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7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 被引量:210
1
作者 刘天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共5页
论述了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学的内容、特点、最新进展及其在煤炭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是: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范围是从采场直至地表的整个采动岩体;不仅研究受采动岩体的应... 论述了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学的内容、特点、最新进展及其在煤炭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是:研究对象所涉及的范围是从采场直至地表的整个采动岩体;不仅研究受采动岩体的应力、应变及其与原始状态的变化差异,而且研究采动岩体屈服后的大面积的大变形、大位移和大破坏;采动损害既具有不可逆性,又具有可逆性;采动岩体是可复用材料;采动影响的控制,不仅着眼于控制岩体的变形,而且着眼于控制受保护对象的变形.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研究的新进展是:提出了岩体变形的空间分带论、地表变形的空间形态论、岩体和地表变形的地层结构论、岩体和地表变形的地层质量评价论。作者还提出了控制岩体采动影响的7种控制类型,即下沉、变形、水平移动、垂直变形、顶板破坏高度、底板破坏深度及集中应力强度。研究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的意义在于:矿产资源开发及其充分利用;矿区地下和地面的环境保护;矿区水资源保护;矿区山体稳定与安全;矿区采动沉陷地的利用;矿区采掘安全与煤(矿)柱设计;矿山开采损害预测与治理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采动影响 地表沉陷 开采损害
下载PDF
近地表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的随机介质方法 被引量:130
2
作者 刘宝琛 张家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介绍预计近地表地下工程开挖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的随机介质方法,详细探讨了二维与三维地表沉降的随机介质方法,并对照一些工程实例,给出了计算机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比较。
关键词 随机介质 地表沉降 地下工程 地表 开挖
下载PDF
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 被引量:119
3
作者 殷跃平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地质灾害减灾基本情况,指出了地灾减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在灾害体的早期识辨差,"灾后"研究普遍;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突出;东部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地质灾害基础理论... 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地质灾害减灾基本情况,指出了地灾减灾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潜在灾害体的早期识辨差,"灾后"研究普遍;西部地区大开发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突出;东部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问题严重;地质灾害基础理论和防灾技术落后等。参照联合国提出的国际减灾战略和美国制定的滑坡减灾国家战略,对我国制定21世纪初地质灾害减灾战略提出初步建议。①开展地灾风险区划,并作为国家减灾强制性标准加以实施,建立减灾科学体系,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从对国家、区域、城市、乡村的承灾载体出发,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群专结合体系;②提高崩、滑、流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水平,开展国家和省级气象-地质灾害预警,开展县级地质灾害预报;全面建成地面沉降等缓变地质灾害现代化监测控制网络,实施以控制地面沉降为目标的含水层修复工程;③对本世纪全面实施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与都市圈建设、中国西部大开发、中国小城镇建设、重大生命线工程等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经济进程的关键战略分层次进行全面的综合减灾对策战略研究、减灾规划和减灾措施的实施;④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减灾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加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国际减灾战略 滑坡 地面沉降
下载PDF
工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98
4
作者 吴立新 高均海 +1 位作者 葛大庆 廖明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8-782,共5页
基于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中相位构成因素的分析,选择中国东部典型工矿区(唐山市及开滦矿区)为试验区进行了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利用该地区1997-1998年两个时相获取的5景ERS1/2卫星SAR单视复数据(SLC),分别... 基于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中相位构成因素的分析,选择中国东部典型工矿区(唐山市及开滦矿区)为试验区进行了矿区地表沉陷D-InSAR监测试验研究.利用该地区1997-1998年两个时相获取的5景ERS1/2卫星SAR单视复数据(SLC),分别采用“2轨法”和“3轨法”进行差分干涉处理,得到了间隔时间超过半年的地下采矿及采水引起的雷达视线向(LOS)形变图.通过将LOS形变图转换成地表下沉分量,分析了试验区沉陷的扩展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D-InSAR技术中存在的时间去相干、空间去相干等误差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表明:作为数字矿山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利用多时相D-InSAR技术结合角反射器(或平面反射器)方法进行工矿区地表沉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D-lnSAR 数字矿山 去相干 多时相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覆岩地表破坏及防控技术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0
