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基因在蓝藻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
作者 戴溦 施定基 +6 位作者 张卉 钟晖 冉亮 彭国宏 甘人宝 陈素娟 连慕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12期1260-1264,共5页
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是由 5 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在临床上内服与外敷可促进内外表皮细胞的生长。将人工合成的hEGF基因连接到质粒pRL_489上 ,位于启动子psbA下游。验证连接成功后 ,用三亲接合转移方法将载体pRL_hEGF导入聚球藻Synec... 人表皮生长因子 (hEGF)是由 5 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在临床上内服与外敷可促进内外表皮细胞的生长。将人工合成的hEGF基因连接到质粒pRL_489上 ,位于启动子psbA下游。验证连接成功后 ,用三亲接合转移方法将载体pRL_hEGF导入聚球藻Synechococcussp .PCC 70 0 2和鱼腥藻Anabaenasp .PCC 712 0。由于pRL_hEGF没有能在单细胞蓝藻中自主复制的复制子 ,通过筛选 ,hEGF在聚球藻 70 0 2中是整合到蓝藻染色体上进行表达的。用PCR扩增的方法在两种转基因藻中均检测到hEGF基因的存在。放射免疫分析证明 ,hEGF基因在两种转基因藻中均得到了表达。而且 ,在聚球藻 7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 鱼腥藻 聚球藻 载体 转基因蓝藻 三亲接合转移
下载PDF
用于微藻培养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被引量:20
2
作者 康瑞娟 蔡昭铃 施定基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9,共6页
基于微藻光自养培养特性 ,构建了具有较大面积体积比的 15 L内外光源相结合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态藻细胞培养体系中 ,光强随细胞浓度及光程距离衰减的规律 ,得到了描述光衰减的数学关系式 ,即在鱼腥藻 712 0培养体... 基于微藻光自养培养特性 ,构建了具有较大面积体积比的 15 L内外光源相结合的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考察了两种不同形态藻细胞培养体系中 ,光强随细胞浓度及光程距离衰减的规律 ,得到了描述光衰减的数学关系式 ,即在鱼腥藻 712 0培养体系中为 I=I0 exp[- (0 .0 131+0 .987OD750 )·L],在聚球藻 70 0 2培养体系中为 I=I0 exp[- (- 0 .0 2 39+0 .0 777OD750 )·L],并据此对培养过程中光强沿反应器径向的动态分布情况进行了估算。在该反应器中进行了鱼腥藻 712 0和聚球藻 70 0 2两种蓝藻的光自养培养 ,藻细胞培养终密度分别达到 1.5 3g/ L和 3.4g/ L ,体积产率分别为 0 .31g L-1d-1和 0 .5 7g L-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 微藻 光衰减 鱼腥藻7120 聚球藻7002 光自养培养
下载PDF
人尿激酶原基因在聚球藻7002中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罗娜 宁叶 +3 位作者 施定基 周先碗 俞梅敏 茹炳根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0年第9期931-935,共5页
将人尿激酶原基因连在PpsbA启动子之后 ,再将启动子连同基因克隆入整合载体pTZ18中。pTZ18_8中含有一段来源于集胞藻 6 80 3的psbB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将整合表达载体用直接转化的方法转入聚球藻Syne chococcussp .PCC 70 0 2中。经... 将人尿激酶原基因连在PpsbA启动子之后 ,再将启动子连同基因克隆入整合载体pTZ18中。pTZ18_8中含有一段来源于集胞藻 6 80 3的psbB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将整合表达载体用直接转化的方法转入聚球藻Syne chococcussp .PCC 70 0 2中。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并扩大培养后的转化子进行DNA斑点印迹及Western印迹 ,证明了基因的存在及表达。菌体破碎后的上清液有较高的溶解纤维蛋白的活性 ,说明表达产物未形成包含体。经ELISA测定 ,表达量为每克鲜藻 2× 10 -5~ 3× 10 -5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溶栓剂 聚球藻7002 克隆 原基因表达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n activity-directed selection system enabl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of Rubisco 被引量:13
4
作者 Zhen Cai Guoxia Liu +1 位作者 Junli Zhang Yin Li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52-562,共11页
