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1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古籍“乳痈”证治探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董晓 赵文洁 +5 位作者 付娜 王纯 东浩 谢芳 孙宇建 黄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51-153,共3页
整理中医古籍中乳痈证治主要观点,在病因病机方面关于乳痈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方面。在治疗方面,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分为外治和内治两大类。外治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籍中也多有描述,不仅描... 整理中医古籍中乳痈证治主要观点,在病因病机方面关于乳痈的描述主要集中在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方面。在治疗方面,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分为外治和内治两大类。外治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古籍中也多有描述,不仅描述手法排乳对于本病治疗的重要性,也对其治疗机理等进行阐述;内治方面,根据疾病初起、脓成、破溃等不同阶段,分别使用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益气和营、疏肝散结等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 急性乳腺炎 古籍 证治
下载PDF
从“燥胜则干”理论论述肺纤维化的病机及证治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晓 陈惠 +3 位作者 苏广宝 徐慕鸽 辛丽丽 龚婕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276-2278,共3页
文章从"燥胜则干"理论出发,以肺的生理,病理特征为基础,探讨"燥胜则干"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阐述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肺纤维化以肺热叶焦,肺叶萎弱不用为病变特点,而这一病理... 文章从"燥胜则干"理论出发,以肺的生理,病理特征为基础,探讨"燥胜则干"与肺纤维化之间的关系,阐述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肺纤维化以肺热叶焦,肺叶萎弱不用为病变特点,而这一病理特点与病机"燥胜则干"之濡润失职如出一辙,因而从"燥胜则干"病机理论出发论述肺纤维化的病机及证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燥胜则干 肺纤维化 燥以润之 病机 证治
原文传递
黄疸病源流考 被引量:14
3
作者 姜德友 韩洁茹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对黄疸病的源流进行考证。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黄疸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黄疸病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关键词 黄疸 病名 病因病机 证治
下载PDF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被引量:11
4
作者 贾仰民 宋康 《光明中医》 2010年第5期782-783,共2页
哮喘,中医学称之为"哮证","喘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证治三方面总结历代医家对哮喘的认识,以冀有裨益于临床。
关键词 哮喘 病名 病因病机 证治
下载PDF
基于“异病同治”探讨“补气解毒法”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可彬 马莲 +1 位作者 杜雅薇 吴圣贤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在于辨证论治。“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因多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引起,经治疗1个月以上,愈合进展缓慢或仍未愈合的创面,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皆可出现“慢性难愈合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糖尿病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亦包括消化性溃疡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等,中医同属“溃疡”的范畴。虽发病机制复杂,其辨证总属“气虚毒损证”。故文章以“异病同治”为指导,系统论述“慢性难愈合创面”病因证治,从而为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病同治 补气解毒 慢性难愈合创面 溃疡 病因证治
下载PDF
基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探讨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盛茹雅 鲁海 +1 位作者 张春红 武连仲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分析叶天士门人华岫云整理的叶氏医案《临证指南医案》中中风的病机、用药规律及医案证治,认为叶氏治疗中风注重培脾土、健中焦,并通过经典医案论述从脾胃论治中风的意义,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 脾胃 中风 方药 证治
下载PDF
蓄血病证源流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泳涛 何新慧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290-5292,共3页
蓄血源于《伤寒论》,有太阳蓄血、阳明蓄血之分,太阳蓄血因热致瘀,热重瘀轻,后世发展为外感蓄血证,包括热入营血、疮痈等病证,治宜清热凉血为主,散血活血为辅;阳明蓄血因瘀化热,瘀重热轻,后世发展为内伤蓄血,包括局部胀痛、癥瘕积聚、... 蓄血源于《伤寒论》,有太阳蓄血、阳明蓄血之分,太阳蓄血因热致瘀,热重瘀轻,后世发展为外感蓄血证,包括热入营血、疮痈等病证,治宜清热凉血为主,散血活血为辅;阳明蓄血因瘀化热,瘀重热轻,后世发展为内伤蓄血,包括局部胀痛、癥瘕积聚、虚劳干血等病证,治宜活血逐瘀为主,凉血清热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血 证治 源流 伤寒论
