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8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感神经因素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于腾波 夏玉军 周秉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因素对椎 基底动脉 (vertebral basalartery ,VBA)血流的作用。 方法 :30只家兔分组进行颈上 (superiorcervicalganglion ,SCG)、颈中 (middlecervicalganglion ,MCG)、颈下 (inferiorcervicalganglion ,ICG)神经节...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因素对椎 基底动脉 (vertebral basalartery ,VBA)血流的作用。 方法 :30只家兔分组进行颈上 (superiorcervicalganglion ,SCG)、颈中 (middlecervicalganglion ,MCG)、颈下 (inferiorcervicalganglion ,ICG)神经节电刺激和 /或神经节阻滞 ,激光多普勒血流计测定基底动脉血流量变化。结果 :颈下和颈中神经节对VBA系统血流量的调节起主要作用 ;颈部交感神经节阻滞不能使正常状态下的基底动脉血流量增加 (P >0 0 5 ) ,但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 ;交感神经因素引发的基底动脉血流量变化与系统血压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交感神经因素可能是造成椎 基底动脉缺血 (vertebraobasilarischemia ,VBI)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椎-基底动脉缺血 颈椎病
下载PDF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的临床研究(附200例报告) 被引量:50
2
作者 涂远荣 李旭 +3 位作者 林敏 赖繁彩 陈剑锋 叶建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93-994,共2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2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5年4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3.1±... 目的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200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05年4月经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T2~T4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0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双手转为干燥温暖状,术后掌温升高(3.1±0.9)℃;192例术后随访1~28个月,平均18.4月,无一例复发,术后转移代偿性多汗52例(27.1%).结论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交感神经 手汗症
下载PDF
耳穴定位与神经、血管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诗兴 姜文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28-229,共2页
目的:研究耳穴定位与耳廓神经、血管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10例成人固定体标本,用体视显微镜观测20侧耳廓神经支配及动脉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耳廓内脏代表区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支配;躯体代表区由耳颞神经、耳大... 目的:研究耳穴定位与耳廓神经、血管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10例成人固定体标本,用体视显微镜观测20侧耳廓神经支配及动脉分布情况。结果:发现耳廓内脏代表区由面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耳支支配;躯体代表区由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及枕小神经耳支支配。此外,耳廓皮肤尚有由颈外动脉发出的耳后动脉及颞浅动脉耳支分布,丰富的交感神经末梢亦随小动脉分布于耳廓。结论:耳穴的代表区与神经分布的性质密切相关,同时交感神经在传导痛觉方面亦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耳廓 感觉神经 交感神经 神经血管分布
下载PDF
颈椎间盘与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4
作者 顾韬 王新伟 +2 位作者 袁文 张颖 施伟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5-668,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节段(C2/3、C3/4、CA/5、C5/6、C6/7)分别切取16只兔颈椎间盘及颈椎后纵韧带,其中8只通过NF200对其神经纤维进行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8只通过冰冻切片-乙醛酸(SPG)法... 目的观察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上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节段(C2/3、C3/4、CA/5、C5/6、C6/7)分别切取16只兔颈椎间盘及颈椎后纵韧带,其中8只通过NF200对其神经纤维进行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8只通过冰冻切片-乙醛酸(SPG)法对交感神经纤维进行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5.0软件)描述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在颈椎间盘纤维环外环分布有少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在颈椎后纵韧带上分布有大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呈网状分布,且以椎间盘区分布相对密集。分布于后纵韧带浅层的交感神经较深层密集,分布于C2/3、C3/4、CA/5的交感神经较C5/6、C6/7密集。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上分布的交感神经可能是引发颈性眩晕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椎间盘 后纵韧带
原文传递
