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的预计 被引量:51
1
作者 郭文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8-372,共5页
以概率积分法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及其预计结果,探讨了这些方法用于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预计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其预计结果均不能很好地描述深部大... 以概率积分法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及其预计结果,探讨了这些方法用于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预计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条带开采几种计算预计参数的方法,其预计结果均不能很好地描述深部大采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提出了全采多工作面叠加预计方法与用文中公式(3)计算预计参数的预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准确地进行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条带开采 地表移动和变形 “三下”采煤
下载PDF
地表动态移动变形预测函数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朱广轶 沈红霞 王立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89-1895,共7页
在研究国内外开采沉陷动态分析时间函数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动态地表移动变形的坐标-时间函数。该函数不仅比克诺特(Knothe)时间函数W(t)增加了坐标变量x,而且,还增加岩... 在研究国内外开采沉陷动态分析时间函数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地下开采引起地表沉陷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提出动态地表移动变形的坐标-时间函数。该函数不仅比克诺特(Knothe)时间函数W(t)增加了坐标变量x,而且,还增加岩移参数(q,r,v,ω,φ,t0),这些参数与概率积分法静态分析的参数相统一。研究分析起动时间t0随坐标x变化的关系式;用下沉坐标-时间函数W(x,t)与Knothe等多个典型时间函数相比较,不但克服Knothe等时间函数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的不完善性,能正确反映下沉、下沉速度、下沉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而且,对x求偏导数,获得动态倾斜、动态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等的坐标-时间函数。从而,建立半无限开采和有限开采条件地表移动变形动态分析的基本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进行实例验证。研究表明,常规的静态分析函数只是该地表移动变形的坐标-时间函数的一个特例;该坐标-时间函数能正确描述地表沉陷动态过程;多个既有岩移参数建立的各坐标时间函数不仅能充分反映地质采矿条件,而且可推广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概率积分 地表移动变形 坐标-时间函数
下载PDF
基于绿色开采的高强度开采定义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郭文兵 王云广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16-623,共8页
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尺寸大、推进速度快、煤层厚度大、埋深小,造成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破坏和环境影响比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更为严重。目前对高强度开采的定义研究仅侧重于工作面尺寸、推进速度、采厚、产量和效率等采矿技术指标,没有考... 高强度开采工作面尺寸大、推进速度快、煤层厚度大、埋深小,造成的岩层与地表移动变形破坏和环境影响比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更为严重。目前对高强度开采的定义研究仅侧重于工作面尺寸、推进速度、采厚、产量和效率等采矿技术指标,没有考虑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破坏等负外部性问题。基于绿色开采理念,在研究国内外高强度开采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采矿技术指标"+"负外部性"为框架的高强度开采科学定义,并给出了高强度开采定义的评价指标体系。该定义及指标体系更全面准确描述了高强度开采的科学内涵、采矿技术特征及负外部性影响,为准确评判高强度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开采 绿色开采 指标体系 地表移动变形
原文传递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 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被引量:34
4
作者 Zhenqi Hu Chao Chen +2 位作者 Wu Xiao Xinjing Wang Mingjie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A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moving westward,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Surface movement observation... A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moving westward,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Surface movement observation st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monitor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one super-large working face.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angle parameters, subside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etc. Besides, the angle and subside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in similar mining areas ar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was analyz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ey stratum theory,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also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s, uniform subsidence area of the subsidence trough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is larger, the trough margins are relative steep and deformation values present convergence at the margins, the extent of the trough shrink towards the goaf and the influence time of mining activities lasts shorter; the overlying rock movement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regional particularity in the study area, while the single key stratum, thin bedrock and thick sand that can rapidly propagat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are the deep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y and sandy region High-intensive mining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Key stratum
