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型皮瓣的血管基础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6
1
作者 张世民 徐达传 +1 位作者 顾玉东 侯春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链型血供皮瓣类型的血管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 :从皮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结果 :营养肢体被组织的穿支血管在浅出过程中 ,于深筋膜表面和皮神经、浅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 目的 :探讨链型血供皮瓣类型的血管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 :从皮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结果 :营养肢体被组织的穿支血管在浅出过程中 ,于深筋膜表面和皮神经、浅静脉周围 ,形成环环相扣的纵向链式吻合血管丛。临床将皮瓣的长轴与血管丛的轴向保持一致 ,成活的长宽比例可达 5∶1。结论 :链型血供是随意型血供和轴型血供的中间过渡形式 ,对带皮神经浅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皮瓣分类 筋膜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管丛
下载PDF
基于临床分型的肝胆管结石病治疗策略 被引量:21
2
作者 耿小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4-807,共4页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回顾其近70年的外科治疗,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治愈率仍不理想,目前还没有被公认和广泛接受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笔者团队结合近40年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经验和近年来肝胆管结石病...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胆道疾病,回顾其近70年的外科治疗,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治愈率仍不理想,目前还没有被公认和广泛接受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笔者团队结合近40年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经验和近年来肝胆管结石病外科治疗相关进展,将肝胆管结石病分为原发型、炎症型、占位型和终末型4种类型,并针对个案选用不同综合治疗方案,期望更好地完成“同病异治”,更好地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从而不断提高肝胆管结石病精细化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病 外科手术 分型 原发型 炎症型 占位型 终末型 治疗
原文传递
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2019版)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炯 +4 位作者 刘琰 袁志强 罗高兴 吴军 彭毅志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9-771,共3页
2009年初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之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公布实施,但至今尚未看到国家层面的手术分级目录正式出台。因此本共识编写组... 2009年初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之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公布实施,但至今尚未看到国家层面的手术分级目录正式出台。因此本共识编写组组织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原则的三大要素——风险系数、复杂程度、技术难度为基本准则,通过对手术患者的烧伤指数、手术面积、手术修复方法及麻醉风险4个指标(每个指标分4个等级分值)进行科学评分,累计总分后区分4个级别手术,共同制订了《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2019版)》,期望为政府部门尽快出台或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手术分级目录提供专业的学术参考,为具有国家战略储备意义的烧伤学科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国 手术分级 评估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多中心数据的胃来源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兴宇 黎人杰 +20 位作者 张鹏 陈韬 邱海波 周永建 杜春燕 尹晓南 潘放 郑国良 孙晓卫 余江 陈志京 赵岩 刘秀峰 李健 张波 周烨 黄昌明 周志伟 李国新 陶凯雄 李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8-1264,共7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来源胃肠间质瘤患者(GIST)临床病理资料,了解我国目前胃GIST外科治疗现状。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来源胃肠间质瘤患者(GIST)临床病理资料,了解我国目前胃GIST外科治疗现状。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10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胃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基因检测以及生存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胃GIST患者1846例,其中广东省人民医院246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331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374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342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65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48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49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3例,解放军八一医院28例,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例。全组患者男性918例(49.7%),女性928例(50.3%),中位发病年龄为59(18-95)岁。发病部位以胃体(42.3%,781/1846)和胃底(39.8%,735/1846)为主;肿瘤大小为(5.3±4.6)cm;核分裂象数≤5者1421例(77.0%)。924例(50.1%)接受腹腔镜手术,759例(41.1%)接受开腹手术,120例(6.5%)接受内镜手术、20例(1.1%)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6例(0.3%)腹腔镜经胃壁胃腔内切除术,17例(0.9%)腹腔镜中转开腹手术。1308例(70.9%)接受胃楔形切除,226例(12.2%)近端胃切除,92例(5.0%)远端胃切除,94例(5.1%)全胃切除,t26例局部切除(6.8%);138例(7.5%)接受联合脏器切除,其中联合切除概率最高的器官为脾脏(60.1%,83/138)。肿瘤标本根据改良NIH分级,极低危399例(21.6%),低危580例(31.4%),中危424例(23.0%),高危443例(24.0%)。术后461例接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占中高危组患者比例为53.2%(461/867)。全组具有完整随访记录者1402例(75.9%),中位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外科手术 肿瘤分级 预后
原文传递
国内手术难度目录管理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关联构建 被引量:12
5
作者 侯天春 沈卿诚 +1 位作者 柏金喜 陈雅珍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49,53,共5页
目的将国内临床专业诊疗管理规范与申康版手术分级目录、4类手术难度目录管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并构建关联表。为手术难度考核探寻正确的、符合规范的手术等级认定方法。方法以上海申康版手术分级目录为基准,将另外3类手术难度目录管理... 目的将国内临床专业诊疗管理规范与申康版手术分级目录、4类手术难度目录管理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并构建关联表。为手术难度考核探寻正确的、符合规范的手术等级认定方法。方法以上海申康版手术分级目录为基准,将另外3类手术难度目录管理评价方法中同类字段相关联,制定项目字段关联的规则和标准,实现字段间相互映射。结果4类手术难度目录管理评价方法应用的领域各有不同,但是依然有部分条目能完全匹配。结论在整个匹配关联中无法确切对应的条目仍需临床和编码专家共同努力完善关联匹配规则和匹配关联表,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编码 手术分类 申康手术分级目录 关联表
