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二年级男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羞怯与自杀念头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訾非 周旭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羞怯心理上的差异,以及探索完美主义心理与羞怯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和羞怯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我描述问卷,对270位大学二年级男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羞怯和自杀念... 目的考察有无自杀念头的学生在完美主义心理和羞怯心理上的差异,以及探索完美主义心理与羞怯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佛洛斯特多维完美主义心理量表和羞怯量表以及自编的自我描述问卷,对270位大学二年级男生的完美主义心理、羞怯和自杀念头等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有自杀念头者更倾向于追求完美,更为羞怯;同时也发现完美主义的部分维度与羞怯呈正相关。结论大学生的自杀念头、羞怯心理与完美主义有关,需要引起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念头 相关研究 男生 自我描述问卷 羞怯心理 相互关系 羞怯量表 心理量表 研究发现 心理咨询 正相关 大学生 治疗者
下载PDF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常保瑞 方建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完美主义和自...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完美主义和自杀意念在是否独生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自杀意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完美主义及其维度、自尊、自我和谐与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并且完美主义的4个维度——担心错误、行动的疑虑、条理性,自尊和自我和谐可以预测自杀意念。结论应采取措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培养适中的自尊水平和自我和谐的人格,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弗罗斯特多维完美主义量表 大学生 完美主义 自杀意念
下载PDF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康华洁 陈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完美主义 抑郁 人际关系敏感 自杀意念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素萍 李琳波 常晓未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0期2753-2757,共5页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17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175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自杀意向量表(SSI)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了解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青少年抑郁情绪、自杀意向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为98.3%。结果:172例患者的HAMD、SSI、EMBU得分分别为(22.72±7.90)、(20.19±8.45)、(205.51±21.91)分。青少年抑郁情绪与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保护干涉、母亲惩罚严厉呈正相关(P<0.05),与父(母)亲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0.01)。青少年自杀意向与父(母)亲温暖理解呈负相关(P<0.01),与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惩罚严厉、母亲过分保护干涉呈正相关(P<0.05)。结论:给予青少年父母积极正确的引导,挖掘消极教养方式的原因,帮助父母形成积极的教养方式对改善青少年抑郁情绪和自杀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抑郁 自杀意向 教养方式
原文传递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自杀意念与心理健康 被引量:9
5
作者 陈艺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5-49,共5页
采用《生命意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62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均分为105.08±15.00,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宗教信仰主效应显著;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不存在性别、专业和... 采用《生命意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62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均分为105.08±15.00,不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宗教信仰主效应显著;大学新生自杀意念不存在性别、专业和宗教信仰差异,自杀意念阳性检出率为4.6%。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中度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与生命自主对自杀意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新生 生命意义感 自杀意念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和自杀意念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常保瑞 方建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8-101,共4页
通过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采取措施以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完美主义 自尊 自我和谐 自杀意念
下载PDF
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申小莹 高志利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13-415,420,共4页
目的 调查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查 49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 SCL-90为测查工具 ,同时针对大学校园中学生自杀现象单独设计一条调查项目 ,统计得出具有自杀意念的本科生人数 ( 75 ) ,将有自杀意念的... 目的 调查与研究西安交通大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随机抽查 493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 SCL-90为测查工具 ,同时针对大学校园中学生自杀现象单独设计一条调查项目 ,统计得出具有自杀意念的本科生人数 ( 75 ) ,将有自杀意念的学生组设为研究组 A1 ,其他 41 8人为对照组 A2 ,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方式 ,探讨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本科生 SCL-90的高分因子前 3位是强迫 ( 1 .88± 0 .5 9)、人际关系 ( 1 .73± 0 .5 8)和抑郁 ( 1 .66± 0 .5 6) ;性别、专业组间均值比较差异不显著 ;研究组 A1与对照组 A2各因子均分 t检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交大本科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与正常人群没有明显差异 ,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表现出轻度心理不适或中度以上心理问题 ;在校期间产生自杀意念的学生心身症状较为严重 ,需要特别注意和关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交通大学 本科学生 心理健康 自杀意念