5
作者 郭文兵 白二虎 赵高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9-523,共15页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煤矿生产集约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综采放顶煤、大采高支架为代表的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日趋增多,研究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等负外部影响及其防控技术对于实现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升,煤矿生产集约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以综采放顶煤、大采高支架为代表的高强度开采工作面日趋增多,研究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等负外部影响及其防控技术对于实现矿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了煤矿高强度开采定义及其主要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长壁高强度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规律研究现状及其进展,包括覆岩破坏高度理论分析、覆岩破坏充分采动及其判据、覆岩破坏高度计算方法以及覆岩"两带"破坏模式及其形成机理等,主要研究了覆岩破坏传递过程,提出了基于覆岩破坏传递过程的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判据及其高度计算方法,揭示了高强度开采覆岩"两带"破坏模式的形成机制。其次,基于大量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地表岩移实测资料,从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特征及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我国煤矿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表变形破坏规律及其研究进展,阐述了高强度开采对覆岩与地表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表生态环境、建(构)筑物等方面的负外部影响;基于高强度开采诱发的负外部影响,分析了我国高强度开采覆岩与地表破坏预防和控制技术及其进展,提出了煤矿高强度开采采动损坏的防控思路。研究认为我国煤炭高强度开采矿区将以开采的负外部影响一体化规律与防治、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技术研究为主,高强度开采条件下矿区生态环境原位保护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负外部影响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部巨厚湿陷性黄土层开采损害程度分析 被引量:63
6
作者 余学义 李邦帮 +2 位作者 李瑞斌 段王栓 刘沛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了有效地进行采动巨厚湿陷性黄土地表裂缝损害的控制和治理,在对西部几个矿区开采地表裂缝破坏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积分法计算基岩顶界面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地表裂缝的关系,研究开采引起黄土层地表裂缝产生的机理.结... 为了有效地进行采动巨厚湿陷性黄土地表裂缝损害的控制和治理,在对西部几个矿区开采地表裂缝破坏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概率积分法计算基岩顶界面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分析其与地表裂缝的关系,研究开采引起黄土层地表裂缝产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当基岩顶界面水平变形超过4~5mm/m时,就足以沟通黄土层中的垂直裂隙,黄土层以块体运动形式向上传递而导致地表裂缝产生,给出预计地表裂缝宽度和范围的估算式及其对土地、环境影响的四级危险度评价指标,并以地表塌陷坑的水平投影尺寸、裂缝宽度及台阶高度划分了地表破坏程度的四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非连续变形 开采损害 地表沉陷 地表裂缝
下载PDF
厚湿陷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 被引量:59
7
作者 郭文兵 黄成飞 陈俊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8-43,共6页
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了厚湿陷黄土层下开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及相关参数;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超前裂... 通过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进行了现场实测。根据观测站资料,分析研究了厚湿陷黄土层下开采动态地表移动特征及相关参数;对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引起的地表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超前裂缝角及超前裂缝距的概念,分析了地表出现超前裂缝、反向台阶裂缝的原因,并给出了地表裂缝角的大小;得出了起动距、超前影响角、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等动态地表移动参数。研究表明:厚湿陷性黄土层下综放开采具有地表移动剧烈、地表下沉速度大,地表非连续变形破坏严重、起动距偏小、裂缝角偏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湿陷性黄土层 综放开采 动态地表移动特征 地表裂缝 地表沉陷
下载PDF
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59
8
作者 瞿群迪 姚强岭 +1 位作者 李学华 荣同义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8-462,共5页