原文传递
血管性抑郁症病机证治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晓南 黄世敬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465-468,共4页
旨在探讨血管性抑郁的病机证治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其核心病机为虚气留滞,病变脏腑主要为肝脾肾,证型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热互结四型,提出培元开郁法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包括益气开郁法,温阳开郁法,养血开郁... 旨在探讨血管性抑郁的病机证治特点,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其核心病机为虚气留滞,病变脏腑主要为肝脾肾,证型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热互结四型,提出培元开郁法是其主要治疗原则,包括益气开郁法,温阳开郁法,养血开郁法,滋阴开郁法,对各型证治进行解释说明举例分析,并特别深入探讨了益气开郁法的应用,以供临床正确辨治血管性抑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抑郁 病机 虚气留滞 辨论论治 培元开郁法
下载PDF
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第3期6-9,共4页
尝试从具体疾病的角度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吴又可治疗温疫关注的是气机的疏利和通达,汗下应顺势而为,务必保持胃肠道通畅。吴又可喜大黄通利,嫌黄连闭塞,认为只用苦寒药,忘其本而徒治其标。汗下之后,症状缓解,邪去正安;疏利之法达邪... 尝试从具体疾病的角度思考吴又可的温疫证治。吴又可治疗温疫关注的是气机的疏利和通达,汗下应顺势而为,务必保持胃肠道通畅。吴又可喜大黄通利,嫌黄连闭塞,认为只用苦寒药,忘其本而徒治其标。汗下之后,症状缓解,邪去正安;疏利之法达邪于表里,通利紧跟其后以驱邪外出。吴又可《温疫论》经戴天章、杨栗山等的补充和扩展、吴鞠通对其方药的议论,至何廉臣的《重订广温热论》,扩大了温热病的证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又可 《温疫论》 温疫 临床 证治
下载PDF
“肺主治节”探讨不寐之证治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凌歆 王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23-27,59,共6页
[目的]探析从"肺主治节"的角度论治不寐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围绕"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进行分析,探析"肺主治节"与不寐的相关性。在查阅诸多古籍和现代研究的... [目的]探析从"肺主治节"的角度论治不寐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围绕"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对"肺主治节"的内涵进行分析,探析"肺主治节"与不寐的相关性。在查阅诸多古籍和现代研究的基础上,探究"肺主治节"在不寐的发生及诊治中的意义,并各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从"肺主治节"诊治不寐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若肺失治节,将影响呼吸节律、卫气循行、气血循行、水液输布、魄之所处等,从而影响人体寤寐节律,产生不寐。各家分别立足于调节肺的气机、调和营卫、调和气血、养阴润肺、温肺化饮、养气安魄等角度治疗不寐,获得良效。[结论]"肺失治节"能引致呼吸失司、营卫不和、气血失调、津水不布、魄无所归,从而引起不同证型的不寐。不寐调治从肺入手,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主治节 不寐 证治 寤寐节律 文献研究 医案
下载PDF
浅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之证治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中雨 潘军英 《中医药信息》 2017年第1期80-82,共3页
中医古籍中没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病名,在西方医学中,该疾病被称为"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根据其临床症状(symptom)应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 中医古籍中没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病名,在西方医学中,该疾病被称为"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根据其临床症状(symptom)应属中医"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其症见胸闷、胸痛持续不解,或心悸、气短,甚则心痛,冷汗淋漓,脉微欲绝,或见口唇青紫,倚息不得卧。其证型(syndrome)大概可分为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凝、阴盛阳虚等,现将其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作一浅析,以飱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证治 浅析
下载PDF
基于知识元标引的《通俗伤寒论》“病因脉证治”辨治体系探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鉴宸 杨凤 +5 位作者 张瑶 付兴 周冉冉 李明 李芊芊 陶晓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0-286,共7页