下载PDF
广西某银行职工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辉明 白欣玉 +2 位作者 陈国湘 张瑜 马贞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270-2275,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某银行职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银行职工自杀预防干预体系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月至12月对某银行广西分行及其支行全体职工3974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自杀意念、工作满意度量表、工... 目的:了解广西某银行职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银行职工自杀预防干预体系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1月至12月对某银行广西分行及其支行全体职工3974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自杀意念、工作满意度量表、工作倦怠量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孤独感量表简版、绝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生活质量量表及家庭功能。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某银行职工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974份,其中298名(7.50%)职工在过去一年内存在自杀意念。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重度抑郁(OR=4.338)、绝望感(OR=2.178)、消极应对方式(OR=1.483)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均P<0.05),积极应对方式(OR=0.639)、年龄>35岁(OR=0.674)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某银行广西地区职工存在一定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其影响因素有抑郁、绝望感、应对方式、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职工 自杀意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学生完美主义和自杀意念研究调查
9
作者 常保瑞 方建东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42-46,共5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杀意念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统一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类型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在自杀意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专业满意度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在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及其中维度——父母期望、条理性和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采取措施消除完美主义的消极影响,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大学生 完美主义 自尊 自我和谐 自杀意念
下载PDF
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杀意念的影响 被引量:41
10
作者 穆燕 《海军医学杂志》 2017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分析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组患者分为... 目的分析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80例抑郁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MBCT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杀意念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MBCT干预后,无抑郁、可能抑郁、无睡眠障碍等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严重抑郁及明显睡眠障碍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生活质量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评分值及对自杀持反对态度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MBCT干预可以优化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提升其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其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正念认知疗法 心理状态 自杀意念
下载PDF
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法鑫 孙月吉 +4 位作者 刘启贵 姜潮 路英智 司东梅 商斌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2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1例自杀未遂者 ,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 ,自杀意图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 ,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 10 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1例自杀未遂者 ,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 ,自杀意图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 ,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 10 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冲突 (72 .3% ) ,自杀手段主要是过量服药 (48.5 % )和服有机磷农药 (31.7% )。 4 2 .8%的自杀未遂者有既往自杀未遂史 ,重复自杀者冲动性较高 (P <0 .0 1) ,冲动性高和低年龄者自杀意图较低 (P <0 .0 1)。自杀未遂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较少 (P <0 .0 1) ,77.2 %的自杀未遂者患精神障碍且以抑郁障碍最多。结论 对自杀未遂者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精神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意图 冲动性 领悟社会支持 精神障碍
下载PDF
