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粒收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克如 李璐璐 +10 位作者 鲁镇胜 高尚 王浥州 黄兆福 谢瑞芝 明博 侯鹏 薛军 张镇涛 侯梁宇 李少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共7页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2013-2019年机械粒收技术联合试验示范的1250组测试样本进行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等粒收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机械粒收时籽粒... 针对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械粒收质量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不明确,该研究选择黄淮海夏玉米区2013-2019年机械粒收技术联合试验示范的1250组测试样本进行籽粒含水率、破碎率、杂质率和损失率等粒收质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机械粒收时籽粒含水率平均为27.38%,破碎率平均为9.29%,杂质率平均为1.68%,损失率平均为3.28%,籽粒含水率和破碎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从不同年份收获质量看,2018、2019年收获籽粒平均含水率下降至25.45%和25.05%,平均破碎率下降至9.07%和7.88%,虽仍然高出国家玉米机械收获规定的破碎率标准(≤5%)的要求,但收获质量已发生明显改善。破碎率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之间呈二次曲线关系,破碎率最低时籽粒含水率为21.08%。因此,破碎率高仍然是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高是导致破碎率高、制约机械粒收的主要原因。针对黄淮海夏播区热量资源梯度分布差异较大,玉米收获季节窗口期短的特点,选择早熟、脱水快的品种,进行品种脱水与区域气候资源配置,进一步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规范宜机械粒收栽培技术以及收获机操作规程是破解黄淮海夏玉米粒收质量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作物 夏玉米 机械粒收 收获质量 品种 热量资源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Yangtze-River Basin 被引量:16
2
作者 简茂球 乔云亭 +1 位作者 袁卓建 罗会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mode variance friction, the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not only reveals more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but also helps to distinguish the regions with a high degree of dominant EOF modes representing the analyzed observational variabl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iagnostic studies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1966 to 2000 show that in summer,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belt-area from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northeastward to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linked to strong (weak)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hile the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area to the south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weak (strong) heat sources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ources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summer rainfall Yangtze River basin
下载PDF
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秀萍 方文松 +1 位作者 杜子璇 刘天学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8,共8页
为了对河南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评估,利用夏玉米发育期资料和对应时段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1970~1999年间夏玉米开花期高温日数变化不大,2000~2009年间高温... 为了对河南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化评估,利用夏玉米发育期资料和对应时段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1970~1999年间夏玉米开花期高温日数变化不大,2000~2009年间高温日数最少,2010年后明显增多。将河南省按照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和豫中划分5个区域,以豫南高温日数最多,此后依次为豫东、豫中、豫西和豫北地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夏玉米开花期平均高温日数为4~6日,豫北及豫西部分地区为2~4日,豫南部分地区为6~8日。豫南地区7月20~29日发生5日及以上高温日数的频次最高,为10年2~3次;随着日期的推后,发生5日以上高温的频次逐渐降低;8月9日后,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5日及以上高温的10年重现率降至1次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花期 高温热害 时空变化分析 高温日数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华北平原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 被引量:13
4
作者 管玥 刘佳鸿 +3 位作者 何奇瑾 李若晨 糜欣苑 秦志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6-615,共10页
利用1980−2019年华北平原4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将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3d及以上作为高温指标,综合考虑频次和持续时间,制定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等级;利用灾害发生次数和站次比分析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基于信息... 利用1980−2019年华北平原4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将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3d及以上作为高温指标,综合考虑频次和持续时间,制定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等级;利用灾害发生次数和站次比分析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变化规律;基于信息扩散理论评估高温热害风险概率,为科学应对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保障夏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2010−2019年是华北平原夏玉米受花期高温热害影响加重的阶段,呈现连年发生、范围明显扩大的特征,河南省表现明显。(2)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高风险区主要为山东西部和河南省,山东西部以轻度热害为主,风险概率在10a一遇以上(≥10%)。河南省受灾范围广、频次高、程度重,重度高温热害的风险概率在10a一遇以上(≥10%)的面积占比为66%,5a一遇以上(≥20%)的面积占比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花期 高温热害 信息扩散理论 风险概率
