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中西部豆科植物根瘤菌多样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卫民 张执欣 +1 位作者 张宏昌 韦革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186,191,共5页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 通过对甘肃中西部地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资源多样性的调查,共获得豆科植物根瘤样品452份,涉及18个属,30个种,分离得到328株根瘤菌。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区豆科植物资源贫乏,但适应性强,大多数都具有抗干旱、耐盐耐碱特性。(2)土壤干旱和土壤高盐浓度是影响根瘤形成的重要限制因子。(3)本地区豆科植物根瘤形状多为棒状、球状,部分为不规则状;颜色为红色、浅褐色、褐色、黄色,部分为白色、黑色。(4)许多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根瘤菌 多样性 甘肃中西部
下载PDF
花生抗青枯病材料的固氮性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伯寿 姜荣文 +2 位作者 谈宇俊 饶荣华 唐桂英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37,51,共5页
本文对14个抗和7个感青枯病的花生材料苗期的固氮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抗病材料的单株结瘤数和植株含氮量均低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苗期的固氮能力相对较差。两组材料在根瘤菌侵染的频率、部位以及根系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花... 本文对14个抗和7个感青枯病的花生材料苗期的固氮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抗病材料的单株结瘤数和植株含氮量均低于感病材料,表明抗病材料苗期的固氮能力相对较差。两组材料在根瘤菌侵染的频率、部位以及根系形态上都有明显的差异,表明花生根部对外界微生物浸染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初步认为花生对青枯病的抗性中包含有“抗外界微生物侵入”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共生固氮 青枯病 品种 抗病性
下载PDF
4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利平 王金信 +2 位作者 孙艾蕊 鲁梅 刘淑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14-117,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能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羧氟草醚的抑制作用最强,在高剂量下鲜重...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均能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乙羧氟草醚的抑制作用最强,在高剂量下鲜重抑制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68.5%,70.6%,与对照植株的结瘤率和总含氮量92%和2.620%相比,其结瘤率和总含氮量为31%和0.072%;异丙甲草胺的抑制作用最弱,高剂量下鲜重抑制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18.5%和26.8%,与对照植株的结瘤率和总含氮量94%和2.136%相比,其结瘤率和总含氮量为60%及0.482%;紫花苜蓿经四种除草剂不同剂量处理后,总含氮量远远低于对照植株的总含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紫花苜蓿 根瘤菌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大气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丁莉 白克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开顶式培养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大气 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几种植物的生长及生理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明显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但生物量增幅因物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异;根冠比变化一... 采用开顶式培养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大气 CO_2浓度倍增条件下几种植物的生长及生理反应,结果表明:CO_2浓度倍增明显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生物量,但生物量增幅因物种、生长阶段和环境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异;根冠比变化一般表现为增加趋势;同时植物根系与固氮微生物及泡囊丛枝菌根的共生加强,根系结瘤量增多,平均瘤重增加,固氮活性提高,菌根侵染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植物 生理特性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5种土壤处理用除草剂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利平 王金信 +2 位作者 孙艾蕊 鲁梅 刘淑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温室内测定了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异恶草酮,乙草胺,仲丁灵和氟乐灵对紫花苜蓿鲜重、干重、结瘤和总含氮量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咪唑乙烟酸和异恶草酮的抑制作用为最强,乙草胺和仲丁灵的抑制作用次之,氟乐灵抑制作用最小。咪唑... 温室内测定了5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咪唑乙烟酸,异恶草酮,乙草胺,仲丁灵和氟乐灵对紫花苜蓿鲜重、干重、结瘤和总含氮量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咪唑乙烟酸和异恶草酮的抑制作用为最强,乙草胺和仲丁灵的抑制作用次之,氟乐灵抑制作用最小。咪唑乙烟酸在用量为33.8a.i.g/hm^2时对紫花苜蓿的鲜重抑制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67.2%和65.3%,氟乐灵在用量为450a.i.g/hm^2时对紫花苜蓿的鲜重抑制率和干重抑制率分别为33.0%和33.3%;与对照植株的结瘤率和总含氮量分别为90.1%和4.2%相比,咪唑乙烟酸用量为33.8 a.i.g/hm^2处理时,紫花苜蓿结瘤率和含氮量分别为为33.1%和2.3%,氟乐灵为450 a.i.g/hm^2处理时,紫花苜蓿结瘤率和含氮量分别为76.0%和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紫花苜蓿 根瘤菌 共生固氮
