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丽华 管霞 +1 位作者 孟磊 宋东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组(44例)及无症状组(44例...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分为症状组(44例)及无症状组(44例),2组均行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症状组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斑块分布概率均较无症状组显著高(P<0.05);44例患者共检出87支动脉狭窄,DSA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6、15、3支,症状组经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共检出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各53、15、16、3支,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75%、93.33%、100.00%,与DSA检出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成像 DSA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茜 严臻泉 +2 位作者 吴国斌 张博 柳晓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68例,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组(手术组)2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非手术组)45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记录随访一年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结果手术组患者治愈率(47.83%)及显效率(47.83%)高于非手术组的治愈率(13.33%)和显效率(44.44%),无效率(4.34%)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1);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36.5±5.6)d短于非手术组[(44.8±6.7)d](P=0.001),住院费用[(51 200±230)元]低于非手术组[(67 900±470)元](P=0.001);随访一年,手术组患者脑卒中复发率(8.69%)低于非手术组(42.22%)(P=0.005),死亡率(4.34%)低于非手术组(24.44%)(P=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效果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曾艳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18期2577-258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 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均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两组患者在围术期均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围手术期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在经整体护理干预之后,其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 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明显高于观察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更为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整体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心理,辅助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整体护理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冯昌仲 王晓旭 张道节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症状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分为传统组、支架组,各43例。传统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组行颈动...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型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症状型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分为传统组、支架组,各43例。传统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支架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认知功能、临床指标、血管不良事件、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两组间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88.51±14.23)min、(8.95±2.04)d,均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0、10.430,P均<0.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引发的安全事件少,能达到和颈动脉内膜切除相当的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恢复周期短,可根据症状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需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型颈动脉狭窄 不良事件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急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鹏飞 李递通 陈锦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14-419,共6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诊情况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因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或显著狭窄而进行CAS的患者,根据进行手术的时间分为急诊CAS与择期CAS组。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诊情况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因症状性颈动脉闭塞或显著狭窄而进行CAS的患者,根据进行手术的时间分为急诊CAS与择期CAS组。于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再狭窄/闭塞率,记录手术相关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75例急诊和104例择期CAS患者纳入本研究。与择期CAS相比,急诊CAS患者同侧颈动脉闭塞的比率(17.3%vs.1.9%,P<0.001)及术前颈动脉狭窄程度(90,IQR 75~99vs.85,IQR 70~90,P<0.024)明显更高,但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9.3%vs.4.8%,P=0.232)、术后3个月内发生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事件(5.7%vs.1.0%,P=0.161)的风险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急诊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择期CAS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机械取栓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预后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波 蒋烽烽 +1 位作者 童民锋 鲍翔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15-818,共4页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治疗颈动脉狭窄对其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症状将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和症状性两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眩晕甚至昏迷等症状,对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治疗颈动脉狭窄对其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症状将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和症状性两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眩晕甚至昏迷等症状,对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手术术式,其中CEA技术成熟,疗效确切,但其需切开颈内动脉并剥脱内膜,对于老年患者风险较高[1];CAS是新型介入手术术式,凭借创伤小、愈合快的优势正被广泛应用,但其操作难度较大,且围手术期易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2]。目前,CEA与CAS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性难以定论,仍需大量临床实践对比证实。笔者现回顾性收集本科室近年来采用CEA与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CEA与CAS的手术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借鉴,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原文传递
血清L-Arg和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7