充填开采是控制地表沉陷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控制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方法,对采空区全部充填法的地表下沉系数进行了预计,分析了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充填前顶底板移近量... 充填开采是控制地表沉陷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充填开采的地表沉陷控制效果,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研究方法,对采空区全部充填法的地表下沉系数进行了预计,分析了充填开采控制地表沉陷的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充填前顶底板移近量、充填体欠接顶量和充填体压缩量是造成地表下沉三个关键因素,提高充填体的接顶率是减小充填开采地表下沉系数的最有效途径,提高充填体强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地表下沉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地表沉陷 影响因素 充填体接顶率
原文传递
可描述地表沉陷动态过程的时间函数模型探讨 被引量:54
9
作者 刘玉成 曹树刚 刘延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25-931,共7页
分析了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的w-t曲线为一近似的"S"型曲线。地表点沉陷的物理过程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且速度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数值为0。因此,能描述地表点沉陷动态过程的时间函数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沉陷的w-t曲... 分析了地下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陷的w-t曲线为一近似的"S"型曲线。地表点沉陷的物理过程是一个先加速后减速的过程,且速度曲线的起点和终点的数值为0。因此,能描述地表点沉陷动态过程的时间函数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沉陷的w-t曲线,而且由此函数模型求出的v-t曲线和a-t曲线也要符合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过程。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预测地基或路基沉降的时间函数模型如指数时间函数模型、双曲线时间函数模型、Gompertz时间函数模型、logistic曲线时间函数模型和Weibull曲线时间函数模型的w-t、v-t和a-t曲线,得出,只有Weibull曲线时间函数模型能完整地描述地表沉陷的动态过程,并且用2个煤矿地表的沉陷观测实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动态过程 Weibull曲线时间函数
下载PDF
基于北京地层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的改进 被引量:56
10
作者 姚爱军 赵强 +2 位作者 管江 刘方元 宿宁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9-793,共5页
地铁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常用的地表沉降评价预计方法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较大误差。本文以北京地区地铁隧道开挖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即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 地铁隧道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一些常用的地表沉降评价预计方法具有局限性,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出现较大误差。本文以北京地区地铁隧道开挖大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引入两个修正系数,即地表最大沉降修正系数α,沉降槽宽度修正系数β,对Peck公式进行改进,使之适用于北京地区研究区段涉及的工况。研究表明,当α介于0.6~0.9之间、β介于0.5~0.9之间可以获得良好的预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地表沉降 PECK公式 回归分析 修正系数
下载PDF
我国煤矿“三下一上”采煤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6
11
作者 郭文兵 马志宝 白二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26,共11页
我国"三下一上"(建筑物、水体、铁路等线性构筑物下及承压水上)煤炭资源储量大,"三下一上"采煤是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矿井提高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在分析建(构)筑物下采煤现状... 我国"三下一上"(建筑物、水体、铁路等线性构筑物下及承压水上)煤炭资源储量大,"三下一上"采煤是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矿井提高资源采出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在分析建(构)筑物下采煤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源头减沉控损开采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充填开采、部分开采,协调开采及减小建筑物变形的覆岩离层注浆技术措施等。通过分析长壁开采引起的覆岩破坏传递过程,提出了基于该过程的覆岩破坏充分采动程度判据及其高度计算方法,揭示了煤层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形成机制,采用地面钻孔观测及协调开采法成功进行了水体下等不同地质采矿条件下采煤,并针对高强度开采对松散含水层破坏特征进行了大地电磁探测,分析了采动影响下松散含水层破坏特征,揭示了松散含水层破坏机理并验证了大地电磁法用于探测含水层破坏的可行性。总结了我国"三下一上"采煤技术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研究认为我国煤矿"三下一上"采煤技术将以源头减沉控损开采方法,覆岩破坏控制技术研究为主,地下煤炭原位保护开采技术将是未来建(构)筑物及水体下开采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下”采煤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采动损害与保护 长壁开采
下载PDF
固体充填采煤充实率设计与控制理论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张强 张吉雄 +2 位作者 巨峰 李猛 耿佃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1,共8页