下载PDF
除草剂对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猛 王金信 +1 位作者 段敏 丁君 《花生学报》 2008年第1期42-45,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精喹禾灵、高效氟比甲禾灵、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离体条件下的花生根瘤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根瘤菌的毒力最大,在中等剂量100...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精喹禾灵、高效氟比甲禾灵、乙草胺和异丙甲草胺等4种除草剂对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除草剂对离体条件下的花生根瘤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效氟吡甲禾灵对根瘤菌的毒力最大,在中等剂量10000 mg/L时,抑菌圈直径为2.27 cm;异丙甲草胺在中等剂量10000 mg/L对花生根瘤菌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圈直径为0.30 cm。在对花生根瘤菌共生固氮影响方面,精喹禾灵对花生抑制作用最强,对花生株高、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12.42%、32.85%和30.00%,与对照植株的结瘤率和总含氮量80.00%和2.43%相比,其分别为55.00%和0.95%;异丙甲草胺抑制作用最弱,对花生株高、鲜重和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4.29%、8.68%和1.12%,与对照植株的结瘤率和总含氮量88.62%和2.23%相比,其结瘤率和总含氮量为75.26%和1.59%;花生经过4种除草剂处理后,总含氮量明显低于对照植株的总含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花生 根瘤菌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地木耳提取液及根瘤菌对小叶锦鸡儿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晓云 郭振国 +6 位作者 杨亚男 刘桂霞 王娜 戴燕燕 王易鹏 郭小叶 魏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2-576,共5页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是一种极抗寒和抗旱的豆科植物,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可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本研究通过施用地木耳提取液及根瘤菌菌剂对小叶锦鸡儿幼苗的生长进行了... 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ia)是一种极抗寒和抗旱的豆科植物,既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又可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本研究通过施用地木耳提取液及根瘤菌菌剂对小叶锦鸡儿幼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微生物制剂对该植物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田间栽培试验中,根瘤菌菌株HBU037001接种种子出苗率高达91.1%;地木耳提取液1/20原液浓度、菌株HBU037002处理的小叶锦鸡儿幼苗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1.5%和17.7%;地木耳提取液1/10原液浓度+菌株HBU037001的联合处理表现最好,可提高植物生物量高达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锦鸡儿 地木耳提取液 根瘤菌菌剂 共生固氮
下载PDF
上海园林绿地结瘤固氮植物资源及其固氮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京伟 有祥亮 +2 位作者 王奎玲 范小妮 张德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71-177,183,共8页
对上海市园林绿地中固氮植物资源的结瘤特点和固氮酶活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次试验,共采集到根瘤寄主85种(及变种),分属5科38属,其中豆科植物34属73种,非豆科4科4属12种。在被调查的植物中,根瘤94%着生于侧根,大小一般在1~10mm,形状以... 对上海市园林绿地中固氮植物资源的结瘤特点和固氮酶活性进行调查和研究。本次试验,共采集到根瘤寄主85种(及变种),分属5科38属,其中豆科植物34属73种,非豆科4科4属12种。在被调查的植物中,根瘤94%着生于侧根,大小一般在1~10mm,形状以球形、近球形、棒形为主,颜色多为白色和黄褐色,固氮酶活性主要介于0~10μmol·g-·1h-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根瘤菌 固氮酶活性 资源调查 上海
下载PDF
磷素营养与大豆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关系 被引量:41
9
作者 丁洪 李生秀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7-70,共4页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磷素营养对2个大豆品种生长和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液中磷含量在2.3~9.3mg/L时,2个大豆品种的植株生长量、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活性和氮积累量均随磷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9.3~37.0mg/L时则大大降低。磷浓度过高会造成毒害,但植株的磷积累量却与施磷量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植株不同部位磷含量是根瘤>根>地上部分;氮含量是根瘤>地上部>根。2个大豆品种对磷肥反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磷素营养 营养生长 共生固氮