大学生相对剥夺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多重中介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华威 刘洪广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98,共5页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以相对剥夺感、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自杀意念等问卷为工具对4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自杀意念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分别通过...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以相对剥夺感、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自杀意念等问卷为工具对4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自杀意念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对剥夺感分别通过领悟社会支持、核心自我评价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多重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相对剥夺感对自杀意念直接效应显著,相对剥夺感还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对自杀意念产生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剥夺感 领悟社会支持 核心自我评价 自杀意念 多重中介
下载PDF
农村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琳琳 贾存显 +3 位作者 邱惠敏 徐爱强 韩梅 刘慧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8-123,共6页
目的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山东省6个县及县级市收集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的病例409例,采用相关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访谈。结果成功获得386例病例的自杀态度资料。自杀知识3个问... 目的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山东省6个县及县级市收集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的病例409例,采用相关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访谈。结果成功获得386例病例的自杀态度资料。自杀知识3个问题知晓率分别为24.7%、59.6%和52.6%,家庭经济和精神疾病影响自杀知识的知晓率(P<0.05);14.5%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肯定、认可、理解或宽容的态度,51.6%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33.9%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反对、否定、排斥或歧视的态度,患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肯定、认可的态度(P<0.05);81.3%的病例同意自杀行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否定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程度自杀意图的病例对于自杀的态度有所不同。结论不同特征的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不同,干预时应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未遂 自杀态度 农村 自杀意图
原文传递
辽宁省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刁文丽 姜潮 +5 位作者 杨晓丽 张淑娟 那军 李宁 颜廷梅 潘国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的发生状况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45名终生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来自辽宁省2004年城乡居民精神疾病调查,使用CIDI1.0问卷调查并根据DSMⅢ-R诊断编码将重... 目的了解辽宁省社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的发生状况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与抑郁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345名终生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来自辽宁省2004年城乡居民精神疾病调查,使用CIDI1.0问卷调查并根据DSMⅢ-R诊断编码将重性抑郁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未能标明等4组。结果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发生率分别为43.48%和24.06%,重性抑郁障碍轻、中、重、及未能标明组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发生率分别为30.34%,39.62%,57.65%,44.92%和15.73%,16.98%,37.65%,23.73%。结论该省社区中重性抑郁障碍患者中约50%患者有过自杀意念,25%患者有过自杀意图,抑郁症严重程度越重,自杀意念和自杀意图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自杀意念 自杀意图 现况调查
原文传递
浅析青少年学生自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防范
15
作者 储战平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84-86,共3页
青少年学生自杀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自杀预防必须从基础做起,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预防体系,提高学生个性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警帮教措施,防止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并通过持续性帮教手段巩固... 青少年学生自杀原因是复杂和多重性的,自杀预防必须从基础做起,建立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的预防体系,提高学生个性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学校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警帮教措施,防止学生自杀意念的产生,并通过持续性帮教手段巩固防范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学生 自杀意念 教育防范
下载PDF
流动儿童的自杀意念——基于上海市的调查
16
作者 蔡爽 《青年学报》 2015年第2期92-96,共5页
流动儿童自杀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和家庭的不幸,更是社会问题,探索流动儿童的自杀意念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重点考察流动儿童的自杀意念现状,通过对上海奉贤的三所公办学校的560名流动儿童进行实证调查,描述性分析得出如下基本情况:流... 流动儿童自杀不仅是个人的人生悲剧和家庭的不幸,更是社会问题,探索流动儿童的自杀意念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重点考察流动儿童的自杀意念现状,通过对上海奉贤的三所公办学校的560名流动儿童进行实证调查,描述性分析得出如下基本情况:流动儿童自杀意念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好;理性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女性。另外,在社会人口因素中流动儿童所就读年级以及父母的工作方式都对流动儿童的自杀意念有显著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自杀意念 社会工作
原文传递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抑郁障碍人群自杀风险预测
17
