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丽 高嫄 +1 位作者 张凯 张雪君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E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且常规超声诊断有浅表软组织肿物的病人50例,共64个肿物。采用常规超声测量肿物大小、纵横比并观察其形... 目的探讨超声助力式弹性成像(E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Q)技术对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且常规超声诊断有浅表软组织肿物的病人50例,共64个肿物。采用常规超声测量肿物大小、纵横比并观察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指标,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信号,采用助力式EI获得肿物的弹性影像,并进行半定量评分,采用VTQ技术测量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超声、EI评分和VTQ技术对良恶性浅表软组织肿物的诊断效能。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良恶性肿物间的SWV,绘制SWV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64个肿物中,病理诊断良性肿物51个,恶性肿物13个。常规超声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10/13)、90.2%(46/51)、87.5%(56/64),E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6.9%(10/13)、88.2%(45/51)、85.9%(55/64),EI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6%(11/13)、94.1%(48/51)、92.2%(59/64)。VTQ检测恶性肿物的SWV高于良性肿物(P<0.05)。取SWV值2.995 m/s作为诊断阈值时,VTQ鉴别诊断肿物良恶性的AUC为0.983,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90.2%。结论EI弹性评分可半定量反映肿物组织的硬度信息,VTQ可定量评估肿物组织硬度弹性特征,两种成像模式对鉴别诊断浅表软组织肿物良恶性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 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松华 吴媛媛 +3 位作者 李仁富 张娜 郭思岑 李怀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742-1745,共4页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对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8例软组织肿块的声像表现,总结其二维及血流分布特点。结果:118例肿块中超声检出率100%,其中良性肿块114例,占96.6%,恶性肿瘤4例...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对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探讨超声对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8例软组织肿块的声像表现,总结其二维及血流分布特点。结果:118例肿块中超声检出率100%,其中良性肿块114例,占96.6%,恶性肿瘤4例,占3.4%,误诊11例占9.3%,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7%。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浅表软组织内肿物的形态、大小及深度,区分肿物的囊实性,显示血流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超 肿块 浅表 软组织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丹丹 张刚 王少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3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计算高频...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计算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及不同疾病的诊断的准确率是否具有差异,并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计算图像优良率。结果患者入院后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甲状腺疾病15例,乳腺疾病29例,男性外生殖器疾病18例,浅表软组织病变16例。甲状腺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3.33%,乳腺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3.10%,男性外生殖器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4.44%,浅表软组织疾病变高频超声检出率为87.50%,4种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频超声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优图像71例,良图像5例,差图像2例,图像优良率为97.44%。结论高频超声对各类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图像优良率高,且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浅表软组织 小器官 诊断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建华 郑云慧 马淑梅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体表软组织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手术病理确诊的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类型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分析高频超声对不同... 目的分析体表软组织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手术病理确诊的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不同类型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超声表现,分析高频超声对不同类型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符合率,对比观察良恶性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血流分级。结果 87例体表软组织肿块患者超声诊断80例,诊断符合率为91.95%,误诊7例中3例脂肪瘤误诊为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误诊为恶性肿瘤,1例单纯淋巴结炎性肿误诊为淋巴转移,1例血管瘤被误诊为纤维瘤。体表软组织良性肿块CDFI血流分级显著低于恶性肿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对体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符合率高,可以确定肿块的大小、边界、形态等,且有助于体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体表软组织 肿块 诊断
下载PDF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彭基 刘滨月 +1 位作者 朴春玉 鄂占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6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共70个肿块。给予研究对象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成像结果分为0、Ⅰ、Ⅱ、Ⅲ、Ⅳ共5级,其中Ⅲ级为浅表软组织良、恶性的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6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共70个肿块。给予研究对象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成像结果分为0、Ⅰ、Ⅱ、Ⅲ、Ⅳ共5级,其中Ⅲ级为浅表软组织良、恶性的诊断临界标准,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鉴别。结果体表软组织的良性肿块中以0~Ⅱ级弹性居多,体表软组织的恶性肿块中以Ⅲ~Ⅳ级弹性分级居多,良恶性肿块的弹性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特性的一种新兴评估手段,临床有助于鉴别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良恶性,且准确率较高,但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弹性分级标准仍存在部分重叠,有待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浅表软组织 良恶性肿块 鉴别诊断价值
下载PDF
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的高频超声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钟敏 肖斌彬 +1 位作者 张又红 程晓雪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总结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的高频声像图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高频声像图特点,对声像图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共探及包块70个,包块定性符合率为97.1%(68/7... 目的总结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的高频声像图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高频声像图特点,对声像图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共探及包块70个,包块定性符合率为97.1%(68/70),异物种类判断正确率91.2%(62/68),异物性包块大小:1.9±0.5cm,异物长径:0.8±0.3cm。异物性包块分为金属类异物性包块,非金属类异物性包块,草木类异物性包块,线头异物性包块四类,高频声像图显示大部分包块内部呈低回声,少部分包块呈稍强回声,包块内见形态各异的强回声光团或光带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结论高频超声对探测浅表软组织异物性包块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安全、快捷、费用较低廉,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异物性包块 高频超声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ROC曲线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文瑛 李义学 +4 位作者 王晓岩 赵丽 聂明辉 赵俊玲 冯佩明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效能ROC曲线。【方法】选择疑似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以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比...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应用效果及效能ROC曲线。