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托马斯·沃尔夫小说的象征之维
- 1
-
-
作者
刘积源
-
机构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0-66,95,共8页
-
基金
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专项基金中青年重点项目“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作家的哲学与宗教思想研究”(31920130112)。
-
文摘
托马斯·沃尔夫在其小说中运用隐喻的手段竭力展现了人物、美国社会和历史的深层意蕴。石雕天使喻指人类孤独的灵魂、主人公心中的梦幻和美好未来的精神寄托。各种各样的“网”代表了多种抽象事物和状态。随处可见的“岩石”既象征坚固和永生,又象征着基督和坚定的信仰以及现代社会的强大力量等。通过分析、解读这些象征和意象,既能助益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又益于发掘文字背后的深层隐义和价值内涵。
-
关键词
托马斯·沃尔夫
象征与意象
天使
网
岩石
-
Keywords
Thomas Wolfe
symbols and images
angel
web
rock
-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左拉自然主义文学叙事的感受性与象征化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傅军
刘艳
-
机构
山东警察学院学生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09,共4页
-
文摘
左拉自然主义文学瓦解了观念统摄的叙事,建构的是情感体验与客观现实相融通的叙事模式,注重情感的体验与传达,大量运用富于感受性的描写和象征化叙述。在描述场景时,作家通过观察及体验传达出对情境的印象,把象征意象都上升为一种叙事模式,叙事手法体现出极强的感受性。
-
关键词
左拉
自然主义文学
感受性
象征化
-
Keywords
Zola
Naturalistic literature
symbols and images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的构建研究
- 3
-
-
作者
闫静莉
李少博
-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工艺美院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2年第12期30-32,共3页
-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金项目“边疆民族地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内发改投字[2022]24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内蒙古河套地区是中华母亲河——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着古人类牙齿化石、阴山岩画、青铜器、长城、古军事要塞、和亲瓦当、灌溉工程等丰富的文化符号。它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之物,佐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中华民族文脉的多样性,是中国北疆各民族求生存、共发展的文化记忆与“开放、进取、宽容、团结、和谐”的精神密码,对打造祖国北部边疆靓丽风景线,促进各民族间的共情建设与繁荣安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文化认同
河套文化
-
Keywords
border ethnic areas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and images
cultural identity
Hetao culture
-
分类号
G05
[文化科学]
G20
-
-
题名丝绸之路石窟寺文化蠡议
- 4
-
-
作者
项一峰
-
机构
敦煌研究院麦积山石窟研究所
-
出处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93-101,共9页
-
文摘
印度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文化在中国传弘与固有文化碰撞、交融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道方式是经像并传,石窟寺造像、绘画等,又称“经变相”,是文化的载体。印度佛教造像存在不同的艺术特征,受印度固有文化及希腊乃至罗马文化的影响,传入中国又受中国多民族文化的影响。该文对丝路石窟寺像教佛教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造像艺术中存在(含有)的中外多元文化进行一些蠡议,以期对石窟寺文化全面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和积极作用。
-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石窟寺
像教
文化
-
Keywords
the Silk Road
cave temples
Buddha Dharma Teaching through symbols and images
culture
-
分类号
K87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