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叶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邓家刚 郭宏伟 +1 位作者 侯小涛 韦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甘蔗叶不同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甘蔗叶提取分离,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4个提取部位。运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4个提取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宫颈癌细... 目的:探讨甘蔗叶不同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甘蔗叶提取分离,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95%乙醇4个提取部位。运用MTT法和集落形成法观察4个提取部位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宫颈癌细胞株Hela、肝癌细胞株BEL7404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4个提取部位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并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性。结论:首次确定了甘蔗叶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提取物 体外 抗肿瘤
下载PDF
甘蔗叶不同提取物对3种糖尿病模型的降血糖作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侯小涛 邓家刚 +3 位作者 李爱媛 吴玉强 廖泽勇 郭振旺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研究甘蔗叶不同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降血糖实验采用肾上腺素、四氧嘧啶、链佐霉素3种糖尿病模型,观察甘蔗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甘蔗叶水提物、50%醇提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 目的研究甘蔗叶不同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降血糖实验采用肾上腺素、四氧嘧啶、链佐霉素3种糖尿病模型,观察甘蔗叶不同提取物对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甘蔗叶水提物、50%醇提物、石油醚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升高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小鼠的血糖无明显影响;各种溶剂的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升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链佐霉素所致的高血糖模型,甘蔗叶水提物、30%醇提物、50%醇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有不同程度抑制血糖的作用。结论甘蔗叶中含有抑制血糖升高的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降血糖 小鼠 糖尿病
原文传递
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金丽 焦静 +3 位作者 张劲 邓怡国 郑勇 王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9-114,共6页
为实现甘蔗叶的能源化利用,采用干法厌氧发酵方法研究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为20%时,不同接种量、草粪比以及发酵温度对甘蔗叶产气量和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30%和40%时发酵可以正常启动,接种量为40%时总产气量最高,但发酵后期... 为实现甘蔗叶的能源化利用,采用干法厌氧发酵方法研究发酵原料总固体含量为20%时,不同接种量、草粪比以及发酵温度对甘蔗叶产气量和产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在30%和40%时发酵可以正常启动,接种量为40%时总产气量最高,但发酵后期甲烷含量下降很快;草粪比为1∶1和2∶1时总产气量高,甲烷含量均在60%以上,产气效果明显好于草粪比为1∶0的处理组;发酵温度为35℃时,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最高,发酵温度为30℃和40℃时总产气量相差不大。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0%、草粪比1∶1和发酵温度35℃。各处理组在甲烷含量达到最高值之前,甲烷含量与发酵时间之间呈现很强的线性相关性。产气高峰过后,虽然日产气量明显下降,但气体中甲烷含量下降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干法厌氧发酵 沼气 产气量 甲烷含量
下载PDF
不同青贮处理方式对甘蔗尾叶饲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定发 李梦楚 +3 位作者 周璐丽 周雄 周汉林 侯冠彧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56,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方式对其青贮后甘蔗尾叶饲用品质的影响。不同青贮方法包括直接青贮甘蔗尾叶(对照组);分别添加0.6%、1.2%尿素青贮;添加0.1、0.2、0.4g/kg纤维素酶青贮;添加0.3、0.6g/kg甲酸青贮;添加0.5、1.0g/kg丙酸青贮。对青...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方式对其青贮后甘蔗尾叶饲用品质的影响。不同青贮方法包括直接青贮甘蔗尾叶(对照组);分别添加0.6%、1.2%尿素青贮;添加0.1、0.2、0.4g/kg纤维素酶青贮;添加0.3、0.6g/kg甲酸青贮;添加0.5、1.0g/kg丙酸青贮。对青贮后甘蔗尾叶进行感官评定、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和养分瘤胃降解率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浓度的尿素、纤维素酶、甲酸、丙酸青贮甘蔗尾叶,与对照组直接青贮相比,青贮品质均有提高,瘤胃DM、NDF降解率有所提高。添加纤维素酶组的CP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添加1.0g/kg丙酸青贮甘蔗尾叶后DM、NDF、OM的降解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纤维素酶或1.0g/kg丙酸青贮,可以显著提高甘蔗尾叶饲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尾叶 青贮 尿素 纤维素酶 甲酸 丙酸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甘蔗叶总黄酮与还原力的测定 被引量:17
5
作者 周宁 赵晓璐 +1 位作者 屈潇毅 谢庆武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83-1886,1890,共5页
