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量表与生化指标相关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许慧愚 王朔 +25 位作者 邓兵 毛美娇 杜廷海 李彬 杨宝平 于研 张虹 张世姝 毛静远 王贤良 徐强 张蕾 宋光明 田莉 王丽 边育红 闫丹丹 高杉 李琳 潘晔 蔡雪朦 步怀恩 高树明 李先涛 徐一兰 于春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7-1461,共5页
目的:对严格筛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究中医证候与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采用了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研究方法收集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对患者0... 目的:对严格筛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量表和生化指标进行分析,探究中医证候与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采用了多中心、小样本、精细化的研究方法收集3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对患者0、8、12周中医证候以及各时点的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因子分析结果:第0周主成分一以脂代谢相关指标为主,主成分二、三、四以炎性因子为主,主成分五以凝血功能为主,主成分六到十以临床症状和部分炎性因子为主。经过治疗后,第8周及第12周中医证候逐渐以血瘀和炎性因子为主,痰浊症状及脂代谢相关指标逐渐减少。②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聚类结果:第0周聚为10类,其中第一、二类以炎性因子为主,第三、四类以脂代谢相关为主,第五类以凝血功能为主,第六至十类以中医证候为主。结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主要症状以舌质紫暗、舌下络脉青紫、舌有瘀斑瘀点、身重和口黏腻为主,主要表现在炎性因子、血脂、凝血功能三方面,其中痰和瘀的相互作用可能与炎性因子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痰瘀互结证 相关性研究 多中心
原文传递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型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视网膜和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方申 彭欣 +3 位作者 秦林 张海燕 闫滨 武双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0-13,22,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视网膜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方法: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40只,其中20只采用维生素D3(VD3)大剂量腹腔注射联合高脂乳剂长期灌胃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型AS大鼠模型(AS组),其余20只平行腹腔注射生... 目的:观察痰瘀互结型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视网膜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方法:雄性6周龄Wistar大鼠40只,其中20只采用维生素D3(VD3)大剂量腹腔注射联合高脂乳剂长期灌胃的方法,建立痰瘀互结型AS大鼠模型(AS组),其余20只平行腹腔注射生理水以及纯净水灌胃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大鼠进行视多膜荧光造影,观察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及伴行动、静脉管径比值(DA/DV)。采用微循环观测系统分析两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形态、血流速度和DA/DV。结果:VD3大剂量腹腔注射联合高脂乳剂长期灌胃可成功建立痰瘀互结型AS大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体重增加(t=5.99,P<0.05),总胆固醇水平升高(t=-13.94,P<0.05),动脉硬化指数(AI)≥4.0。AS组大鼠视网膜及肠系膜微血管数量减少、形态异常,血供不足,血液流速较对照组明显减慢(P<0.05)、微动脉变细、DA/DV明显小于对照组(P均<0.05);并可见视网膜微血管瘤及血液渗出。结论:观察痰瘀互结型AS大鼠视网膜及肠系膜微循环变化,可为临床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瘀互结 动脉粥样硬化 微循环 大鼠
下载PDF
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瘰疬痰瘀互结证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有利 钮晓红 +3 位作者 张丹 杨春睿 靳汝辉 金全永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瘰疬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探讨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瘰疬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药物(3RHE/6RH)治疗;治疗组予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对...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瘰疬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探讨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瘰疬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均采用常规抗结核化疗药物(3RHE/6RH)治疗;治疗组予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对照组予消瘰丸治疗。治疗前、治疗后(第7、14、28天)分别进行实验室检查,并观察记录中医证候评分。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脂蛋白、血沉及LDL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HDL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浓煎剂治疗瘰疬痰瘀互结证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瘰疬 痰瘀互结证 淋巴结结核 化痰祛瘀浓煎剂 化痰散结 活血祛瘀 消瘰丸
下载PDF
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明浩 石拓 +2 位作者 王钏 叶勇 雍雪莲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 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痰瘀通胶囊和易善复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脏B超、肝功能... 目的观察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93例 NAFLD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分别给予痰瘀通胶囊和易善复胶囊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肝脏B超、肝功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超声声像、血脂异常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流变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痰瘀通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证)有较好疗效,具有护肝、降脂、改善血流变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脂血症 痰瘀互结证 中医药疗法 痰瘀通胶囊 易善复胶囊
原文传递
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慕芝 吕蕾 照日格图 《吉林中医药》 2019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分析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风湿科住院的136例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记录其临床特点、中医证型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其中痰瘀痹阻证(30.9%)居多,其次依次为湿热痹阻证(25.7%)、寒湿痹阻证(22.1%)、肝肾亏虚证(21.3%)。肝肾亏虚证碱性磷酸酶及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痹阻证D-二聚体水平高于肝肾亏虚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血沉水平及DAs28评分均高于寒湿痹阻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吾尔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临床多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更易出现骨代谢紊乱,而湿热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疾病活动度高,病情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候 维吾尔族 痰瘀痹阻 湿热痹阻
下载PDF
扶正逐瘀泻火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肖麟 徐寅 +1 位作者 周阳祥 谭华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4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扶正逐瘀泻火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瘀毒互结证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与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AP患... 目的探讨扶正逐瘀泻火汤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瘀毒互结证患者疗效及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微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3月-2020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与邵阳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逐瘀泻火汤。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估疾病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及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_(2),PGI_(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水平,比较2组腹痛、腹胀、发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为84.0%(4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P=0.045)。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发热、恶心呕吐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07、7.06、11.47、10.30,P值均<0.01),腹痛、腹胀、发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2、4.90、6.27、6.55、7.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30.15±7.04)μg/L比(42.37±8.29)μg/L,t=7.95]、IL-8[(39.36±8.11)μg/L比(50.36±10.47)μg/L,t=5.87]、TNF-α[(106.28±21.04)μg/L比(153.45±30.23)μg/L,t=9.0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XA2[(223.68±40.15)ng/L比(257.11±50.32)ng/L,t=3.67]、PAF[(74.86±15.37)ng/L比(85.53±15.26)ng/L,t=3.4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GI_(2)[(91.43±17.45)ng/L比(76.49±15.13)ng/L,t=4.5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逐瘀泻火汤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改善AP瘀毒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微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痰瘀互结证 扶正逐瘀泻火汤 促炎性细胞因子 微循环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楠 王阳 +4 位作者 袁慧琴 李小圳 刘磊 宋志超 陈正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748-754,共7页
目的:分析脂肪肝轻中重度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率、95%可信区... 目的:分析脂肪肝轻中重度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采用R-3.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率、95%可信区间(CI)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2项观察性研究,样本量总计3379例。Meta分析结果:肝郁脾虚型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湿内阻中,中度脂肪肝高于轻、重度脂肪肝;湿热内蕴中,轻度脂肪肝高于中、重度脂肪肝;痰瘀互结中,重度脂肪肝高于轻、中度脂肪肝;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目前证据,轻度脂肪肝以肝郁脾虚型及湿热内蕴型为主,中度脂肪肝以痰湿内阻型为主,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型为主,肝肾亏虚型无统计学差异,其在脂肪肝分型中的分布情况需要更大的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肝郁脾虚型 痰湿内阻型 湿热内蕴型 痰瘀互结型 肝肾亏虚型 超声 MRI CT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