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汉文体计量特征的《日本书纪》各卷分类研究
1
作者 施建军 王大钊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2-25,共14页
《日本书纪》是日本现存最早用汉字和汉文编纂的史书。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该书各卷所使用的汉文体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前人根据万叶假名的汉字及音韵系统、天皇即位和定都的叙事风格、天文天象的记载情况、语言表达的语法问题等尝试对... 《日本书纪》是日本现存最早用汉字和汉文编纂的史书。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该书各卷所使用的汉文体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前人根据万叶假名的汉字及音韵系统、天皇即位和定都的叙事风格、天文天象的记载情况、语言表达的语法问题等尝试对该书各卷进行划分,但是这种分类不能够系统反映各卷的汉文体特点,也无法对第1卷、第2卷、第30卷进行划分。常用字词的使用和分布可反映文章的行文特点,本文利用无指导机器学习技术对这些汉文体语言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并和《隋书》进行对比发现,《日本书纪》30卷的汉文体可以分成4类,部分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新的发现是,《日本书纪》第1、2、3卷的汉文体和《隋书》一致;第14卷至30卷(第23卷除外)和《隋书》相似;第5卷至13卷以及第23卷和《隋书》差距较大;第4卷的行文不但和《隋书》不同,也和《日本书纪》其他各卷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日本书纪》和《古事记》汉文体的研究也证明,前沿的语言智能技术可以在古文献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书纪 隋书 汉文体 文本聚类
原文传递
龟兹音乐和诗律略议 被引量:4
2
作者 潘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8,150,共11页
本文重点研究《隋书》中所介绍的龟兹七声名字的源流。不同于以往学者对这些名称的研究,本文利用吐火罗语(2)文本(来自西格和西格灵所编写的《吐火罗语残篇》)、梵语文本和古汉语材料,进行深入的语文学和语言学研究,并借助古汉语音韵学... 本文重点研究《隋书》中所介绍的龟兹七声名字的源流。不同于以往学者对这些名称的研究,本文利用吐火罗语(2)文本(来自西格和西格灵所编写的《吐火罗语残篇》)、梵语文本和古汉语材料,进行深入的语文学和语言学研究,并借助古汉语音韵学,试图解释在《隋书》中所出现的"龟兹乐七调"的具体含义。所获得的龟兹七声进而与印度古典音乐的音进行对比,尤其参考梵文《戏剧论》(Ntyastra),Kudimiymalai碑铭和《歌宝事》(Sangītaratnkara)。基于对敦煌文书中出现的三种曲调的研究,本文对吐火罗语诗句前的名称进行了新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兹 吐火罗 七声 曲调 《隋书》
原文传递
女国是苏毗吗?——论女国与苏毗之差异及女国即苏毗说之缘起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硕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7,共9页
"女国"即"苏毗"的观点曾在藏学界被许多学者采用并有相当影响。女国真的就是苏毗吗?文章在对女国与苏毗的地理位置及社会面貌等史实进行详细考证与比较后,认为女国即苏毗的观点完全不能成立。文章还对导致女国即苏... "女国"即"苏毗"的观点曾在藏学界被许多学者采用并有相当影响。女国真的就是苏毗吗?文章在对女国与苏毗的地理位置及社会面貌等史实进行详细考证与比较后,认为女国即苏毗的观点完全不能成立。文章还对导致女国即苏毗一说缘起的两条关键性史料即女国"王姓苏毗"和附国"西有女国"进行了深入辨析,发现这两条史料并不足以支撑女国即苏毗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国 苏毗 吐蕃 《隋书·女国传》
下载PDF
隋裴政墓志考释
4
作者 张杨力铮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75,共6页
裴政源自河东裴氏家族西眷裴房,并不属嫡传主脉。其祖在两晋之际南渡,于刘宋时出仕,族人多任武职,较之其他高门声名未赫。裴政本人活跃于萧梁武帝晚年及元帝时期,又历仕西魏、北周、隋等朝,亲历由南北朝分裂转向大一统的诸多重大时刻,... 裴政源自河东裴氏家族西眷裴房,并不属嫡传主脉。其祖在两晋之际南渡,于刘宋时出仕,族人多任武职,较之其他高门声名未赫。裴政本人活跃于萧梁武帝晚年及元帝时期,又历仕西魏、北周、隋等朝,亲历由南北朝分裂转向大一统的诸多重大时刻,特别其晚年的交游情况反映了南、北政治集团在这一特殊时期的斗争、整合。从裴政墓志文可知,传世文献中固然有错讹之处,但墓志文也因志主、书文者自身经历及时代限制而多有春秋笔法,二者应互校互证,严密推断,方能还原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裴氏 裴政 《隋书》
下载PDF
汉文史籍所载铁勒专传和专条的辨析
5
作者 包文胜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8,共7页
汉文文献中关于铁勒族的记载是研究铁勒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隋书》最早为铁勒立传,是研究铁勒史的基本史料。《隋书》之后编纂的有些史书在记述有关铁勒族的事迹时,以《隋书.铁勒传》作为蓝本,辗转抄录,没有补充新内容,所以只能作为... 汉文文献中关于铁勒族的记载是研究铁勒历史的主要史料之一。《隋书》最早为铁勒立传,是研究铁勒史的基本史料。《隋书》之后编纂的有些史书在记述有关铁勒族的事迹时,以《隋书.铁勒传》作为蓝本,辗转抄录,没有补充新内容,所以只能作为第二手史料。但有些史书在参考《隋书.铁勒传》的基础上,增补前史所无的新资料,充实新内容,史料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勒 史料辨析 隋书 旧唐书 唐会要