以甘蔗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甘蔗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总黄酮的还原力。结果表明,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 W,提取温度70℃,液料比30∶1 m L/g,提取时间25 min,乙醇... 以甘蔗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总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甘蔗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总黄酮的还原力。结果表明,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 W,提取温度70℃,液料比30∶1 m L/g,提取时间25 min,乙醇体积分数80%,总黄酮提取量可达18.37 mg/g;甘蔗叶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超声波 总黄酮 正交实验 抗氧化
下载PDF
甘蔗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美奕 关雄泰 许学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0,共2页
实验研究了以甘蔗叶为原料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条件是:用95%乙醇作提取剂,甘蔗叶与提取剂的用量比为1∶9,70℃水浴提取2~3h,10%NaOH溶液70℃皂化lh,10%CuS04溶液60℃铜代1h,以10%CaCl2溶液进行纯化。产品质量符合GB3262-82标准,得率... 实验研究了以甘蔗叶为原料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条件是:用95%乙醇作提取剂,甘蔗叶与提取剂的用量比为1∶9,70℃水浴提取2~3h,10%NaOH溶液70℃皂化lh,10%CuS04溶液60℃铜代1h,以10%CaCl2溶液进行纯化。产品质量符合GB3262-82标准,得率0.28%(以干叶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叶绿素 叶绿素铜钠盐 天然色素 生产工艺
下载PDF
黑曲霉固态发酵对甘蔗叶酚类物质释放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阎欲晓 粟桂娇 何勇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10-116,共7页
采用黑曲霉对甘蔗叶进行固态发酵,研究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对甘蔗叶酚类物质释放的影响;对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并考察发酵前后甘蔗叶提取物抗氧化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甘蔗叶中多... 采用黑曲霉对甘蔗叶进行固态发酵,研究接种量、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对甘蔗叶酚类物质释放的影响;对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测定,并考察发酵前后甘蔗叶提取物抗氧化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甘蔗叶中多酚、黄酮含量显著提高。在接种量28 mL/100 g、培养基含水量50%条件下发酵5 d后,测得甘蔗叶中黄酮含量为13.82 mg/g(干基),多酚含量为10.40 mg/g(干基),比未发酵甘蔗叶中黄酮和多酚含量分别提高了135%和92%。纤维素酶活力在发酵第4天达到最大,为632.17 U/g;β-葡萄糖苷酶活力在发酵第5天时最高,为75.02 U/g。甘蔗叶发酵过程中酚类物质释放量与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呈正相关。通过计算IC50,确定发酵后甘蔗叶黄酮提取液对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比发酵前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固态发酵 酚类物质 纤维素酶 Β-葡萄糖苷酶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甘蔗叶多糖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昔辉 杨荣仲 +4 位作者 区惠平 黄建城 桂意云 李杨瑞 杨丽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0960-10960,11035,共2页
[目的]为了进行甘蔗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方法]对甘蔗叶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建立80%乙醇去杂-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甘蔗叶中提取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在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值。[... [目的]为了进行甘蔗多糖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方法]对甘蔗叶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进行研究。建立80%乙醇去杂-热水提取-乙醇沉淀-去色素的提取工艺,从甘蔗叶中提取粗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比色测定多糖的含量,在波长490nm处测定吸光值。[结果]结果表明,甘蔗多糖在80℃、95%乙醇沉淀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最高,为1.34%,在8~8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6%。[结论]此方法简便、准确率高、重现性好,可用于甘蔗多糖提取与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苯酚-硫酸法 多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甘蔗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玉铭 杜瑜欣 +1 位作者 周永升 张思原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7-239,共3页
甘蔗叶是甘蔗在收获过程中的主要废弃物,新鲜蔗叶的质量约占整根甘蔗的12%~20%,资源丰富。该文主要阐述了目前为止对甘蔗叶的研究情况,包括甘蔗叶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蔗叶的综合利用和开... 甘蔗叶是甘蔗在收获过程中的主要废弃物,新鲜蔗叶的质量约占整根甘蔗的12%~20%,资源丰富。该文主要阐述了目前为止对甘蔗叶的研究情况,包括甘蔗叶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成分含量以及综合利用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蔗叶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力学性能 成分含量 综合利用
原文传递
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推广存在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敬铭 李明 +2 位作者 韦丽娇 黄敞 董学虎 《热带农业工程》 2012年第6期43-45,共3页
机械化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推广,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认知度,但普及状况仍不理想。通过对其中存在问题的进行归纳分析,提出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未来的发展几点建议。
关键词 甘蔗叶 粉碎还田 问题
下载PDF
