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法对半夏药材干燥特性、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寅珠 刘勇 +4 位作者 黄必胜 刘艳菊 刘启 雷咪 刘大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5845-5853,共9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 目的为探究不同初加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热风干燥)对半夏Pinelliae Rhizoma药材块茎外观性状、内在结构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筛选适宜的半夏药材产地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晒干、阴干、热风干燥(40、55、70℃)方法下潜江新鲜半夏水分比、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对半夏药材外观性状、折干率、密度、灰分、浸出物、淀粉以及核苷类成分(鸟苷、尿苷、腺苷、肌苷、尿嘧啶、次黄嘌呤)含量的影响,对药材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鲜半夏采用传统阴干耗时最长,约179 h,药材表面变为黑褐色,品相差,切面呈絮状,粉性不足;晒干较阴干耗时缩短40.8%,药材外观性状好,密度高,质坚实,直链淀粉含量最高,核苷类成分含量整体较高;鲜半夏采用热风干燥处理速率加快,耗时较阴干法缩短59.8%~89.9%,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药材内部出现开裂甚至空心的现象,角质样严重,支链淀粉含量高,粉性降低,55℃烘干处理品相较好,浸出物含量随温度升高较阴干法降低7.8%~24.6%,尿苷、尿嘧啶、腺苷70℃烘干时含量最高,次黄嘌呤与肌苷含量40℃与55℃烘干处理最高,鸟苷含量阴干处理最高。结论从外观性状、药效成分含量及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半夏药材产地加工方法以晒干为宜;若药材加工量较大,半夏药材产地加工可以采用日光温室大棚多层晾晒技术和开发低温仿日晒干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干燥 色差 晒干 阴干 热风干燥 外观性状 折干率 密度 灰分 浸出物 淀粉 核苷 鸟苷 尿苷 腺苷 肌苷 尿嘧啶 次黄嘌呤 药材品质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式对夏季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奕 罗红玉 +5 位作者 袁林颖 吴全 杨娟 王杰 张莹 钟应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共9页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夏季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重庆地产绿茶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供试...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夏季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重庆地产绿茶香气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供试茶样共检测到120种香气,主要为醇类、酯类、烯类、脂肪烃类。与烘青比较,经晒青结合烘干后,重庆地产绿茶醇类种类增多,其中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4-萜烯醇、2-癸烯-1-醇、橙花叔醇等萜烯醇含量明显升高,醛类、酮类种类无明显变化,酯类种类差异明显,其他香气种类变化规律不一致。总体上60℃低温烘干能保留更多的挥发性成分,而相同的烘干温度下,挥发性成分总含量随晒青时间延长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β-紫罗酮、月桂烯是各茶样共有的香气物质,各茶样β-紫罗酮的OAV值在351.4~595.7之间,对香气贡献最大,各茶样月桂烯的OAV值均>1,对茶叶香气贡献较大,故所有茶样均具有清甜香或甜香,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但部分特殊的花果香或是坚果香并未在审评中表现出来,可能是被晒青产生的日晒味所掩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晒干 烘干 香气成分 气味活度
下载PDF
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辉 孙峰 +5 位作者 陈光 张雯 郭春苗 樊丁宇 周晓明 卢春生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1-877,共7页
【目的】探明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无核白鸡心’为试材,2010年、2011年连续2 a分别采用晒制和晾制2种方式制得葡萄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常规方法对其香气成分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 【目的】探明制干方式对‘无核白鸡心’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无核白鸡心’为试材,2010年、2011年连续2 a分别采用晒制和晾制2种方式制得葡萄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常规方法对其香气成分和营养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晒制和晾制方式对葡萄干的营养品质影响较小,但是对葡萄干的加工耗时、色泽以及葡萄干的香气影响较大,晒制葡萄干检出48种香气成分,晾制葡萄干检出54种香气成分,晒制葡萄干的乙醇和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低于晾制葡萄干,而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和乙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晾制葡萄干。【结论】晒制和晾制方式对葡萄干的营养品质无显著性影响,但是显著影响葡萄干的外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干 晒制 晾制 芳香物质 营养成分
下载PDF
5种干燥方式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明娟 王颖 +4 位作者 张雅媛 游向荣 周葵 卫萍 韦林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2,共9页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太阳光晒干5种干燥方法制备木薯酸淀粉,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性能进行综合评... 为探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木薯酸淀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后,采用热风干燥、热泵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太阳光晒干5种干燥方法制备木薯酸淀粉,对其性能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性能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热风干燥的木薯酸淀粉粒径跨度最大,为2.36,透明度、碘蓝值和持油性最小,分别为21.57%、8.96和1.74 g/g;热泵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比表面积最小,为351.83 m2/kg,堆积密度、析水率和凝沉性最高,分别为0.87 g/mL、33.02%和74.89%;真空冷冻干燥的木薯酸淀粉堆积密度、休止角和析水率最低,分别为0.73 g/mL、37.49°和4.64%,透明度、碘蓝值和持水性最高,分别为27.03%、19.64和1.43 g/g,溶解性最高;喷雾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比表面积、休止角和持油性最高,分别为407.43 m2/kg、54.11°和2.33 g/g,凝沉性最低,为67.00%;晒干的木薯酸淀粉跨度和持水性最低,分别为1.73和1.08 g/g。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真空冷冻、喷雾、晒干、热风和热泵干燥的木薯酸淀粉性能综合评分分别为0.60、0.38、0.18、-0.50和-0.64。综合分析,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木薯酸淀粉性能最好,其次为喷雾干燥,晒干次之,热风和热泵干燥的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酸淀粉 热风干燥 热泵干燥 真空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晒干 淀粉性能
