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21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平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21例肩袖部分损伤患者(滑囊侧损伤11例,腱内损伤10例)转变为完全性肩袖损伤,然后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10例应用缝合桥技... 目的:回顾性研究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治疗肩袖部分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21例肩袖部分损伤患者(滑囊侧损伤11例,腱内损伤10例)转变为完全性肩袖损伤,然后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10例应用缝合桥技术,11例应用双排缝合技术。术前均行肩关节X线片与MRI检查,术前与术后均行疼痛目测评分(pain visual analog scale,PVAS)及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标准评分与Constant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8.7个月(12~25个月)。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缝合桥组:PVAS评分由术前的5.3±1.3降低到术后的0.7±0.8(P〈0.01),UCLA评分及Constant评分分别由术前16.3±2.9、64.8±7.5提高到术后的32.9±2.5、93.7±6.1(P〈0.01);双排缝合组:PVAS评分由术前的4.7±1.7降低到术后的0.6±0.7(P〈0.01),UCLA评分及Constant评分分别由术前17.7±2.1、62.7±5.7提高到术后的34.1±1.0、93.8±2.4(P〈0.01)。缝合桥组与双排缝合组术后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滑囊侧损伤与腱内型损伤是两种存在很多共性的部分肩袖损伤,将二者转变为完全性肩袖损伤后行关节镜下缝合治疗效果良好,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与双排缝合技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双排缝合技术操作更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 部分厚度 损伤 缝合桥 双排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5年以上临床随访结果:术后再撕裂率及再撕裂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韩庆欣 张磊 +7 位作者 张晟 石慧生 孙晋 马佳 刘晓华 姜博 李妍 邓南凌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肩袖再撕裂率以及肩袖再撕裂对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有92名患者接受了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手术,到本研究最终5年时的随访节点,共有55名患者完成...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损伤术后的肩袖再撕裂率以及肩袖再撕裂对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有92名患者接受了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手术,到本研究最终5年时的随访节点,共有55名患者完成最终随访并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8.62岁(41~70岁)。撕裂大小根据Cofield提出的术中测量肩袖撕裂大小分型:小撕裂(<1 cm)、中等撕裂(1~3 cm)、大撕裂(3~5 cm)和巨大撕裂(>5 cm)。其中小撕裂5例(9%),中等撕裂19例(34.5%),大撕裂23例(41.8%),巨大撕裂8例(14.5%)。术后平均随访71.2个月(66~78个月)。术后采用超声对肩袖的完整性进行评估,根据超声下Sugaya分型将SugayaⅠ、Ⅱ及Ⅲ型定义为肩袖愈合,Ⅳ型和Ⅴ型定义为再次撕裂。术前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来进行评估。同时本研究采用物理称间接测量法分别对再撕裂组和愈合组的肩关节在肩胛骨平面的外展肌力进行了测定,并对两组间外展肌力差值进行统计。结果:55名患者中有45例(81.82%)肩袖完全愈合,10例(18.18%)出现了肩袖再撕裂,再撕裂率18.18%,其中小撕裂、中等撕裂、大撕裂和巨大撕裂的术后再撕裂率分别为40%、5.2%、17.3%和37.5%。Type 1型和2型撕裂分别占30%(3例)和70%(7例)。所有患者Constant评分从术前41.00提高至术后92.00(P<0.001),ASES评分从术前41.33提高至术后88.00(P<0.001),即无论肩袖缝合术后是否出现再撕裂,其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愈合组术后双侧肩关节外展肌力差值平均为1.1±0.82 kg,再撕裂组为3.0±0.88 kg。两组间外展肌力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全层肩袖撕裂术后仍存在较高的再撕裂率,术后再撕裂患者功能评分和满意度较术前仍有明显提高,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袖损伤 关节镜下 缝合桥技术 再撕裂 肌力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费文勇 Jin-Young Park +3 位作者 章洪喜 袁即山 真启云 谢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桥技术(suture bridge)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22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为2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缝线桥技术(suture bridge)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22例全层肩袖损伤患者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平均为25.8个月(18~35个月)。肩袖撕裂平均为(3.60±0.25)cm,术后无锚钉拔出现象。患者术后患肩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主动活动度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01),前屈及中立位外旋肌力亦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由术前的66.5分提高到90.6分(P〈0.001),Constant评分由64.4分提高到93.8分(P〈0.001),患者对手术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修复全层肩袖损伤方面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肩袖修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全层 肩袖撕裂 缝线桥技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与缝线桥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姜灵凯 魏垒 +2 位作者 董政权 顾晓东 李鹏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3431-3437,共7页
目的:缝合桥固定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肩袖修复技术。然而,关于双排固定技术与缝线桥技术的临床结果报道却存在较大差异。文章探究在肩袖损伤修复治疗中,应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与缝线桥固定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7月... 目的:缝合桥固定技术是一种全新的肩袖修复技术。然而,关于双排固定技术与缝线桥技术的临床结果报道却存在较大差异。文章探究在肩袖损伤修复治疗中,应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与缝线桥固定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2010年7月至2020年7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系统,搜索关于比较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与缝线桥固定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疗效的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评估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采用NOS量表评估队列研究的质量。提取出各研究中的数据并整理为表格,并将该研究数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综合。