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夏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特点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尹红萍 曹晓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25,共7页
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容易出现错报。对上海地区2001—2005年7—9月份19个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个例进行分析,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上海地区未发生强对流的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较易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发... 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容易出现错报。对上海地区2001—2005年7—9月份19个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个例进行分析,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上海地区未发生强对流的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较易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发生,强对流发生开始时间主要在中午到傍晚;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的发生除需要有较好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外,对抬升条件也有较高要求,如边界层整层在上海附近存在中尺度辐合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强对流 稳定度 辐合线
下载PDF
主汛期(6~8月)副高各指数与中国160站降雨的关系 被引量:29
2
作者 姚愚 严华生 程建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1-661,共11页
利用1951~2001年共51年6~8月副高5个指数与同期中国160站降雨建立标准化的多元回归方程,通过分析副高5个指数的偏回归系数及各方程复相关系数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和变化,研究了副高各指数所反映的位置、形状、面积、强度等特征对我... 利用1951~2001年共51年6~8月副高5个指数与同期中国160站降雨建立标准化的多元回归方程,通过分析副高5个指数的偏回归系数及各方程复相关系数在时间和地域上的分布和变化,研究了副高各指数所反映的位置、形状、面积、强度等特征对我国主汛期降雨的综合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季节和地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副高北界位置指数和脊线位置指数主要影响雨带位置的变化,西伸脊点指数与我国大部地区雨量的丰欠有关,面积和强度指数则由于采用的方法而表现出对降雨的影响呈相反的特性。从副高对我国主汛期降雨的拟合能力上看,7月拟合能力比6月和8月好,对东部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拟合能力分别比西部地区和华北地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汛期 副高指数 降雨 关系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特征指数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芬 张娇艳 +2 位作者 谷晓平 杜小玲 吴古会 《暴雨灾害》 2017年第4期348-356,共9页
利用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5年6—8月逐月降水资料、2011—2015逐日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副高指数及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副高位置发生变化时贵州暴雨带的变化进行了对... 利用贵州85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5年6—8月逐月降水资料、2011—2015逐日降水资料、国家气候中心副高指数及NCEP第二套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贵州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副高位置发生变化时贵州暴雨带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贵州夏季大部分区域的降水与副高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为正相关,与脊线位置、西伸脊点为负相关;当副高面积增大或强度增强时,对应贵州夏季降水偏多;降水偏多时,6—8月副高的位置偏西或接近平均年份;降水偏少年,副高位置偏东或接近平均年份,且无论偏多(少)年均具有逐步北推东退的趋势。(2)面积指数、强度指数与降水在2~4 a较为显著的凝聚共振关系,二者基本为同位相变化;副高脊线位置、西伸脊点与降水具有2 a的凝聚共振关系,二者与降水均呈反位相变化,脊线位置(西伸脊点)的变化明显超前于降水的变化。(3)贵州6—8月出现暴雨天气时,副高脊线的平均位置具有逐步北推的趋势,且贵州暴雨日数先增加后减少,西伸脊点具有逐步西进的趋势,且贵州暴雨日数逐步增加;当脊线位置位于25°—29°N或西伸脊点位于90°—100°E时贵州暴雨日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高指数 贵州夏季降水 凝聚小波分析 T检验
下载PDF
近30年夏季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黄楚惠 李国平 +3 位作者 牛金龙 赵福虎 张虹 何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7-838,共12页
利用近30年(1981—2010年)历史天气图、MICAPS资料以及台站降雨资料,对6—8月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不同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的环流形势及降雨分布。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平均每年有9个... 利用近30年(1981—2010年)历史天气图、MICAPS资料以及台站降雨资料,对6—8月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不同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的环流形势及降雨分布。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平均每年有9个高原低涡能够移出高原而发展,移出型高原低涡涡源主要在西藏改则、安多和青海沱沱河以北以及曲麻莱附近,并以东移为主,占移出型高原低涡的58.2%,而东北移和东南移的分别占25.5%和13.8%,其它路径占2.5%。东移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频次与长江流域中上游、黄河流域上游及江淮地区的降雨有较好的正相关;东北移路径移出型低涡频次与长江流域上游、黄河流域以及东北降雨相关较好;东南移路径移出型低涡频次与高原东南侧及长江流域的降雨有较好正相关。