颈椎不稳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刚 李叔强 +2 位作者 谷贵山 王锡三 李印良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定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与随机抽取的 2 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颈椎不稳 43.8% (7/ 16 ) ,颈椎间盘... 目的 探讨上颈椎不稳定与交感型颈椎病发病的关系及其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与随机抽取的 2 0例年龄分布相当的健康成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观察组颈椎不稳 43.8% (7/ 16 ) ,颈椎间盘退变 4例 ,非手术治疗 6例 ,优良率 6 6 % ,前路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固定 6例 ,优良率84%。对照组颈椎不稳 2 0 % (4/ 2 0 ) ,颈椎间盘退变 5例。结论 上颈椎不稳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九分法诊断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不稳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相互关系 可靠性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RAS系统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2
6
作者 马柳一 尹玉洁 +2 位作者 张军芳 刘焕 贾振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5-580,共6页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长期泵入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下丘脑室旁核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_1R)及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 目的观察经侧脑室长期泵入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下丘脑室旁核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AT_1R)及外周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衰模型,造模4周后,经侧脑室插管连接微量注射泵,分别给予醇化芪苈强心溶液和阳性药氯沙坦,给药4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大鼠心功能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室旁核内AngⅡ含量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室旁核ACE、AT_1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owerLab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测定各组肾交感神经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明显降低,下丘脑室旁核内AngⅡ、ACE、AT_1R表达水平及NE、NT-proBNP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肾交感神经放电活性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心衰大鼠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形态改变,降低下丘脑室旁核AngⅡ、ACE、AT_1R及NE、NT-proBNP表达水平,降低肾交感神经放电活性。结论经侧脑室连接微量注射泵给予芪苈强心胶囊可降低下丘脑室旁核内RAS系统的激活,降低肾交感神经的活性,改善慢性心衰大鼠心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慢性心衰 下丘脑室旁核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交感神经 大鼠
下载PDF
交感神经活性和血管内皮功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静 陈宝元 +3 位作者 韩晋英 曹洁 郭美南 王彦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活性、血管内皮功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血压测量和病史采集将93例患者分为:OSAHS 血压正常组、OSAHS 合并高血压组、高血压不合并 O...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活性、血管内皮功能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血压测量和病史采集将93例患者分为:OSAHS 血压正常组、OSAHS 合并高血压组、高血压不合并 OSAHS 组和健康对照组。测定 PSG 当晚睡眠前后血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氧化氮;收集 PSG 当晚22点至次晨6点的所有尿液送检尿3-甲氨基4-羟苦杏仁酸(VMA)。结果 OSAHS 组患者不论有无高血压,各指标变化为:晨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均显著高于睡前,OSAHS 合并高血压组升高更明显;醒后去甲肾上腺素与醒后平均动脉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次数、氧减指数、睡眠期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90)呈显著正相关,与睡眠时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_2)和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_2)呈显著负相关;醒后内皮素显著增高、一氧化氮明显下降,而另外两组则相反;醒后内皮素与醒后平均动脉压、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总时间、氧减次数、氧减指数、T90呈显著正相关,与 minSaO_2、MSaO_2呈显著负相关;醒后一氧化氮与醒后平均动脉压、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总时间、氧减次数、氧减指数、T90呈显著负相关,与minSaO_2、MSaO_2呈显著正相关。各组间尿 VMA 无明显变化。结论在 OSAHS 患者夜间一过性血压升高和持续性高血压形成方面,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导致的内皮源性舒、缩因子失衡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高血压 交感神经 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椎动脉Ⅰ、Ⅱ段周围的神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陈秀清 孙博(指导) 钟世镇(指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1期1-4,60,共5页