下载PDF
高压线铁塔下放顶煤开采及其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郭文兵 郑彬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为了开采高压线铁塔下压煤,并保护铁塔的安全,采用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从采动引起的铁塔基础不均匀沉降量、高压线铁塔的倾斜、转角、根开以及铁塔下沉速度等方面分析研究了放顶煤开采影响下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安全... 为了开采高压线铁塔下压煤,并保护铁塔的安全,采用地表移动变形预计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从采动引起的铁塔基础不均匀沉降量、高压线铁塔的倾斜、转角、根开以及铁塔下沉速度等方面分析研究了放顶煤开采影响下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线塔基础不均匀沉降量、铁塔的倾斜值均超过一般建筑物的Ⅳ级损害标准,高压线铁塔抵抗地表变形能力大于一般建(构)筑物;铁塔中心的下沉速度随工作面推进过铁塔距离的增大呈对数关系衰减;高压线对铁塔的变形有约束和协同变形作用,使采动过程中铁塔塔身倾斜变形不一致,出现明显的挠度.研究结果指导了高压线铁塔下采煤,高压线铁塔采动影响期间运行良好,实现了高压线铁塔下安全采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高压线铁塔 安全性 地表移动变形 协同变形
原文传递
浅埋深高强度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陈俊杰 南华 +2 位作者 闫伟涛 郭文兵 邹友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8-162,共5页
为了掌握浅埋深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以神东矿区哈拉沟煤矿22407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阐述了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的特性,得到了相关动态移动变形参数,并分析了该地质条件下动态移动变形呈现特殊规律的原... 为了掌握浅埋深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移动变形规律,以神东矿区哈拉沟煤矿22407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阐述了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的特性,得到了相关动态移动变形参数,并分析了该地质条件下动态移动变形呈现特殊规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埋深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下沉过程异常剧烈,移动变形更加集中,下沉盆地快速形成。在地表持续移动变形过程中,活跃阶段地表下沉量达到总下沉量的81.4%,最大下沉速度系数为1.73,最大下沉速度达700.5mm/d,超前影响距为82 m,超前影响角为57.8°,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57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为6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浅埋深 高强度开采 神东矿区
下载PDF
西部矿区巨厚黄土层开采裂缝机理 被引量:23
7
作者 汤伏全 张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66-1470,共5页
为研究中国西部黄土矿区地表开采裂缝的形成机理,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运用土力学原理,结合开采沉陷理论,探讨土体剪切破坏与黄土层采动裂缝的形成机理.将理论应用到彬长矿区B40301工作面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动黄土层下... 为研究中国西部黄土矿区地表开采裂缝的形成机理,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的方法,运用土力学原理,结合开采沉陷理论,探讨土体剪切破坏与黄土层采动裂缝的形成机理.将理论应用到彬长矿区B40301工作面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动黄土层下沉弯曲引起的土体水平变形,造成土体单元水平方向应力松弛,达到剪切破坏的极限平衡状态;地表土层中的侧向水平应力近似为零,当存在克服土体凝聚力或抗拉强度的拉伸应变时,地表将会产生裂缝;推算出开采裂缝产生的临界深度预算公式,及地表产生裂缝的临界水平变形值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裂缝 黄土矿区 移动变形 沉陷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高压线塔与地基、基础协同作用模型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文兵 雍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5-1080,共6页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协同作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采动区地表变形曲线和边界条件,求解独立基础高压线塔桁架结构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再由挠曲线方程求解高压线塔桁架结构附加变形和附加内力。研究表明:采动影响下地基、基础... 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协同作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采动区地表变形曲线和边界条件,求解独立基础高压线塔桁架结构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再由挠曲线方程求解高压线塔桁架结构附加变形和附加内力。研究表明:采动影响下地基、基础与铁塔结构的协同变形理论模型能更好地描述采动影响下高压线铁塔移动变形特征,可以计算采动影响下高压线路铁塔的移动变形及附加应力,并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线塔 协同变形理论 地表移动变形 桁架结构 采动损害与保护
下载PDF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郭延辉 侯克鹏 +1 位作者 孙华芬 谢富英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1年第5期36-40,45,共6页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某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并对矿区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开采三期工程(1 337~1 237 m... 地下金属矿山深部开采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预测是一项技术难题。通过对某矿区工程地质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建立了具有较高仿真度的三维深部开采模型,并对矿区的开采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通过开采三期工程(1 337~1 237 m)时地表下沉的计算值与现场GPS实测值之间的吻合,较准确地预测出四期工程深部开采过程中的各阶段移动角及地表移动变形范围,为该矿山深部开采地下工程的布置及地表移动范围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移动角 FLAC3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宏观破坏特征与对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阳 颜荣贵 +2 位作者 贺跃光 朱殿柱 季翱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急倾斜矿床崩落法开采地表移动不同于煤矿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性 ,前者属构造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 ,后者属自重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征研究为掌握该类矿山的地表移动规律 。
关键词 急倾斜崩落法 煤矿地表移动 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 开挖卸载 宏观破坏特征 变形预计方法