Photosynthetic CO2 fixation is the ultimate source of organic carbon on earth and thus is essential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Ribulose-1,5-bis- 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 catalyzes... Photosynthetic CO2 fixation is the ultimate source of organic carbon on earth and thus is essential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Ribulose-1,5-bis- 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Rubisco) catalyzes the first step of photosynthetic CO2 fixation. However, the extreme low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of Rubisco makes it the most attractive target for improving pho- tosynthetic efficiency. Extensiv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re-engineering a more efficient enzyme, but the effort has been impeded by the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its structure-function relationships and the lack of an effi- cient selection system towards its activity. To address the unsuccessful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Rubisco, we developed an Escherichia coil-based activity-directed selection system which links the growth of host cell solely to the Rubisco activity therein. A Synechococcus sp. PCC7002 Rubisco mutant with E49V and D82G sub- stitutions in the small subunit was selected from a total of 15,000 mutants by one round of evolution. This mutant showed an 85% increase in specific carboxyla- tion activity and a 45% improvement in catalytic efficiency towards CO2. The small-subunit E49V mutation was speculated to influence holoenzyme catalysis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he large-subunit Q225. This interaction is conserved among various Rubisco from higher plants and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Knowledge of these might provide clues for engineering Rubisco from higher plants, with the potential of increasing the crop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O2 fixation directed evolution RUBISCO synechococcus sp. pcc7002
原文传递
通过同源重组在聚球藻7002中表达小鼠金属硫蛋白-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杰 罗娜 +3 位作者 宁叶 施定基 俞梅敏 茹炳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 70 0 2 (Synechococcussp .PCC 70 0 2 )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 (cpcβ)的上游序列 (Pcpcβ) ,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 glnA基因片段 .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 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 70 0 2 (Synechococcussp .PCC 70 0 2 )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 (cpcβ)的上游序列 (Pcpcβ) ,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 glnA基因片段 .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 ,构建含有小鼠金属硫蛋白 Ⅰ (mMT Ⅰ )cDNA的同源整合表达载体 pKGC MT .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聚球藻 70 0 2中 ,经氨苄青霉素筛选 ,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藻 .PCR检测证明mMT Ⅰ基因已整合到蓝藻基因组DNA上 ;蛋白质印迹表明mMT Ⅰ已在蓝藻中表达 ;ELISA结果显示mMT Ⅰ在蓝藻中的表达量约为 80 0 μg/ 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金属硫蛋白-Ⅰ 启动子Pcpcβ glnA整合平台 聚球藻7002 同源重组 表达
下载PDF
聚球藻7002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光自养培养 被引量:8
6
作者 康瑞娟 周文齐 +1 位作者 蔡昭铃 施定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18-622,共5页
通过对聚球藻 70 0 2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 ,研究了光强在聚球藻 70 0 2培养液中的衰减规律 ,得到了培养过程光强随藻细胞浓度和光程距离变化的关系式 ,即I=I0 exp[- (- 0 0 2 39+0 0 777OD750 )·L]。并对培养过程特性及培养... 通过对聚球藻 70 0 2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 ,研究了光强在聚球藻 70 0 2培养液中的衰减规律 ,得到了培养过程光强随藻细胞浓度和光程距离变化的关系式 ,即I=I0 exp[- (- 0 0 2 39+0 0 777OD750 )·L]。并对培养过程特性及培养温度、外加CO2 浓度和光照强度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得到了反应器中较为适宜的聚球藻 70 0 2的培养条件 ,藻细胞培养密度达到 3 4g/L(干重 ) ,体积产率达到 0 5 7g/ (L·d)的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7002 光生物反应器 光自养培养 光衰减