下载PDF
禾本科/豆科间作促进豆科共生固氮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王新宇 高英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大多数禾本科/豆科间作都会显著增加豆科作物的固氮比例(%Ndfa),并认为这种增加是由于禾本科作物对豆科作物根际氮素的耗竭作用引发的.但豆科作物体内通常会在氮磷之间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增加... 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大多数禾本科/豆科间作都会显著增加豆科作物的固氮比例(%Ndfa),并认为这种增加是由于禾本科作物对豆科作物根际氮素的耗竭作用引发的.但豆科作物体内通常会在氮磷之间保持稳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豆科作物共生固氮的增加会使作物生长受到磷的限制.在这种磷素限制条件下豆科作物会被激发出潜在的磷吸收策略,即通过根系分泌物或丛枝菌根真菌增加对土壤磷素的获取满足其自身固氮对磷素的大量需求,进而增强豆科作物自身的结瘤及固氮.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近研究发现禾本科作物根系分泌物能上调豆科根部关键结瘤基因NODL4,ENODL2,ENOD93,固氮基因FixI3,查尔酮-黄酮异构酶CFI基因和生长素响应基因GH3.1的表达,这些基因超量表达可促进豆科作物类黄酮物质的分泌、根毛卷曲、结瘤并促进豆科作物固氮.间作作物间通过根际氮素耗竭作用、磷素活化作用以及固氮基因分子调控等三个层面上互相偶联来促进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优化氮素利用效率和提升作物产量,这些研究对促进和发展禾本科/豆科间作固氮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固氮 根系分泌物 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根际过程
原文传递
共生固氮在农牧业上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曾昭海 胡跃高 +2 位作者 陈文新 隋新华 赵晓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1-24,共4页
共生固N是生物固N的主体部分,具有固N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叙述了主要豆科作物年固N量及固N量占豆科作物本身所吸收N的比例,阐述了豆科作物在与非豆科作物间套轮作中固定N素的转移及对非豆科作物的影响,并介绍了影响豆科作物-根... 共生固N是生物固N的主体部分,具有固N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叙述了主要豆科作物年固N量及固N量占豆科作物本身所吸收N的比例,阐述了豆科作物在与非豆科作物间套轮作中固定N素的转移及对非豆科作物的影响,并介绍了影响豆科作物-根瘤菌共生体共生固N效率的主要因素。开展豆科作物-根瘤菌共生体系方面的研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N 共生固N 豆科作物 间套轮作
下载PDF
豆科植物共生结瘤的分子基础和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丑敏霞 魏新元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6-888,共13页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新的植物器官——根瘤的形成,根瘤菌生活在根瘤中,它们具有将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同化的氨的能力。该文阐述了根瘤的形成过程和类型,并主要以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日本...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的结果导致了一个新的植物器官——根瘤的形成,根瘤菌生活在根瘤中,它们具有将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同化的氨的能力。该文阐述了根瘤的形成过程和类型,并主要以模式豆科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日本百脉根(Lotus japonicus)为例,对近年来共生结瘤过程中宿主植物对根瘤菌结瘤因子的识别和信号传递、侵入线形成和固氮的分子基础,以及宿主植物对根瘤形成的自主调控机制、环境中氮素营养对结瘤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当前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互作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形成 结瘤素基因 信号传递 共生固氮
下载PDF
几种生态因素对西北干旱地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卫卫 胡正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7期1163-1168,共6页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固氮状况的调查表明 ,栽培豆科植物一般能自然结瘤 ,野生豆科植物种的结瘤率极低 .根瘤颜色栽培植物多为粉红色 ,而野生植物多为白色、黄色或棕色 .通过对水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不同...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固氮状况的调查表明 ,栽培豆科植物一般能自然结瘤 ,野生豆科植物种的结瘤率极低 .根瘤颜色栽培植物多为粉红色 ,而野生植物多为白色、黄色或棕色 .通过对水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根瘤 ARA测定 ,表明根瘤固氮活性与生态条件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 共生固氮 干旱地区 生态因素
下载PDF
甘肃、宁夏部分地区根瘤菌资源及其共生固氮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卫卫 胡正海 +1 位作者 关桂兰 孔爱琴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4,共7页