下载PDF
夏玉米品种花期耐热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英波 张慧 +7 位作者 王竹 薄丽秀 武智民 薛艳芳 钱欣 代红翠 韩小伟 李宗新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43-48,共6页
花期高温是影响夏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和推广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减少高温热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10个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 花期高温是影响夏玉米稳产和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筛选和推广耐热性较强的玉米品种是减少高温热害损失的有效途径。以10个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对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继而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各品种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筛选确定夏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并以此对10个玉米品种进行花期耐高温能力强弱分类。结果表明,花期高温胁迫下,10个玉米品种产量、穗粒数和穗数分别比对照平均降低27.19%、9.31%和7.31%。主成分分析表明,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耐高温筛选的主要鉴定指标;10个夏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具有较大差异,其中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为耐高温型品种,农大108为中度耐高温型品种,登海605和农华101等6个品种为高温敏感型品种。本研究得出产量、行粒数、穗粒数、秃尖长和穗数可作为花期玉米品种耐高温能力评价的主要鉴定指标,郑单958、鲁单818和中单909可用于易发生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区域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胁迫 耐热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温对耐热大葱品种PSⅡ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雪 颜坤 +5 位作者 梁燕 张雯婷 魏佑营 董新纯 孟庆伟 赵世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81,共7页
以‘章丘大葱’为对照,研究了25~50℃下耐热大葱品种‘春味’、‘吉叶晚抽’和‘长悦’叶片丙二醛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下耐热大葱品种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下降和电解... 以‘章丘大葱’为对照,研究了25~50℃下耐热大葱品种‘春味’、‘吉叶晚抽’和‘长悦’叶片丙二醛含量,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下耐热大葱品种叶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下降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增加幅度小于章丘大葱,说明耐热大葱品种PSⅡ和细胞膜热稳定性高于章丘大葱。高温下,3个耐热大葱品种和章丘大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上升,但耐热品种上升幅度显著高于章丘大葱,表明其叶片抗氧化能力较高。因此,耐热大葱品种叶片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是其耐热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葱 耐热性 叶绿素荧光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基于《黄帝内经》“时立气布”思想的暑邪理论探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志其 韩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75-1880,共6页
《黄帝内经》"时立气布"的思想,对于"六淫"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是产生"六气"及其各自相应特性的根本原因。文章立足于中医学"气本体论"的基础之上,从《黄帝内经》"时立气布"思... 《黄帝内经》"时立气布"的思想,对于"六淫"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是产生"六气"及其各自相应特性的根本原因。文章立足于中医学"气本体论"的基础之上,从《黄帝内经》"时立气布"思想的解读入手,阐发其思想内涵及节律性特点,彰示其对于"六淫"理论构建的重要意义;进而对于"六淫"中"暑"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解读其相关性质与致病特点,分析暑病的证治规律,并对暑邪理论中诸如暑多兼湿的原因、六淫中"暑"与"火"的异同、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以"夏至"为节点区分"病温""病暑"?暑无内暑的说法是否正确?历史上两种完全不同的清暑益气汤该如何评价,对暑病的治疗法则有何启示等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以期为"暑"理论的拓展应用及"暑"病的临证辨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立气布 暑邪 清暑益气汤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过瘤胃烟酸对北方奶牛热应激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冠 曲永利 +1 位作者 陈勇 于省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0-35,共6页
通过温湿度指数确定北方高温季节奶牛的生产环境,并对烟酸在北方奶牛抗热应激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评价。选取体况、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个试验处理组,分别添加过瘤胃烟酸0 g·d^(-1)(对照组)、6 g·d-1(试... 通过温湿度指数确定北方高温季节奶牛的生产环境,并对烟酸在北方奶牛抗热应激的应用进行了系统评价。选取体况、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个试验处理组,分别添加过瘤胃烟酸0 g·d^(-1)(对照组)、6 g·d-1(试验Ⅰ组)、12 g·d^(-1)(试验Ⅱ组)。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奶牛体温、皮温、呼吸频率、产奶量以及乳成分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日粮中单独添加6 g·d^(-1)及12 g·d^(-1)过瘤胃烟酸不会对北方夏季轻度热应激的奶牛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夏季 烟酸 热应激
