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沉重到轻逸——论莫言作品中苦难叙事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爱侠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5-152,共8页
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节点,莫言前期与后期的创作在苦难叙事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前期创作中,苦难是莫言小说的叙事动力,莫言常常深入小说人物内心深处,以富有现代性的表现方法进行细致的描绘与渲染,以突显苦难的强度以及人物形象... 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为节点,莫言前期与后期的创作在苦难叙事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前期创作中,苦难是莫言小说的叙事动力,莫言常常深入小说人物内心深处,以富有现代性的表现方法进行细致的描绘与渲染,以突显苦难的强度以及人物形象内在的生命张力,从而使其作品拥有了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获诺奖之后的新作中,莫言有意淡化了苦难意识,在叙事中多采用传统文学的方式,作品的整体格调也由此变得轻逸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苦难叙事 沉重 轻逸
下载PDF
论底层文学苦难叙事的美学缺失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东凯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6-41,共6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文学愈加关注当下社会的弱势群体,当代文学创作中兴起了"底层文学"热。作家们在进行底层叙事时以代言者的身份凸显了底层的苦难。可作者描写底层人物时过分关注他们的生...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文学愈加关注当下社会的弱势群体,当代文学创作中兴起了"底层文学"热。作家们在进行底层叙事时以代言者的身份凸显了底层的苦难。可作者描写底层人物时过分关注他们的生存困境,使底层文学的苦难叙事因距离感和悲剧精神的缺失,在美学品格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文学 苦难叙事 美学品格
下载PDF
李凖笔下的受难黄河叙事——以《黄河东流去》为中心
3
作者 裴艳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李凖对河流的叙事集中凝聚为受难黄河书写。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李凖依托黄河地理空间进行河流叙事的代表作品。文本从真实的黄河受难史史料出发预设受难黄河叙事空间,借助黄泛区难民家庭故事想象受难黄河... 李凖对河流的叙事集中凝聚为受难黄河书写。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李凖依托黄河地理空间进行河流叙事的代表作品。文本从真实的黄河受难史史料出发预设受难黄河叙事空间,借助黄泛区难民家庭故事想象受难黄河叙事主体,从家国情怀、黄河文化精神建构受难黄河叙事思想,诠释生生不息的黄河精神,而这种迎难而上绵延不断的顽强生命力精神质素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李凖进行黄河文学叙事与家国情怀表达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作家 李凖 受难叙事 黄河叙事
下载PDF
王晋康小说《血祭太阳神鸟》及其寻根意识
4
作者 高亚斌 王卫英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3-97,共5页
王晋康是我国最卓越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科幻小说《血祭太阳神鸟》,以象征王权的金杖被窃事件为契机,叙述了一个神奇诡秘、悬念迭生的悬疑故事,以此来揭开古老彝族文化的神秘面纱。小说成功地将科幻、侦探、历史、民俗等文化因素... 王晋康是我国最卓越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长篇科幻小说《血祭太阳神鸟》,以象征王权的金杖被窃事件为契机,叙述了一个神奇诡秘、悬念迭生的悬疑故事,以此来揭开古老彝族文化的神秘面纱。小说成功地将科幻、侦探、历史、民俗等文化因素相互融合,实现了小说、纪实文学、诗歌等不同文体的彼此渗透,对中华文化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寻根,成为一部有意味的文化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祭太阳神鸟》 文化寻根 苦难叙事 人性批判
下载PDF
吕梁经验与生命絮语——李锐《无风之树》的苦难书写
5
作者 宣明珠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97,共7页
《无风之树》是李锐吕梁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围绕矮人坪村富农拐叔之死的前因后果展开,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和语言的重复刻画了群山中矮人坪村的苦难图景和人物压抑痛苦的内心。在多重苦难的交织压迫下,个体的敞开与遮蔽渗透着吕梁山区... 《无风之树》是李锐吕梁山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围绕矮人坪村富农拐叔之死的前因后果展开,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和语言的重复刻画了群山中矮人坪村的苦难图景和人物压抑痛苦的内心。在多重苦难的交织压迫下,个体的敞开与遮蔽渗透着吕梁山区人民复杂的生命体验,同时凝聚了李锐创作的民间立场和对历史的自觉反思。《无风之树》中蕴含着李锐深刻的吕梁经验,通过分析小说对苦难的呈现方式和苦难之下发出的生命絮语,思考李锐的创作意图和价值立场,进一步阐发作品自觉反思历史和现实的创作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 《无风之树》 吕梁经验 苦难书写 历史反思
下载PDF
知青小说《鸣咽的澜沧江》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6
作者 龙堃 孙会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3年第2期61-69,共9页
竹林是凭借知青小说走入文坛的当代女作家。她的《生活的路》是我国“文革”后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她的第二部知青小说《鸣咽的澜沧江》也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作为作家,竹林并没有进入当代中国作家主流,但相比之下,她在海外受... 竹林是凭借知青小说走入文坛的当代女作家。她的《生活的路》是我国“文革”后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她的第二部知青小说《鸣咽的澜沧江》也取得了一定的反响。作为作家,竹林并没有进入当代中国作家主流,但相比之下,她在海外受到更多关注,引起海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竹林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比较传统,当时为中国作家广为借鉴和使用的意识流手法在她的小说中没有体现。那么竹林小说受到海外中国文学界关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将以《鸣咽的澜沧江》英译本为研究案例,介绍这部小说在英语世界的刊载和译介情况,分析竹林小说获得海外青睐的原因和背景。研究发现,海外汉学家理查德·金作为汉学家以及中国香港《译丛》的编译者,译介了竹林的八篇小说,在推介竹林小说乃至知青文学方面功不可没。另外,作为知青小说,小说的苦难叙事、女性叙事以及身体叙事是使《鸣咽的澜沧江》一度比同时代其他小说收获更多海外关注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呜咽的澜沧江》 英译 苦难叙事 女性叙事 知青小说
原文传递
城乡两域·底层视角·苦难叙事——论转型期以来的“乡下人进城”叙事 被引量:3
7
作者 谷显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3-56,共4页
