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期与播种量对水稻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6
1
作者 雷海霞 陈爱武 +6 位作者 张长生 罗凯世 陈新国 夏起昕 周广生 吴江生 田新初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49-1456,共8页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1)各处理条件下油菜密度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 油菜套播模式是利用双季稻区冬闲田的有效手段,共生期与播量是影响套播油菜产量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其对套播油菜产量的影响规律,设计共生期及播量裂区试验,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1)各处理条件下油菜密度随生育期推迟而下降,油菜套播有利于提高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的密度降幅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2)共生期与播量显著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密度,且对三叶期密度存在极显著正互作效应,两试点成熟期密度在共生10d、播量为9.0kg hm–2的处理达最高值。(3)共生期及播量均影响着油菜各生育期的生长发育状况,延长共生时间可增加叶面积指数,但易线苗、油菜叶面积指数等指标随播量增加而增加,导致其产量构成因素、单株产量及小区产量改变。与CK比,套播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且以共生10d、播量9.0kg 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水稻套播 共生期 播种量
下载PDF
油-稻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郑伟 叶川 +6 位作者 肖国滨 陈明 李亚贞 黄天宝 肖小军 刘小三 朱昌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254-4263,共10页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 [目的]研究共生期对谷林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为南方三熟制地区谷林套播油菜共生期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油菜品种赣油杂5号和丰油730为材料,设置油稻共生期12 d、10 d、7 d、5 d、3 d、0 d(CK)6个处理,于2012—2014年进行大田试验。[结果](1)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较长的共生期导致油菜密度后期急剧下降,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成苗率和成株率随共生期延长先增加后下降。油菜成熟期密度以共生5 d处理最大,与0 d(CK)处理相比,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提高0.97%和5.98%,而12 d共生期处理成苗率和成株率分别下降19.20%、19.35%。(2)共生期显著影响套播油菜苗期生长发育,油菜总叶数、绿叶数、根颈粗、单株干重等个体指标随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干重等群体指标随着共生期延长呈现先增加后逐渐下降趋势。(3)套播油菜成熟期的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单株干重、单株产量等产量相关性状与共生期关系密切。其中,共生期与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主序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单株干重等产量性状极显著正相关、与每角粒数极显著负相关。(4)套播油菜单株产量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油菜单位面积产量随着共生期的延长呈先增后降趋势,以共生5 d产量最高;相比于CK,两年度分别增产20.48%和22.35%,增产效果显著。(5)共生期显著影响油菜生育进程,相比于套播处理,CK油菜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差异主要发生在出苗至蕾薹期,现蕾后发育进程差异不明显。[结论]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套播油菜出苗密度和个体生长发育,但成苗率和成株率低,造成成熟期密度不足而导致减产,共生期缩短出苗密度小,且因播期晚,个体生长发育较差,最终影响产量形成。因此本区域内谷林套播油菜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水稻 共生期 谷林套播油菜 苗期性状 产量
下载PDF
间套作中作物播期配置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薛国峰 安曈昕 +4 位作者 吴开贤 周锋 范志伟 刘钟 吴伯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6-581,共6页
作物的播期配置是决定间套作产量优势形成的关键。本文从作物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效益、品质及其群体光能利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间套作条件下作物播期配置的研究进展;并从作物临界播期与共生期、作物关... 作物的播期配置是决定间套作产量优势形成的关键。本文从作物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效益、品质及其群体光能利用等方面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间套作条件下作物播期配置的研究进展;并从作物临界播期与共生期、作物关键生育期与气候特性、播期与市场效益3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合理的播期搭配进行了探讨;同时针对目前播期对间套作体系调控效应研究的不足,提出今后应加强从群体的生态环境效应、作物的生理生化特性、养分吸收利用机理、病虫草害发生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播期配置 共生期 生物学性状 产量
下载PDF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7 位作者 陈明 李钟平 黄天宝 肖小军 李亚贞 刘小三 张昆 叶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56-160,共5页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林套播 共生期 稻田三熟制 油菜 生长规律 产量
下载PDF
理念、变迁与认知基础——转型期“服务型”管理的组织境遇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培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74-80,共7页
现代服务型管理的特质是积极管理。自泰勒以后的现代管理理念变迁的实质是由消极共生到积极共生的转型。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变迁的管理哲学核心就是个人与组织关系更加积极共生的过程。服务型管理积极共生理念既是一种共生态,更是一种共生... 现代服务型管理的特质是积极管理。自泰勒以后的现代管理理念变迁的实质是由消极共生到积极共生的转型。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变迁的管理哲学核心就是个人与组织关系更加积极共生的过程。服务型管理积极共生理念既是一种共生态,更是一种共生感,它要求人的身心均积极融入到组织中。探讨从消极管理变为积极管理的转型,这种转变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管理 管理科学 积极共生 转型期 管理境遇
下载PDF
论清末民国社、刊共生型旧体文学团体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雨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终在寻觅着适宜旧体文学生存、传播的新土壤,试图将传统诗词社移植、嫁接至报刊这种新兴媒介中。社、刊之间的结合共生使得文艺报刊相继成了文人墨客怡情遣兴、释恨排忧的“游戏场”,新兴中小知识分子振兴国学、维持风雅的“宣传阵地”,以及令传统文人旧经验、旧志趣得以栖身且青年旧学爱好者兴趣得以发展的精神世界“后花园”,反映出旧体文学内部的自我变革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刊共生 旧体文学 文学团体 转型期变革
下载PDF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兼探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伯海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76,共13页
古典诗歌情景交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天成的"无我"与人工作意下的"有我"是长期并存且互为消长的。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重要的侧面,便是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无我之境"朝"有我之境"偏胜的方... 古典诗歌情景交融艺术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天成的"无我"与人工作意下的"有我"是长期并存且互为消长的。大历诗风演进的一个重要的侧面,便是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的"无我之境"朝"有我之境"偏胜的方向推移。在感受与表现相分离的条件下,大历诗人们改变了传统"因物兴感"、"触景生情"的创作路线,从既定情意指向出发来"缘情写物"和"移情入景",并就选景、写景、构景多方面贯彻了这一基本方略,造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艺术效果。大历诗坛的新变尚有众多局限,其意义在于当主情的"唐音"开始向主意的"宋调"转型之际,更在主情诗学内部开启了由"无我"向"有我"演变的另一条通道,为后来晚唐诗以至两宋曲子词的艺术创新作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交融 “有我”与“无我” 大历新变 缘情写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