下载PDF
不同夏玉米品种大喇叭口期耐热性评价和鉴定指标筛选 被引量:8
9
作者 朱亚迪 王慧琴 +7 位作者 王洪章 任昊 吕建华 赵斌 张吉旺 任佰朝 殷复伟 刘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0-3143,共14页
目前,我国平均气温逐年递增、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导致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大喇叭口期正值夏玉米雌、雄穗分化的关键时期,对温度敏感,此期遭遇高温胁迫将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建立耐热性能鉴定指标体系,对品... 目前,我国平均气温逐年递增、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导致夏玉米大喇叭口期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大喇叭口期正值夏玉米雌、雄穗分化的关键时期,对温度敏感,此期遭遇高温胁迫将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建立耐热性能鉴定指标体系,对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是缓解高温热害胁迫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以近年来黄淮海地区35个主推夏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人工增温的方式,在大喇叭口期设置持续7d的高温处理,依据产量和雌、雄穗形态等多组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对其大喇叭口期的耐热性进行评价和分类,确定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耐热性能鉴定指标。结果显示,大喇叭口期高温胁迫降低雄穗小穂数量、密度、总散粉量;改变果穗形态,减少花丝数量和穗粒数,降低结实率,且粒重的增加无法弥补穗粒数下降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导致籽粒产量降低。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耐热型品种登海111、强盛339、鲁单9088、登海605、德瑞88和登海533。综合逐步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籽粒产量、穗粒数、结实率、穗长、穗粗、雄穗主轴着生小穂长度和雄穗分枝长度可作为夏玉米大喇叭口期耐热能力的鉴定指标。多元统计分析是评价玉米耐热性的有效方式,本文筛选出的耐热品种和鉴定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胁迫 耐热性 综合评价 鉴定指标
下载PDF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支蓉 高辉 孙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5,共11页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冀等地造成极其严重的雨涝灾害。2023年夏季我国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次高,北方地区暖异常明显,华北、西北等地区阶段性高温热浪尤为突出。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是由不同环流系统造成的。其中,华北南部降水异常偏多主要由7月底至8月初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气尺度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所致,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外围环流与异常偏西、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配合,再加上太行山东麓的地形效应是其主要原因。盛夏东北东部异常偏南风引导的水汽输送在整个对流层都异常偏强,造成东北北部和东部降水明显偏多,这一异常环流与初夏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减小及盛夏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均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高温热浪 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 台风杜苏芮 台风卡努
下载PDF
增施氮肥对夏玉米花后高温胁迫下籽粒碳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瑞 李向岭 +5 位作者 郭栋 王新兵 马玮 李从锋 赵明 周宝元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42-3351,共10页
花后高温是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逆境胁迫之一。目前关于增施氮肥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产量形成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证实,但相关调控途径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郑单958(Zhengdan 958... 花后高温是影响黄淮海夏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形成的主要逆境胁迫之一。目前关于增施氮肥缓解灌浆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作物产量形成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证实,但相关调控途径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用郑单958(Zhengdan 958,ZD958)和先玉335(Xianyu 335,XY335)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2个温度处理,分别为自然环境温度(ambient temperature,CK)和温室增温处理(heat stress,HS);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低施氮量(low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LN):120 kg hm–2,中施氮量(middl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MN):240 kg hm–2和高施氮量(high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HN):360 kg hm–2,研究增施氮肥对花后初期高温胁迫下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温度比,花后增温(35℃)处理20 d导致ZD958和XY335两个品种的成熟期粒重降低10.6%~19.3%,但粒重降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下降,中施氮量(MN)和高施氮量(HN)下粒重降幅(10.6%~11.2%)小于低施氮量(LN)下粒重降幅(16.2%~19.3%),说明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花后高温胁迫下的玉米粒重。这主要是因为增施氮肥有效缓解了花后初期高温胁迫对玉米籽粒氮代谢的抑制作用,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等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同时维持了碳代谢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促进了籽粒可溶性糖合成增加,从而保证了较高的籽粒灌浆物质基础。综上所述,增施氮肥可以缓解玉米花后初期高温胁迫对籽粒碳、氮代谢的抑制,促进籽粒中同化物积累而增加粒重,为黄淮海区夏玉米抗逆稳产栽培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胁迫 增施氮肥 碳氮代谢