各路径移出型低涡的降雨合成分析距平异常大值区分布与各路径正相关分布一致,且降雨异常大值中心与正相关大值中心相对应。利于高原低涡移出并发生降雨的500 h Pa异常环流形势为:东移路径,中高纬异常环流型为"西高东低"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弱且位置偏东、偏南,低涡降雨带维持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东北移路径,中高纬异常环流型仍为"西高东低"型,西太副高强度偏强且位置偏北、偏东,雨带维持在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东南移路径,为"两高夹一低"异常型环流,西太副高强度较强且位置偏西、偏南,降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出型高原低涡 降雨 环流特征 西太副高指数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夏季雨带分型及其年代际变化Ⅰ:统计特征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敖大 孙照渤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7-494,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以显著分为南北两支雨带,一支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湖南和浙江一线;另一支位于重庆、...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以显著分为南北两支雨带,一支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湖南和浙江一线;另一支位于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一线,都呈现出东西向的带状分布。分析还表明:这两支雨带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支雨带表现为14 a的主周期,而北支雨带表现为8 a的主周期,且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寡时段有明显的不同;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对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形态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年代际变化 降水 夏季风指数 副高指数
下载PDF
2013年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异常偏多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朱晶晶 赵小平 +2 位作者 吴慧 吴胜安 邱明宇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2-268,共7页
利用1983—2013年热带气旋年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30 a西太平洋以及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特征,并对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秋台集中以及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偏多的异常特征... 利用1983—2013年热带气旋年鉴、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74项环流指数资料等,统计分析了近30 a西太平洋以及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特征,并对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秋台集中以及影响海南热带气旋偏多的异常特征从天气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夏季风、越赤道气流、海表温度及北半球极涡等环流系统异常,是形成2013年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偏多的主要原因。南半球冷高压发展激发越赤道气流增强,引发赤道西风加强;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弱,夏季风增强,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对流活跃;南海-西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极涡偏弱偏西,经向环流偏弱,中纬度冷空气活动不频繁等。多条件共同作用,有利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另外,副高呈东西向分布,南海海表温度偏高使得南海及菲律宾以东生成的热带气旋易于向西移动影响海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异常特征 副热带高压 海表温度 极涡指数
下载PDF
2012年6月狼山脚下罕见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永清 韩经纬 +1 位作者 梁凤娟 孙令东 《内蒙古气象》 2014年第3期3-6,共4页
利用Micaps数据、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6月25—28日发生在狼山脚下的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500hPa亚洲中高纬在两脊一槽型环流背景下,贝加尔湖冷涡底部东移的短波槽与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维持... 利用Micaps数据、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6月25—28日发生在狼山脚下的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⑴500hPa亚洲中高纬在两脊一槽型环流背景下,贝加尔湖冷涡底部东移的短波槽与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下同)、维持阶段中低层切变辐合系统垂直叠置激发的两次对流性强降水和副高东退阶段冷槽东移时形成的锋面降水相累加,是此次大暴雨的主要成因。⑵冷涡底部分裂东移的短波槽为触发强对流提供了动力条件。副高西伸北抬,河套东高西低形势建立,副高外围偏南和东南水汽通路形成与维持,为暴雨产生和持续提供了水汽输送条件。高、低空切变、辐合系统垂直叠置形成的动力不稳定;高、低层冷暖平流造成的热力不稳定;长时间水汽和热量输送、积聚,使高能、高湿舌伸入狼山南麓形成的位势不稳定;狼山脚下三面环山形成的地形抬升作用叠置在不稳定区上空,是强对流爆发的抬升条件。⑶副高西伸、维持、东退阶段是否相继出现并均能形成有利的强降水形势,达到强降水指标,是大暴雨预报的着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冷涡 副热带高压 垂直叠置 预报指标
下载PDF
热带气旋及相关天气系统对上海强梅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永林 曹晓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通过对1996年和1999年上海强梅雨的分析,发现在强梅雨年的梅雨期内140°E以西的西北太平洋上无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活动,使副高脊线和梅雨锋得以持久稳定,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时间强(多)梅雨。研究还表明,强梅雨年的副高脊线比... 通过对1996年和1999年上海强梅雨的分析,发现在强梅雨年的梅雨期内140°E以西的西北太平洋上无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活动,使副高脊线和梅雨锋得以持久稳定,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时间强(多)梅雨。研究还表明,强梅雨年的副高脊线比常年偏北1~4个纬距,梅雨量的多少与副高、西风带系统的强弱、系统稳定控制的时间长短及其系统相互作用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热带气旋 副高 指数