结果:①共10篇文献,73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1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9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估提示纳入文献质量较高;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双排缝合固定技术相比,缝线桥技术在术后Constant评分(MD=1.11,95%CI:0.12-2.09,P=0.03)、术后目测类比评分(MD=-0.20,95%CI:-0.35至0.19,P=0.000 2)、术后再撕裂率(OR=0.28,95%CI:0.14-0.55,P=0.000 2)和手术时间(MD=-14.0,95%CI:-20.54至-7.47,P<0.0001)方面占优势,而在术后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和术后活动度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可能较双排缝合固定具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稳定性、更高的应用安全性与较轻的疼痛感,但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提供一级证据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关节镜 双排缝合固定 缝线桥技术 肩袖损伤 修复 META分析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双排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费文勇 袁即山 +2 位作者 真启云 谢军 丁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2期157-160,164,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传统双排技术与缝线桥技术对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4例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双排技术(DR组,22例)、缝线桥技术(SB组,22例)修复。对两组术中锚钉使用量、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传统双排技术与缝线桥技术对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将44例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双排技术(DR组,22例)、缝线桥技术(SB组,22例)修复。对两组术中锚钉使用量、手术时间、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患肩活动范围、再撕裂率进行分析。结果 SB组手术时间短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4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ASES、Constan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组术中使用内排锚钉(1.4±0.2)枚、外排锚钉(2.3±0.3)枚,再撕裂率为9.1%;DR组术中使用内排锚钉(1.5±0.3)枚、外排锚钉(1.5±0.5)枚,再撕裂率为31.8%;两组内排锚钉使用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排锚钉使用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再撕裂率SB组少于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技术修复全层中撕裂肩袖损伤均可达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在术后再撕裂率及手术时间上较传统双排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检查 线桥技术 传统双排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的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21
6
作者 谢娟 陈刚 +4 位作者 曾明 黄成龙 朱美红 时美芳 顾旭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补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缝合桥(suturebridge)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伤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组在术后采用包括康复教育、物理因子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的系统化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包括牵伸和肌力训练的常规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的关节活动度(ROM)、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6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并与治疗前相应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6个月(8~24个月)。治疗前2组各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VAS疼埔评分为(1.7±1.5)分,前屈和外旋的ROM分别为(168.3±31.3)°和(47.2±11.2)°,UCI.A和ASES评分分别为(30.7±4.13)和(85.1±15.67)分,较对照组[(3.8±2.2)分、(121.2±53.6)°、(32.9±14.9)°、(18.3±4.94)分、(36.4±17.70)分]有明显改善(P〈0.05),且2组治疗后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可以使接受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行肩袖修补术后的患者恢复良好的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 双排缝合桥技术 康复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辉 庄万强 +4 位作者 骆勇刚 雷海 魏庆华 唐旭 唐毅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9年第6期337-341,共5页
目的关节镜下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简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关节镜下行单排锚钉固定)与观察组(关节镜... 目的关节镜下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前瞻性收集简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118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关节镜下行单排锚钉固定)与观察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修复术),两组各59例,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手术前后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并对比两组术后再撕裂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四种撕裂程度Constant-Murley、UCLA、A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只有轻度撕裂三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巨大、重度、中度撕裂的三种评分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再撕裂发生率17/59(28.81%)显著高于观察组6/59(10.17%)(x^2=6.535,P=0.011)。结论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双排与单排缝合桥术均可行,但双排缝合桥术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对于患者巨大、重度、中度撕裂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肩袖损伤 缝合桥技术 肩关节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无结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伟乐 郑少伟 +5 位作者 黎旭 王胤 史占军 孙春汉 谢福杰 钟浩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关节镜下采取双排缝合桥无结与有结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前瞻性入选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随机分配为有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有结修复技术)35... 目的关节镜下采取双排缝合桥无结与有结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前瞻性入选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随机分配为有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有结修复技术)35例与无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无结修复技术)34例,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术后3、6月的关节功能及再撕裂发生率。结果基线资料及术前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无结组及有结组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好转(P<0.001)。在整体人群以及轻-中度撕裂亚组中,术后无结组和有结组之间UCLA、ASES、Constant-Murley无显著差异(P>0.05)。重-巨大撕裂亚组中,无结组的UCLA、ASES、Constant-Murley显著优于有结组(P<0.05),两组术后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差异不显著(P>0.05)。有结组再撕裂发生率倾向于高于无结组(17.1%vs 2.9%,P=0.051)。结论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双排缝合桥有结及无结修复术均有效可行,对于重-巨大撕裂的患者,无结技术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肩袖损伤 缝合桥技术 肩关节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 被引量:16
