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郑彦强 卢会霞 +4 位作者 许伟 孙红文 付学起 杨树生 李桐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35-2238,共4页
在天津武清区一村落构建了2个并行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了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水力负荷为10 cm/d,处理能力为50 t/d。填充介质选用土壤、陶粒、炉渣和两种自然有机质,按5∶2∶2∶1的比例配置的人工土层。结果表明地下渗... 在天津武清区一村落构建了2个并行的地下渗滤系统,考察了其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水力负荷为10 cm/d,处理能力为50 t/d。填充介质选用土壤、陶粒、炉渣和两种自然有机质,按5∶2∶2∶1的比例配置的人工土层。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污水中各种主要污染因子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在进水COD和C/N较低的不利条件下,COD、总磷、氨氮、总氮、悬浮物均得到有效去除,出水中各项污染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具体到不同的污染指标,添加了不同有机质的2个并行系统的处理效果也有所不同。总体上看,地下渗滤系统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 COD 总磷 氨氮 总氮 总悬浮物
原文传递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2
作者 贾晓竞 毕东苏 +1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307-19309,共3页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使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现今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原则,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态处理 人工湿地 稳定塘 地下渗滤 蚯蚓生态滤池
下载PDF
滇池流域村镇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建 黄霞 +2 位作者 施汉昌 胡洪营 钱易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4-36,共3页
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30 m3/d,设计水力负荷为0.08 m3/(m2·d)。该工程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85.5%和96.5%。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 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滇池流域的村镇生活污水,进行了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程设计处理水量为30 m3/d,设计水力负荷为0.08 m3/(m2·d)。该工程对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6.7%,85.5%和96.5%。工程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管理简单,兼具有美化景观的作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村镇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水力负荷
下载PDF
基于源分离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与技术 被引量:16
4
作者 董瑞海 顾宝群 +1 位作者 张博雄 郭秋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9-212,共4页
长期以来,农村污水治理注重的是去除污染物,而缺少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源分离理念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即在污染源头实现粪便、尿液分离,其中的营养物就近循环利用,之后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 长期以来,农村污水治理注重的是去除污染物,而缺少对其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根据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源分离理念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模式,即在污染源头实现粪便、尿液分离,其中的营养物就近循环利用,之后利用人工湿地、稳定塘、土壤渗滤等生态型处理技术进行污水资源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源分离 生态治理模式 人工湿地 稳定塘 地下渗滤系统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难点及对策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英华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胡筱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15-1418,共4页
以土地处理系统为代表的污水自然处理技术,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原理,不仅对各种污染物有极高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本文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原理、技术特征,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 以土地处理系统为代表的污水自然处理技术,遵循循环再生、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原理,不仅对各种污染物有极高的去除效率,并可实现污水的处理与利用相结合。本文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工艺原理、技术特征,并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难点和解决途径,包括选配基质、缓解土壤堵塞以及提高系统氮的去除效果和水力负荷的方法等,指出地下渗滤系统应在强化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合理调配土壤组成以提高水力负荷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生活污水 技术难点 对策
原文传递
分流型地渗系统的污水强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彬 吕锡武 +1 位作者 钱文敏 陆继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7,共4页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7.8~8.0,HRT>10h的工况下,分流比为1:3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最佳,此时总氮去除率达到60.34%,与未分流的去除率22.06%相比提高了近3倍。为分散污水的强化脱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地下渗滤系统 改进 分流 脱氮
下载PDF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晓东 孙铁珩 +2 位作者 李海波 马铮铮 胡筱敏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9-272,共4页
分析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现状,指出了集中式处理模式和分散式处理模式的不足。依据人工湿地、地下渗滤为主的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点,提出小区污水处理采取土地生态处理模式的构想。通过分析污水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征及其运行局... 分析了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的现状,指出了集中式处理模式和分散式处理模式的不足。依据人工湿地、地下渗滤为主的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点,提出小区污水处理采取土地生态处理模式的构想。通过分析污水土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特征及其运行局限性,建议土地生态处理技术应重视强化预处理,采取低进水污染物浓度,高水力负荷的运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 生活污水 生态处理 人工湿地 地下渗滤