下载PDF
前期太平洋海温与6~8月西太平洋副高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姚愚 严华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3-489,共7页
使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前期太平洋海温对主汛期副高指数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海温对副高各指数的影响存在季节和区域上的变化,海温变化主要影响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指数,对西伸脊点的影响次之,对脊线位置的影响比对北界位... 使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前期太平洋海温对主汛期副高指数的影响。相关分析发现:海温对副高各指数的影响存在季节和区域上的变化,海温变化主要影响副高的面积和强度指数,对西伸脊点的影响次之,对脊线位置的影响比对北界位置显著。从各季节海温对副高5个指数(脊线位置、北界位置、西伸脊点、面积、强度)集合整体的线性拟合能力上看,秋、冬季海温较春季效果稍好,赤道中东太平洋及北美西海岸海温对副高指数的影响较西北太平洋显著。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前期各季节海温第1公共因子主要反映了赤道中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海温的反相变化关系,该公共因子与主汛期副高指数相关最显著,且较好地反映海温与副高各指数的相关特点,其它公共因子与副高指数相关性均较弱。年代际变化分析表明:1970年代末以前,海温变化使LaNi?a事件易为出现、夏季副高偏弱偏东、面积偏小、位置偏北,1980年代以后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海温 主汛期 副高指数
下载PDF
辽宁地区“8.16”特大暴雨过程数值预报产品检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梁寒 陈传雷 +3 位作者 聂安祺 田莉 贺慧 黄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1-9,共9页
利用地面气象站和探空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地区特大暴雨过程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降水、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等。结果表明: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T639模式整体优于EC模式,暴雨预报平... 利用地面气象站和探空观测资料,对2013年8月16日辽宁地区特大暴雨过程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主要包括降水、500 h Pa位势高度场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等。结果表明:一般性降水预报准确率T639模式整体优于EC模式,暴雨预报平均准确率EC模式略高于T639模式,T639模式和EC模式降水预报正负距平出现位置近似。多个数值模式对清原站主要降水时段(8月16日11—23时)的降水预报明显偏弱,WRF模式预报的全省3 h最大降水量远大于实况,T639模式和EC模式预报的降水量级均明显小于实况。EC模式和多模式集成72 h内降水落区与强降水中心位置的预报相对较稳定,过去15 d的滑动平均检验结果对降水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72 h内EC模式的特征线预报一致性明显高于T639模式,对于辽宁省大部地区及上游高空槽附近EC模式降水预报的离散度小于T639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预报 500 hPa位势高度场 副热带高压指数 稳定性 检验
下载PDF
ECMWF模式副热带高压指数释用产品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瀛 王茜 +1 位作者 陈宇 吴曼丽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5期26-31,共6页
应用2006年6—8月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从计算出的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和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及北界位置分析入手,对副热带高压的特征预报进行统计学检验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计算产品对于副... 应用2006年6—8月欧洲中心数值预报资料,从计算出的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和西伸脊点、脊线位置及北界位置分析入手,对副热带高压的特征预报进行统计学检验和误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欧洲中心数值预报模式的计算产品对于副热带高压的预报在96 h内误差较小,120—168 h误差较大,副热带高压的预报总体上呈现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脊点偏西和脊线及北界偏北的误差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副热带高压指数 释用产品 检验分析
下载PDF
基于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新定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庆万 胡淑娟 +2 位作者 贾蓓 周冰倩 高晨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5-636,共12页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活动规律及其变异的动力学机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气象学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现有研究和预测中常用的高度场指数不能全面、准确刻画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副高演变特征的缺陷,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流函数能够等价描述副高三维空间几何图像的优势,以500 hPa水平型环流流函数的零等值线为客观标准,给出了副高面积、强度、脊线及西伸脊点指数的新定义,并以2018年夏季副高的短期结构演变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之间的关系研究为例,验证了本文新定义副高指数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本文利用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模型中的水平型环流流函数新定义的副高指数,不仅从形态上准确刻画了副高的大尺度涡旋环流特征,而且全球大气环流三型分解的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为进一步利用新指数开展副高异常演变的机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大气环流的三型分解 水平型环流 流函数 副高指数