根据固体充填采煤密实充填体的不同充实率决定不同岩层移动控制效果及"等价采高"预计地表沉陷的原理,提出固体充填充实率设计的理论依据,定性分析影响充实率的主控因素,并分别基于等价采高、关键充填设备、工作面推进方向、... 根据固体充填采煤密实充填体的不同充实率决定不同岩层移动控制效果及"等价采高"预计地表沉陷的原理,提出固体充填充实率设计的理论依据,定性分析影响充实率的主控因素,并分别基于等价采高、关键充填设备、工作面推进方向、固体充填材料力学特性、地质条件以及充填工艺实施等7个主控因素对充实率的不同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明确充实率设计的基本原理,建立不同覆岩条件及压煤类型条件下固体充填采煤充实率设计流程与方法,并提出充实率控制的基本原理及6项控制措施;结合济三矿固体充填采煤工程案例,对充实率的设计及控制理论进行了应用,充实率控制指标理论设计为88%,现场实测为90.3%。理论分析与实践表明,充填设备与地质条件对充实率的影响程度最显著,充实率的精确设计与良好控制是保证充填采煤技术成功实现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控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充填采煤 充实率设计与控制 岩层控制 地表沉陷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丁红军 王琪 蒋盼平 《隧道建设》 200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在从地面建筑物下穿越时,会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如何合理控制由于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地基沉降,是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的。以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区间建筑物桩基托换为例,详细讲述桩... 城市地铁盾构隧道在从地面建筑物下穿越时,会对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稳定造成影响。如何合理控制由于隧道施工引起地面建筑物的倾斜、地基沉降,是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必须考虑的。以广州地铁五号线盾构区间建筑物桩基托换为例,详细讲述桩基托换设计、施工全过程,给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桩基托换 地表沉降
下载PDF
露天开挖及疏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变形 被引量:31
14
作者 刘宝琛 阳军生 张家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露天矿山边坡岩土体疏水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往往大于开挖本身引起的沉降及变形.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假设岩土移动过程符合Markov过程,再利用叠加原理,导出了露天开挖及岩土疏水导致的地表沉降及变形计算方法.计算获得的... 露天矿山边坡岩土体疏水所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变形,往往大于开挖本身引起的沉降及变形.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假设岩土移动过程符合Markov过程,再利用叠加原理,导出了露天开挖及岩土疏水导致的地表沉降及变形计算方法.计算获得的疏水导致的地表移动大小及范围均大于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大小及范围.分析计算结果与Morwel露天褐煤矿的监测资料的对比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地表沉降 岩土固结 疏水 采煤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国和 许再良 +1 位作者 孙树礼 荆志东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2,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掌握中国华北平原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高速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某高速铁路北京至济南段沿线地面沉降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铁路沿线... 研究目的:研究掌握中国华北平原区域地面沉降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工程措施,供高速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参考。研究方法:本文结合某高速铁路北京至济南段沿线地面沉降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铁路沿线各段落的地面沉降的幅度、速率及线路坡度的改变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参考有关规范标准计算分析了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桥梁、路基及轨道平顺性的影响。研究结果:研究确定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区内的地表变形特征及其对高速铁路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对策。研究结论:区域性地面沉降会改变线路坡度,同时对桥梁、路基及轨道平顺性会产生一定影响,而局部的不均匀沉降对高速铁路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大,可通过控制地下水开采、合理选线、采取合理的线路坡度及适宜的工程结构措施加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高速铁路 影响 工程措施
下载PDF
南四湖地区水环境问题探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祖陆 彭利民 +2 位作者 牛振国 孙庆义 吴爱民 《湖泊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6-90,共5页
南四湖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山东省重要水源地,该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本地区能源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水资源利用和煤炭资源开发中已产生或潜存很多环境问题: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该地区... 南四湖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是山东省重要水源地,该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随着本地区能源基地的建设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在水资源利用和煤炭资源开发中已产生或潜存很多环境问题:本文系统地综述了该地区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湖泊淤积、地面沉降与塌陷、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状况、成因、发展,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本地区水环境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四湖 水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湖泊沼泽化