下载PDF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一种治疗原发性恶性脊柱肿瘤的新手术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富田胜郎 马原 田慧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0-505,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整体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使肿瘤治愈成为可能的新手术技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背景资料:传统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是从肿瘤病灶内分块进行逐步切除。而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手术切缘较宽或较窄的病灶外... [目的]介绍一种整体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并使肿瘤治愈成为可能的新手术技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背景资料:传统切除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方法,是从肿瘤病灶内分块进行逐步切除。而经组织病理学证实,手术切缘较宽或较窄的病灶外整块切除的报告却鲜为有之。[方法]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在前路椎间支撑器植入,后路脊柱器械固定的情况下进行整块椎板切除和整块椎体切除的新手术技术。有5例息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患者及2侧患有巨细胞瘤的患者施行了这种手术。除l例患者在术后7个月时因肿瘤转移到纵隔而死亡外,其余所有患者的观察期为2~6.5a。[结果]除1例病人之外的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经组织学研究证实,除椎弓根外,均获得了较宽或较窄的手术边缘,但在病变影响到椎管和脊柱的后方时,则需采用病灶内切除的传统方式。1例死于肿瘤转移的患者,其死亡原因与手术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且肿瘤切除的部位也没有局部复发的迹象。[结论]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优势在于,它是将整个椎体分两次予以完全切除,也就是一次切除椎体的一半,这种技术远胜于分块逐步切除的模式,并且是一次性完成整个手术的全过程。“全脊椎整块切除术”为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 肿瘤的可治愈性 原发性脊椎肿瘤 手术分类 手术切缘 全脊椎整块切除术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入路分类及演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余德才 梁霄 +3 位作者 王继洲 李建伟 王宏光 张起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66-970,共5页
近3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快速发展,多维度促进肝切除技术和策略的革新。这主要归结于国内外学者对肝脏解剖理解的提升、开腹技术的转换运用、腹腔镜视野的扩充及外科相关领域的反哺等关键因素。笔者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入路的启蒙、... 近3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快速发展,多维度促进肝切除技术和策略的革新。这主要归结于国内外学者对肝脏解剖理解的提升、开腹技术的转换运用、腹腔镜视野的扩充及外科相关领域的反哺等关键因素。笔者总结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入路的启蒙、发展、提升与升华,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入路分类及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肝切除术 手术入路 分类 演变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三种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滔 侯开宇 +3 位作者 季建华 李灿章 赵庆刚 陈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6-853,共8页
目的探讨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与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住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前外侧柁合并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 目的探讨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与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住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前外侧柁合并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35.5岁;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3组(n=6):A组患者采用前外联合后外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治疗,C组患者采用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Raslnussen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3.3个月)随访。无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A、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89.5、7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207.8mL)均明显少于C组(平均102.5min、260.2mL)。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10.5cm)短于B组(平均17.4cm)和C组患者(平均16.3cm)。术后C组骨折复位为优(6例)的患者数稍多于A、B组(均为4例)。木次随访时A、B、C组患者的Rasmussen评分平均分别为16.8、17.0、16.3分,HSS评分平均分别为86.3、86.0、85.7分;以上项目3组间差异均小明显。术后B组出现1例患者切口部分坏死、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C组有2例患者内翻应力试验Ⅱ度松弛,2例内翻应力试验I度松弛。结论3种手术入路都能对胫骨平台前外侧住及后外侧柱骨折较好显露,复位固定疗效良好。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及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有相似的显露范围及固定效果,仇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双切口对前后间隙的显露更充分,更能将前、后2块钢板置于合适的史撑位置。腓骨颔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病例对照研究 手术入路 分刊
原文传递
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祁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8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 目的探讨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护理配合救治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62例急危重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两种干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配合模式,研究组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抢救时间、护理满意指数变化及抢救效果。结果经流程改进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抢救时间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抢救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构建急危重症手术患者救治流程,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配合 急危重症患者 抢救流程 手术分类
下载PDF