下载PDF
枸杞晒干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朋亮 廖若宇 +2 位作者 王旭 龚媛 刘敦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9-83,共5页
本实验在枸杞表面涂抹Na2CO3、Na2SO3溶液作为除蜡剂,以不涂抹除蜡剂为空白对照,研究晒干过程中总黄酮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本实验在枸杞表面涂抹Na2CO3、Na2SO3溶液作为除蜡剂,以不涂抹除蜡剂为空白对照,研究晒干过程中总黄酮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检测枸杞中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变化。对总黄酮含量和PAL活性、3种不同处理方式条件下3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a2CO3、Na2SO3和空白对照处理下的枸杞在晒干过程中PAL活性、总黄酮含量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同一处理下的PAL活性和总黄酮含量变化呈显著极强正相关,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呈正相关;除蜡剂影响同一干燥时间下PAL活性、总黄酮、山奈酚、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大小,并且其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也受除蜡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黄酮类化合物 苯丙氨酸解氨酶 晒干 山奈酚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冻干与生晒西洋参饮片差异皂苷含量及促斑马鱼血管生成活性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娟 徐梦丹 +3 位作者 张雪晶 郭云龙 蔡广知 贡济宇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85-192,共8页
目的:分析和测定冻干与生晒西洋参饮片中的差异成分,并比较二者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差异。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冻干和生晒西洋参饮片的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 目的:分析和测定冻干与生晒西洋参饮片中的差异成分,并比较二者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差异。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冻干和生晒西洋参饮片的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确定2种饮片的差异皂苷成分,采用UPLC测定其中6种代表性成分在冻干与生晒西洋参饮片中的含量;选取受精24 h的转基因斑马鱼品系Tg(fli1a∶EGFP)胚胎,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冻干与生晒西洋参70%甲醇提取物(10、30 mg·L^(-1))干预正常斑马鱼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Ⅱ(PTK787)诱导的节间血管(ISV)损伤斑马鱼模型,观察斑马鱼肠下静脉(SIV)和ISV发育情况,测定SIV直径、平均交叉数和平均发芽数,计算ISV血管指数,比较2种饮片的促血管生成活性。结果:冻干与生晒西洋参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50,分别确定了17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分别为峰6(人参皂苷Rg_(1))、峰7(人参皂苷Re)、峰8(人参皂苷Rb_(1))、峰11(人参皂苷Rc)、峰13(人参皂苷Rb_(2))、峰16(人参皂苷Rd);PCA及OPLS-DA筛选出11种差异性皂苷成分,表明2种饮片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冻干西洋参饮片中人参皂苷Rg_(1)、Re、Rb_(1)、Rb_(2)含量高于生晒西洋参饮片,而人参皂苷Rc、Rd含量低于生晒西洋参饮片(P<0.05,P<0.01)。在对正常斑马鱼胚胎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中,与空白组比较,冻干及生晒西洋参高剂量组SIV血管直径、平均发芽率及平均交叉率均显著升高(P<0.01),且冻干西洋参组血管直径、平均交叉数及平均发芽数均高于生晒西洋参组(P<0.05)。对ISV损伤的斑马鱼胚胎促血管生成作用研究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ISV发育受到抑制;与模型组比较,冻干及生晒西洋参各剂量组均可促进ISV的生长与萌发,相同剂量下,冻干西洋参组的正常血管数目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饮片 冻干 生晒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法 促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的冬虫夏草冻干和晒干法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昝珂 赵磊 +2 位作者 过立农 郑健 马双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74-1977,共4页
该文建立HPLC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主要核苷及碱基成分,考察冻干和晒干2种加工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以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腺苷等6种主要核苷及碱基成分为对照品,采用GL Inertsustain AQ-C18色谱柱(4. 6 mm×250mm,5... 该文建立HPLC同时测定冬虫夏草中主要核苷及碱基成分,考察冻干和晒干2种加工方法对其含量的影响。以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腺苷等6种主要核苷及碱基成分为对照品,采用GL Inertsustain AQ-C18色谱柱(4. 6 mm×250mm,5μm);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 min,0~1%B;10~65 min,1%~3%B),流速1. 0 m 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进样量5μL。次黄嘌呤、黄嘌呤、尿苷、肌苷、鸟苷和腺苷分别在1. 025~20. 50(r=0. 999 8),0. 545~10. 90(r=0. 999 9),4. 051~81. 02(r=0. 999 8),4. 044~80. 88(r=0. 999 9),2. 075~41. 50(r=0. 999 9),4. 032~80. 64(r=0. 999 9)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 3%(RSD 2. 1%),101. 1%(RSD 2. 4%),97. 80%(RSD 1. 7%),101. 8%(RSD 1. 8%),98. 90%(RSD 2. 0%),98. 10%(RSD 1. 4%)。每批野生冬虫夏草样品采用冻干和晒干2种干燥方式干燥后用于比较研究。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冬虫夏草中的6种核苷及碱基类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影响,冻干法中核苷类成分的总含量高于晒干法。该研究为冬虫夏草干燥方式及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干燥方式 冻干法 晒干法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8