9
作者 钟名金 彭亮权 +5 位作者 欧阳侃 柳海峰 邓桢翰 陈康 朱伟民 陆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9-06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1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术中关节镜探查...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9-06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的1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术中关节镜探查损伤情况并对症处理,进入并清理肩峰下间隙,Ⅲ型肩峰行肩峰成形术。复位大结节骨折块,近关节软骨缘置入带线锚钉固定,采用缝线桥技术将尾线呈交叉"网状"覆盖骨块表面,在骨折远端使用外排锚钉固定。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8周。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50°~180°,平均163.8°;外旋40°~65°,平均54.4°;内旋背手4例为T5水平,5例为T6水平,2例为T7水平,5例为T8水平;ASES评分84~98分,平均89.3分;Constant评分86~96分,平均90.7分;Rowe评分85~98分,平均92.1分。结论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合并Mutch Ⅰ型肱骨大结节骨折不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好,而且还可以处理其他关节内合并损伤及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肩关节前脱位 关节镜 缝线桥技术
原文传递
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观察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波 邵长青 王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年第22期2255-2258,共4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为寻找治疗全层肩袖损伤的高效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经过临床检查、问诊及影像学检测确诊的全层肩袖损伤患者120例作为观...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修复全层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为寻找治疗全层肩袖损伤的高效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经过临床检查、问诊及影像学检测确诊的全层肩袖损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患者自愿和医生建议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治疗修复全层肩袖损伤治疗组(观察组)和保守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两组患者的诊治效果及肩关节内部结构病变情况进行定期随访。对两组随访成功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VAS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功能SST评分、肩关节的活动度、疼痛率、治疗后复发率等指标比较。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t=1.572,P=0.094;t=1.741,P=0.068。治疗后1个月:t=1.801,P=0.080;t=1.923,P=0.070);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SS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t=3.669,P=0.027;t=3.863,P=0.014。治疗后1年:t=3.894,P=0.020;t=4.106,P=0.025)。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年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9,P=0.028;t=3.438,P=0.023;t=3.688,P=0.016)。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P=0.046;χ~2=3.825,P=0.039)。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治疗和保守治疗方法对于全层肩袖损伤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治疗切口创性小,给患者带来的疼痛较低,有利于患者的肩锁关节治疗后功能锻炼,改善肩关节功能,并且治疗后复发率较低,具有快速、有效、疼痛率低及稳固性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层肩袖损伤 关节镜 缝线桥技术治疗 保守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市春 徐伟华 +1 位作者 林文祥 李洪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9-835,共7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8年12月选择符合标准的62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与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13年6月—2018年12月选择符合标准的62例PCL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应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和对照组(应用关节镜下常规双隧道缝线技术),每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侧别、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Meyers&McKeever分型、Kellgren-Lawrence分级及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3、12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KT-2000测量(屈膝90°,30磅)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结果两组手术过程均顺利,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1.81±6.83)min和(80.42±4.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1,P=0.000)。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等术后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骨折均临床愈合。无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12个月,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较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试验组上述指标以及双侧膝关节后向松弛度差异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PCL止点撕脱骨折,操作简便,固定牢靠,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缝线桥技术 缝线技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玉雷 敖英芳 +1 位作者 闫辉 崔国庆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4期219-226,共8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应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的45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应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的45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的术后效果。