[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通俗伤寒论》“病因脉证治”辨治体系进行梳理与展示,探析俞根初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方法]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内容解析到知识元、语义层次,并建立语义关联,将标引所得内容转... [目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通俗伤寒论》“病因脉证治”辨治体系进行梳理与展示,探析俞根初的临证思维和学术思想。[方法]采用知识元标引方法,将《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内容解析到知识元、语义层次,并建立语义关联,将标引所得内容转变为结构化数据,经共指消解、语义消歧等步骤后,导入Neo4j图数据库中构建知识图谱,通过标引数据及图谱,对书中所蕴含的辨治体系进行探析。[结果]《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共提取89个知识体,其中包含1778个知识元、6288个语义、1765条语义关联,知识密度较大,知识元以辨证、方剂、治法、病机、主脉最多,语义以证候表现、药物、病因病机、方剂、剂量最多,语义关联以药制量关系、辨治关系、证象关系、方药关系、脉机关系最多,并以之为基础构建包含5364个节点、8651个关系的知识图谱。[结论]《通俗伤寒论》以层次分明的病证结构为中心,因、舌、脉、症合参细化辨证,并进行灵活的分层次、分阶段治疗。知识元标引与知识图谱结合可实现书中动静态诊疗知识的精准获取、整合与展示,为挖掘俞氏辨治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伤寒论 知识元标引 知识图谱 病因脉证治 俞根初 绍派伤寒
下载PDF
清代名医张璐治痰经验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骏 罗强 +3 位作者 李应存 齐菁 季文达 陈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张璐治痰强调求本,认为脾胃在痰邪的生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由胃而上胸胁心肺之分者,驱其还胃,或下从肠出,或上从呕出,而不至于伏匿”的原则。治疗上明辨痰邪侵犯的部位,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采用探吐痰涎、健脾化痰、补... 张璐治痰强调求本,认为脾胃在痰邪的生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由胃而上胸胁心肺之分者,驱其还胃,或下从肠出,或上从呕出,而不至于伏匿”的原则。治疗上明辨痰邪侵犯的部位,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采用探吐痰涎、健脾化痰、补肾豁痰等方法,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其中。痰在上焦,可吐可消,需防探吐损伤脾胃;痰在中焦,脾胃为生痰之源,更宜调理脾胃;痰在下焦,多因肾虚痰邪下注,治宜固肾为主;痰邪每随脾失健运而渗灌于经隧,久之而成顽痰,故需借温药为导。本文通过梳理《张氏医通》中关于痰证辨治的论述,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其治法规律及特点,以期挖掘古代名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顽痰 张氏医通 因机证治 张璐
下载PDF
基于脉络学说探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证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滕燊医 客蕊 +1 位作者 王贺 赵鑫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9期129-133,共5页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存在破坏微血管结构和功能,并诱发心绞痛的风险。根据脉络学说,以及孙络与微血管的相关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的中医病机为素体虚弱和术中破血,术后抗凝导致络气虚滞,术中及术后紧张焦虑导致络气郁滞,痰瘀阻于脉络导致营卫不通,以及营卫失调导致脉络绌急。治疗方面,络气虚滞者以益气活血、调和营卫为主;络气郁滞者重在理气活血,以畅达脉络;痰瘀阻络者应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宣痹之法;脉络绌急者,辅以虫类药,以其搜风解痉之用,缓解脉络绌急痉挛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 脉络学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证治
下载PDF
胃咳病机证治文献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雪娇 鲁明源 《山东中医杂志》 2021年第10期1050-1054,共5页
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以咳而兼呕为主症者命名为胃咳。在中国知网上分别按照“篇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胃咳”,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5篇,并对其证型分布及用药功效、药向、归经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肺胃气逆、肝胃气逆、肝胃郁热... 咳嗽是临床常见疾病,其中以咳而兼呕为主症者命名为胃咳。在中国知网上分别按照“篇名、关键词、全文”检索“胃咳”,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5篇,并对其证型分布及用药功效、药向、归经做了统计分析,总结出肺胃气逆、肝胃气逆、肝胃郁热等17种证型,基本病机为肺胃气逆,病位主要涉及肺胃肝脾等脏腑,病性为本虚标实,治法以祛邪补虚,理气降逆为要,并从排名前10位的药物中提取出六君子汤,作为治疗胃咳基本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咳 病机 证治 肺胃气逆 六君子汤
下载PDF
王肯堂辨治眩晕特色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智宇 周亚滨 +2 位作者 刘影哲 曲云青 郭子怡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10期205-208,共4页