借助于手术显微镜,在20例标本上观测了椎动脉Ⅰ、Ⅱ段周围的神经;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脂酶组织化学切片方法,观察了5例新鲜尸体的有关神经。发自交感干颈段和颈神经的神经在椎动脉周围相互吻合,袢绕于动脉周围。切片上,椎动脉周围不... 借助于手术显微镜,在20例标本上观测了椎动脉Ⅰ、Ⅱ段周围的神经;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脂酶组织化学切片方法,观察了5例新鲜尸体的有关神经。发自交感干颈段和颈神经的神经在椎动脉周围相互吻合,袢绕于动脉周围。切片上,椎动脉周围不同神经的神经纤维酶活性各异。根据解剖位置关系,Luschka关节病变可能成为压迫或刺激这些神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椎动脉 钩突 颈椎病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曙明 张志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1617-1619,共3页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方法统计2003年5月~2004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33~72岁(平均534岁)。摄X线片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法,将颈曲分为颈曲存在、颈椎变直及颈椎反曲三种类型。... 目的分析颈性眩晕的X线片特点,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理。方法统计2003年5月~2004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100例,男46例,女54例。年龄33~72岁(平均534岁)。摄X线片采用标准的Borden氏法,将颈曲分为颈曲存在、颈椎变直及颈椎反曲三种类型。使用椎体角度位移(AngularDisplacement,AD)和椎体水平位移(HorizontalDisplacement,HD)这两种方法测量颈椎稳定性。诊断颈椎不稳的标准为AD>11°,HD>35mm。结果颈椎变直及反曲发生率为97%。角度位移不稳率为67%,水平位移不稳率为58%。结论颈椎不稳等是颈性眩晕的基础因素;颈肩部的疼痛是颈性眩晕的诱发因素;交感神经则是将两者结合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交感神经 颈椎不稳
下载PDF
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凡 陈天龙 +5 位作者 杨海涛 陆彦青 唐明 原筝 萧婷 古柱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68-873,共6页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或第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 【目的】比较针刺星状神经节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第Ⅰ期或第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予以针刺颈部的双侧星状神经节,行捻转泻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位选取极泉、尺泽、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极泉、尺泽用提插泻法,余穴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4次。采用证候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积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上肢疼痛、上肢综合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VAS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2组患者依从性良好,均能正常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无脱落病例;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针刺星状神经节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并发症 肩手综合征/针灸疗法 星状神经节 交感神经
原文传递
颈椎前软组织内交感神经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和木 吴毅文 黄雨初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注入家兔颈后交感神经节的32P顺行追踪到颈椎前软组织。结果:(1)实验组动物标本所测比活度高于仪器本底和对照组的4倍以上。(2)宏观放射自显影(MaA... 目的:探讨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方法:采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注入家兔颈后交感神经节的32P顺行追踪到颈椎前软组织。结果:(1)实验组动物标本所测比活度高于仪器本底和对照组的4倍以上。(2)宏观放射自显影(MaARG)显示实验组颈椎前纵韧带、椎前筋膜的光密度明显加深。结论:从功能上证实了交感神经有分支直接对颈椎前纵韧带和椎前筋膜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交感神经 核素示踪 实验
下载PDF
椎动脉横突段交感神经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敏才 李应续 陈耀光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5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椎动脉横突段交感神经的结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尸体10具,借助显微镜,观察椎动脉横突段周围的神经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特点。结果来自颈交感干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横突段周围相吻合,并攀附于椎动脉表面。结论... 目的探讨椎动脉横突段交感神经的结构分布,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尸体10具,借助显微镜,观察椎动脉横突段周围的神经行程、分支及其分布特点。结果来自颈交感干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横突段周围相吻合,并攀附于椎动脉表面。结论依据解剖位置关系,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及周围神经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 交感神经 颈椎病
下载PDF
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曙明 张银刚 +1 位作者 吴学元 尹益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6-35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甲醛致颈部疼痛的动物模型,探讨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40 mL/L甲醛于兔颈部神经根周围注射建立颈部疼痛动物模型,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甲醛致痛组15只:将40 mL/L甲醛2 mL注射到大白兔左侧颈部神经... 目的通过建立甲醛致颈部疼痛的动物模型,探讨颈部疼痛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40 mL/L甲醛于兔颈部神经根周围注射建立颈部疼痛动物模型,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甲醛致痛组15只:将40 mL/L甲醛2 mL注射到大白兔左侧颈部神经根周围,依次观测注射前、注射后5 min、10 min及30 min的同侧椎动脉的相关指标;利多卡因镇痛组15只:在大白兔左侧颈部与致痛组相同部位注射40 mL/L甲醛2 mL,15 min后,于该处注射10 g/L利多卡因进行封闭,在相同的时间及部位观测椎动脉的相关指标。结果甲醛致痛组显示椎动脉在心室收缩期的最高流速、舒张期的最高流速、搏动指数降低,阻力指数升高(P<0.05)。与致痛组比较,疼痛封闭组椎动脉收缩期的最高流速、舒张期的最高流速、搏动指数增加,阻力指数降低(P<0.05)。结论甲醛颈部注射能引起椎动脉血流下降、血管阻力升高,从而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使用镇痛剂可能通过缓解颈部疼痛而消除椎动脉供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椎动脉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 甲醛 颈部疼痛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的重构现象 被引量:18