作者 章宣 孙军梅 +1 位作者 谭忠林 付遥银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为解决常规自杀风险评估方法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抑郁障碍人群自杀风险预测方法,并探讨和寻找与自杀意图有关的危险因素.通过查询法、问卷法,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采集抑郁患者样本,特征选取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 为解决常规自杀风险评估方法的局限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抑郁障碍人群自杀风险预测方法,并探讨和寻找与自杀意图有关的危险因素.通过查询法、问卷法,在精神疾病专科医院采集抑郁患者样本,特征选取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筛选,从社会人口学和心理状态选取了9个自杀风险特征.通过SVM算法,采用不同核函数分别构建自杀风险预测模型.实验表明采用高斯核函数时效果最好,预测准确率为73%,模型复杂度为0.38,且预测准确率、精度均高于k近邻、Lasso两种分类算法.在选择的9个自杀风险特征中,情感障碍诊断、恐慌症、焦虑症、物质依赖和住院次数特征与抑郁患者的自杀风险呈现正相关,其余特征与自杀风险呈负相关,其中年龄和住院次数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抑郁障碍 自杀意图 预测模型 高斯核函数
下载PDF
大学生自杀念头产生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水镇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年第4期392-395,共4页
对大学4年级学生有否自杀念头及产生自杀念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自杀念头表现为不同程度,主要原因是对前途丧失信心、爱情失败、空虚无聊;产生自杀念头的主要动机是想用死来获得解脱;怕让家人... 对大学4年级学生有否自杀念头及产生自杀念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自杀念头表现为不同程度,主要原因是对前途丧失信心、爱情失败、空虚无聊;产生自杀念头的主要动机是想用死来获得解脱;怕让家人痛苦成了阻止自杀的主要原因;产生自杀念头后47.6%的人暗藏在心中.其余的则以一定方式发出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念头 心理卫生
下载PDF
Cutting and other forms of derma-abuse in adolescents
19
作者 Hari D. Maharajh Rainah Seepersad 《Health》 2010年第4期366-375,共10页
Cutting or self inflicted epidermal damage (derma-abuse) describes a number of blood- letting behaviours among adolescents. Unlike suicidal behaviour, it is associated with low lethality and the absence of suicidal at... Cutting or self inflicted epidermal damage (derma-abuse) describes a number of blood- letting behaviours among adolescents. Unlike suicidal behaviour, it is associated with low lethality and the absence of suicidal attemp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wo-fold: Firstly, to present and discuss vignettes of four young adolescents and secondly, to study the dynam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ix derma-abusers who have attended Dual Group Therapy (DGT) concurrently with their parents for a six month period.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atients involved in derma-abuse are generally non-suicidal but engage in comfort cutting for the psychological release of pain, tension reduction and anger management. There is a preponderance of females (80%) with an over-representation of mixed origin and borderline cultural states. In this small group, males amounted to 20% and were more bizarre, gruesome and brutal in their self-abuse. Of the total sample, 10% were of African origin, 60% were of Indian descent and 30% were of mixed ancestry. Psy- chodynamic factors explored in Dual Group Therapy (DGT) are the emphasis on non-suicidal intent, association with tension reduction, reclaiming power and mastery over self and others, life and death instincts, 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letting in a socio-cultural context, trans- generational conflicts, dysfunctional family dynamics frequently with parental separation and sexual abuse and early sexual i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a-Abuse CUTTING SELF-HARM Adolescents Non-suicidal intent
下载PDF
自杀意图客观强度量表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3
20
作者 童永胜 吴承京 +4 位作者 肖春玲 刘艳 岳琳琳 李献云 梁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1-617,共7页
目的:评估改编的自杀意图客观强度量表(OSSI)应用于自杀死亡和未遂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方法:纳入151例自杀死亡者(自杀组)和120例自杀未遂者(未遂组)。两组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及另一位亲友分别接受独立访谈,自杀未遂者另接受... 目的:评估改编的自杀意图客观强度量表(OSSI)应用于自杀死亡和未遂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方法:纳入151例自杀死亡者(自杀组)和120例自杀未遂者(未遂组)。两组每个案例的同吃住家属及另一位亲友分别接受独立访谈,自杀未遂者另接受独立访谈,通过访谈搜集一般资料并由调查员填写OSSI。分析量表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不同信息来源[家属、亲友、本人(未遂组)]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自杀结局和不同自杀方式之间的OSSI评分。结果:无论何种信息来源,量表均是二因子结构(自杀环境因子和自杀准备因子)。不同信息来源的量表总分及2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60~0.70,0.70~0.77,0.17~0.62。自杀组2个信息来源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总分为0.36,2个因子为0.36、0.28;未遂组3个信息来源的ICC总分0.36,2个因子0.36、0.21。自杀组的量表总分及2个因子分均高于未遂组[(15.0±2.5)vs.(11.7±2.3),(9.4±1.8)vs.(7.2±1.9),(5.7±1.4)vs.(4.5±0.8),均P〈0.05]。未遂组服用农药者的量表总分和自杀环境因子分均低于服用治疗药物者;自杀组服用农药者的量表总分和自杀环境因子分均低于使用刀枪绳者(均P〈0.05)。结论:自杀意图客观强度量表的信效度可以接受,可以用于自杀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图强度量表 效度 信度 农药 心理测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