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曲终的寂寞,梦醒的失声——论《游园惊梦》的若干叙事策略
被引量:
1
1
作者
凌丽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观点,从视角和时空等方面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白先勇在视角运用方面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在叙述时空上,十分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控...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观点,从视角和时空等方面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白先勇在视角运用方面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在叙述时空上,十分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控制,重复叙事的加入,使文本产生更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游园惊梦》
叙述视角
叙述时空
重复叙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论白先勇《游园惊梦》中平行写作技巧与终极主题表达之关系
2
作者
孙登高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游园惊梦》最显著的写作特色在于平行技巧,小说的最终主题是"人生如梦"。平行写作成就了这篇小说双重线索的结构模式,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和主题内涵的表达。
关键词
白先勇
游园惊梦
平行技巧
终极主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化过程中昆曲表演假定性的困境——以舞台版《牡丹亭》和两版电影为例
3
作者
王乾宇
《民族艺林》
2020年第2期57-63,共7页
文章以昆曲作品《牡丹亭》及其两个版本的电影化作品为例,归纳得出舞台版《牡丹亭》中的三种假定性手段:语言约定、程式化动作、典型布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游园"和"惊梦"两折在电影化中假定性手段的变化。196...
文章以昆曲作品《牡丹亭》及其两个版本的电影化作品为例,归纳得出舞台版《牡丹亭》中的三种假定性手段:语言约定、程式化动作、典型布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游园"和"惊梦"两折在电影化中假定性手段的变化。1960年版《游园惊梦》中,引入了视点的干预,造成假定性对冲;1986年版《牡丹亭》中,则采用了较为保守的影视化方式,将镜头作为舞台表演的补充,但造成了"电影感"的缺失。对两部电影的分析,暴露了戏曲电影化过程中,在假定性层面遇到的系统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戏曲电影美学理论亟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性
昆曲《牡丹亭》
电影《游园惊梦》
电影《牡丹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曲终的寂寞,梦醒的失声——论《游园惊梦》的若干叙事策略
被引量:
1
1
作者
凌丽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陇东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4-78,共5页
文摘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观点,从视角和时空等方面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白先勇在视角运用方面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在叙述时空上,十分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控制,重复叙事的加入,使文本产生更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
关键词
白先勇
《游园惊梦》
叙述视角
叙述时空
重复叙事
Keywords
Bai
Xianyong
sweet
dream
in
the
garden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narrative
space-
time
repetitive
narra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论白先勇《游园惊梦》中平行写作技巧与终极主题表达之关系
2
作者
孙登高
机构
集宁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
出处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文摘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游园惊梦》最显著的写作特色在于平行技巧,小说的最终主题是"人生如梦"。平行写作成就了这篇小说双重线索的结构模式,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和主题内涵的表达。
关键词
白先勇
游园惊梦
平行技巧
终极主题
Keywords
BAI
xian-yong
sweet
dream
in
the
garden
parallel
skills
ultimate
them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化过程中昆曲表演假定性的困境——以舞台版《牡丹亭》和两版电影为例
3
作者
王乾宇
机构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民族艺林》
2020年第2期57-63,共7页
文摘
文章以昆曲作品《牡丹亭》及其两个版本的电影化作品为例,归纳得出舞台版《牡丹亭》中的三种假定性手段:语言约定、程式化动作、典型布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游园"和"惊梦"两折在电影化中假定性手段的变化。1960年版《游园惊梦》中,引入了视点的干预,造成假定性对冲;1986年版《牡丹亭》中,则采用了较为保守的影视化方式,将镜头作为舞台表演的补充,但造成了"电影感"的缺失。对两部电影的分析,暴露了戏曲电影化过程中,在假定性层面遇到的系统性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戏曲电影美学理论亟待完善。
关键词
定性
昆曲《牡丹亭》
电影《游园惊梦》
电影《牡丹亭》
Keywords
artistic
assumption
Kunqu
Opera
Peony
Pavilion
sweet
dream
in
the
garden
(1960)
Peony
Pavilion(1986)
分类号
J951.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曲终的寂寞,梦醒的失声——论《游园惊梦》的若干叙事策略
凌丽
《陇东学院学报》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再论白先勇《游园惊梦》中平行写作技巧与终极主题表达之关系
孙登高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电影化过程中昆曲表演假定性的困境——以舞台版《牡丹亭》和两版电影为例
王乾宇
《民族艺林》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