下载PDF
《隋书》疑误辨析
6
作者 龙坡涛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98-101,共4页
《隋书》是研究隋朝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为治史者广泛征引与运用。然而魏征等人著述《隋书》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之流传与刻板中所产生的问题,故书中疑误之处难免。对其中部分内容略作分析,祈盼学者在运用《隋书》时,注重核查史源,... 《隋书》是研究隋朝历史最基本的史料之一,为治史者广泛征引与运用。然而魏征等人著述《隋书》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加之流传与刻板中所产生的问题,故书中疑误之处难免。对其中部分内容略作分析,祈盼学者在运用《隋书》时,注重核查史源,从而减少乃至避免错误的产生,防止以讹传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征 《隋书》 勘误
下载PDF
《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与《西域图记》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锦绣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4,共10页
本文对《通典·边防典》“吐火罗”条史料来源进行较详细的注释,并恢复了《西域图记》有关吐火罗国的一条佚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隋书·西域传》与《西域图记》的关系及《通典·边防典》“西戎”门的编纂特点。
关键词 吐火罗 《西域图记》 《通典·边防典》 《隋书·西域传》
下载PDF
《神农本草经》成书考 被引量:5
8
作者 丁振国 张净秋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5期434-452,共19页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有关古书成书的讨论越发热烈。结合新的理论观点,借助出土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神农本草经》成书过程、文本状貌更为细密的探究成为可能。该书是以早期本草类文书为基础逐渐生成的... 随着出土文献的不断问世,有关古书成书的讨论越发热烈。结合新的理论观点,借助出土与传世文献的综合分析,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神农本草经》成书过程、文本状貌更为细密的探究成为可能。该书是以早期本草类文书为基础逐渐生成的,这反映出早期药物学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目前所知最早的《本草》古书出现在东汉后期,之后的魏晋南北朝300余年,本草著作蓬勃发展。其间《本草》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局面:其一,书名众多;其二,出现同书异本、同名异书现象;其三,《本草》的整理和研究著作不断涌现。这对于《本草》作为“经”的确立、定本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南朝梁陶弘景整理的《本草经集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文本。《神农本草经》的成书是一个动态累积的过程,其经典化历程展现出士人对技术类文本所持的一种尴尬态度和折衷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陶弘景 成书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书籍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注释性书目述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国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3,共5页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 ,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 ,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 ,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 ,检索更为便捷 ,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 ;作为一种书目编... 注释性书目和提要性书目、题录性书目一起构成古典书目的三大类型 ,但是目录学界一直缺乏对于注释性书目的认知和界定 ,造成了诸多误解。注释性书目源远流长 ,有效地揭示了文献信息 ,检索更为便捷 ,使书目更加工具书化 ;作为一种书目编纂传统 ,注释性书目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释性书目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古典目录学 书目方法论 起源 发展 中国
下载PDF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叙录”发微 被引量:5
10