作者 刘懿 苏晓明 +1 位作者 王媛媛 巨涛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634-63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 目的探讨血清L-精氨酸(L-Arg)和白细胞介素(IL)4水平预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缺血性脑卒中(IS)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9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性状和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相关参数[基线强度、峰值强度和时间-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TC)],并检测血清L-Arg和IL-4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再发IS分为再发组(35例)和未再发组(161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Arg和IL-4水平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效能。结果再发组峰值强度、AUCTC、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未再发组(P<0.001),血清L-Arg和IL-4水平均低于未再发组(P<0.05)。血清L-Arg和IL-4水平与峰值强度、AUCTC和颈动脉狭窄率均呈负相关(P<0.05)。L-Arg降低、IL-4降低、峰值强度增加、AUCTC增加、颈动脉重度狭窄、高血脂和易损斑块均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L-Arg、IL-4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60、0.845。根据L-Arg和IL-4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降低组和未降低组。L-Arg降低组和IL-4降低组易损斑块所占比例分别高于L-Arg未降低组和IL-4未降低组(P<0.001)。结论低水平L-Arg和IL-4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再发IS有关,或可作为IS再发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 白细胞介素-4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再发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前后中医证型变化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海琴 尤劲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5期2247-2251,共5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86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周中医证候变化及组合分布情况。结果 CAS病人术前证型分布依...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支架置入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86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1周中医证候变化及组合分布情况。结果 CAS病人术前证型分布依次是血瘀证(81.4%)、痰湿证(76.7%)、风证(55.8%)、气虚证(40.7%),而CAS术后1周证型分布依次以气虚证(80.2%)、血瘀证(79.1%)、痰湿证(50.0%)3种单证为主。术前证型组合以3证组合(40.7%)为主,其次是双证组合(32.6%),其中风证+血瘀证+痰湿证(17.4%)、血瘀证+痰湿证+气虚证(15.1%)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术后1周证型组合中以双证组合(44.2%)为主,其次是3证组合(37.2%),其中气虚证+血瘀证(29.1%)频数最高,其次是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20.9%)。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CAS术后证型以气虚证、血瘀证为主,而痰湿证相对减少,CAS术后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可将上述证型的分布规律与病人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血瘀证 痰湿证 风证 气虚证 分布规律 证型
下载PDF
症状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临床特征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元志 韦玮 刘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症状性与无症状性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将418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分为有症状组272例和无症状组146例,另随机选择100例脑血管造影检查无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2.435,95%CI=1.816~8.215,P=0.019)、冠心病(OR=4.831,95%CI=2.471~12.908,P=0.007)、高血压(OR=2.375,95%CI=1.178~6.629,P=0.022)、糖尿病(OR=1.723,95%CI=1.117~2.930,P=0.04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966,95%CI=1.218~3.626,P=0.030)均是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烟(47.8%vs 36.3%,P=0.024)、冠心病(47.1%vs 29.5%,P=0.000)、糖尿病(24.3%vs 12.3%,P=0.004)、溃疡性斑块(19.5%vs10.3%,P=0.015)及对侧颈动脉狭窄(29.8%vs 20.5%,P=0.042)5个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比较,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更多合并吸烟、冠心病、糖尿病,影像学检查更多表现为颈动脉溃疡性斑块和双侧颈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庄稼 倪宁 +2 位作者 蒋蓓 李利利 黄若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9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管影像学结果,2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重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8例以及轻度或无狭窄组182例,观察发病3个月内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有...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根据血管影像学结果,2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3组,重度狭窄组32例,中度狭窄组38例以及轻度或无狭窄组182例,观察发病3个月内NIHSS评分及BI评分变化、有无卒中复发、癫痫样发作、死亡。结果与中度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OR=2.058,95%CI0.771-6.011,P=0.000)、生活受限更严重(OR=2.405,95%CI1.011-5.618,P=0.000),死亡风险升高(OR=2.587,95%CI 0.483-14.017,P=0.000);与轻度或无狭窄组比较,重度狭窄组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OR=10.389,95%CI4.438~24.317,P=0.000),生活受限更重(OR=3.211,95%CI 1.691~6.134,P=0.000),死亡风险更高(OR=4.182,95%CI1.363-12.805,P=0.000)。结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生存状况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神经功能恶化、生活严重受限、死亡风险升高,应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短期预后 生存状况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伴易损斑块的轻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琪 陈亮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86-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易损斑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205例存在颈动脉易损斑块,且颈动脉狭窄<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单抗组)102例和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易损斑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筛选205例存在颈动脉易损斑块,且颈动脉狭窄<5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单抗组)102例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双抗组)103例,比较两组治疗90 d内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的变化,以及卒中和血管性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21 d后,双抗组血液中M M P -9浓度下降值高于单抗组[(77.26±13.71)ng/ml比(96.86±16.52)ng/ml ,P<0.01]。双抗组90 d内脑梗死总复发率和同侧复发率均低于单抗组(3.88%比11.76%,P =0.035;1.94%比8.82%,P =0.029),两组对侧脑梗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4%比2.94%,P=0.643)。双抗组同单抗组相比,出血事件(0.97%比0,P>0.05)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1.94%比5.88%, P =0.1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伴易损斑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对阿司匹林单抗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双联抗血小板聚集 易损斑块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MMP-9
原文传递