手术切除单发脑转移瘤的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孙国臣 马晓东 +4 位作者 许百男 余新光 陈新静 任贺成 李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20-22,26,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单发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6—2006手术切除的102例单发脑转移病人临床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多变量分析,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单发脑转移瘤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6—2006手术切除的102例单发脑转移病人临床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多变量分析,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小于65岁,没有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KPS生活状态评分≥70,病理为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所有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10个月。RPA(Recursive partitioning analysis classes)1级的病人预后好于2级和3级。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未接受者。结论RPA分级在预测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的单发脑转移瘤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RPA1级预后良好,中位生存期为12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外科切除 RPA分级
下载PDF
110例成人型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辉 王坚 《腹部外科》 2018年第5期311-316,共6页
目的分析成人型胆管扩张症临床分型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探讨影响胆管扩张症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并手术的110例成人型胆管扩张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价董氏分型与Tod... 目的分析成人型胆管扩张症临床分型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意义,探讨影响胆管扩张症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并手术的110例成人型胆管扩张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价董氏分型与Todani分型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比较腹腔镜、机器人与开腹手术对董氏C型(即TodaniⅠ型)胆管扩张症的手术疗效。通过门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该110例病人的远期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7月。结果 110例病人按董氏分型,B型1例,行肝切除术;C型92例,均行胆管囊肿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术;D型17例(D1型10例,D2型7例),在10例D1型病人中行胆管囊肿切除术9例,行肝切除术1例,在7例D2型病人中行肝切除术5例,行肝移植术1例,另1例行胆管囊肿切除术。本组110例病人的实际手术方式与董氏分型推荐的手术方式基本一致。9例行胆管囊肿切除的董氏D1型病人中,3例病人术后肝内扩张病变胆管残留,1例病人术后继发胆管结石。本组的胆漏发生率为6.4%,其中董氏D型的胆漏发生率为23.5%,明显高于C型的3.3%(P<0.05);胰漏发生率为16.4%,其中董氏C2型的胰漏发生率为54.2%,明显高于C1型的4.4%(P<0.01);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0.9%,所有胃排空障碍事件均出现于术后有胆漏或胰漏的病人中,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681,P<0.01)。机器人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P<0.05),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放手术(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开放手术(P<0.05),三组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董氏D型病人术后易发生胆漏,董氏C2型病人术后易发生胰漏,胰漏、胆漏是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2)董氏分型对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和并发症的预判作用优于Todani分型;(3)对于董氏D1型病人,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扩张症 外科手术 临床分型 并发症
下载PDF
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范围分类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露 王泽华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在国内被称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自最早报道的宫颈癌手术至今,许多不同程度的根治性手术在被描述和施行。手术范围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主要问题。适应肿瘤扩散范围的根治手术范围是宫颈癌治疗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广泛性(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分类 手术范围
原文传递
Surgical strategies for Mirizzi syndrome:A ten-year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 被引量:8
13
作者 Wei Lai Jie Yang +3 位作者 Nan Xu Jun-Hua Chen Chen Yang Hui-Hua Y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2年第2期107-119,共13页
BACKGROUND Mirizzi syndrome(MS)remains a challenging biliary disease,and its low rate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hould be resolved.Moreover,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not resulted in decisive improvements in the surg... BACKGROUND Mirizzi syndrome(MS)remains a challenging biliary disease,and its low rate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hould be resolved.Moreover,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not resulted in decisive improvement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MS.Complex bile duct lesions due to MS make surgery difficult,especially when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is adopted.The safety and long-term effect of MS treatment need to be guaranteed in terms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strategy.AIM To analyze preoperativ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he safety,effectiveness,prognosi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surgical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M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MS patients who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 from January 1,2010 to December 31,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choledochojejunal