下载PDF
江淮梅雨季副高特征及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薇 金荣花 +1 位作者 肖天贵 孙晓晴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03-110,共8页
针对梅雨季节江淮地区降水和副高活动特征,结合副高指数定义,对长时间序列的副高指数及北跳时间进行定量化统计。通过分析1979-2018年6-7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站日降水资料,统计40年副高3项指数的逐年逐日变化,并分析指... 针对梅雨季节江淮地区降水和副高活动特征,结合副高指数定义,对长时间序列的副高指数及北跳时间进行定量化统计。通过分析1979-2018年6-7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站日降水资料,统计40年副高3项指数的逐年逐日变化,并分析指数异常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同时,研究江淮地区梅雨季的降水特征,对副高北跳与高度场、降水量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7月,副高脊线随时间逐渐向北移动,西伸脊点逐渐西移,副高面积逐渐扩大,副高强度增强;1979-2018年江淮地区梅雨季期间,副高3项指数均为异常的年份有5年,负异常年,中纬度槽脊的波动平缓,经向运动微弱,正异常年,西风带上气流的经向运动加强,40年气候态上表现为长波两槽两脊形势;梅雨季节副高的两次北跳过程中,第一次北跳出现在6月第三侯,第二次北跳在7月第三侯,气候态表现为第二次北跳在第一次北跳后约7侯出现;降水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南北、东西差异,江淮地区500 hPa高度场与副高的第一次北跳呈明显负相关,与副高第二次北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科学 大尺度系统动力学特征研究 副热带高压 江淮梅雨季 副高指数
下载PDF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天宠 张智奇 +3 位作者 曲骅倩 孙飞驰 谭政华 崔曜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期268-270,272,共4页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6日共40年我国551站的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74项1951年1月至2000年12月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NCEP 196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00 h Pa再分析资料。采用资料再分析处理后提取副高指数... 利用1961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6日共40年我国551站的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诊断预测室74项1951年1月至2000年12月环流特征量资料以及NCEP 196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00 h Pa再分析资料。采用资料再分析处理后提取副高指数,然后用我国551站196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月气温分别与同期的月副高西伸脊点指数、月副高强度指数、月副高脊线指数求相关系数,并对结果作T检验,找出信度为95%以上的区域。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中国各地气温在年内和年际都确实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副高脊线附近,及由脊线向北直到副高北界,甚至北界以北的广大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高;在副高北界以北〈15-20个纬度处和副高脊线以南的区域,副高越西伸、强度越强、脊线位置越北,当地气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气温 副高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天津市夏季最大电力负荷过程个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云 肖健 +1 位作者 翟晓磊 刘月坤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年第1期1-3,共3页
用天气学方法分析了天津市2002—2005年夏季最大电力负荷过程的天气背景场、气象要素场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显示,在电力负荷上升阶段,高空由低压槽转为高压脊,副热带高压逐步北抬,地面气压、气温回升,风力减小;峰值阶段,副热带高压... 用天气学方法分析了天津市2002—2005年夏季最大电力负荷过程的天气背景场、气象要素场和人体舒适度指数。结果显示,在电力负荷上升阶段,高空由低压槽转为高压脊,副热带高压逐步北抬,地面气压、气温回升,风力减小;峰值阶段,副热带高压完全控制华北地区,地面均压,最高气温多日维持在35℃以上,综合反映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舒适度指数超过1200。当高空槽再次临近,副热带高压南撤退出天津地区,强降水过程出现,气温、气压急剧下降,电力负荷极值过程宣告结束。分析表明,夏季最大电力负荷过程与天气系统的高低空配置、气象要素、舒适度指数存在一定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天气背景 副热带高压 舒适度指数
下载PDF
西宁地区一次副高边缘型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娟 谢启玉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1期55-58,共4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8月19日大通的强对流暴雨天气。结果表明:此次大通暴雨是副热带高压边缘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和高空短波槽引导的偏西气流在西宁地区交汇,为此次强降水天气...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云图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9年8月19日大通的强对流暴雨天气。结果表明:此次大通暴雨是副热带高压边缘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和高空短波槽引导的偏西气流在西宁地区交汇,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条件;低层暖平流、高层弱冷平流形成了热力不稳定层结;500 hPa西南气流和700 hPa偏东气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地面冷锋和辐合线提供了中尺度抬升触发机制;强降水落区与地面3 h负变压中心和地面辐合线对应较好;中尺度对流云团活跃,TBB≤-77℃的冷云团影响大通约30 min,强降水落区位于红外云图TBB大梯度区;过程中雷达最强回波达到54 dBZ,速度场上低层西南风和暖平流指示明显;VIL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表现为缓慢增大—维持—迅速减小;风暴质心高度HT在强降水过程中基本在3 km,表现为缓慢上升—下降—略下降的低质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 暴雨 监测指标