双降脂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闫云岗 张晓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单降脂组(阿托伐他汀组,115例)和双降脂组(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117例),于治疗第1天和第14天检测患者血脂情况,比较...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3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单降脂组(阿托伐他汀组,115例)和双降脂组(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117例),于治疗第1天和第14天检测患者血脂情况,比较两种降脂方案对患者血脂的影响,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各种终点事件及不良反应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双降脂组患者TG、TC及LDL-C均低于单降脂组(P<0.05),但两组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随访1年后,双降脂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单降脂组(P=0.026),但终点事件中,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及因缺血性卒中/TIA、心血管意外和其他动脉闭塞而住院治疗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阿托伐他汀比较,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降脂效果更安全、有效,且在脑卒中二级预防及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方面可能提供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依折麦布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袁晖 向斌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20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总有效率较高...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试验组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总有效率较高达90%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大亮 荣卫江 +2 位作者 赵博熙 赵斌 贾琪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5期231-232,共2页
目的:观察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对其实施 CAS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颈动脉... 目的:观察使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对其实施 CAS治疗,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均明显改善,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CAS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能够减少颈动脉狭窄,使主要责任血管血流速增强,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晓松 罗银利 +3 位作者 曾宇 李萍 李远红 胡卫武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8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郝玉军 买买提江.卡斯木 姜磊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79-380,38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 CEA。手术全部采用全麻 ,术中放置动脉临时分流管。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EA是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 CEA。手术全部采用全麻 ,术中放置动脉临时分流管。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恢复顺利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CEA是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的疗效及其与手术时机的关系
17
作者 吕晓明 《医药论坛杂志》 2021年第19期64-67,共4页
目的探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SCAS)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的效果及其与手术时机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间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 目的探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SCAS)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的效果及其与手术时机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间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的手术时机选择,将其分为A组、B组,A组35例患者选择早期(症状发作2周内)进行CEA治疗,B组45例患者选择推迟手术(症状发作4周后),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A、B组患者的术后15d的检查颞叶、基底核的CBV、CBF均比术前更高(P<0.05),其MTT、TTP均比术前短(P<0.05),但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5 d的MVMCA明显高于术前,PI明显高于术前,且A组的MVMCA、PI比B组更快、更高,P<0.05。两组术后15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且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6个月~1年内,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57%、死亡率为5.71%;B组患者的复发率为5.71%、死亡率为2.22%;两组的复发率、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是治疗SCAS的有效手段,选择早期手术的效果比推迟手术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手术时机 手术效果
原文传递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吴志忠 徐春燕 曹红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19例,其中观察组60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19例,其中观察组60例,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59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手术并发症,术后一年随访比较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置入63枚支架,手术成功率达100%。治疗后观察组病变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于治疗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行NIHSS评分随访,观察组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5.00%,病死率5.00%;对照组复发率达22.03%,病死率为18.64%,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复发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宝新 陈惠茹 黄锦贤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CHS的发生。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于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且... 目的探究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脑高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CHS的发生。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及脑血管病科于2016年6月至2022年4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且接受CAS治疗的180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监测患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ean)并以此为依据分为CHS组与非CHS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HS的影响因素。结果180例经过CAS治疗的患者中术后18例发生CHS,单因素分析显示:CHS组与非CHS组在糖尿病、新发脑梗死患病率、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均进入方程,其中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新发脑梗死及发病至手术时间是CAS术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侧支循环代偿分级情况为保护因素,临床上要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危险因素,且全过程给予干预,控制血压、血糖,尽量在发病14 d内完成手术,降低CHS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 支架置入 脑高灌注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煜 温丹 宋治洁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2013-04-2014-11就诊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选2013-04-2014-11就诊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氯吡格雷75 mg/d口服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彩超检测对比用药前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显效28例,有效24例,无效11例;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3例,无效22例。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彩超检测IMT值均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用药后IMT值为(0.75±0.12)mm,与对照组[(0.79±0.15)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症状性轻度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