多指标正交优选甘蔗叶多糖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玉强 侯小涛 +1 位作者 郭振旺 邓家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甘蔗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甘蔗叶提取工艺,通过分光光度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优选甘蔗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甘蔗叶粗多糖提取...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甘蔗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甘蔗叶提取工艺,通过分光光度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粗多糖含量,以多糖提取量为指标优选甘蔗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甘蔗叶粗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于100℃提取3次,每次5 h。结论: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多糖 正交试验
原文传递
甘蔗叶不同部位ATP酶活性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彭时尧 庄伟建 刘利华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1期24-28,共5页
甘蔗叶片,叶鞘和肥厚带韧皮部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的质膜、内质网和某些伴胞细胞基质、小囊泡和发育成熟的液泡上;叶片韧皮部薄壁细胞、厚壁细胞和厚壁通道细胞质膜及小囊泡中亦显示有 ATP 水解产物;维管束鞘细咆与厚壁细胞或... 甘蔗叶片,叶鞘和肥厚带韧皮部 ATP 酶活性定位于筛管、伴胞的质膜、内质网和某些伴胞细胞基质、小囊泡和发育成熟的液泡上;叶片韧皮部薄壁细胞、厚壁细胞和厚壁通道细胞质膜及小囊泡中亦显示有 ATP 水解产物;维管束鞘细咆与厚壁细胞或厚壁通道细胞所构成的细胞间隙上也存在有 ATP 酶活性反应产物沉淀。甘蔗叶片大、中、小三种维管束,从小维管束到大维管束,面向细胞间隙的细胞表面上的 ATP 酶活性逐渐增强,而维管束鞘细胞质膜上的 ATP 酶活性则趋于减弱;同一维管束内则以韧皮部细胞的 ATP 酶活性最强。维管束鞘细胞与叶肉细胞之间存在很多的胞间连丝,并表现出高的 ATP 酶活性。讨论了 ATP 酶活性的分布状态与叶肉细胞的光合产物向韧皮部运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ATP 酶活性定位
下载PDF
超滤法提取分离甘蔗叶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闫超 黄建城 +2 位作者 刘昔辉 丁丽娜 廖川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应用超滤技术对甘蔗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方法:采用切割分子量为50000、30000、10000和5000的滤膜对甘蔗提取液进行提取分离,葸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甘蔗叶多糖的超滤法最佳分离纯化参数为温度30℃-40℃,压力差0.1... 目的:应用超滤技术对甘蔗叶多糖进行提取分离。方法:采用切割分子量为50000、30000、10000和5000的滤膜对甘蔗提取液进行提取分离,葸酮-硫酸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甘蔗叶多糖的超滤法最佳分离纯化参数为温度30℃-40℃,压力差0.15MPa。膜面流速20m/s,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以上的多糖约占总糖的17.2%,而相对分子质量5000以下的寡糖和单糖约占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超滤 多糖 提取分离
下载PDF
我国南方5种经济作物叶片的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凯东 陈玉华 +4 位作者 茅慧华 张乃锋 马涛 屠焰 刁其玉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98,共4页
试验旨在测定我国南方地区的苎麻叶、甘蔗叶、香蕉叶、木薯叶和桑叶样品的总能、营养物质和纤维含量。结果显示:以干物质计,桑叶和木薯叶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20%,可用作蛋白质饲料原料。苎麻叶和桑叶的钙含量均在2.0%以上,可用作钙补... 试验旨在测定我国南方地区的苎麻叶、甘蔗叶、香蕉叶、木薯叶和桑叶样品的总能、营养物质和纤维含量。结果显示:以干物质计,桑叶和木薯叶的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20%,可用作蛋白质饲料原料。苎麻叶和桑叶的钙含量均在2.0%以上,可用作钙补充饲料。甘蔗叶和香蕉叶中粗蛋白质含量较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偏高,需经过加工调制后,才适宜用作粗饲料原料。研究表明,桑叶、木薯叶可用作蛋白质饲料原料;苎麻叶、桑叶具备作为补充Ca的饲料利用价值;甘蔗叶、香蕉叶需经过加工调制可以用作粗饲料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洗涤纤维 苎麻叶 甘蔗叶 香蕉叶 木薯叶 桑叶
下载PDF
甘蔗叶袋栽鸡腿菇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黎金锋 姚晓华 +2 位作者 邱丰文 蒙作军 任宇哲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0,共2页
用不同配比甘蔗叶进行鸡腿菇袋栽试验,结果表明,以75%甘蔗叶加10%棉籽壳、8%麦麸、5%桐麸组成的培养基配方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最高。
关键词 鸡腿菇 甘蔗叶 袋栽试验
下载PDF
NaOH预处理提高甘蔗叶产甲烷性能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罗娟 赵立欣 +6 位作者 孟海波 李秀金 冯晶 袁海荣 任雅薇 于佳动 黄开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62-270,共9页
为提高甘蔗叶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采用NaOH对粉碎后的甘蔗叶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不同NaOH浓度、不同预处理时间条件下甘蔗叶厌氧消化的甲烷产率,并研究比较了预处理前后甘蔗叶微观物理形态、化学分子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 为提高甘蔗叶厌氧消化的产甲烷性能,采用NaOH对粉碎后的甘蔗叶进行了预处理,得到了不同NaOH浓度、不同预处理时间条件下甘蔗叶厌氧消化的甲烷产率,并研究比较了预处理前后甘蔗叶微观物理形态、化学分子结构和化学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预处理甘蔗叶相比,NaOH预处理甘蔗叶的累计产甲烷量提高了22.02%~89.94%,厌氧消化时间T80缩短了2~4 d,其中6%NaOH-5d预处理甘蔗叶的产甲烷性能最好;NaOH破坏了甘蔗叶表面蜡质层和细胞壁结构,促进了甘蔗叶表面二氧化硅、木质素等分解,打破了对纤维素的束缚;预处理后甘蔗叶的木质纤维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木质素的羟基、甲氧基和羰基等部分官能团发生不同程度断裂,紧致的大分子结构发生分解,纤维素的结晶度降低,部分氢键遭到破坏,半纤维素发生了分子间和分子内的降解;预处理甘蔗叶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物质增多,其中6%NaOH-5d预处理甘蔗叶厌氧消化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提高了9.27%、25.14%和21.52%。因此NaOH预处理是一种提高甘蔗叶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发酵 沼气 甘蔗叶 NaOH预处理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识别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亦其 刘祥焕 +3 位作者 黄震宇 钱万强 刘双印 乔曦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9-267,共9页