下载PDF
2010年夏季欧亚异常阻高演变过程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小玲 丁一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9-1095,共7页
2010年6—8月,北半球存在欧亚遥相关,异常最早出现在北大西洋高空急流出口区,为负扰动,扰动沿遥相关波列向下游传播,造成莫斯科地区的高温热浪以及巴基斯坦与中国西北和东北部的暴雨洪涝。遥相关分析表明,急流出口区的负扰动首先引起俄... 2010年6—8月,北半球存在欧亚遥相关,异常最早出现在北大西洋高空急流出口区,为负扰动,扰动沿遥相关波列向下游传播,造成莫斯科地区的高温热浪以及巴基斯坦与中国西北和东北部的暴雨洪涝。遥相关分析表明,急流出口区的负扰动首先引起俄罗斯西部的正扰动,阻塞高压发展,造成持续高温干旱;之后引起西亚北部的负扰动,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与北上和西进的印度季风交汇在巴基斯坦北部,造成极严重的洪涝;8月初扰动沿高空急流继续向下游传播,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朝鲜半岛造成洪涝,甘肃舟曲突发性大暴雨和泥石流以及松花江暴雨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2010年夏季整个欧亚地区经向型环流异常发展,高空急流经向分量很大,这导致高、低纬冷暖空气在不同地区持续相互作用,不仅使阻塞高压在中高纬俄罗斯西部异常发展、强大和持续,而且使低纬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以及我国中纬度地区的强烈暴雨。季风活动在引发上述暴雨洪涝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分别表现为来自低纬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两支暖湿气流与沿着阻高东侧南下的冷空气在巴基斯坦北部上空交汇;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和中纬度西风带的水汽在我国东北以及朝鲜半岛上空交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0年夏季 欧亚环流 阻高 遥相关 热浪 洪水
下载PDF
Betaine addition to the diet alleviates intestinal injury in growing rabbits during the summer heat through the AAT/mTOR pathway
13
作者 Zimei Li Junning Pu +6 位作者 Xiang Chen Yanbin Chen Xiaoyan Peng Jingyi Cai Gang Jia Hua Zhao Gang T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4期1623-1637,共15页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etaine(Bet)inclusion in the diet on the intestinal health of growing rabbits under summer heat.A total of 100 weaned Qixing m...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etaine(Bet)inclusion in the diet on the intestinal health of growing rabbits under summer heat.A total of 100 weaned Qixing meat rabbits aged 35 d with body weight of 748.61±38.59 g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5 treatment groups:control group(basal diet)and Bet groups(basal diet+0.75,1.0,1.5 or 2.0 g/kg Bet).The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in the rabbitry during the experiment was 30.48°C 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was 69.44%.Results Dietary addition of Be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ealth status of growing rabbits(P>0.05),but it increased ileal 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 conte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under summer heat(P<0.05).Addition of 0.75 g/kg Bet up-regulated jejunal IL-4,down-regulated ileal TNF-αexpression(P<0.05).The addition of 1.0 g/kg Bet increased the villi height(VH)in the jejunum(P<0.05).Serum glucose levels were reduced,and the expression of SLC6A20 was up-regulated in jejunum and ileum of rabbits fed with 1.5 g/kg Bet(P<0.05).When added at 2.0 g/kg,Bet reduced serum HSP70 content,increased jejunal VH,and up-regulated duodenal SLC7A6,SLC38A2,mTOR and 4EBP-2 expression(P<0.05).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testinal mTOR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C7A6,SLC38A2,SLC36A1 and IL-4 expression(P<0.05).Conclusions Dietary addition of Bet can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anti-inflammatory factors through the AAT/mTOR pathway,improve the intestinal immune function,alleviate intestinal damage in growing rabbits caused by summer heat,and improve intestin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T/mTOR BETAINE Growing rabbits Intestinal injury summer heat
下载PDF