作者 任娟 姜誉弘 +2 位作者 刘史佳 俞凡 庞会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九蒸九晒制首乌组、九蒸九烘制首乌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1))构建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的九制何首乌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将50只ICR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九蒸九晒制首乌组、九蒸九烘制首乌组,每日腹腔注射D-半乳糖(0.5 g·kg^(-1))构建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持续12周。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方法测定小鼠的空间记忆和学习水平,计算各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检测小鼠血清及脑、肝、肾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检测小鼠肝肾功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空间记忆和学习能力明显降低,体质量、脏器指数明显下降,血清以及全脑、肝、肾匀浆中SOD、GSH-Px水平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显著上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肌酐、尿素水平显著性上升;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空间记忆和记忆水平明显改善,体质量、脏器系数显著增加,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提高SOD、GSH-Px水平,抑制MDA含量的升高,肝肾功能趋于正常。两种干燥方式的给药组小鼠的指标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干燥方法的九制何首乌的水煎液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具有抗衰老作用,且两种方法的抗衰老作用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制何首乌 晒干 烘干 抗衰老 D-半乳糖
下载PDF
晾晒对金华火腿中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一鸣 贺利庆 +1 位作者 周小理 肖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7-112,共6页
本实验以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工艺制作的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华火腿不同制作工艺过程中美拉德(Maillard)反应理化特性(色泽、褐度、标志性Maillard产物)及其风味物质变化的研究,探究了传统工艺中晾晒工艺对金华火腿中Maillard反... 本实验以传统和现代两种不同工艺制作的金华火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华火腿不同制作工艺过程中美拉德(Maillard)反应理化特性(色泽、褐度、标志性Maillard产物)及其风味物质变化的研究,探究了传统工艺中晾晒工艺对金华火腿中Maillard反应及风味物质形成的重要性。结果表明:金华火腿在两种工艺制作过程中,蛋白质含量、颜色、抗氧化活性及褐度在失水(传统晾晒/现代风干)阶段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丙烯酰胺、5-羟基糠醛、吡嗪3种Maillard标志性产物在传统工艺制作中产生的含量分别为0.16 mg/g、0.025、0.090μg/g,较现代制作工艺中3种物质的含量分别提高6.67%、31.58%和28.57%;此外,传统制作工艺所制的金华火腿中醛类、酮类、以及N、S杂环化合物类等具有风味的Maillard反应产物较现代制作工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上所述,传统工艺中晾晒工艺对金华火腿制作中Maillard反应起到促进作用,并对金华火腿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火腿 晾晒 MAILLARD反应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基于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研究板蓝根加工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林 金传山 +2 位作者 张伟 郑晓倩 朱月健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85-8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及软化切制方法对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的影响,从而建立提升黑龙江产板蓝根质量的加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晒干与烘干板蓝根药材的(R,S)-告伊春含量差异,比...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及软化切制方法对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的影响,从而建立提升黑龙江产板蓝根质量的加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板蓝根中(R,S)-告伊春含量进行测定,比较晒干与烘干板蓝根药材的(R,S)-告伊春含量差异,比较不同投料形式板蓝根颗粒和饮片中(R,S)-告伊春含量差异。结果 60 ℃烘干后的板蓝根药材中(R,S)-告伊春含量高于晒干的板蓝根药材,且能明显缩短板蓝根药材的产地干燥时间;经软化切制的板蓝根饮片中(R,S)-告伊春含量明显高于板蓝根粗颗粒。结论在板蓝根产地加工过程中,可用烘干法代替晒干法;以板蓝根药材作为中成药投料,建议采用软化切制后的板蓝根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产地加工 晒干 烘干 (R S)-告伊春 软化切制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Browning Index and CIELAB Coordinates of the Two Grape Drying Processes, Traditional Sun-Drying and Chamber-Drying and during the Ageing of Pedro Ximenez Sweet Wine 被引量:1
11
作者 Maria P. Serratosa Ana Marquez Azahara Lopez-Toledano Manuel Medina Julieta Merida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11期974-980,共7页