针对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发病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导致在实际生产中不便对症施药的问题,以甘蔗早期轮斑病和锈病叶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来识别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的可行性。首先,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在406~1014... 针对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发病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导致在实际生产中不便对症施药的问题,以甘蔗早期轮斑病和锈病叶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来识别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与锈病的可行性。首先,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在406~1014 nm光谱范围内采集甘蔗健康叶片、早期轮斑病叶片和锈病叶片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并计算其平均光谱作为原始光谱数据,采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Savitzky Golay卷积平滑(Savitzky Golay convolutional smoothing,SG)和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分别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在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算法、蚁群优化(Ant colony optimization,ACO)算法进行特征降维,并将降维后的特征作为后期建模的输入变量。最后,结合降维和不降维2种方式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进行识别。为了确定最优的识别模型,对不同的预处理方法、降维方法和分类器共18个组合模型进行了试验。经对比发现,SG SVM识别模型效果最佳,测试集准确率为99.65%。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甘蔗叶片早期轮斑病和锈病的识别可行且有效,可为植保无人机超低空遥感病害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片 病害识别 高光谱成像 数据预处理 光谱降维
下载PDF
甘蔗叶的药用价值评价与综合利用浅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魏纪湖 蓝崇 田林 《大众科技》 2016年第6期84-86,共3页
甘蔗叶作为甘蔗种植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副产物,其含有氨基酸,多糖、还原糖、酚类、苷类、有机酸、植物甾醇、黄酮类、香豆素或内酯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综合利用潜力。文章对甘蔗叶的功效成分、药用价值及综合利用情况进... 甘蔗叶作为甘蔗种植区域的主要农作物副产物,其含有氨基酸,多糖、还原糖、酚类、苷类、有机酸、植物甾醇、黄酮类、香豆素或内酯等多种化学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综合利用潜力。文章对甘蔗叶的功效成分、药用价值及综合利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药用价值 开发利用 综述
下载PDF
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正交试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焦静 王金丽 +3 位作者 张劲 邓怡国 郑勇 王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113,142,共5页
为确定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堆沤方法、草粪质量比、发酵温度这3个关键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自然堆沤、草粪质量比1、发酵温度38℃,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产... 为确定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选择堆沤方法、草粪质量比、发酵温度这3个关键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自然堆沤、草粪质量比1、发酵温度38℃,验证最佳工艺条件下产气量为655.30 L。同时研究分析表明,猪粪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有较大影响,在猪粪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提高发酵温度也能增加产气量;堆沤时添加绿秸灵和腐秆剂对甘蔗叶发酵没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叶 干法厌氧发酵 正交试验 产气量
下载PDF
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太涛 崔理华 +1 位作者 林伟仲 黄睦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71,共6页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 广州市番禺区东升农场菜地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生植物塘,最终流入附近河流,由于菜地废水水质较差,对其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严重威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了提高菜地出水水质,减轻对河流的污染,通过构建垂直流-水平潜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对菜地废水进行净化处理。湿地经过9个月的运行,结果显示,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6.40%、79.09%和79.79%以上,COD、NH4+-N和TP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9.45、0.47mg.L-1和0.06mg.L-1,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较低,仅为35.08%,通过补充甘蔗叶作为碳源,湿地对TN的平均去除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碳源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降低。本实验碳源投加量以1.62kg.m-3为宜,TN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80.85%,出水TN平均浓度从3.06mg.L-1降低至0.90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废水 水生植物塘 垂直流-水平潜流 净化效果 甘蔗叶 碳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