14
作者 喜杨 曲秀芬 +3 位作者 于彦伟 李晶洁 赵钢 黄永麟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及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抗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心肌梗死后 3d、 7d、 30d及普奈洛尔干预后的左心室梗死周围、室... 目的 探讨大鼠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交感神经重构机制及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抗酪氨酸羟化酶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检测心肌梗死后 3d、 7d、 30d及普奈洛尔干预后的左心室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密度和范围。结果 心肌梗死后 3d ,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在梗死周围和室间隔中降低 ,在右心室中增加 (P <0 0 5 ) ;心肌梗死后 7d ,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密度和范围均增加 ;心肌梗死后30d时上述变化更加明显 (P <0 0 1)。普奈洛尔促使心肌梗死后各部位心室中交感神经支配的范围趋于正常化 ,并降低室间隔和右心室中的交感神经支配密度 (P <0 0 1)。结论 左心室心肌梗死后的梗死周围、室间隔和右心室中出现交感神经重构现象 ,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交感神经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交感神经 重构现象 免疫组化 普奈洛尔
原文传递
交感神经-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王建军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18-321,327,共5页
淋巴器官受交感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支配淋巴器官中的血管平滑肌和实质区域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呈非经典的突触联系 ,即交感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非突触性地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NE以旁分泌的方式扩散出去 ,作... 淋巴器官受交感神经支配 ,这些神经支配淋巴器官中的血管平滑肌和实质区域 ,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呈非经典的突触联系 ,即交感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非突触性地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NE) ,NE以旁分泌的方式扩散出去 ,作用于较大距离范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淋巴细胞 ,调节淋巴器官的血流、淋巴细胞的运输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在免疫应答过程中 ,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影响外周感觉神经的传入活动 ,继而改变交感神经的NE释放 ,从而影响免疫功能。T细胞上存在电压门控K+通道 ,K+通道代表了T细胞上主要的离子通道 ,T细胞激活后上调K+通道的表达和增加K+通道的通透性 ,交感神经可能通过减小K+通道的通透性从而抑制T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免疫系统 调节网络 研究进展 去甲肾上腺素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鹏 刘腾飞 +2 位作者 黄颖 王昊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去神经支配
下载PDF
交感神经在兔椎动脉被膜节段性分布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左金良 韩建龙 +2 位作者 马英文 韩庆森 秦川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兔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对颈性眩晕的评估和治疗。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兔,C2、C...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兔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对颈性眩晕的评估和治疗。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兔,C2、C5左右侧各5只。将30%HRP 5μl注于椎动脉外膜表面,48 h后灌注处死,切取颈上神经节(SCG)、颈下神经节(ICG)(或星状神经节),TMB法成色反应,观察HRP标记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侧同水平节段交感神经节发现以中、小细胞为主的HRP标记细胞。结论椎动脉被膜的交感神经分布具有节段性及同侧性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 辣根过氧化物酶 椎动脉 颈性眩晕 分型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at ST36 modulates gastric motility via vagovagal and sympathetic reflexes in rats 被引量:16
18
作者 Meng-Jiang Lu Zhi Yu +2 位作者 Yan He Yin Yin Bin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9期2315-2326,共12页
BACKGROUND Electroacupuncture(EA) at ST36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especially i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The automatic nervous system plays a main role in EA, but few studies e... BACKGROUND Electroacupuncture(EA) at ST36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especially in promot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The automatic nervous system plays a main role in EA, but few studies exist on how vagovagal and sympathetic reflexes affect EA to regulate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AIM To study the role of vagovagal and sympathetic reflexes in EA at ST36, as well as the associated receptor subtypes that are involved.METHODS Gastric motility was measured with a manometric balloon placed in the gastric antrum area in anesthetized animals. The peripheral nervous discharge was measured using a platinum electrode hooking the vagus or greater splanchnic nerve,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discharge was measured with a glass microelectrode in 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the vagus(DMV).