fistula,lack of data and lost to follow-up were excluded.According to preoperative imaging examination records and documented intraoperative findings,the clinical types of MS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Csendes classification.The safety,effectiveness and long-term prognosis of surgical treatment in different types of MS,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RESULT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MS were included(34 males and 32 female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I/MRCP)showed specific imaging features of MS in 58 cases(87.9%),which was superior to ultrasound scan(USS)in the diagnosis of MS and more sensitive to subtle biliary lesions than USS.The overall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pletion rate was 53.03%(35/66),where the completion rates of MS type I,II and III were 69.05%(29/42),42.86%(6/14)and zero(0/10),respectively.Thirty-one patients(46.97%)underwent laparotomy or conversion to laparotomy including 11 cases of 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 which occurred in type I patients,and 25 of these patients underwent bile duct exploration,repair and T-tube drainage.In addition,25 patients underwent intraoperative choledochoscopy and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izzi syndrome surgical strategy Diagnosis classification surgical approach LAPAROSCOPE
下载PDF
哑铃形椎管肿瘤的分型和显微外科手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建 倪兰春 +6 位作者 施炜 顾志恺 周非 高宜录 邓传宗 刘道坤 刘俊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哑铃形椎管肿瘤的分型和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哑铃形椎管肿瘤,根据MRI检查结果及肿瘤大小,提出哑铃形椎管肿瘤的分型方法。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期手术,单纯后正中切口34例,辅... 目的探讨哑铃形椎管肿瘤的分型和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6例哑铃形椎管肿瘤,根据MRI检查结果及肿瘤大小,提出哑铃形椎管肿瘤的分型方法。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期手术,单纯后正中切口34例,辅助切口12例,经胸联合切口10例;行椎体脊柱固定+植骨3例。肿瘤全切除51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将椎管哑铃形肿瘤进行合理分型,对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临床指导价值。显微手术技术对于提高哑铃形椎管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损伤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脊髓肿瘤 外科手术 分类法
原文传递
关于宫颈癌手术分类的建议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惠祯 《浙江肿瘤》 2000年第4期195-196,共2页
国内外目前对宫颈癌手术分类尚不统一 ,手术范围也不一样。我们建议参照Rutledge关于宫颈癌5类扩大全子宫切除术分类法 ,将宫颈癌手术分为6类 ,即Ⅰ类 ,宫颈锥形切除术 ;Ⅱ类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Ⅲ类 ,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及选择性盆腔... 国内外目前对宫颈癌手术分类尚不统一 ,手术范围也不一样。我们建议参照Rutledge关于宫颈癌5类扩大全子宫切除术分类法 ,将宫颈癌手术分为6类 ,即Ⅰ类 ,宫颈锥形切除术 ;Ⅱ类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Ⅲ类 ,子宫次广泛切除术及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Ⅳ类 ,广泛子宫切除术及标准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Ⅴ类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部分输尿管和部分膀胱切除术 ;Ⅵ类 ,盆腔脏器切除术。并规范每类手术的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手术分类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术式与国家推荐术式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方路 雷甜甜 +2 位作者 刘洋 马洪升 梁鹏 《华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 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开展现状,与《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国家推荐术式”)进行对比,以期为日间手术术式更新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23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术式。根据手术专... 目的 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开展现状,与《日间手术推荐目录(2022年版)》(以下简称“国家推荐术式”)进行对比,以期为日间手术术式更新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2023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术式。根据手术专科、操作类别、操作方式、手术分级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术式与国家推荐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术式576种,涉及15个专科;国家推荐术式662种,涉及11个专科。在国家推荐术式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已开展233种术式,另有26种作为门诊手术开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术式以二、三级手术为主,国家推荐术式以二级手术为主。结论日间手术高质量发展不应局限于术式的补充,需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微创及四级手术占比,提升日间手术整体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医疗 日间手术 开展术式 推荐术式 术式分类 术式分级
原文传递
Use of scoring systems for assessing and reporting the outcome results from shoulder surgery and arthroplasty 被引量:5
17
作者 Simon Booker Nawaf Alfahad +2 位作者 Martin Scott Ben Gooding W Angus Wallace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2期244-251,共8页