The color parameters during the Pedro Ximenez grape raisining, as well as the sweet wine aging process from the Montilla-Moriles grapes (Andalusia, Southern Spain), have been studied. Drying process of grapes was ca... The color parameters during the Pedro Ximenez grape raisining, as well as the sweet wine aging process from the Montilla-Moriles grapes (Andalusia, Southern Spain), have been studied. Drying process of grapes wa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the traditional sun-drying method and an alternative chamber-drying method under 50℃. Chamber-drying allows shorter drying time and select grapes at a higher ripening degree. During raisining grape musts decreased in hab (hue angle) and increased in Cab (chroma). In comparative terms, the final values of hue were virtually identical in both types of drying, although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final values of chromaticity, being lower in the chamber-drying method. Changes in the color parameters during aging were compared in commercial wines with different aging systems and without aging. Likewise, as a reference of traditional wine aging system, the color changes in wines with four aging degrees were also studied. Regarding to the commercial wines studied, it can be pointed out the wine aged without blends for 4 years significantly differed in the values of hab and C*ab of the remaining wines, which show more similar values among them and in the data obtained for the wines aged by the traditional ag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ing index CIELAB traditional sun-drying chamber-drying method aging degrees sweet wine
下载PDF
汉代制茶法探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施和森 《农业考古》 2019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王褒的《僮约》最早记载了我国西汉时期的饮茶风尚、茶叶商贸和饮用的干茶。中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茶叶的起源,还列明了300多种中草药及其炮制方法,其中"阴干暴干"是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 王褒的《僮约》最早记载了我国西汉时期的饮茶风尚、茶叶商贸和饮用的干茶。中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茶叶的起源,还列明了300多种中草药及其炮制方法,其中"阴干暴干"是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也可能为古代早期制作干茶的原始制茶法。我国汉代及之前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似有可能推动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然而,现有与茶叶相关的文献记载太过简单,使汉代的制茶法之谜,仍是待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干茶 晒干 制茶法
下载PDF
Effect of Seed Drying on Germination Behavior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weetsop (Annona squamosa)
13
作者 B. Banful P. Y. Adjei N. K. Achia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年第4期443-447,共5页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Kwame Nkrum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masi (KNUST) Ghan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pril, 20...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at the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Kwame Nkrum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masi (KNUST) Ghana from September, 2009 to April, 2010, to determine the most appropriate drying method, as a post harvest practice, that would ensure high percentage germination ofAnnona squamosa seeds and its subsequent effect on seedling growth. The seeds were sun-dried, air-dried under shade or kept in the fresh state. Five treatments were used, namely, Freshly Sown seeds (Treatment 1, control), Seeds Air-Dried under Shade for one day (Treatment 2); Seeds Sun-Dried for one day (Treatment 3); Seeds Air-Dried under Shade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Treatment 4); Seeds Sun-Dr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Treatment 5). The experiment was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CRD) and replicated three times. Drying of Annona squamosa seed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earliness and number of seeds germinated. Air drying under shade and sun-drying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improved earliness to germination (26 days after sowing) and percent total germination but air-drying under shade had better effect on total seed germination, achieving 90% germination in 42 days after sowing. Furthermore, the prevailing ambient temperature of 30 ℃-32 ℃ enhanced germination of Annona squamosa seeds.