对甘肃中西部及宁夏南部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6属98种豆科植物根瘤样品中分离得360株根瘤菌,其中44株是从30种未报道过结瘤情况的豆科植物中分离获得。以20属22种寄主植物对大部分菌株进行了回接... 对甘肃中西部及宁夏南部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进行了调查,从36属98种豆科植物根瘤样品中分离得360株根瘤菌,其中44株是从30种未报道过结瘤情况的豆科植物中分离获得。以20属22种寄主植物对大部分菌株进行了回接结瘤实验,回接结瘤率81.2%。它们与豆科寄主植物共生结瘤85%为有效根瘤。不同种根瘤固氮活性差异较大,一般比较低,小于1μmolC2H4?gFWh的占46.6%,大于10μmolC2H4?gFWh的占6.8%,最高者仅37.73μmolC2H4?gFWh。根瘤固氮活性与寄主植物生态及生长发育期有相关性。所有分离菌株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微生物研究室及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菌种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菌 共生固氮 甘肃 宁夏 根瘤固氮活性 结瘤率
下载PDF
豆科作物氮素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颖 张佳蕾 +2 位作者 李新国 张正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6-482,共7页
工业氮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利用生物固氮提供的绿色高效氮素部分代替工业合成氮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共生固氮体系效率较高,但肥料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可能对结瘤固氮... 工业氮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作物高产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带来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如何利用生物固氮提供的绿色高效氮素部分代替工业合成氮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虽然共生固氮体系效率较高,但肥料氮和根际微生物群落可能对结瘤固氮体系的利用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本文从制约共生固氮体系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即土壤有效氮含量及根际微生物群落入手,梳理了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建立及其对外源氮的响应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根瘤菌共生效率的关系,总结分析了氮素高效利用的生理分子机制,通过优化调控技术提高氮素利用率,为豆科作物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氮素高效利用 共生固氮 氮阻遏
下载PDF
固氮豆科树种和豆科树种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韩素芬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34-440,T000,共8页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树种 根瘤菌 结瘤 共生固氮
下载PDF
苜蓿根瘤菌固氮研究进展及浅评 被引量:17
17
作者 师尚礼 《中国草地》 CSCD 2005年第5期63-68,共6页
综述了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及根瘤菌和寄主、环境间的相关特性和共生关系、共生结瘤过程与根瘤菌与寄主植物间的信息物质传递的研究,生物技术应用于根瘤菌系统发育及其分类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根瘤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苜蓿... 综述了苜蓿根瘤菌资源调查及根瘤菌和寄主、环境间的相关特性和共生关系、共生结瘤过程与根瘤菌与寄主植物间的信息物质传递的研究,生物技术应用于根瘤菌系统发育及其分类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根瘤菌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并对苜蓿根瘤菌固氮研究方面进行了浅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菌 固氮研究 进展 浅评
原文传递
生物固氮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华 陈万仁 王光龙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90-92,共3页
生物固氮不仅固氮量大,而且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条件,不污染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氮源,成本低,利用率高,因此,生物固氮是今后肥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 生物固氮 自生固氮 共生固氮 联合固氮
下载PDF
解磷菌和根瘤菌复合接种对大豆和紫云英共生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倡 李慧明 +2 位作者 伍惠 林会 李友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45,共8页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 从大豆根际及根瘤中分离获得2株具有较高解磷能力的细菌PSB-1和HZP1,通过Salkowski比色法和钼锑钪比色法,对这2个菌株产生IAA(indole-3-acetic acid,IAA)的能力和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同时对紫云英和大豆进行接种,并对田间栽培的大豆进行了菌剂接种试验。结果显示:PSB-1及HZP1均具有解磷及产IAA的特性;单接种解磷菌HZP1或PSB-1均有促进紫云英和大豆生长的作用;相比于单接种根瘤菌,将这2株解磷细菌分别与根瘤菌混合接种能进一步提高大豆和紫云英的地上生物量、根瘤鲜质量和根瘤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接种根瘤菌剂或解磷菌剂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双接种根瘤菌剂和解磷菌剂的增产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磷菌 根瘤菌 大豆 紫云英 共生固氮 复合接种
下载PDF
微生物与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
关键词 根瘤 共生固氮 共生基因 微生物 植物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