下载PDF
蓝藻培养体系中光强衰减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康瑞娟 蔡昭铃 施定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蓝藻又名蓝细菌,是一类原核的光合生物。光强是影响蓝藻细胞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一般认为光在藻液中的衰减符合Lambert-Beer定律,该定律基于以下假设而成立,即(1)
关键词 光衰减 鱼腥藻7120 聚球藻7002 蓝藻 培养体系 光强衰减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的培养基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实现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Ⅰ聚球藻7002的高密度培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首先需要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本文利用响应面这一多因素过程优化的有效工具,通过全因子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对转小鼠... 为实现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Ⅰ聚球藻7002的高密度培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重金属废水处理过程,首先需要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本文利用响应面这一多因素过程优化的有效工具,通过全因子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中心组合实验,对转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Ⅰ聚球藻7002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以及初始pH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为:NaHCO_3 1.696 g/L,NaNO_3 8.57 g/L,初始pH为8.57,其他成分同Medium A。优化条件分别在2 L和20 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得到了验证,最大细胞浓度分别达到每升4.16 g干重和每升3.12 g干重,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9倍和7倍,从而为其产业化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I 聚球藻7002 转基因 响应面方法 优化
下载PDF
聚球藻PCC7002 phoR基因的鉴定及其在磷稳态中的功能
9
作者 孙巧伟 冯苗苗 +2 位作者 陈思宁 陈未中 姜海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3-1401,共9页
为探究蓝藻低磷适应机制,研究鉴定了海洋聚球藻PCC7002中可能的磷调控基因phoR(A2100),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PhoR蛋白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phoR基因长度为1296bp,编码431个氨基酸,PhoR蛋白由PAS、HisKA和HATPase_c三部分结构域组... 为探究蓝藻低磷适应机制,研究鉴定了海洋聚球藻PCC7002中可能的磷调控基因phoR(A2100),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PhoR蛋白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phoR基因长度为1296bp,编码431个氨基酸,PhoR蛋白由PAS、HisKA和HATPase_c三部分结构域组成,在不同蓝藻物种中序列较为保守。随后通过原核表达获得了PhoR重组蛋白,并制备其鼠源多克隆抗体,检测了PhoR在聚球藻PCC7002中缺磷诱导时的表达变化,证明PhoR蛋白在磷缺乏时大量诱导表达。为探究PhoR在聚球藻PCC7002中的生理功能,通过缺失突变获得了Mut-phoR突变株,并分析了其生理表型,发现Mut-phoR突变株在磷限制条件下出现显著的生长缺陷及光合作用的损伤,证明PhoR是聚球藻PCC7002适应低磷环境不可缺少的。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蓝藻的低磷适应分子机制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R 原核表达 基因敲除 多克隆抗体制备 聚球藻pcc7002
下载PDF
对虾白斑病毒VP28基因在聚球藻中的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元告 侯李君 +1 位作者 邓丽珍 施定基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通过PCR从实验室保存的pMD-VP28质粒中扩增得到对虾白斑病毒囊膜蛋白VP28基因,同时在设计的引物起始密码子前添加促进外源基因在蓝藻中表达的SD序列,引物末端添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BamHⅠ和EcoRⅠ,从质粒pRL-439获得强启动子PpsbA,酶切... 通过PCR从实验室保存的pMD-VP28质粒中扩增得到对虾白斑病毒囊膜蛋白VP28基因,同时在设计的引物起始密码子前添加促进外源基因在蓝藻中表达的SD序列,引物末端添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BamHⅠ和EcoRⅠ,从质粒pRL-439获得强启动子PpsbA,酶切连接构建了pDC-VP28高效表达穿梭载体.利用三亲接合转移成功地将构建的载体pDC-VP28转化聚球藻7002.对转基因聚球藻进行培养,其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分析,发现表达量达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白斑病毒VP28基因 聚球藻7002 穿梭表达载体 三亲接合转移