分别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休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肩关节前屈、外展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和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ASES),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1.5个月(56~67个月),4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1.1%。与术前相比:休息时(Z=5.182,P<0.01)和活动时(Z=5.544,P<0.01)的VAS评分明显改善;前屈角度(Z=5.042,P<0.01)、外展角度(Z=5.060,P<0.01)和体侧外旋角度(Z=4.636,P<0.0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LA评分(Z=5.584,P<0.01)和ASES评分(Z=5.580,P<0.01)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是100%,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MRI检查有6例(19.4%)表现为再撕裂,其中1例(16.7%)位于腱骨交界处,5例(83.3%)位于腱腹交界处。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肩袖撕裂 关节镜 缝合桥技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中大型肩袖全层撕裂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刚 潘界恩 +4 位作者 黄成龙 谢娟 蔡震海 张玉山 龚遂良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中至大型肩袖全层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00例中大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8.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1例...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中至大型肩袖全层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100例中大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8.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1例,摔伤30例,扭拉伤27例,无明显诱因12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关节镜下应用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组(50例)和单排缝合技术治疗组(50例),双排治疗组术后允许早期被动活动度训练,单排治疗组则常规肩外展6周固定。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及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3个月时功能恢复情况,并与术前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7个月),治疗前两组各评价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3个月时,双排治疗组VAS为(1.7±1.5)分,前屈角度为(168.3±30.2)°,外旋角度为(47.0±11.0)°,UCLA评分为(31.7±4.2)分,ASES评分为(86.2±14.6)分,与单排治疗组的VAS(3.9±2.1)分、前屈角度(120.2±51.6)°、外旋角度(31.8±13.8)°、UCLA评分(18.2±4.8)分、ASES评分(35.9±17.7)分比较,改善明显(P〈0.05),无再撕裂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中大型肩袖全层撕裂安全有效,可以在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排缝合桥技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同期修复肩袖全层损伤伴肩关节黏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商培洋 车凌宾 +3 位作者 赵晨 叶庭均 庄澄宇 王蕾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同期修复肩袖全层损伤合并肩关节黏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的肩袖全层损伤患者70例,根据患者术前肩关... 目的:探讨并分析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同期修复肩袖全层损伤合并肩关节黏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的肩袖全层损伤患者70例,根据患者术前肩关节被动活动度分为黏连组和非黏连组,其中黏连组23例,非黏连组47例。黏连组患者先在麻醉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然后在关节镜下同期行肩关节黏连松解和肩袖修补;非黏连组患者直接于关节镜下行肩袖修补。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疼痛评估,运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core,UCLA)及肩关节简明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评定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6个月,平均24.6个月。末次随访时,黏连组和非黏连组患者 VAS 评分由术前的(7.26±1.48)分和(6.15±2.14)分改善至(0.70±0.97)分和(0.81±0.82)分,ASES 评分由术前的(27.70±10.04)分和(47.98±17.58)分增加至(92.65±7.54)分和(91.92±5.67)分,CMS 评分由术前的(36.83±6.42)分和(61.62±12.08)分增加至(91.30±10.82)分和(92.28±7.61)分,UCLA 评分由术前的(10.78±2.92)分和(16.87±3.90)分增加至(33.09±3.00)分和(33.32±1.91)分,SST 评分由术前的(3.61±1.08)分和(5.89±1.46)分增加至(9.35±1.19)分和(9.53±1.06)分。同一组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合患者满意度,按 UCLA 评分评定疗效:黏连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 肩袖全层损伤 肩关节黏连 缝合桥技术
原文传递
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解金三 陈锋 李振威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70-1272,共3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26例,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8~26个...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全关节镜下进行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26例,分别在术前及最终随访时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8~26个月)。术前UCLA评分7~<20分,平均(13.5±2.7)分;术后最终随访时UCLA评分29~35分,平均(33.8±1.9)分。优20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创伤小、恢复快,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肩袖损伤 缝线桥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进 宁仁德 +5 位作者 陈光 刘伟 潘良春 房传武 刘飞 陶训勋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将关节镜手术治疗的6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3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30例)。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将关节镜手术治疗的60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3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30例)。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和肩袖再撕裂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未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锚钉脱出、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两组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2例发生肩袖再撕裂,少于对照组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肱骨止点内移技术修复巨大肩袖撕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肩袖再撕裂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疗效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检查 线桥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在全层大肩袖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费文勇 王静成 +5 位作者 熊传芝 卢耀甲 颜连启 张耀 曹世超 谭济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在全层大肩袖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全层肩袖损伤(3cm<撕裂大小≤5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SB组(采用线桥...