下载PDF
副热带高压强度变化的模糊聚类诊断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梅 张韧 +2 位作者 吴国雄 何金海 余丹丹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9-466,共8页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遗传算法(GA)和模糊减法聚类(FSC)交叉融合、优势互补思想进行副热带高压影响因子的综合聚类分析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的诊断预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若干与副热带高压指数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构成了高维... 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遗传算法(GA)和模糊减法聚类(FSC)交叉融合、优势互补思想进行副热带高压影响因子的综合聚类分析和副热带高压指数的诊断预测。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若干与副热带高压指数关系密切的影响因子构成了高维特征空间,进行了综合聚类分析,实现了副热带高压指数的聚类判别和诊断预测。该文提出的综合聚类方法既可克服FCM/GA算法全局/局部寻优的不足,又可客观确定聚类数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分类效果,判别结果与实况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 季风系统 模糊聚类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中国西南汛期降水异常及影响因子
18
作者 沈宏彬 张义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148-154,共7页
用1951~1992年31个站的降水资料,作自然正交分解研究了近42年汛期降水(4~9月)变化异常的时空分布,得到3种降水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函数和谱分析讨论了副高强度、副高强度、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西伸脊点、南方涛... 用1951~1992年31个站的降水资料,作自然正交分解研究了近42年汛期降水(4~9月)变化异常的时空分布,得到3种降水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函数和谱分析讨论了副高强度、副高强度、副高面积指数、副高西伸脊点、南方涛动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水异常 南方涛动 影响因子 降水
下载PDF
月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重建与应用 被引量:88
19
作者 刘芸芸 李维京 +1 位作者 艾(孑兑)秀 李清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针对目前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监测中使用的月时间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存在的问题,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4种指数重新进行定义和计算,重建了1951—2010年逐月... 针对目前国家气候中心业务监测中使用的月时间尺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存在的问题,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强度指数、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4种指数重新进行定义和计算,重建了1951—2010年逐月历史时间序列。面积指数、强度指数采用真实的面积和体积进行定义和计算,脊线指数则同时利用500 hPa高度场和纬向风切变线进行定义,且不仅仅局限于588 dagpm等值线,充分考虑了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高压系统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用。选取其中两个相对独立的指数——脊线指数与西伸脊点,通过对这两个指数的9种组合类型的构建,最大程度上涵盖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各种雨型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面积指数 强度指数 脊线指数 西伸脊点
下载PDF
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及其与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陈永仁 李跃清 齐冬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8-1157,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及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存在3~6年、10~15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西太副高西伸指数存在...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及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存在3~6年、10~15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西太副高西伸指数存在3~6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其中在3~6年尺度和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压东伸(西退)与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关系更为明显,并以1980-1990年代的位相关系最好。交叉谱分析表明,在10~15年左右,3年及6年的周期上,两者的关系显著。进一步分析两者与同期降水的关系表明,在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压与我国长江流域的降水关系最好,为正相关,但在这一尺度上,西太副高与该流域降水关系不显著,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长江流域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南亚高压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在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压可作为预测长江流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一个参考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西太副高 东伸指数 西伸指数 降水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