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for optimum germination, seeds of Annona squamosa should be either air-dried or sun-dr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and be incubated in an ambient temperature range of 30 ℃-32 ℃. In terms of growth, seedling growth in leaf production was better from seeds sun-dri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d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MINATION AIR-drying sun-drying fresh seeds VIABILITY sweetsop (Annona squamosa)
下载PDF
基于经典与现代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主要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杨磊 张曼华 +3 位作者 陈文明 戴冰 张志国 左亚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0-772,共3页
目的:探索何首乌经典"九蒸九晒"与"药典"两种炮制方法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炮制方法下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分析变化规律。结果:"九蒸九晒"炮制品... 目的:探索何首乌经典"九蒸九晒"与"药典"两种炮制方法对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炮制方法下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分析变化规律。结果:"九蒸九晒"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3.021%下降至0.905%;结合蒽醌含量从0.401%下降至0.015%;总蒽醌含量从0.681%下降至0.445%;游离蒽醌含量从0.281%上升至0.432%;"药典"方法炮制何首乌各指标成分含量与经典炮制方法的四蒸四晒品接近。结论: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炮制方法与"药典"炮制方法在化学成分方面存在较大区别,成分上的区别是否与肝毒性相关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九蒸九晒 药典法 二苯乙烯苷 蒽醌类
原文传递
中药材“九蒸九晒”炮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姜宇宣 谢国勇 秦民坚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19年第2期48-51,共4页
"九蒸九晒"是中药材炮制的一种古法。本文综述了部分中药品种"九蒸九晒"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一些中药品种"九蒸九晒"炮制方法的现代研究;并提出了今后中药材"九蒸九晒"炮制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九蒸九晒 历史沿革 化学变化 炮制原理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基于“九蒸九晒”炮制法的何首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及对大鼠肝脏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周杨静 唐俊峰 +1 位作者 高峰 卫培峰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4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索何首乌在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过程中游离蒽醌、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蒸九晒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生首乌... 目的探索何首乌在传统炮制方法九蒸九晒过程中游离蒽醌、二苯乙烯苷、没食子酸变化规律,并考察其对大鼠肝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九蒸九晒何首乌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采用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生首乌组、制首乌组及一蒸一晒何首乌组、三蒸三晒何首乌组、五蒸五晒何首乌组、七蒸七晒何首乌组、九蒸九晒何首乌组,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他分别灌胃相应药材水煎液,给药12周,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含量,取肝脏称重测肝脏指数。结果何首乌中游离蒽醌含量从2.3367 mg·g^-1上升至3.6411 mg·g^-1;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从4.9555 mg·g^-1下降至1.0421 mg·g^-1;没食子酸的含量从0.0050 mg·g^-1上升至0.1098 mg·g^-1。与空白组比较,五蒸五晒何首乌组大鼠血清ALT含量明显上升,生首乌组及所有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ST含量明显升高,生首乌组和三、五、七、九何首乌蒸晒组大鼠血清ALP含量明显升高,九蒸九晒何首乌组肝脏重量明显增加。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后,可使游离蒽醌和没食子酸含量明显升高,二苯乙烯苷含量显著下降。对大鼠长时间给予九蒸九晒何首乌水煎液,可造成不同程度肝损伤,随着蒸晒次数的增加,损伤程度先上升后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九蒸九晒 化学成分 肝损伤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分析技术的九蒸九晒大黄饮片气味表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涛涛 代悦 +2 位作者 于淼 肖永庆 李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16-121,共6页
