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古伟文 徐峰 +2 位作者 蔡贤华 姚年伟 徐平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2月58例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麻后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直接减压手术。采用视... 目的探讨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2月58例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局麻后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直接减压手术。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5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术后12个月,ODI由术前平均72.4%降至平均19.7%(P<0.01),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良率93.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可靠,靶向穿刺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脊椎穿刺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赵保玉 李国新 +3 位作者 王亚楠 胡彦峰 何炜 余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LO组,27例)和开腹组(CO组,23例),前瞻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其阳性数目、肠管切除长度...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腹膜结构损伤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LO组,27例)和开腹组(CO组,23例),前瞻胜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除数及其阳性数目、肠管切除长度、肿瘤距两端切缘距离和切缘病理学: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手术方式对腹膜结构损伤的程度。结果L0组手术时间比CO组短[(150.6±39.5)min比(183.0±39.2)min,P〈0.05],失血量显著少于CO组[(80.0±75.2)ml比(234.5±235.3)ml,P〈0.01]。两组切除标本长度、肿瘤距两端切缘距离、清除淋巴结总数及淋巴结阳性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光镜观察:CO组肠管浆膜完整性受损程度、系膜脂肪细胞与间皮细胞覆盖脱失程度、红细胞及炎性细胞聚集程度均较LO组严重(P〈0.01);扫描电镜观察:CO组结直肠浆膜覆盖完整性受损程度、间皮改变程度和基底膜暴露程度均较LO组严重。结论在达到同等根治切除清扫程度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传统开腹手术对腹膜结构损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手术 腹膜损伤 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
原文传递
倒置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源 张长青 +3 位作者 金东旭 姚晨 陈圣宝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探讨倒什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DF)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对28例老年股竹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对侧LISS—DF接骨板倒置固定治疗,男9例,女19例;年龄68~102岁,平均8... 目的探讨倒什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DF)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共对28例老年股竹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对侧LISS—DF接骨板倒置固定治疗,男9例,女19例;年龄68~102岁,平均82.3岁。骨折按改良Evan分型,顺转子间骨折26例,其中IA型2例,IB型2例,ⅡA型3例,ⅡB型13例,Ⅲ型6例;逆转子间骨折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6d,平均3d。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结果。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4个月)随访。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40.1min(30~60min),失血时平均为92.4mL(35~245mL)。骨折愈合时间为4~9个月(平均6.2个月),无再骨折发生。术后均未出现骨不连、钢板螺钉断裂及股骨头坏死等并发平。患者髋、膝关节屈伸范围基本正常,1例出现8°髋内翻畸形。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坪定疗效:优18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2.9%。结论倒置LISS—DF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率靠、并发症少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旧定术 骨板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常安 阎作勤 +6 位作者 张键 董健 姜晓幸 费琴明 周晓岗 蒋淳 陈峥嵘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自主研制了系列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手术器械,包括:新型线锯切割器、椎间盘开口器、线锯导引钳和挡板拉钩,将Tomita提出的由前向后全脊椎切除“一步切割... 目的探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方法自主研制了系列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手术器械,包括:新型线锯切割器、椎间盘开口器、线锯导引钳和挡板拉钩,将Tomita提出的由前向后全脊椎切除“一步切割法”改良为由内向外“两步切割法”,即:先利用椎间盘开口器由脊柱后方、经硬膜和椎体间隙斜行由椎间盘水平向前方穿刺,穿刺至挡板拉钩后,抽出穿刺针,将自制线锯由椎间盘开口器套简内穿过,利用线锯导引钳将线锯由同侧导出,由内向外完成对一侧椎间盘的切割,同样完成邻位椎间盘的切割,上该侧脊柱固定棒,同法完成对侧两个椎间盘的切割。利用该改良全椎体切除技术对5例胸椎肿瘤进行了经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的临床应用研究。5例患者分别为:骨母细胞瘤1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血管瘤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1例。结果5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无加重,3例有明显改善,平均手术时间7.6h,平均术中出血量1750ml,无硬膜破裂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8.2(10-35)个月,截止到随访结束均无复发。