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在全层大肩袖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全层肩袖损伤(3cm<撕裂大小≤5cm)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SB组(采用线桥技术修复,15例)和BMSB组(采用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线桥技术修复术,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ASES)、Constant评分、患肩活动度、再撕裂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范围值11~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1.9±0.6)分和(0.9±0.6)分]、末次随访时ASES[(90.7±3.6)分和(92.3±4.2)分]及Constant评分[(88.9±2.5)分和(87.4±3.4)分]患肩活动度均较术前[(4.7±1.1)分和(4.3±1.5)分、(58.2±7.2)分和(55.6±4.4)分、(57.3±6.7)分和(55.9±10.3)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评分患者活动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评分BMSB组[(0.9±0.6)分]低于SB组[(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B组和sB组再撕裂率分别为20.0%(3/15)和26.7%(4/15),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应用线桥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关节镜下肩袖足印区骨髓开窗技术可明显改善肩袖疼痛,但在肩关节功能恢复上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镜 创伤和损伤 线桥技术 骨髓开窗技术
原文传递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对巨大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董志辉 徐建杰 +4 位作者 季伟 毕伟东 李洁冰 张立兴 武建忠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325-330,共6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对巨大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100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单缝组和双缝组各50例,单缝组予肩...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对巨大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100例,据手术方式的不同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单缝组和双缝组各50例,单缝组予肩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双缝组予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form,ASE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并于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肩袖再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单缝组和双缝组术后ASES、UCL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且双缝组术后ASES、UCLA评分明显高于单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缝组和双缝组术后VAS评分均降低,且双缝组降低程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缝组和双缝组术后前屈、外旋活动度明显高于术前,且双缝组术后前屈、外旋活动度明显高于单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双缝组肩袖再损伤发生率为6.00%,明显低于单缝组的20.00%(x^(2)=4.332,P=0.037)。结论与单排缝合技术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可有效改善巨大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症状,并减少了术后肩袖再损伤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肩袖损伤 肩关节镜 缝合桥技术 肩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法与缝线桥法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华立 刘华永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法与缝线桥法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市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改良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改良组...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法与缝线桥法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驻马店市魏道德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改良组(41例)和常规组(41例)。改良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法进行肩袖修复,常规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法进行肩袖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6个月,改良组患者患侧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与体侧外旋角度均明显大于常规组(t=3.136、3.919,P=0.002、P <0.001),UCL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t=5.912,P<0.00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t=2.721,P=0.008)。结论 与关节镜下缝线桥法相比,关节镜下改良Mason-Allen法更能明显提高肩袖损伤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肩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关节镜 改良Mason-Allen法 缝线桥法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和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俊骥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8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和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实施关节镜下单排...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和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肩袖撕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实施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肩肘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3个月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肩关节外展、前屈、体侧外旋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2、3个月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在肩袖撕裂的治疗中,关节镜下单排缝合技术和缝合桥技术均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增加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但缝合桥技术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排缝合技术 缝合桥技术 肩袖撕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