"乡下人进城"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浪潮推动下出现的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也成为很多作家关注城乡冲突的最好视角,并逐渐形成了以进城乡下人为描写对象的文学创作潮流。挖掘转型期以来的"乡下... "乡下人进城"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浪潮推动下出现的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也成为很多作家关注城乡冲突的最好视角,并逐渐形成了以进城乡下人为描写对象的文学创作潮流。挖掘转型期以来的"乡下人进城"叙事文本,可见这一叙事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城乡两域的叙事空间;二是融入底层的叙事立场;三是关注苦难的叙事主题,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特征和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下人进城 城乡两域 底层视角 苦难叙事
下载PDF
我受难,故我存在——浅谈刘恒小说苦难叙事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媛媛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70-72,共3页
刘恒的小说对人类的生存之重,对人在生存与意义、灵与肉、本能与文明、情感与道德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挣扎中的生存状态,作了最冷静的描述,并对人类的苦难根源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苦难叙事 意义 小说 刘恒 受难 生存状态 人类 情感
下载PDF
莫言的苦难叙事 被引量:2
9
作者 颜水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49-53,共5页
莫言的小说展示了20世纪中国人所能遭受的苦难。为了充分表现苦难,莫言在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的选择上独辟蹊径,以声音作为独特的叙述媒介,以映衬作为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及对"叙述者"的灵活运用和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他既继承... 莫言的小说展示了20世纪中国人所能遭受的苦难。为了充分表现苦难,莫言在叙事策略和叙事技巧的选择上独辟蹊径,以声音作为独特的叙述媒介,以映衬作为独特的叙述手法,以及对"叙述者"的灵活运用和叙述视角的灵活转换。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手法,又吸收了西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技巧。莫言在苦难叙事中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特殊关系,创造了独特的时空体小说,在完整的时空体中展示了苦难的深度和广度,艺术效果上追求对社会历史的讽喻与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苦难叙事 时空体
下载PDF
底层视阈下鬼子小说的苦难叙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雪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69-71,共3页
广西作家鬼子,以底层的苦难叙事为其文学书写的内在核心,他的小说无论于故事设置层面还是在话语讲述层面,在底层叙事中,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从其叙述苦难的方式、追问苦难的根源以及人物承受苦难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鬼子小说的... 广西作家鬼子,以底层的苦难叙事为其文学书写的内在核心,他的小说无论于故事设置层面还是在话语讲述层面,在底层叙事中,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从其叙述苦难的方式、追问苦难的根源以及人物承受苦难的方式等方面,探讨了鬼子小说的苦难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子小说 苦难叙事 底层视域
下载PDF
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的人文精神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涛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
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呈现出迷离的价值判断;双轴思维模式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反思;独特的弱者形象书写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女性关怀;女性写作主体意识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对男性形象进行了深层... 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呈现出迷离的价值判断;双轴思维模式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反思;独特的弱者形象书写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女性关怀;女性写作主体意识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对男性形象进行了深层解构。通过小说苦难叙事,严歌苓成功地将个人挣扎与异域矛盾融为一体,挖掘出中国传统与西方现实的隔阂,在对美国移民命运的传达中,完成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省,实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深层剖析,在移民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苦难叙事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八十年代:“新启蒙”背景下的苦难叙事 被引量:1
12
作者 毕光明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5,共8页
无论从叙事对象还是叙事主体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苦难叙事都带有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愫。这种人道主义属性,明显继承了"五四"人的文学的传统,也可以看到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精神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苦难叙事自然地具有启蒙主义精... 无论从叙事对象还是叙事主体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苦难叙事都带有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愫。这种人道主义属性,明显继承了"五四"人的文学的传统,也可以看到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精神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苦难叙事自然地具有启蒙主义精神。书写苦难,是对人遭受身体和精神痛苦的同情与悲悯,也是对社会正义的期待和认同,它的潜话语是在这个世界上,人的生存和幸福才是最高的准则。这样的苦难书写,反过来也推动了上世纪80年代人的发现的启蒙思潮的澎湃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年代 新启蒙 反思文学 苦难叙事 启蒙主义精神
下载PDF
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的苦难叙事
13
作者 竺建新 戴晓妍 《济宁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29-33,共5页