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EA at ST36 were explored in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hich were divided in to a control group, vagotomy group, sympathectomy group, and microinjection group [including an 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 group, glutamate(L-Glu) group, and γ-aminobutyric acid(GABA) group] and in genetically modified male mice [β1β2 receptor-knockout(β1β2^(-/-)) mice, M2M3 receptorknockout(M2M3^(-/-)) mice, and wild-type control mice].RESULTS EA at ST36 promoted gastric motility during 30-120 s. During EA, both vagus and sympathetic nerve discharges increased, with a much higher frequency of vagus nerve discharge than sympathetic discharge. The gastric motility mediated by EA at ST36 was interdicted by vagotomy. However, gastric motility mediated by EA at ST36 was increased during 0-120 s by sympathectomy, which eliminated the delay effect of EA during 0-30 s, but it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30-120 s. Using gene knockout mice and their wild-type controls to explore the receptor mechanisms, we found that EA at ST36 decreased gastric motility in M2/3^(-/-) mice, and promoted gastric motility in β1/2^(-/-) mice. Extracellular recordings showed that EA at ST36 increased spikes of the D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MOTILITY ELECTROACUPUNCTURE Vagovagal REFLEX sympathetic nerve RATS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鞘瘤与迷走神经鞘瘤的CT定位诊断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弘士 王卓颖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 探索CT在术前确诊颈交感神经鞘瘤 (SSN)与迷走神经鞘瘤 (SVN)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探查摘除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术前CT资料的 4 5例SSN与 14例SVN ,分析在CT轴面上SSN或SVN与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的不同位置关系。结果  4 5... 目的 探索CT在术前确诊颈交感神经鞘瘤 (SSN)与迷走神经鞘瘤 (SVN)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探查摘除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术前CT资料的 4 5例SSN与 14例SVN ,分析在CT轴面上SSN或SVN与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的不同位置关系。结果  4 5例SSN的颈动脉皆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 ,其中 4 3例位于颈动脉分叉 (或 )以上颈部者 ,其动、静脉皆紧贴肿瘤 ,显示的 35例颈内静脉也皆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 ;另 2例SSN位于颈根部者 ,其动、静脉不紧贴肿瘤。SVN中 2例由于扫描层面不足导致颈内静脉显示不清外 ,其余 12例SVN皆将颈总 (颈内或无名 )动脉与颈内 (或无名 )静脉撑开 ,动脉位于肿瘤内半周 ,静脉位于肿瘤外半周 ,两者在弧形线上呈 90°~ 180°。结论 发生SSN或SVN后CT仍能准确反映颈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与颈总 (内 )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原有的解剖定位关系。故CT是很有价值的术前确诊SSN或SVN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鞘瘤 迷走神经鞘瘤 CT 定位诊断
原文传递
人周围神经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神经束性质的鉴别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蕴韶 钟世镇 《解剖学报》 CAS 1987年第1期7-11,113,共6页
本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成人周围神经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材料包括20侧上肢主要神经干及其分支、部分下肢神经的肌支和皮支、6侧C_(7)脊神经前后根。皮神经内,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大量无髓纤维显示强... 本文用Karnovsky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系统地观察了成人周围神经中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材料包括20侧上肢主要神经干及其分支、部分下肢神经的肌支和皮支、6侧C_(7)脊神经前后根。皮神经内,有髓纤维酶反应阴性;大量无髓纤维显示强阳性酶反应,呈群块状分布。肌支神经内58%的有髓纤维酶反应阳性,酶活性局限于轴索内,髓鞘不显酶活性;示强阳性酶反应的无髓纤维远较皮神经少。C_(7)脊神经前根87%有髓纤维酶反应阳性,与肌支内酶反应阳性有髓纤维相似;后根纤维酶反应阴性;灰交通支内酶反应强阳性,与皮支内阳性无髓纤维酶染色强度一致。本文结果表明,周围神经运动束和感觉束内,有髓及无髓纤维酶活性都有明显不同;明确提出,酶染色有髓纤维来源脊神经前根运动纤维,具有强酶活性的无髓纤维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周围神经 脊神经 脊神经根 交感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