To investigate shoulder scoring systems use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how outcomes might be classified after shoulder joint replacement. All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in four major journals in 2012 and 2013 wer... To investigate shoulder scoring systems used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and how outcomes might be classified after shoulder joint replacement. All research papers published in four major journals in 2012 and 2013 were reviewed for the shoulder scoring systems used in their published papers. A method of identifying how outcomes after shoulder arthroplasty might be used to categorize patients into fair, good, very good and excellent outcomes was explored using the outcome evaluations from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own unit. A total of 174 research articles that were published in the four journals used some form of shoulder scoring system. The outcome from shoulder arthroplasty in our unit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the constant score(CS) and the oxford shoulder score and these scores have been used to evaluate individual patient outcomes. CSs of < 30 = unsatisfactory; 30-39 = fair; 40-59 = good; 60-69 = very good; and 70 and over = excellent. The most popular shoulder scoring systems in North America were Simple Shoulder Test and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standard shoulder assessment form score and in Europe CS, Oxford Shoulder Score and DASH s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ULDER joint ARTHROPLASTY REPLACEMENT SCORING methods Operations Surgery surgical therapy Assessment Patient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下载PDF
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疗中的优势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道林 韩爽 毕郑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和ABCD分类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而证明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 目的通过对比下颈椎损伤分型(SLIC)评分和ABCD分类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的指导效果,进而证明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治疗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资料,男98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平均50.1岁。其中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根据SLIC评分指导治疗,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采用ABCD分类指导治疗。对118例患者运用SLIC评分和ABCD分类重新评估,筛选出两种分型系统在指导意见上存在分歧的患者30例,也就是SLIC评分建议保守而ABCD分类建议手术的病例,依据当时实际采取的治疗方案分为保守组16例和手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结果30例患者治疗后获12~48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治疗后1年有10例患者ASIA分级提高了1级,其中保守组4例,手术组6例。保守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40.58%±23.02%)差于手术组(61.44%±2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5,P=0.037)。性别、年龄、术式与治疗结果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或保守治疗与治疗效果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000,P=0.025)。结论相比SLIC评分,ABCD分类在指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疗方面存在显著优势,运用ABCD分类指导该类损伤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可以为该类损伤的诊疗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治疗 外科手术 损伤分型
原文传递
基于手术分类编码的四级手术目录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国静 罗建 莫春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2,共4页
目的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纳入考核,方法基于ICD-9-CM-3手术分类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四级手术目录》(2019年版)进行分析,以期对编码工作、医院管理和四级手术目录修订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 目的2019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将"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纳入考核,方法基于ICD-9-CM-3手术分类对《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四级手术目录》(2019年版)进行分析,以期对编码工作、医院管理和四级手术目录修订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结果四级手术目录共2038条,涉及16个章节、576个分类。其中212个分类下仅部分编码为四级手术,仅"00"码为四级手术、仅"00"码为非四级手术、该分类下的四级手术条目含义清晰准确和该分类下存在包含含义的四级手术扩展码4种情况。结论编码人员应与时俱进地提高编码水平、医院应使用信息化手段把关手术填写质量提高四级手术填报率、国家主管部门应及时更新和维护四级手术目录,才能使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四级手术的考核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级手术目录 手术分类 绩效考核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桥并指畸形临床分型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文 赵俊会 +8 位作者 田光磊 李淳 侯春梅 朱瑾 杨勇 刘波 薛云皓 王凌宇 刘春玲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2-324,共3页
目的总结和归纳先天性皮肤“桥”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临床形态学分型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先天性环状缩窄带畸形患者,其中合并皮肤“桥”并指畸形16例,依据指蹼的完整程度将其分为I... 目的总结和归纳先天性皮肤“桥”并指畸形的临床特点,建立临床形态学分型并确立相关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11年8月治疗的先天性环状缩窄带畸形患者,其中合并皮肤“桥”并指畸形16例,依据指蹼的完整程度将其分为I型和Ⅱ型,每一型又根据皮肤“桥”与缩窄带的位置关系分为ⅠA、ⅠB、ⅠC和ⅡA、ⅡB、ⅡC各3个亚型。对相关类型的手术治疗原则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16例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6个月。分离手指及缩窄带“Z”形松解三角形皮瓣全部存活,缩窄带远端手指水肿及血液循环不良的状况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患者家长对手术效果的主观评价情况:手功能恢复非常满意25.0%,满意50.0%,不满意25.0%;手外形恢复非常满意12.5%,满意18.8%,不满意68.7%。结论目前分型反映了先天性皮肤桥并指畸形的形态学特点,依据本分型进行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功能改善的结果优于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畸形 先天性 外科手术 皮肤“桥”并指 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