下载PDF
大采深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余学义 王昭舜 杨云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为研究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与开采两个工作面后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另外,运用概率积分法建立模... 为研究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以陈家沟煤矿八采区8512,8513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在大采深综放工作面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与开采两个工作面后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另外,运用概率积分法建立模型,根据观测数据进行反演模拟修正预计参数,得出在该条件下的概率积分预计参数,并总结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大采深综放开采条件下,开采一个工作面时,地表属于极不充分采动,大采深极不充分采动地表移动变形一般较小,地表损害一般在Ⅰ级以内,开采后地表建筑物能够安全使用;开采两个工作面后,地表属非充分采动,地表水平移动范围较常规开采条件下范围要大,且水平移动范围一般比下沉范围大;预计在第四个工作面开采后地表达到充分采动。非充分采动条件下,下沉盆地呈非对称分布,最大下沉点不在采空区中心上方;在达到充分采动条件时,最大下沉值处于采空区中心上方,从盆地中心至边缘下沉值逐渐减小趋于0;拐点处的水平变形值与曲率值均为0.反演得出大采深综放工作面地表移动预计参数及地表移动角量参数,预计地表达到稳态时,地表最大下沉量为5 003 mm.此成果能够为该矿"三下开采"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开采沉陷 非充分采动 概率积分法 地表移动变形 反演模拟
下载PDF
基于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与负指数法的动态沉陷预计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小华 胡海峰 廉旭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8-162,共5页
为了探讨采矿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的发生发展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与负指数法的动态沉陷预计方法。该方法以研究描述地表沉陷区观测点下沉变化过程的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为基础,认为Weibull时间序... 为了探讨采矿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影响的地表移动变形的发生发展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与负指数法的动态沉陷预计方法。该方法以研究描述地表沉陷区观测点下沉变化过程的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为基础,认为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在描述地表观测点沉陷的动态过程时,不仅能较好地拟合下沉-时间(wt)曲线,而且由此推出的速度-时间(v-t)曲线和加速度-时间(a-t)曲线也能够很好地符合地表沉陷随时间变化的物理过程。基于实测资料确定的负指数法在描述地表移动盆地时具有实践应用性强、预计精度高等特点,给出了走向主断面半无限开采负指数法的下沉预计公式及参数求取方法。根据主断面动态沉陷模型的一般形式,将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与负指数预计函数相结合,建立了充分采动条件下沉陷盆地走向主断面的动态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和水平变形模型,并对某煤矿的地表动态沉陷进行了预计,结果表明,预计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为实现矿区地表动态沉陷预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时间序列函数 负指数法 地表移动变形 动态预计
下载PDF
厚松散层下多煤层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蒯洋 刘辉 +2 位作者 朱晓峻 郑刘根 陈永春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多煤层重复开采对地表移动的影响,结合淮南矿区地质采矿条件,在分析顾桥煤矿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重复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并建立了地表变形参数与采动次数之间的关...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多煤层重复开采对地表移动的影响,结合淮南矿区地质采矿条件,在分析顾桥煤矿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重复开采地表变形规律,并建立了地表变形参数与采动次数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厚松散层下首次开采时地表下沉系数大于1,随着采动次数的增加,松散层逐渐被压实,地表下沉系数呈现线性增大的趋势,但3次开采后松散层已经压实,下沉系数趋于稳定,不再随采动次数增加而增大;达充分采动后,地表移动盆地范围不再增大,但受到采深增大的影响,主要影响角正切、边界角与采动次数之间均呈线性增大关系。该成果为研究厚松散层重复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重复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数值模拟 采动次数
下载PDF
结构面对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席人双 陈从新 +1 位作者 肖国锋 黄平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32-538,共7页
以程潮铁矿东区为例,通过现场结构面调查、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监测,分析了该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与结构面的关系。结果表明: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主要受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控制,特别是结构面的影响,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值均与... 以程潮铁矿东区为例,通过现场结构面调查、地表及深部岩体变形监测,分析了该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与结构面的关系。结果表明:程潮铁矿东区地表及岩体移动变形主要受该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控制,特别是结构面的影响,变形方向和变形量值均与理论预期不同。NNE、NE向结构面的存在控制着岩体向采空区运动的侧向边界条件,同时导致变形方向的向西偏转,NWW向结构面的松动导致东主井区岩体向采空区的倾倒变形,地表变形在南北剖面上呈三级阶梯分布;西风井相对东西采空区的特殊位置以及NE向结构面的影响使其变形值小于预期,是该区相对安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矿 地表变形 岩层移动 结构面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地表移动与变形曲线形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永树 韩丽萍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8-144,共7页
本文根据地表移动基本原理及褶曲构造矿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给出了向斜构造和背斜构造矿层开采时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曲线,总结出下沉盆地中地表沉陷的分布特征;从地表移动机理方面对三种基本构造形式的下沉曲线形态进行分析,合理... 本文根据地表移动基本原理及褶曲构造矿层开采地表移动预计方法,给出了向斜构造和背斜构造矿层开采时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曲线,总结出下沉盆地中地表沉陷的分布特征;从地表移动机理方面对三种基本构造形式的下沉曲线形态进行分析,合理地解释了产生曲线形态差异的基本原因;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 变形曲线 形态分析 矿层开采