通过文献检索,从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对《证治准绳》中有关眩晕等章节及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王肯堂辨治眩晕的特色。王肯堂认为眩晕可由外感、痰饮、内伤虚损、情志不调等因素所致,病位可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治疗宜审证... 通过文献检索,从病因病机、处方用药特点等方面对《证治准绳》中有关眩晕等章节及医案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王肯堂辨治眩晕的特色。王肯堂认为眩晕可由外感、痰饮、内伤虚损、情志不调等因素所致,病位可及心、肝、脾、肾等脏腑;治疗宜审证求因,分而治之,针对风邪、寒邪、暑邪、湿邪、风热、寒湿等,分别可予消风散、不换金正气散、黄连香薷饮、除湿汤、羌活汤、芎术除眩汤等;辨治痰涎尤为精妙,有澄、摄、复、坠四法,分别适用于属稠而难清、散而不收、下虚上溢、上壅下塞等候,常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五苓散等;针对内伤虚损,常予益气补肾汤、补肝养荣汤等;针对情志不调者,多予安肾丸、十四友丸等。王肯堂辨治眩晕之时,观其脉证,悉心洞察,尤其重视其病机的动态演变,体现了其注重调补脾胃、善权衡气机之升降等学术观点,对当今辨治眩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证治准绳》 王肯堂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从“人与天地相参”论冬令咳嗽之因机证治
17
作者 张清源 袁卫玲 +2 位作者 马佐英 张洁 王玉莹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86-490,共5页
“人与天地相参”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是认识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咳嗽是人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与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寒为冬季主气,冬上承阳明燥金之秋、下接厥阴风木之春,若此时... “人与天地相参”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是认识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咳嗽是人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与肺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寒为冬季主气,冬上承阳明燥金之秋、下接厥阴风木之春,若此时燥气至而不去,寒气至而太过,湿气或温热之气非时而至,致病邪气不尽相同,则可致干咳随起、或咳痰并见、或咳兼寒热等,可治以温润凉燥、顺气布津,驱风散寒、祛痰止咳,透湿解表、利气宣肺,清热除寒、宣肺止咳,温助阳气、养肺御寒等法。文章在“人与天地相参”思想指导下,结合肺的生理病理特性,探讨冬令咳嗽的病因、病机及辨治,以期为预防和治疗咳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天地相参 咳嗽 冬令 因机证治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的证治探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永明 崔德强 +2 位作者 陈广东 袁小丹 李志鹏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38-40,共3页
分析归纳《伤寒杂病论》中小柴胡汤的证治规律。小柴胡汤中柴胡和甘草是方根,治疗病证为外感、杂病、妇人病等三大类,可扶正祛邪、发汗解表。运用时需注意类证鉴别、方证转变和中病即止。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伤寒杂病论》 证治
下载PDF
从“作强之官”探析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因机证治
19
作者 李敏 杨明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36-3339,共4页
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区别于运动症状,是一系列复杂多变的证候群,同时也是P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肾虚精血不足,肝、心、脾等脏腑失于濡养,在此基础上阴阳偏颇、痰瘀阻络等变生诸证。“肾者... 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NMS)区别于运动症状,是一系列复杂多变的证候群,同时也是PD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肾虚精血不足,肝、心、脾等脏腑失于濡养,在此基础上阴阳偏颇、痰瘀阻络等变生诸证。“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在实现人精神活动(情绪、睡眠、认知等)、感知(痛觉、嗅觉等)、二便等生理功能发挥着根本作用。从肾入手治疗PD NMS可显著改善临床诸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作强之官 非运动症状 疗效 因机证治
原文传递
基于黄疸病的肝性脑病中医证治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倩伶 毛德文 +1 位作者 王明刚 王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3-84,共2页
肝性脑病是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大,西医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病死率高。中药在治疗肝性脑病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亦有得法与不得法者。为探明肝性脑病中医证治,该文宗《内经》旨要,遵仲景立法、处方之妙,逐一剖析之... 肝性脑病是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常见并发症,临床治疗难度大,西医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病死率高。中药在治疗肝性脑病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亦有得法与不得法者。为探明肝性脑病中医证治,该文宗《内经》旨要,遵仲景立法、处方之妙,逐一剖析之。首辨肝性脑病的基础病——黄疸病不外胃热、脾寒、血瘀三端而已;而肝性脑病中医辨证仅分虚实两证,实以通腑泄热、攻下瘀实、凉开神明为治;虚又分祛湿、化湿、温下合温开醒神三层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黄疸病 中医 证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