下载PDF
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MGAP 被引量:6
11
作者 禹胄 李涛 +2 位作者 蔡涛 赵进东 罗静初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05-808,共4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开发了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 (Microbialgenomeannota tionpackage ,MGAP) ,并用于蓝细菌PCC70 0 2的基因组注释。该系统由基因组注释系统和基于Web的用户接口程序两部分组成。基因组注释系统整合多个基因识别...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工具开发了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 (Microbialgenomeannota tionpackage ,MGAP) ,并用于蓝细菌PCC70 0 2的基因组注释。该系统由基因组注释系统和基于Web的用户接口程序两部分组成。基因组注释系统整合多个基因识别、功能预测和序列分析软件 ;以及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蛋白质资源信息系统和直系同源蛋白质家族数据库等。用户接口程序包括基因组环状图展示、基因和开放读码框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图 ,以及注释信息检索工具。该系统基于PC微机和Linux操作系统 ,用MySQL作数据库管理系统、用Apache作Web服务器程序 ,用Perl脚本语言编写应用程序接口 ,上述软件均可免费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基因组 基因组注释 生物信息学 蓝细菌 数据库
下载PDF
产蜡酯聚球藻PCC7002的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晨柳 孔任秋 胡晗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02-1205,共4页
蜡酯是由含C16以上偶碳的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酯化形成的中性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油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行业。液态不饱和蜡酯还能作为航空航天工业、人工心脏、精密仪器仪表和特种机械等高科技领域专用的润... 蜡酯是由含C16以上偶碳的高级脂肪酸与高级脂肪醇酯化形成的中性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油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行业。液态不饱和蜡酯还能作为航空航天工业、人工心脏、精密仪器仪表和特种机械等高科技领域专用的润滑剂。目前使用的蜡酯主要来源于动植物及矿石资源,来源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pcc7002 蜡酯 蜡酯合成酶/酰基辅酶A: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 脂酰辅酶A还原酶
下载PDF
聚球藻7002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思梦 高风正 曾名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96-102,108,共8页
本文研究了聚球藻7002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工艺,为提高聚球藻7002藻蓝蛋白的纯度和提取率提供一定技术指导。采用组织捣碎法、超声波法、反复冻融法对细胞进行破碎提取藻蓝蛋白,比较了不同破壁法提取藻蓝蛋白的纯度和总蛋白提取率,采用... 本文研究了聚球藻7002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工艺,为提高聚球藻7002藻蓝蛋白的纯度和提取率提供一定技术指导。采用组织捣碎法、超声波法、反复冻融法对细胞进行破碎提取藻蓝蛋白,比较了不同破壁法提取藻蓝蛋白的纯度和总蛋白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最佳破壁条件,通过硫酸铵盐析、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提纯藻蓝蛋白,对结果进行SDS电泳鉴定。实验显示反复冻融法破壁效果最佳,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最佳破壁条件为菌体浓度3.53 mg/m L、冻融次数6次、解冻温度37℃、最佳盐析浓度为硫酸铵55%,经羟基磷灰石层析后藻蓝蛋白纯度可达3.79。最终本实验得到了分离纯化聚球藻7002藻蓝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7002 藻蓝蛋白 反复冻融 响应面优化 分离纯化
下载PDF
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净化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8-744,共7页