下载PDF
特大采空区上覆岩层地压与地表塌陷灾害监测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胡静云 李庶林 +3 位作者 林峰 彭府华 杨顺 余正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7-1122,共6页
大红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形成了3个规模巨大的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与地表开裂塌陷将导致露天采场发生滚石地压灾害、井下采场产生空气冲击波次生地质灾害、地表与井下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多通... 大红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形成了3个规模巨大的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与地表开裂塌陷将导致露天采场发生滚石地压灾害、井下采场产生空气冲击波次生地质灾害、地表与井下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多通道微震监测、非接触式岩移实时监测、基于手持式GPS仪的地表开裂范围监测和基于全站仪的地表沉降与水平移动监测的多种综合地压监测手段,对上覆岩层崩落高度、上覆岩层下沉变形量、地表开裂范围和地表沉降与水平移动等进行了监测,通过两年的监测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经分析表明,采空区上覆岩层崩落高度约在+1 090^+1 060 m,上覆岩层+1 090 m平巷内观测点累计沉降量为1 350 mm,地表开裂范围位于以岩移角为75°划定的地表岩移范围内,地表测点最大累计沉降与水平移动量为1 779与948 mm,上覆岩层与地表的变形移动活动处于稳定渐进可控的状态,目前不会发生上述地压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采空区 地面塌陷 上覆岩层地压 微震监测 位移监测
下载PDF
岩体应力与渗流的耦合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金才 王建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81-1989,共9页
岩体中应力与渗流的耦合对于工程应用十分重要。应用孔隙弹性力学理论,研究裂隙岩体与多孔介质岩体的应力变化引起的渗透性变化。推导出应力与渗透系数的关系式,得出由于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及应力变化造成的地表下沉计算公式。基于孔隙... 岩体中应力与渗流的耦合对于工程应用十分重要。应用孔隙弹性力学理论,研究裂隙岩体与多孔介质岩体的应力变化引起的渗透性变化。推导出应力与渗透系数的关系式,得出由于多孔介质含水层疏水及应力变化造成的地表下沉计算公式。基于孔隙弹性理论,开发用于耦合应力与渗流的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耦合应力与渗流的关系,模拟不同采宽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采动影响特征,得出工作面围岩渗透性变化、覆岩破坏高度、地表下沉与工作面几何参数的关系,这对于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开采与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孔隙弹性理论 渗透性 裂隙岩体 多孔介质:覆岩破坏 地表下沉
下载PDF
管幕预筑隧道地表沉降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黎永索 张可能 +2 位作者 黄常波 李钟 邓美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701-3707,共7页
沈阳地铁2号线某暗挖车站是国内首个采用管幕预筑法施工的地下工程,对该工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修正的Peck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管幕预筑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2)管幕预筑浅埋... 沈阳地铁2号线某暗挖车站是国内首个采用管幕预筑法施工的地下工程,对该工法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监测,并建立了修正的Peck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管幕预筑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2)管幕预筑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表现为整体下沉特点,沉降值与地下结构基础的沉降值基本相等,控制管幕预筑隧道结构的墙脚下沉可以有效控制地表的沉降;(3)管幕预筑法隧道施工预先施作的地下永久结构对隧道围岩的约束作用明显,砂土地层中地层损失率为0.000 5%~0.002 0%,沉降槽宽度系数为0.5;(4)管幕预筑法建造地下空间,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常规施工方法小得多,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该施工方法适用于修筑中心城区软土地层中地下交通枢纽工程及下穿交通干线的隧道工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幕预筑法 地面沉降 隧道 Peck法 新管幕法 管幕法 顶管
下载PDF
矿山地表塌陷区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监测技术 被引量:37
20
作者 盛业华 闫志刚 宋金铃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1-415,共5页
运用高分辨率数字摄影机,获取采矿地表塌陷区的数字影像像对,利用在现场布设的像控点建立DLT算法模型,计算出描述塌陷区形态的一系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构建矿区地表原始地形DTM(数字地面模型)和塌陷区现状D... 运用高分辨率数字摄影机,获取采矿地表塌陷区的数字影像像对,利用在现场布设的像控点建立DLT算法模型,计算出描述塌陷区形态的一系列特征点的三维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构建矿区地表原始地形DTM(数字地面模型)和塌陷区现状DTM,将两个DTM进行复合分析、计算出塌陷区的具体形态特征参数如形状、深度、体积等,结果表明这一技术是快速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表塌陷区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监测 系统结构 像控点 直接线性变换算法 误差分析 数字地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