作者 阳清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是迄今为止研究《隋志》的最为详尽之作,书首"叙录"部分巧为佳构,可谓引导读者学习和考察《隋志》的最佳资料。姚氏《叙录》采用辑录体式,辅以按语来解释、说明以及评论,藉此表达撰者观点和见解,其...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是迄今为止研究《隋志》的最为详尽之作,书首"叙录"部分巧为佳构,可谓引导读者学习和考察《隋志》的最佳资料。姚氏《叙录》采用辑录体式,辅以按语来解释、说明以及评论,藉此表达撰者观点和见解,其中针对《隋志》种种学术疑案的处理,足以解惑发蒙,启迪后学。本文拟结合《考证》及其书尾"后序",阐发《叙录》的微妙之处,为读者更好地利用《隋志》以及姚氏《考证》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隋书经籍志考证》 叙录
下载PDF
政统与道统之间: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政治基础与道德基础 被引量:3
11
作者 温庆新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 《汉志》等书目最初是受彼时朝廷旨意"典校祕书"且"因校书而叙目录"的结果,期以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的。在政教意图的指导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成为传统书目体现政教意图的主要书写范式,从而规定目录学者的职责。不同时期的目录学编纂者藉此不断调整,以使所编书目成为沟通统治阶级的政教意图与学术思想之间的重要媒介,为该时期的政权统治服务。而人伦道德、"风俗人心"作为传统目录学体系建构的道德基础,又建构了以政教意图为主导的体系所需要的践行机制,使目录学著述能够承担起满足"时君世主"的需求与引导"风俗人心"的政治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目录学 政治基础 道德基础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在日受容研究——以《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为例
12
作者 龚蛟腾 江婉怡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9期14-20,32,共8页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是现存最早的日本敕编汉籍目录,其内容、体例和思想主要参考了我国唐初时期著录最全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体现了多元受容的思想,可供目录学研究。文章主要从著录致用性、分类有序性、伦理价值性等方面,...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是现存最早的日本敕编汉籍目录,其内容、体例和思想主要参考了我国唐初时期著录最全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体现了多元受容的思想,可供目录学研究。文章主要从著录致用性、分类有序性、伦理价值性等方面,将《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和《隋书·经籍志》进行由浅入深的对比研究,并得出结论:古代日本对中国目录学的受容策略、经验与智慧,有助于完善展现中国图书馆学思想和实践体系及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 《隋书·经籍志》 受容 古代目录学
下载PDF
《汉志》与《隋志》的道家文献目录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建娥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47-50,共4页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的道家文献有很大的差异,二者在数量、种类、形式、收录标准、注解等方面的不同,体现了道家的影响从黄老道家向老庄之学的演化。
关键词 《汉志》 《隋志》 道家文献 差异 演变
下载PDF
从古典文献入手试论古代中医的发展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健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8-69,共2页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并在以后持续不断的发展,我们通过古书记载便可以看出其大致发展历程。《汉书·艺文志》是我...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早在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并在以后持续不断的发展,我们通过古书记载便可以看出其大致发展历程。《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是现存最早的六部分类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四部分类目录,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是集大成之作,任何一本书的产生都尤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而这两本书中都收集有涉及中医的书目,通过其中所收录的书目及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体现我国中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原文传递
试论《<隋书·经籍志>考证》中的“类中分类” 被引量:2
15