下载PDF
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变形预计新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曹阳 颜荣贵 +1 位作者 贺跃光 曾卓乔 《矿冶》 CAS 2002年第4期5-8,共4页
论述了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移动不同于煤矿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征、机制与规律、变形预计方法 ,指出了关键在于前者属构造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 ,后者属自重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此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规律与变形预计方法已成功... 论述了崩落法开采急倾斜矿床地表移动不同于煤矿地表移动的宏观破坏特征、机制与规律、变形预计方法 ,指出了关键在于前者属构造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 ,后者属自重应力型矿山开挖卸载。此构造应力型矿山地表移动规律与变形预计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矿山开采设计 ;其变形预计工程处理方法与原则 ,可广泛用于水平向构造应力显著的崩落法开采急倾斜赋存的金属、煤矿床 ;它成为有别于煤矿地表移动的一大新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法开采 急倾斜矿床 煤矿 地表移动 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 变形
下载PDF
抚顺西露天矿地下开采诱发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世国 马银阁 曾志翔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2-225,共4页
为研究抚顺西露天矿地下充填开采诱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采区开挖充填后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影响,得出开采后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值,并计算相应变形值,预测出移动角及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 为研究抚顺西露天矿地下充填开采诱发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方法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不同采区开挖充填后对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的影响,得出开采后地表沉降与水平位移值,并计算相应变形值,预测出移动角及地表移动变形影响范围。结果表明:随着采区的不断开采,地表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倾斜变形、曲率、水平变形均不断增大,开采影响范围也逐渐增大,境界线最终确定在N1400左右,即在露天坑内,周围建筑物不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移动变形 充填开采 地表沉降 变形值 防护措施 露天矿
下载PDF
大柳塔煤矿地表沉陷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祺钰 吕英华 +3 位作者 陈明浩 于永宁 陶亚飞 高森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210,共6页
以大柳塔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现场资料数据分析,对大柳塔矿地表移动沉陷进行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提高,使得煤层上覆岩层的各个层次下沉的速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快,从而使得上覆岩层的相对悬空... 以大柳塔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现场资料数据分析,对大柳塔矿地表移动沉陷进行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提高,使得煤层上覆岩层的各个层次下沉的速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快,从而使得上覆岩层的相对悬空时间减少,所以导致了地表移动变形的集中;通过对工作面地表现场的实际测量和分析得出了地表下沉的最大速度是430 mm/d,因为地表下沉的速度大,所以从开始下沉到达到下沉的最大值所用时间较短,并且下沉量大,走向观测线上的点Z10的最大下沉量为3.959 m,并且由于下沉地区中心位置的下沉量较大,而且采区四周的下沉量在较小的范围内快速降低,下沉地区的边界十分收敛,从而导致了下沉地区的边缘非常陡峭;地表从开始下沉到接近最大下沉量所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而且稳定时间较长,最后下沉100 mm接近10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表沉陷 移动变形 浅部开采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大采深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预计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春意 崔希民 +2 位作者 郭增长 袁德宝 胡青蜂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5-439,共5页
条带开采是进行建筑物下采煤时限制地表变形的措施之一,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以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以林南仓矿实测资料为依据,对开采区域-650水平深部条... 条带开采是进行建筑物下采煤时限制地表变形的措施之一,深部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与一般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相比发生了较大改变.以极不充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理论为基础,以林南仓矿实测资料为依据,对开采区域-650水平深部条带开采进行了预计,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为68 mm,预计下沉中误差为39 mm,远远小于经验公式预计下沉的最大偏差319 mm和预计下沉中误差217 mm.表明基于极不充分开采的地表沉陷预计理论改善了预计精度,对于研究深部条带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的规律,解放建筑物下压煤,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务带开采 开采沉陷预计 地表移动和变形 深部开采 概率密度函数
下载PDF
亭南煤矿村庄下宽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余学义 刘传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8-122,共5页
为了研究村庄下压煤宽条带开采方法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以及确立合适的开采参数,以彬长矿区亭南煤矿村庄下压煤的实际条件为背景,在分析该矿一盘区条带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宽条带开采... 为了研究村庄下压煤宽条带开采方法对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的影响以及确立合适的开采参数,以彬长矿区亭南煤矿村庄下压煤的实际条件为背景,在分析该矿一盘区条带工作面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观测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宽条带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合使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优化条带开采方案。结果表明,亭南煤矿一盘区建筑物下厚煤层宽条带综放开采的采宽在100~116m,留宽在80~100m时能够有效控制地表移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下开采 宽条带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