以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mMT-Ⅰ)聚球藻7002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含Cd^2+、Pb^2+和Hg^2+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无论从生长速率还是对重金属的耐受特性来看,转mMT-Ⅰ聚球藻7002均明显优于野生藻;随... 以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mMT-Ⅰ)聚球藻7002为对象,研究了其在含Cd^2+、Pb^2+和Hg^2+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重金属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无论从生长速率还是对重金属的耐受特性来看,转mMT-Ⅰ聚球藻7002均明显优于野生藻;随着培养进程的延续和细胞浓度逐渐提高,体系中Cd^2+、Pb^2+和Hg^2+的浓度逐渐降低,降幅最大的时间约在试验开始后1-3 d左右;经3 d培养,转mMT-Ⅰ聚球藻细胞对Cd^2+、Pb^2+和Hg^2+的净化率分别为63.90%、65.99%和96.27%,吸附量分别为10.75、58.89和112.61 mg·g^-1,而野生聚球藻的吸附量分别为3.40、27.01和1.12 mg·g^-1,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16、2.18和100.45倍;并建立了操作时间和细胞浓度对净化率的单因子模型,以及总括动力学模型方程,模型对实验结果拟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Ⅰ 聚球藻 转基因 重金属 净化
下载PDF
聚球藻PCC7002藻蓝蛋白提取纯化及热致褪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林清 曾名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2-40,共9页
本文旨在研究聚球藻PCC7002(Synechococcussp. PCC7002,简称“聚球藻”)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的提取纯化及热致褪色机理,通过高压均质、壳聚糖絮凝和硫酸铵盐析提取纯化藻蓝蛋白,并采用色泽指标、UV-Vis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粒径电... 本文旨在研究聚球藻PCC7002(Synechococcussp. PCC7002,简称“聚球藻”)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的提取纯化及热致褪色机理,通过高压均质、壳聚糖絮凝和硫酸铵盐析提取纯化藻蓝蛋白,并采用色泽指标、UV-Vis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粒径电位、FTIR光谱、SDS-PAGE电泳研究其在热处理(50、60、70、80、90℃,30 min)过程中褪色的机理。结果表明:藻蓝蛋白的最适提取条件是将藻粉溶于0.04 mol/L的NaCl溶液中使其浓度达到2 mg/mL并在80 MPa下均质7 min,此时藻蓝蛋白得率为10.5081%±0.0936%;经0.15 mg/mL壳聚糖絮凝、50%饱和硫酸铵盐析后,藻蓝蛋白纯度可由0.6950±0.0043提高至1.9084±0.2621。进一步研究藻蓝蛋白的热致褪色机理发现:从60℃开始,脱辅基蛋白空间结构的破坏使蛋白骨架维持的藻蓝胆素天然构象发生转变、藻蓝蛋白紫外吸收和特征荧光大幅下降,藻蓝蛋白的蓝色色泽因此大幅消褪;粒径结果表明,藻蓝蛋白在60℃时开始聚集,而80℃下形成的更大聚集体可能将四吡咯发色团包埋于其内,使得藻蓝蛋白色泽消褪程度加深;此外,FTIR光谱和SDS-PAGE表明热处理过程中藻蓝蛋白β亚基的破坏程度可能远高于α亚基,且被破坏的结构主要是α-螺旋。综上,维持藻蓝蛋白脱辅基蛋白结构或者发色团依托蛋白结构的稳定,是藻蓝蛋白热处理过程中呈色稳定的关键。本研究结果为藻蓝蛋白在热处理过程中护色措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pcc7002 藻蓝蛋白 四吡咯发色团 热处理 褪色机理
下载PDF
FNRD在聚球藻7002中的表达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荣贵 于昕 赵进东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6-719,共4页
置于Lac启动子和Kan启动子控制之下的petHL基因分别转化蓝细菌Synechococcussp.PCC7002,从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推断,petHL已整合到蓝细菌染色体DNA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转入蓝细菌体内的petHL基因得到了表达,且Kan启动子启动该... 置于Lac启动子和Kan启动子控制之下的petHL基因分别转化蓝细菌Synechococcussp.PCC7002,从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推断,petHL已整合到蓝细菌染色体DNA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转入蓝细菌体内的petHL基因得到了表达,且Kan启动子启动该基因表达的效率高于Lac启动子。内源FNRD表现出与FNR全酶相同的稳定性。Triton X-114分相实验结果显示,部分FNRD可进入Triton X-114相,推测这些分子可能发生了脂酰化修饰。同时FNRD在体内可能参与了光合电子传递而使光合放氧速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 FD NADP^+氧化还原酶 FNRD
下载PDF
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对重金属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70,共5页
研究了野生和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对Pb、Hg、Cd、Mg、Ni、Cu、Co、Zn和As9种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以及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转基因藻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研究了野生和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对Pb、Hg、Cd、Mg、Ni、Cu、Co、Zn和As9种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以及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转基因藻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转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每单位OD750最高可耐受4~5mmol/L的Pb2+、0.4~0.6mmol/L的Cd2+和0.8~1.2mmol/L的Hg2+,耐受性系数分别为1712.4~2140.5、92.9~139.4、331.6~497.3mg/g;相比野生聚球藻7002,它对Pb2+、Cd2+的耐受性提高了4~5倍,对Hg2+的耐受性提高了100倍左右。