【方法】选择疑似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以病理组织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析其超声特点;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超声弹性成像、二维超声在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中的诊断效能。【结果】126例疑似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患者均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其中良性肿物105例,恶性肿瘤21例;二维超声检查最终确诊109例,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为86.51%;超声弹性成像最终确诊119例,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4.44%;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ROC曲线结果表明:超声弹性成像联合二维超声用于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中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超声弹性成像和二维超声(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用于浅表器官及软组织肿块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具有典型的超声特点,且联合二维超声检查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浅表器官 软组织肿块 二维超声 诊断效能 ROC曲线
下载PDF
吻合远端浅静脉干的带蒂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14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涛 陈振兵 +3 位作者 陈燕花 丛晓斌 季伟 徐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 评价吻合远端浅静脉干对带蒂穿支皮瓣静脉回流的改善和创面修复效果.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1~2条浅静脉干的方法,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4例,其中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5例,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3例,掌背... 目的 评价吻合远端浅静脉干对带蒂穿支皮瓣静脉回流的改善和创面修复效果.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1~2条浅静脉干的方法,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4例,其中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5例,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3例,掌背动脉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外踝上穿支皮瓣1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评价肿胀情况;1个月行多普勒血流仪检测静脉吻合口的通畅情况,6 ~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结果 1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小部分表层坏死,经换药在1个月后愈合;共吻合浅静脉17条,1个月后检查吻合口均通畅;术后7d,皮瓣早期肿胀:Ⅰ度4例,Ⅱ度10例;术后6个月:Ⅰ度11例,Ⅱ度3例.11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患者对皮瓣外形均满意. 结论 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浅静脉能有效改善其静脉回流,减轻皮瓣的术后肿胀度,且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超引流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分析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于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3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对浅表...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准确率为96.67%(58/60)。结论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以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小器官疾病 高频超声 临床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旭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第2期133-135,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门诊行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诊断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二维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手术结果作为金...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门诊行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诊断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二维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病理手术结果显示75例患者(87个肿块)中,良性肿块60个,恶性肿块27个。二维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64.37%,灵敏度为44.44%,特异度为73.33%;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准确率为86.21%,灵敏度为74.07%,特异度为91.67%;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高于二维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具有积极作用,其特异度、灵敏度高,可有效鉴别良恶性肿块,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弹性成像 浅表软组织 良恶性肿块 诊断准确率 特异度 灵敏度
下载PDF
不同超声频率探头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频率探头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采用7.5 MHz、9 MHz、12 MHz的超声探头对患者...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频率探头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分别采用7.5 MHz、9 MHz、12 MHz的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采用不同超声频率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时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检出率。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本组102例患者中,有浅表软组织病变患者28例,小器官疾病患者74例。在74例小器官疾病患者中,有乳腺疾病患者41例,甲状腺疾病患者33例。采用7.5 MHz、9 MHz、12 MHz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时,102例患者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48.04%、59.80%、81.3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5 MHz、9 MHz超声探头相比,采用12 MHz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时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7.5 MHz、9 MHz、12 MHz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时,浅表软组织病变、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采用12 MHz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检查时乳腺疾病的检出率显著高于7.5 MHz、9 MHz超声探头的检出率,浅表软组织病变、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7.5 MHz超声探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7.5 MHz、9 MHz超声探头相比,采用12 MHz超声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可更清晰地显示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内部的肿块形态、结构、血供情况等,病变的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探头 高频超声 浅表软组织 小器官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不同超声频率探头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价值研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怀红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1期50-52,56,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频率探头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高频... 目的分析不同超声频率探头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高频率探头超声检查和低频率超声检查,对比两种频率探头超声检查结果。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均为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高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有78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低频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共有70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浅表软组织疾病患者9例,男性外生殖器疾病患者21例,乳腺疾病患者3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18例。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疾病、男性外生殖器疾病的诊断符合率高于低频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各类浅表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准确性较高,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小器官 高频超声 低频超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筱姣 《当代医学》 2021年第4期49-51,共3页