结论应用改良全脊椎切除技术经后路一期切除胸椎肿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可操作性和安全性较传统的Tomita全椎体切除术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脊椎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术与病段切除术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的中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韦永中 李菊明 +1 位作者 马益民 许晶晶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的疗效,并与病段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003—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骨巨细胞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2... 目的探讨肢体骨巨细胞瘤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的疗效,并与病段切除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2003—201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骨巨细胞瘤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7~67岁,平均年龄35岁。病变部位位于股骨远端12例,股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8例,胫骨远端2例,桡骨远端6例,肱骨近端3例,腓骨近端4例。按照Campanacci分级:Ⅱ级15例,Ⅲ级22例。治疗方法: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或加内固定16例;病段切除21例,其中病段切除加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3例。结果随访4~12年,平均随访6年。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复发3例,复发率18.8%;病段切除组复发2例,复发率9.5%(均为软组织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随访: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术后7年发生骨关节炎1例,未予特殊处理;病段切除组肿瘤假体重建组分别于术后5年、12年因松动返修各1例。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功能评分:骨水泥填充组平均评分为28分,病段切除组为22分。功能评定优良29例,中差8例,其中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组优良率为93.8%,病段切除组的优良率为66.7%。结论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是肢体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有效方法,彻底清除病灶是降低复发率的关键。对于CampanacciⅢ级合并病理性不稳定骨折者可选择病段切除或加假体重建,应注意假体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外科手术 刮除术 骨水泥成形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声控机器手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小渔 肖雅玲 +3 位作者 刘朝阳 卢琪 尹强 吴水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声控机器手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美国摩星公司的声控机器手操控史赛克公司腹腔镜,共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147例,其中先天性巨结肠52例,腹股沟斜疝26例,先天性麦克尔憩室8例,... 目的探讨声控机器手在小儿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12月应用美国摩星公司的声控机器手操控史赛克公司腹腔镜,共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147例,其中先天性巨结肠52例,腹股沟斜疝26例,先天性麦克尔憩室8例,胆总管囊肿7例,腹腔探查17例,腹腔囊肿手术11例,其他26例。手术年龄8个月~13岁,平均年龄2.7岁。结果147例手术均在机器手控制下顺利完成,术中机器手操控时间25~172min,平均47min,与常规手术比较,图像稳定清晰。全组病例均顺利康复,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声控机器手操控小儿腹腔镜手术视野图像精确、稳定,在大型手术时有助于减轻手术疲劳,提高手术精度。但其智能化程度有限,现阶段不能取代人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机器人 手术
下载PDF
后腹腔镜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叶雄俊 钟文龙 +4 位作者 熊六林 马凯 徐涛 黄晓波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8-621,共4页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5例乳糜尿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3岁,病程1~10年。5例患者尿乳糜试验均为阳性。膀胱镜检查均确定为单侧乳糜...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临床效果,探讨并发症的处理。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5例乳糜尿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73岁,病程1~10年。5例患者尿乳糜试验均为阳性。膀胱镜检查均确定为单侧乳糜尿,其中左侧3例,右侧2例。患者均采用改良的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进行手术,即在肾脂肪囊外游离肾,不剥离肾周脂肪,重点针对肾蒂血管和输尿管上段的淋巴管进行结扎,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并发症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本组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70 min,平均(126.0±39.6)min,术中出血量20~60 m L,平均(38.0±16.4)m 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3 d,平均(1.9±0.4)d,尿管留置时间1~4 d,平均(2.1±0.3)d,引流管拔除时间3~15 d,平均(9.3±1.8)d。术后2例患者出现淋巴漏,无肾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当日乳糜尿消失,复查尿乳糜试验阴性。随访9~31个月,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脂肪囊外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无需剥离肾脂肪囊,不用做肾固定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尿 淋巴管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间隙 泌尿外科手术
下载PDF