野生聚球藻7002的重金属耐受性系数(mg/g)大小依次为:As(Ⅲ)>Pb2+>Mg2+>Zn2+>Cu2+>Ni2+>Cd2+>Co2+>Hg2+,而转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的重金属耐受性系数(mg/g)大小依次为:As(Ⅲ)>Mg2+>Pb2+>Hg2+>Zn2+>Cu2+>Cd2+>Ni2+>Co2+。转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在重金属溶液中生长的IC50明显大于野生聚球藻7002和其他藻,其对Pb2+、Cd2+和Hg2+的IC50分别为96.60(72h)、3.94(72h)、7.57(96h)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Ⅰ 聚球藻7002 转基因 重金属耐受性 IC50
下载PDF
铁限制诱导对聚球藻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昕颖 申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7,共8页
为探究Fe元素限制对聚球藻转录组的影响,该文以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经过铁限制处理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进行转录组分析.以铁的3种摩尔浓度进行处理,其中每组数据重复3次实验... 为探究Fe元素限制对聚球藻转录组的影响,该文以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经过铁限制处理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进行转录组分析.以铁的3种摩尔浓度进行处理,其中每组数据重复3次实验,一共获得9组实验数据;对照组摩尔浓度为10.900 nmol·L^(-1),铁限制组摩尔浓度分别为0.410、0.003 nmol·L^(-1).实验发现:在铁限制环境下,聚球藻通过增加对胞外铁摄取、上调光合作用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调整代谢通路来应对缺铁环境,且铁限制程度与差异基因数量成正相关关系.此外,在强缺铁时通过下调CRISPR系统中某些核酸酶的表达来影响聚球藻抵御外源病毒感染的能力,其转运磷酸基团ABC转运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聚球藻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pcc 7002 Fe元素限制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技术
下载PDF
响应面方法优化聚球藻7002嗜铁素的发酵条件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风正 曾名湧 吴浩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24-228,232,共6页
为提高聚球藻7002嗜铁素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则,设计温度、p H、碳源、氮源4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以嗜铁素的相对含量为响应值优化聚球藻7002的发酵条件。... 为提高聚球藻7002嗜铁素的产量,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原则,设计温度、p H、碳源、氮源4因素3水平响应面实验,以嗜铁素的相对含量为响应值优化聚球藻7002的发酵条件。实验所得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1.7℃,p H 8.28,葡萄糖添加量14.47 g/L,氯化铵添加量0.19 g/L。聚球藻7002在优化所得条件下发酵15 d后,嗜铁素的相对含量达到95.42%,优化前仅为64.53%,嗜铁素的相对含量提高47.87%。响应面优化嗜铁素发酵条件的效果是显著的,嗜铁素产量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球藻7002 嗜铁素 发酵条件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固定化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去除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利用海藻酸钠/CaCl2凝胶包埋法固定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及其野生宿主藻,就固定化藻的生长、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游离藻细胞生长较慢,培养周期较长,且... 利用海藻酸钠/CaCl2凝胶包埋法固定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及其野生宿主藻,就固定化藻的生长、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游离藻细胞生长较慢,培养周期较长,且最大细胞浓度偏低,但固定化可有效提高藻细胞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固定化转mMT-Ⅰ聚球藻对Pb,Cd和Hg的耐受系数(以每单位的细胞吸光值OD750计)分别为6.077,0.610,1.093 mmol/L,而固定化野生聚球藻对于Pb,Cd和Hg的耐受系数分别为1.981,0.170,0.091 mmol/L;固定化转mMT-I聚球藻对重金属的去除效能明显优于游离藻:经3 d的处理,固定化转MT藻对Pb,Cd,Hg的去除率分别为88.09%,81.23%,91.45%,而固定化野生藻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分别为77.3%,73.47%,8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Ⅰ 聚球藻7002 转基因 固定化 重金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