作者 伍媛媛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8年第2期88-90,共3页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四部分类书目,但《隋志》分类也有编次不当之处,于是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对《隋志》进行了"类中分类"。文章从"类中分类"的缘起、特点及意义等方面对姚振宗的... 《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四部分类书目,但《隋志》分类也有编次不当之处,于是姚振宗在其《<隋书.经籍志>考证》中对《隋志》进行了"类中分类"。文章从"类中分类"的缘起、特点及意义等方面对姚振宗的分类法做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振宗 《〈隋书·经籍志〉考证》 类中分类
下载PDF
《隋书·地理志》、《旧唐书·地理志》正误--以与今北京地区有关的州、郡为例
16
作者 王毓蔺 尹钧科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95,共5页
《隋书.地理志》与《旧唐书.地理志》所记北京地区的某些州、郡、县建置沿革,前后矛盾,疏漏多见,往往无所适从。本文试以《隋志》之玄州、平昌郡及《旧唐志》幽州大总管府、玄州、三河县、密云及燕乐县为例,加以考辨,以正其误。
关键词 《隋志》 《旧唐志》 玄州 幽州大总管府 平昌郡 三河县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对《隋书·经籍志》的征引与辨正
17
作者 李鑫鑫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1期41-49,共9页
《隋书·经籍志》著录了大量隋代藏书,且注文附载多为隋朝已散佚的典籍,反映出六朝书籍的大致存佚状况,它是研究我国中古时期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文化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四库全书总目》征引《隋书·经籍志》,用以... 《隋书·经籍志》著录了大量隋代藏书,且注文附载多为隋朝已散佚的典籍,反映出六朝书籍的大致存佚状况,它是研究我国中古时期典籍流传情况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文化学术价值不言而喻。《四库全书总目》征引《隋书·经籍志》,用以考证其所收录的唐前文献。此外,《隋书·经籍志》中亦存在纰缪遗漏,《四库全书总目》凭藉有关文献典籍对其内容进行辨正补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四库全书总目》 《隋书·经籍志》 征引与考证
下载PDF
先唐时期子部小说定位问题探赜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薇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4-50,共7页
子部小说,是指在古代目录学著作中著录于“子部”小说家中的小说。先唐时期,著录小说最为重要的史志目录为《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从《汉志》到《隋志》,先唐史家在学术建构中对小说的定位出现较大变化:在儒家经... 子部小说,是指在古代目录学著作中著录于“子部”小说家中的小说。先唐时期,著录小说最为重要的史志目录为《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从《汉志》到《隋志》,先唐史家在学术建构中对小说的定位出现较大变化:在儒家经学和政教秩序的体系之内,小说从边缘走近中心;在书目归类和书目内容上,小说变驳杂而精细。这一变化是《隋志》对“小说”的调整重构,也是先唐时期小说观念不断更新,学术体系日渐明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部小说 《汉书·艺文志》 《隋书·经籍志》 小说观念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发覆
19
作者 杨仕君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3期119-124,共6页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 《隋书·经籍志》“总序”所载“五十五篇”涉及《隋书·经籍志》的作者与成书,以及《隋书·经籍志》道、佛两部的演变,然历代学者皆语焉不详。“五十五篇”实指“部类”而非“篇序”,其虽源自魏徵贞观年间整理图书所撰“书序”,且此“书序”后入《隋书·经籍志》成其“总序”,但魏徵并未参与编修《五代史志》,魏徵与《五代史志》经籍部分转变为《隋书·经籍志》无直接联系。今本《隋书·经籍志》分四部四十类,附道、佛两部及其大纲,与魏徵贞观初年整理图书典籍时的规划不同,是因《五代史志》对“五十五篇”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道、佛两部之细目,究其缘由,则是《五代史志》的官修史志性质以及对前代旧例的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 经籍志 五十五篇 魏徵 五代史志
下载PDF
《隋书·西域传》要注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太山 《暨南史学》 2004年第1期92-123,共32页
本文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之一,旨在凸现诠释系统,不胪列异说。突出重点,与'西域'无直接联系者从略。以传文内容为界,不事枝蔓。各传所在正史有关材料择要录入(有时也予简注),以资参考。凡有所本,标明出处。文字、标... 本文为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之一,旨在凸现诠释系统,不胪列异说。突出重点,与'西域'无直接联系者从略。以传文内容为界,不事枝蔓。各传所在正史有关材料择要录入(有时也予简注),以资参考。凡有所本,标明出处。文字、标点从中华书局本,指出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西域传 注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