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龟兹石窟汉风格壁画的艺术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褚晓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74,共5页
库木吐拉石窟是龟兹汉风格洞窟遗留最多的地方。龟兹的汉风壁画,其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因素均来自中原,具有浓郁的汉地风格,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显现出独特的汉地艺术特征:经变画是汉风格壁画的经典壁画形式;线条变化洒脱,用墨浓淡相... 库木吐拉石窟是龟兹汉风格洞窟遗留最多的地方。龟兹的汉风壁画,其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因素均来自中原,具有浓郁的汉地风格,在龟兹石窟壁画中显现出独特的汉地艺术特征:经变画是汉风格壁画的经典壁画形式;线条变化洒脱,用墨浓淡相生,凸显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技法;色彩遵循中国传统五色观;构图力求平衡、对称,使画面达到丰富完美的效果;人物造型既写实又主观,体现了"形"与"意"的完美结合;使龟兹地区形成当地文化与汉文化既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状态。虽然在龟兹壁画中,汉风格壁画仅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龟兹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龟兹石窟 汉风格 壁画 经变画 艺术
下载PDF
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述略
2
作者 朱晓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8,共13页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莫高窟 经变画 乐舞图像
下载PDF
敦煌石窟经变画发展情况的总体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静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9-125,共27页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 经变画系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基本内容,现存二十余种、九百余铺,具有完整发展序列。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初步发展,吐蕃、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五代时期大发展,曹氏归义军北宋期、西夏走向衰落。经变画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上求菩提类、下化众生类、其他类,约占总量2/5的净土类经变为洞窟首选内容。主室两侧壁经变画在初盛唐时期流行通壁式布局,吐蕃时期增加二列式、三列式布局,张氏归义军、曹氏归义军时期又增加四列式、五列式布局,通壁式布局占有半数以上。敦煌石窟经变画现存四十余种对应组合关系,合计二百数十对,大体可以分为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非净土类经变之间对应组合以及净土类经变与非净土类经变对应组合三种情况。在通壁式布局洞窟中净土类经变占绝对多数,在多列式布局洞窟中往往兼顾净土类与非净土类经变。总体而言,敦煌石窟经变画反映了以净土信仰为主,上求菩提思想为辅,将下化众生思想作为必要补充的设计逻辑。石窟成为教化、救济众生,使之将来往生净土世界的说法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石窟 莫高窟 经变画 经变组合与布局
下载PDF
库木吐喇第14窟主室正壁弥勒经变识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韬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61,共8页
对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4窟主室正壁壁画内容进行了图像志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壁画的识读可知,安西都护府设立于龟兹时期,弥勒信仰曾是流行于龟兹地区唐风洞窟的主要信仰之一;弥勒佛交脚坐姿形象应受到龟兹本地或西来影响,弥勒经变壁画的图... 对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4窟主室正壁壁画内容进行了图像志层面上的研究。通过壁画的识读可知,安西都护府设立于龟兹时期,弥勒信仰曾是流行于龟兹地区唐风洞窟的主要信仰之一;弥勒佛交脚坐姿形象应受到龟兹本地或西来影响,弥勒经变壁画的图本来源在汉地东来基础上加入了胡化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木吐喇第14窟 壁画 弥勒经变 交脚坐式
下载PDF
6世纪前《维摩诘经》变图像再探讨——以泾渭河流域造像为例
5
作者 项一峰 《石窟寺研究》 2020年第1期58-75,共18页
佛教弘法,经像并传,《维摩诘经》变图像,是佛教像教弘法中重要的题材之一,经变依据于经典。《维摩诘经》的译传盛行直接促使《维摩诘经》变图像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过去有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 佛教弘法,经像并传,《维摩诘经》变图像,是佛教像教弘法中重要的题材之一,经变依据于经典。《维摩诘经》的译传盛行直接促使《维摩诘经》变图像的产生、演变和发展,过去有不少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从《维摩诘经》的译出传播;经变图像在中国的产生、演变和发展;图像的解读等方面,以泾渭河流域造像为中心,对中国六世纪前的《维摩诘经》变图像再进行一些分析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世纪前 泾渭河流域 维摩诘经变 图像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