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朱小雷 孙文海 +6 位作者 王增涛 胡勇 刘志波 朱磊 许庆家 吴昊 王德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8-480,484,共4页
目的: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较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以来应用游离移植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12例,皮瓣大小:长6~8cm,宽1.5~3cm。跖底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趾腹供区创面... 目的: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较大面积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0年以来应用游离移植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修复拇、手指指腹缺损12例,皮瓣大小:长6~8cm,宽1.5~3cm。跖底皮瓣供区直接缝合,趾腹供区创面应用足底内侧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月~2年,修复的指腹外形饱满美观,皮瓣与正常指腹皮肤质地颜色相同,皮瓣皮纹清晰,两点辨别觉为5~7mm,供区瘢痕轻,无功能障碍。结论:拇趾腹皮瓣联合跖底皮瓣切取面积较大,质地优良,是修复较大面积指擎侧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趾腹皮瓣 跖底皮瓣 指腹缺损
下载PDF
胆道手术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治体会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文郁 姜晓峰 +1 位作者 姜洪磊 梁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行胆道手术后出现的7例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既往均有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病史,均有胆道手术治疗史。确诊SSC后手术治...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SS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6月行胆道手术后出现的7例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既往均有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病史,均有胆道手术治疗史。确诊SSC后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5例,其中1例行内窥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1例行肝移植治疗。治愈2例(2/7),死亡2例(2/7),3例尚在治疗中。结论胆道手术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预后较差,预防是关键,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外科手术/副作用 胆管炎 硬化性/并发症 胆管炎 硬化性/治疗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
10
作者 王军 解启莲 +7 位作者 张静 任敦吉 张会军 李红英 黄建成 苏振宇 李小兵 孙丽颖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经验。方法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病婴6例,男、女各3例。手术年龄18d-14个月,平均(8.3±4.5)个月;平均...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的一期手术矫治经验。方法2003年2月至2007年8月,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病婴6例,男、女各3例。手术年龄18d-14个月,平均(8.3±4.5)个月;平均体重(8.5±2.2)k。A型4例,B型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结果全组病例均生存。随访3—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一期手术矫治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高压效果良好,需同时加强对围术期肺动脉高压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高压 心脏外科手术 主动脉弓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对血脑屏障功能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方启龙 金成胜 +4 位作者 何永清 张金海 周仲浩 芮亦峰 李军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BBB)、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影响. 方法观察时间≤3.0 h 30例,3.1~8.0 h 32例,8.1~24.0 h 28例,>24.0 h 22 例,对照分析其...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BBB)、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及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影响. 方法观察时间≤3.0 h 30例,3.1~8.0 h 32例,8.1~24.0 h 28例,>24.0 h 22 例,对照分析其BBB、MBP及ADL的变化.结果 ≤3.0 h、3.1~8.0 h微创血肿清除术组BBB和MBP[(6.57±0.69)×10 3和(3.12±0.40)μg/L、(7.37±1.29)×10 3和(3.25±0.60)μg/L]均明显低于8.1~24.0 h、>24.0 h组[(12.02±1.51)×10-3和(4.60±0.48)μg/L、(14.68±2.07)×10-3和(5.88±0.64)μg/L,Q>13.8,P<0.05];≤3.0 h,3.1~8.0 h微创血肿清除术组[(2.60±1.07)分、(3.06±0.91)分]均明显高于8.1~24.0h、>24.0 h组[(4.00±0.67)分、(3.68±1.32)分,Q>3.1,P<0.05]. 结论≤8.0 h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可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血脑屏障
原文传递
超声骨刀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应用的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燕华 李钧 谭包生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总结超声骨刀应用于上颌窦提升术、时的护理配合要点。19例应用超声骨刀进行上颌窦提升术的患者,无一例发生上颌窦底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手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周密细致的护理是确保超声骨刀在上颌窦提升术中应用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超声骨刀 上颌窦 口腔外科手术 修复前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