目的探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患者86例,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予以全景超声成像技术检查。... 目的探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患者86例,以整群随机化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以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予以全景超声成像技术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小器官检查正确率、浅表软组织检查定位正确率。结果研究组小器官检查正确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浅表软组织检查定位正确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诊断中具有高分辨率特征,能有效诊断小器官和浅表组织肿块,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超声成像 小器官 浅表软组织
下载PDF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踝、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超斌 陈振兵 王忠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4期4194-4196,共3页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周、足近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周、足近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6例18处创面。近、远端蒂最大皮瓣面积分别为7 cm×13 cm和8 cm&...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周、足近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周、足近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6例18处创面。近、远端蒂最大皮瓣面积分别为7 cm×13 cm和8 cm×15 cm。术中皮瓣周缘扩大切取宽约1 cm筋膜脂肪瓣,从肌膜下游离掀起皮瓣,切取前外侧和外侧2个肌间隔组织,分层缝合深筋膜和皮肤。结果2例皮瓣边缘约2 cm坏死,经换药治愈;其余皮瓣均成活。随访3~18个月,足踝部皮瓣臃肿5例,行皮瓣修整术后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痛性神经瘤1例,行神经松解包埋术治愈;与肌腱粘连1例,松解术后足趾运动功能改善。功能优良率81%。患者主观评价满意11例,一般4例,不满意1例。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面积大且方法简单,吻合神经可恢复皮瓣感觉,是一个修复小腿、踝、足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神经 修复 软组织缺损 皮神经营养皮瓣
下载PDF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二林 阿不来提·阿不拉 +2 位作者 蔡飞宇 王鑫 任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1-277,共7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应用分叶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1例车祸外伤,8例机器碾压伤,2例医源性并发症。小腿部及足踝部14例,手部及腕部7例。创...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应用分叶ALTPF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21例,其中11例车祸外伤,8例机器碾压伤,2例医源性并发症。小腿部及足踝部14例,手部及腕部7例。创面面积17.0 cm×12.0 cm~20.0 cm×14.0 cm,其中8例合并骨折、骨外露,13例合并肌腱、神经外露。13例为两个相邻的创面,8例为一个宽大创面。设计分叶ALTPF进行创面修复。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质地、外形、感觉及供区瘢痕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术后21例患者受区均未出现感染,所有皮瓣成活。本组2例出现静脉危象,1例术后5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探查发现吻合的2条静脉均出现血栓,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皮瓣完全成活;另1例术后2 h出现一叶皮瓣静脉危象。急诊探查发现皮瓣内侧缘回流至大隐静脉的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口栓塞,经过取栓后再次吻合,皮瓣成活。所有供区创面均一期愈合。随访6~30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外形轻度臃肿,感觉迟钝,供区仅有线形瘢痕,外观评价良好。结论分叶ALTPF可一期修复较大或邻近的两个创面,最大程度减少供区的损害,是一种修复四肢宽大或邻近两个创面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分叶穿支皮瓣 浅静脉 四肢 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志强 宋润来 李梅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 mm×3 cm^8 cm×6 cm)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5 mm×3 cm^8 cm×6 cm)采用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周~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良好。结论逆行腓浅血管筋膜蒂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中下段创伤修复的需要,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血管 外科皮瓣 腿损伤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在小腿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晓军 苏利国 +4 位作者 刘勇 段家波 张晓军 樊利军 张会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膝关节至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3周-5年。27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采用腓浅动脉... 目的探讨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膝关节至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移位治疗。结果随访31例,时间3周-5年。27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前外侧创伤修复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浅动脉 软组织损伤 腿损伤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桂英 《上海医学影像》 2006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与手术或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炎性病变可根据声像图给予提示,6例炎性病变则须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各类炎性病变声...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浅表软组织炎性病变进行高频彩超检查,并与手术或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炎性病变可根据声像图给予提示,6例炎性病变则须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各类炎性病变声像图均示肿胀、病灶局部增厚或肿块;病灶内彩色血流不同程度增加。结论使用高频彩超检查使各类炎症声像图显示更清晰、诊断更明确,给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炎性病变 高频彩超
下载PDF
基于振荡波数的浅表软组织界面信号特征分析
19
作者 廖长义 王华 +1 位作者 周慧婷 汤旭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81-1984,共4页
基于超声射频回波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介质界面超声检测回波信号的卷积模型,解释了界面信号振荡波数变化的原因,探讨一种识别浅表软组织介质界面回波信号的方法。实验选取浅表软组织超声射频回波信号,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对信号... 基于超声射频回波信号,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介质界面超声检测回波信号的卷积模型,解释了界面信号振荡波数变化的原因,探讨一种识别浅表软组织介质界面回波信号的方法。实验选取浅表软组织超声射频回波信号,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并把重构信号振荡波数作为界面信号特征。计算机模拟和实验中结果表明,振荡波数可以有效地描述软组织界面信号特征,并应用振荡波数对浅表软组中的深、浅筋膜界面进行了识别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软组织 多层界面 信号识别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远端为蒂的腓肠浅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20
作者 许声联 林延军 +1 位作者 邹重文 汪群力 《海南医学》 CAS 2000年第6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以远端为蒂的腓肠浅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以远端为蒂的腓肠浅血管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5例.伴有骨缺损4例... 目的评价以远端为蒂的腓肠浅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以远端为蒂的腓肠浅血管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骨外露5例.伴有骨缺损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贴骨瘢痕2例.伴有跟骨骨髓炎1例。足背部皮肤慢性溃疡、骨外露 1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小 7.5cm × 5.5cm;最大 10cm×8cm。结果:移植的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经6—18个月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外观及功能满意.部分皮瓣恢复感觉功能。结论:利用以远端为蒂的腓肠浅血管筋膜皮瓣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局部带蒂皮瓣,该皮瓣血供及回流血管均较丰富.移植后不会造成皮瓣肿胀。而且切取方法简单,旋转范围大,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浅血管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