90年代后,民工题材小说写作风起云涌,这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中断了的现实书写传统的重新"扎根"。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从生存之苦和心灵之痛两个层面真实呈现了民工的苦痛,但存在偏激化书写的倾向。因此,如何理性书写苦... 90年代后,民工题材小说写作风起云涌,这是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被中断了的现实书写传统的重新"扎根"。新世纪民工题材小说从生存之苦和心灵之痛两个层面真实呈现了民工的苦痛,但存在偏激化书写的倾向。因此,如何理性书写苦难,如何呈现民工的精神追问,应该成为作家们新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之苦 心灵之痛 民工题材小说 苦难叙事
下载PDF
论李佩甫小说的苦难叙事
14
作者 张少委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0-73,共4页
当代作家李佩甫的作品以其生活经历为基础,抒写中原大地上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情感。由于苦难和贫穷是他幼时的重要记忆,因此,对乡村平凡人生存苦难的抒写是其创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对生存苦难的叙事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体... 当代作家李佩甫的作品以其生活经历为基础,抒写中原大地上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情感。由于苦难和贫穷是他幼时的重要记忆,因此,对乡村平凡人生存苦难的抒写是其创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对生存苦难的叙事涉及到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孤儿的成长、妇女的生存以及在乡村权势逼迫下的匍匐者这三类人物形象身上。通过苦难叙事对社会、历史等进行反思,进一步寻找自我苦难和社会苦难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佩甫 苦难叙事 文本意义
下载PDF
“非虚构”的力量——农民工文学中的非虚构写作
15
作者 宋学清 《郑州师范教育》 2018年第6期54-59,共6页
"非虚构写作"对新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创作理念和方法上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维度。"非虚构写作"对于"底层"的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品质,本文以"非虚构写作"在农民工... "非虚构写作"对新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在创作理念和方法上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维度。"非虚构写作"对于"底层"的书写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品质,本文以"非虚构写作"在农民工文学中的应用作为切入点,发现它与虚构的农民工文学间的差异,以及在现实表现方面、精神内核的发掘方面表现出来的明显优势。时代需要多元化的文学,"非虚构写作"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文学的可能性,同时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社会重构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写作 农民工文学 苦难叙事 精神困境 底层
原文传递
直面历史的苦难叙事与反思——姚维荣《沧桑岁月》论析
16
作者 韩文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21,共4页
《沧桑岁月》是《姚维荣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也是作者心血凝成的精华之果。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艰辛岁月的苦难叙事、苦涩婚恋的沉重书写、血泪历史的无畏反思"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直面历史、深刻反思的勇气,具有珍贵的文... 《沧桑岁月》是《姚维荣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也是作者心血凝成的精华之果。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艰辛岁月的苦难叙事、苦涩婚恋的沉重书写、血泪历史的无畏反思"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直面历史、深刻反思的勇气,具有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维荣 《沧桑岁月》 苦难叙事 历史反思
下载PDF
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的艺术特色分析
17
作者 徐涛 《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27-33,共7页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 严歌苓小说的苦难叙事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中,价值观的不确定性使其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人性的探究与挖掘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具有厚重的思想深度;坚韧与接受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充满了希望与温情;宽容与理解使严歌苓小说苦难叙事走向包涵与融合。其小说的苦难叙事不止于对社会政治文化问题的思考,更具特色的是注重人类共有的、人性层面的开掘,表明出鲜明的人文精神特色,为海外移民文学的开拓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苦难叙事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许三观卖血记:》荒诞而真实的苦难叙事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剑华 詹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他是在以一种俗人经验诠释人生苦难,苦难通过卖血被还原为生命本质。因此,许三观不是某一具体人物,而是民族苦难象征的艺术符号,他唤起并强化了我们对民族苦难历史的情绪记忆,进而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苦难与如何去面对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三观卖血记》 苦难叙事 生命体验 生存本质
下载PDF
论苏童小说的生命叙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发奎 刘玉平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7-80,共4页
苏童在打破固有叙事模式,力求全新的叙述话语和方式的"先锋"性的同时,努力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寻找一种关涉人类生存的契合点。苏童不遗余力地挖掘普遍人群所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境遇,写出了人类的生活里潜藏的荒谬、无奈、美的幻... 苏童在打破固有叙事模式,力求全新的叙述话语和方式的"先锋"性的同时,努力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寻找一种关涉人类生存的契合点。苏童不遗余力地挖掘普遍人群所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境遇,写出了人类的生活里潜藏的荒谬、无奈、美的幻灭、命运的强势压迫等一系列质素,使他的作品真正触及人类生活的暗影。孤独、荒诞以及叙事伦理意义上的苦难书写构成了他一贯的生命叙事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童小说 生命叙事 孤独 荒诞 叙事伦理 苦难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