2005年初夏亚洲季风异常及对华南强降雨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鲍媛媛 金荣花 +1 位作者 琚建华 康志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57-2006年基本观测站点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所提供的2005年5-7月逐日OLR资料、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其相应的多年平均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05年初夏华南持续强降雨雨情、亚洲季风异常特征及其对华南持续...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57-2006年基本观测站点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所提供的2005年5-7月逐日OLR资料、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其相应的多年平均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05年初夏华南持续强降雨雨情、亚洲季风异常特征及其对华南持续强降雨的影向。结果表明:2005年南海季风和5月第6候爆发,较正常偏晚2候左右,导致华南前汛期比常年同期明显推迟;之后,南亚西南季风倾向于向东传播,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弱,越赤道气流偏弱,使西南季风偏北风分量偏小,而东亚槽偏深,诸多因素使得西南季风在华南一带长时间维持,造成华南持续强降雨。同时还分析了澳大利亚冷高压、青藏高原南部到孟加拉湾一带热源的异常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和华南降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持续强降雨 季风 澳大利亚冷高压 热源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Precipitation and Related Wind Dynamics and Moisture and Heat Features in Separate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efore and after Summer Monsoon Onset
15
作者 Chunyan ZHANG Donghai WANG +3 位作者 Kaifeng ZHANG Wanwen HE Yanping ZHENG Yan X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643-1660,共18页
Using surface and balloon-sounding measurements, satellite retrievals, and ERA5 reanalysis during 2011–20,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precipitation and related wind dynamics, moisture and heat features in different area... Using surface and balloon-sounding measurements, satellite retrievals, and ERA5 reanalysis during 2011–20,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precipitation and related wind dynamics, moisture and heat featur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SCS) before and after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SCSSMO). The rainy sea around Dongsha(hereafter simply referred to as Dongsha) near the north coast, and the rainless sea around Xisha(hereafter simply referred to as Xisha) in the western SCS, are selected as two typical research subregions. It is found that Dongsha, rather than Xisha, has an earlier and greater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fter SCSSMO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strong low-level southwesterly winds, coastal terrain blocking and lifting, and northern cold air. When the 950-h Pa southwesterly winds enhance and advance northward, accompanied by strengthened moisture flux, there is a strong convergence of wind and moisture in Dongsha due to a sudden deceleration and rear-end collision of wind by coastal terrain blocking. Moist and warm advection over Dongsha enhances early and deepens up to 200 h Pa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trengthened upward motion after SCSSMO, thereby providing ample moisture and heat to form strong precipitation. However, when the 950-h Pa southwesterly winds weaken and retreat southward, Xisha is located in a wind-break area where strong convergence and upward motion centers move in. The vertical moistening and heating by advection in Xisha enhance later and appear far weaker compared to that in Dongsha, consistent with later and weaker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gsha Xisha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 PRECIPITATION wind dynamics MOISTURE heat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16
作者 李志 路浩冉 +6 位作者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热害 花期 发生频率 时空分布 河南省
下载PDF
2023年汛期气候预测效果评述及先兆信号分析
17
作者 支蓉 高辉 孙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2023年夏季,我国整体表现为高温少雨的特征,旱涝分布不均。夏季台风虽然生成和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偏少,但破坏力极强。华北、西北等地阶段性高温事件异常突出,但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强度明显弱于2022年同期。从预测效果来看,2023年汛期预... 2023年夏季,我国整体表现为高温少雨的特征,旱涝分布不均。夏季台风虽然生成和登陆个数均较常年偏少,但破坏力极强。华北、西北等地阶段性高温事件异常突出,但长江流域的高温干旱强度明显弱于2022年同期。从预测效果来看,2023年汛期预测较好把握了我国北方主雨带特征,对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海河流域可能出现的较重汛情做出了准确的预测预警。对夏季热带气旋的生成个数、主要路径、影响区域等的预测与实况较为相符。对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的特征预测与实况一致,并明确指出,长江流域发生类似2022年夏季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干旱事件的可能性低。汛期预测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对华南等地的降水预测与实况出现较大偏差,对华北、黄淮等地的高温过程极端性估计不足。针对2023年汛期降水的先兆信号及其预报性能进行了回顾和评估,无论是年代际尺度还是年际尺度外强迫信号,均对我国北方主雨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同时,几乎所有先兆信号都对华南降水给出了一致的错误信息,是导致华南降水预报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高温热浪 热带气旋 先兆信号
