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簋铭文汇释 被引量:1
1
作者 戴文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本文汇集历年来关于利簋铭文考释的各家之言,其中主要内容按照各家对铭文"岁鼎,克闻,夙有商"的不同句读及释读,以"岁祭"说和"岁星"说两条线索展开讨论,并阐述自己所认同的观点。
关键词 利簋 岁祭 岁星 句读 汇释
下载PDF
河南南阳徐家岭M11新出(阝化)夫人(女囂)鼎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长丰 乔保同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共2页
河南淅川徐家岭墓葬区出土一件春秋晚期小口鼎,肩部有两周阴刻篆书铭文,文中使用太岁、岁星混合纪年法,这是目前太岁、岁星纪年最早的出土资料。
关键词 徐家岭 楚墓 天文历法 岁星和太岁纪年
原文传递
从《五星占》看我国的干支纪年的演变 被引量:5
3
作者 莫绍揆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8年第1期31-37,共7页
古历中的“行星与某宿晨出东方”应指“行星在某宿而与太阳相近(亦可同位置)”,而《五星占》则是记载秦汉之际的天象,不是抄写历法的星岁对照表。我国古代最先是依王公即位而纪年(依事而纪年),在《左传》时有岁星纪年的萌芽,在... 古历中的“行星与某宿晨出东方”应指“行星在某宿而与太阳相近(亦可同位置)”,而《五星占》则是记载秦汉之际的天象,不是抄写历法的星岁对照表。我国古代最先是依王公即位而纪年(依事而纪年),在《左传》时有岁星纪年的萌芽,在先秦古历时有太岁纪年,在项历时开始用干支纪年,经过太初历直到四分历而干支纪年法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历 岁星纪年 太岁纪年 干支纪年 中国 五星占
下载PDF
河南新出“(阝化)夫人(女囂)鼎”铭文纪年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长丰 郝本性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9-75,共7页
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的"(阝化)夫人(女囂)鼎",为春秋时期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所铸铜器。器上所铸刻的铭文使用了太岁与岁星纪年,为春秋战国之际历法用太岁、岁星纪年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具有重大学... 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的"(阝化)夫人(女囂)鼎",为春秋时期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所铸铜器。器上所铸刻的铭文使用了太岁与岁星纪年,为春秋战国之际历法用太岁、岁星纪年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徐家岭 太岁 岁星纪年 天文历法 铭文
原文传递
利簋“岁鼎”析疑 被引量:5
5
作者 罗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5-60,共6页
读何炳棣、刘雨《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思路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很受启发,却也感到有可商榷之处,例如对于“岁鼎”的释读,《质疑》说:利簋“岁鼎”之“岁”字,是否可以释为岁字,难以完全肯定,金文中岁字从无如利簋写作那... 读何炳棣、刘雨《夏商周断代工程基本思路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很受启发,却也感到有可商榷之处,例如对于“岁鼎”的释读,《质疑》说:利簋“岁鼎”之“岁”字,是否可以释为岁字,难以完全肯定,金文中岁字从无如利簋写作那样的。唐兰先生将此字释为“茂”即“越”字,古人有“杀人越货”的成语,“越”有“夺”意,“越鼎”即“夺鼎”,亦即夺取政权。其说显得更直白一些。退一步讲,即或可以释为岁字。是释为“岁星”,还是释为“岁祭”,仍难以确定。再退一步讲,即或把“岁鼎”讲成“岁星当头”,它与“岁在鹑火”也不是一回事。利簋铭文记载了“武王征商隹甲子朝”。印证了相关的文献记载,但对于其后紧接的“岁鼎”二字理解却多有不同,今就《质疑》上述观点谈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簋 岁鼎 岁星 十二次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五星异名考 被引量:1
6
作者 万映秋 唐泉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6-90,共5页
金、木、水、火、土这五颗行星,在先秦文献中分别称为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和填星。由于五星在星占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古人对五星格外重视,并给它们许多异名。通过对一些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对五星异名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和考证。
关键词 太白 岁星 辰星 荧惑 填星 异名
下载PDF
略谈医学典籍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利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典籍中的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现象。方法:从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外台秘要》、《千金方》等中找出与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法不能反映逐年的实际天象,... 目的:探讨中医典籍中的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现象。方法:从浩如烟海的医学典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外台秘要》、《千金方》等中找出与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法不能反映逐年的实际天象,且文辞古奥,给后人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人颇感费解,因此,被逐渐弃而不用。结论:我们现在见到的中医古籍中的岁星纪年和太岁纪年,往往是古代医家仿古所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外台秘要 千金方 岁星纪年 太岁纪年 干支纪年
下载PDF
李斗《永报堂集》版本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庭宏 许建中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李斗不仅以《扬州画舫录》闻名于世,他还创作有戏曲、诗歌等作品。嘉庆九年(1804),李斗将其所著《扬州画舫录》18卷、《奇酸记传奇》4卷、《岁星记传奇》2卷、《永报堂诗集》8卷、附录《艾塘乐府》1卷,共计五种33卷,合编为《永报堂集》... 李斗不仅以《扬州画舫录》闻名于世,他还创作有戏曲、诗歌等作品。嘉庆九年(1804),李斗将其所著《扬州画舫录》18卷、《奇酸记传奇》4卷、《岁星记传奇》2卷、《永报堂诗集》8卷、附录《艾塘乐府》1卷,共计五种33卷,合编为《永报堂集》。然而《永报堂集》所辑作品各自刊刻时间却并不相同,《扬州画舫录》刊刻时间最早,当始刻于乾隆六十年(1795),刊成于嘉庆二年(1797);戏曲作品刻于嘉庆九年(1804),而《永报堂诗集》和《艾塘乐府》刊刻的时间则不应早于嘉庆十二年(1807)。并且《永报堂集》的藏版属李斗自然庵所有,是其家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斗 《永报堂集》 《扬州画舫录》 《岁星记传奇》 《奇酸记传奇》 《永报堂诗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