivity to photoperiod. This allele is probably different from Ppd-D1 existing in hexaploid wheat. The new allele Ppd-D^t1 derived from Ae. tauschii might be used as a source for hexaploid wheat breeding on photoperiod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diversity monosomic analysis photoperiod response synthetic wheat wheat breeding
下载PDF
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群体的种子活力分析
18
作者 李阳 郭晓江 +7 位作者 唐华苹 雷越堃 张连全 刘登才 王际睿 魏育明 郑有良 蒲至恩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88-997,1014,共11页
【目的】种子活力是筛选优质(高发芽率,高出苗率等)品种及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种子活力遗传机制的探究,为选育高活力品种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利用具有不同种子活力的SHW-L1和川麦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材料,对当年新... 【目的】种子活力是筛选优质(高发芽率,高出苗率等)品种及种质资源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对种子活力遗传机制的探究,为选育高活力品种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利用具有不同种子活力的SHW-L1和川麦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材料,对当年新收获的种子和3种不同老化处理(人工加速老化、自然老化1年和5年)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进行了QTL定位,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已发表的种子活力相关的基因与主效QTL置信区间对应的小麦基因进行同源比较分析,同时对老化前后活力表现差异极端的材料进行醇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自然老化1年的种子QTL位点分布在7D上,人工老化的种子QTL位点分布在1B、2D、3A和7D,自然老化5年的种子QTL位点分布于3B上,当年新收获材料未能定位到QTL。7D含自然老化与人工老化共同的位点。筛选得到与种子发芽密切相关候选基因27个。与未老化种子相比,人工老化72 h后的种子醇溶蛋白与麦谷蛋白降解显著,高活力种子醇溶蛋白降解更快。【结论】不同自然老化年份的QTL位点处于动态变化;候选基因主要与种子发育、萌发、能量代谢和响应逆境的信号传导相关;人工加速老化与自然老化1年条件下,发现染色体一致的QTL位点7D(QGpy.sicau-7D-1和QGra.sicau-7D-1、QGpy.sicau-7D-2和QGra.sicau-7D-3);控制种子活力的增效基因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SHW-L1,为进一步利用人工合成小麦种质资源改良小麦种子活力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发芽率 人工老化 醇溶蛋白 HMW-GS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穗部特异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哓波 兰秀锦 汪加丽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用人工合成的六倍体小麦RSP×改良品系88-1643获得的F1、F2、F3群体对合成小麦的穗部特异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其包壳受到2对基因的控制。说明除节节麦的Tg基因外,还有另一个基因对合成小麦颖壳硬度的表现具有作用。小穗密度的遗... 用人工合成的六倍体小麦RSP×改良品系88-1643获得的F1、F2、F3群体对合成小麦的穗部特异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其包壳受到2对基因的控制。说明除节节麦的Tg基因外,还有另一个基因对合成小麦颖壳硬度的表现具有作用。小穗密度的遗传分析表明其受多基因控制。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主要取决于小穗密度,且与包壳性状存在极显著的相关。QTL检测的结果显示2DS上有影响穗密度和穗长的QTL,这可能来源于Tg基因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小麦 遗传分析 Q基因 Tg基因 QTL分析
下载PDF
人工合成小麦SHW-L1高硒含量KASP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魏广辉 李执 +12 位作者 陈强 李阳 陈诗豪 裴英 周勇 程梦萍 唐豪 王际睿 魏育明 刘登才 陈黎 郑有良 蒲至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103-4112,共10页
【目的】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疾病预防与抗氧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之一,是人类获取植物性硒源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是人体补充硒的一条高效、低廉、简单易行的途径。拟通过对已定位到的SNP... 【目的】硒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在疾病预防与抗氧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麦作为主要作物之一,是人类获取植物性硒源的主要来源,因此,提高小麦籽粒硒含量是人体补充硒的一条高效、低廉、简单易行的途径。拟通过对已定位到的SNP位点开发KASP标记用于开展高硒小麦选育。【方法】利用已经完成的660K小麦SNP标记的人工合成小麦SHW-L1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将前期定位的籽粒硒含量相关的QTL区间进一步缩小,开发稳定基因内的SNP位点为KASP标记。【结果】成功开发出2个KASP标记AX-1和AX-2,标记能够在群体中进行基因型分型和鉴定材料籽粒硒含量的相对高低。2个标记都可将供试材料按照基因型分为2类,即高硒和低硒材料,符合1﹕1的等位基因分离比例。但按照表现型来划分,标记对低硒材料的筛选率(大于90%)要远高于高硒材料(小于30%)。具有高硒含量的表现型材料中,有81%的材料具有高硒的基因型,表明了标记的可靠性。同时,在以人工合成小麦SHW-L1为亲本的其他衍生后代株系中也能用该KASP标记进行基因型分型,分型结果与表型结果一致,说明了标记的有效性,也表明可通过开发到的KASP标记来提升选择效率。【结论】AX-1和AX-2可作为一个实用的分子标记用于SHW-L1为亲本的高硒小麦品种选育和种质资源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小麦 硒含量 KASP标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