下载PDF
An approach to predic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onset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敦欣 于乐江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21-424,共4页
In the present pap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onset and heat content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warm poo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is examined using the Scripps Institution ... In the present pape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SCSSM) onset and heat content in the upper layer of the warm poo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is examined using the 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 dataset for the period of 1955-1998 and an approach to prediction the SCSSM onset is proposed. Correlation showes that there exists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CSSM onset demarcated by 1970 with the larg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n the area west of the center of the warm pool rather than near its centers, implying certain effect from other factors involved besides ENSO. As the correlation is poor for the period before 1970, the heat content anomaly of the warm pool after 1970 is used to indicate early or late onset of the SCSSM beforehand. An ideal representative area (1°×1°) for the warm pool heat content was determined with its center at 3°N/138°E. The nearest TAO (TAO-Tropical Atmosphere Ocean-array) mooring to the center is at 2°N/137°E, and chosen to calculate the heat content for predict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AO mooring at 2°N/137°E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SCSSM onset with the heat content in the upper layer, i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SSM onset and the heat content of the warm pool runs like that of after 1970.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situation does like the one before 1970, the representative station is determined at 13°S/74°E with relatively poor correlation, meaning that the warm pool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plays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SSM onset than the Indian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warm pool heat content
下载PDF
浅析王孟英《温热经纬》中“暑邪”医学思想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一飞 郝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74-875,936,共3页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比推导以及灵活应用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4个角度阐述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的观点,反对妄立阴暑、阳暑之名,指出阴暑实质乃夏月之伤于寒湿者,确立暑性纯阳的特点,诠释、区别、发展了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王氏清暑益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暑邪 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孟英
下载PDF
夏季穿着医用防护服人员热应激模拟
20
作者 郑国忠 戴维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1-226,共6页
为降低夏季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标准中国男性人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预测热应变(PHS)模型、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系统和Fiala体温调节模型3种经典人体热应变模型,模拟人体穿着医用防护服时在夏季不同环境工... 为降低夏季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标准中国男性人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预测热应变(PHS)模型、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系统和Fiala体温调节模型3种经典人体热应变模型,模拟人体穿着医用防护服时在夏季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核心温度和出汗率,进而确定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推荐补水量和安全工作时间。结果表明:环境参数对生理应激影响显著,不同环境下核心温度最大差值为11.17℃,出汗率最大差值为6592 g/h;环境温度每增大1℃,相对湿度每升高1%,安全时间平均缩短5.9和0.89 min;环境温度36和40℃时,安全时间仅为88~124和75~100 min;3种模型在低温低湿时预测结果相对接近,在高温高湿时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距,核心温度预测差值最大为7.55℃,平均出汗率预测差值最大为5654.35 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医用防护服 热应激 医护人员 核心温度 出汗率 预测热应变(PHS) 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