目的:通过对大黄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的气味物质进行分析,探究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大黄气味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电子鼻系统对1~9次蒸晒大黄、生大黄、熟大黄样品进行气味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载荷(Loadings)... 目的:通过对大黄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的气味物质进行分析,探究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大黄气味的变化规律。方法:运用电子鼻系统对1~9次蒸晒大黄、生大黄、熟大黄样品进行气味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及载荷(Loadings)分析对获得的特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以蒸晒6次为转折点,可以从气味上将不同蒸晒次数的大黄供试品分为两大类,蒸晒1~5次的大黄供试品可聚为一类,而蒸晒6~9次的大黄供试品气味与蒸晒1~5次样品有明显差异,主要气味物质在蒸晒第6次时达到最大响应,六蒸六晒大黄无机硫类化合物的响应值约为一蒸一晒大黄的2.7倍。此外,与生大黄比较,传统九蒸九晒大黄和现代熟大黄的气味均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九蒸九晒大黄无机硫类化合物的响应值约为生大黄的2.2倍。从气味角度分析,九蒸九晒大黄中无机硫类化合物、氮氧类化合物的响应值均高于熟大黄,提示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结论:电子鼻技术从气味特征上初步明确了大黄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气味的动态变化规律,并且从气味特征上明确了九蒸九晒大黄与熟大黄的差异,为揭示大黄九蒸九晒炮制原理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大黄 九蒸九晒 智能感官技术 中药炮制 主成分分析(PCA) 线性判别分析(LDA)
原文传递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优选及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梦娇 蒲俊安 +3 位作者 戴冰 杨全伟 张志国 杨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索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及不同炮制品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蒸制时间、炮制次数、晒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炮制工艺;以细胞... 目的探索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及不同炮制品对正常人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蒸制时间、炮制次数、晒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炮制工艺;以细胞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何首乌不同炮制品对L02肝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优选的何首乌"九蒸九晒"最佳炮制工艺为:蒸制4 h,晒制4 h,蒸晒11次。优选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为2.86%,药典法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为23.67%。结论本研究优选的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结果可靠,评价指标可控,所得炮制品的肝细胞抑制率低于药典法炮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九蒸九晒 正交试验 L02肝细胞
下载PDF
晒干处理对花生过敏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常雪娇 李坤 +2 位作者 张英 陈红兵 吴志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花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花生过敏通常是终身的。晒干是花生加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新鲜花生进行去壳晒干和带壳晒干2种不同的晒干处理,探索不同晒干方式对花生过敏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采用凯氏定氮法、二喹啉甲酸法和聚丙... 花生是八大食物过敏原之一,花生过敏通常是终身的。晒干是花生加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新鲜花生进行去壳晒干和带壳晒干2种不同的晒干处理,探索不同晒干方式对花生过敏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影响。采用凯氏定氮法、二喹啉甲酸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花生及蛋白提取液中的蛋白浓度和过敏原蛋白的组成,用圆二色谱、紫外扫描光谱检测花生蛋白的结构变化,用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 E)结合能力表征花生蛋白潜在致敏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晒干处理后,花生蛋白与血清Ig E的结合能力显著增强(P<0.05),去壳晒干的花生蛋白质二级结构比带壳晒干的花生更有序,三级结构更加紧凑,带壳晒干的花生蛋白可能因为其结构较为松散,故与Ig E结合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干处理 花生蛋白 潜在致敏性 过敏原
下载PDF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蒲俊安 张思敏 +2 位作者 刘梦娇 肖望重 杨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713-2719,共7页
目的:建立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优化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糖的含量。以蒸制时间... 目的:建立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的方法,并优化何首乌传统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总多糖的含量。以蒸制时间、烘制时间、烘制温度为自变量,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总多糖含量为指标,结合加权综合评分法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何首乌九蒸九晒的炮制工艺并验证。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检测进样量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7~2.7μg(r=0.9971)、0.063~0.63μg(r=0.9999)、0.038~0.38μg(r=0.9909),总多糖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07~12.42μg/mL(r=0.99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3%~101.06%(RSD=0.63%,n=6)、98.74%~120.33%(RSD=1.34%,n=6)、98.39%~102.44%(RSD=1.49%,n=6)、99.51%~101.98%(RSD=0.87%,n=6)。最优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间4.5 h、烘制时间9 h、烘制温度66℃,反复炮制9次。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炮制工艺的平均综合评分为35.69分,与预测值(36.90分)的相对误差为3.30%。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优化所得炮制工艺预测性良好且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九蒸九晒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炮制工艺 含量测定 工艺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