下载PDF
干湿交替运行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1 位作者 孙铁珩 王鑫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81-2085,共5页
利用室内模拟系统,在进水铵氮(NH4+-N)浓度30~37.5mg·L-1、水力负荷0.08m3.m-2.d-1的条件下,考察了干湿交替运行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干湿比对基质理化性质、脱氮微生物数量以及基质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的... 利用室内模拟系统,在进水铵氮(NH4+-N)浓度30~37.5mg·L-1、水力负荷0.08m3.m-2.d-1的条件下,考察了干湿交替运行对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干湿比对基质理化性质、脱氮微生物数量以及基质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和硝化细菌的数量随干湿比的增加而增加,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则随干湿比的增加而减少,比容积和氨化细菌的数量受干湿比的影响较小,各深度基质层ORP均随干湿交替运行而高低起伏。推荐地下渗滤系统启动期的干湿比3∶1,启动周期为20d;稳定运行期干湿比1∶1,NH4+-N及TN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6.9%和79.1%,同时,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出水水质满足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深度处理 干湿交替
原文传递
悬浮填料床/地下渗滤系统深度处理生活污水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泽琴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培军 贾宏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0-73,共4页
悬浮填料浮动床/土壤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抗冲击、管理操作简便的新型联合工艺。介绍了采用此工艺的沈阳师范大学新校教学区生活污水示范工程(800m3/d)的设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对运行及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悬浮填料浮动床/土壤地下渗滤系统是一种高效、稳定、抗冲击、管理操作简便的新型联合工艺。介绍了采用此工艺的沈阳师范大学新校教学区生活污水示范工程(800m3/d)的设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及处理效果,对运行及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采用该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出水水质优于所要求的回用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浮动床 土壤地下渗滤 校园生活污水 深度处理 中水回用
下载PDF
分散式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荣 杨永强 +2 位作者 刘劲松 吴世军 陈繁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55-1760,共6页
以广东佛山利华员工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运行情况。该工程污水负荷高达56 cm/d,对进出水采样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COD、BOD5、SS、NH4+-N、色度、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7%、78.9%... 以广东佛山利华员工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运行情况。该工程污水负荷高达56 cm/d,对进出水采样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COD、BOD5、SS、NH4+-N、色度、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7%、78.9%、92.5%、87.6%、90%、52.2%和76.3%,出水的主要污染物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或二级标准。但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该系统投资小、运行成本低、运行稳定、管理简单,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负荷 地下渗滤系统 分散处理 生活污水
原文传递
浮动生物床/地下渗滤联合工艺处理校园污水的设计与管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英华 王书文 +2 位作者 孙铁珩 邹轶 贾宏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5,共6页
结合沈阳师范大学的校园污水处理实例,阐明地下渗滤与浮动生物床联合工艺的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问题。实践证明,采用浮动生物床/地下渗滤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投资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出水水质稳定且优于所要求的回用水水质。
关键词 地下渗滤 浮动生物床 校园污水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英华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胡筱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1,共5页
地下渗滤系统基于循环再生等生态学原理,在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出水可二次回用,但脱氮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促进地下渗滤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地下渗滤系统的特征、除污原理以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作用的强化措施(... 地下渗滤系统基于循环再生等生态学原理,在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出水可二次回用,但脱氮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促进地下渗滤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地下渗滤系统的特征、除污原理以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作用的强化措施(如改善系统的氧化还原环境及二次布水等)进行了综述.建议采取适当的基质改良措施,科学改善系统内部的氧化还原环境,同时采用二次补水等技术强化系统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生活污水 脱氮
下载PDF
渗灌管埋深与灌溉量对枣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焦炳忠 孙兆军 +3 位作者 韩磊 何俊 El-SAWY S M 李兴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105,共12页
探寻适宜的地下渗灌埋深和蒸发皿蒸发量系数组合对旱区枣树根系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作物-皿系数(Kcp)作为灌溉水量计算标准,设3种地下渗灌埋深D15(15cm)、D30(30cm)、D45(45 cm)和4种灌水量W0.6(Kcp=0.6)、W0.8(Kcp=0... 探寻适宜的地下渗灌埋深和蒸发皿蒸发量系数组合对旱区枣树根系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作物-皿系数(Kcp)作为灌溉水量计算标准,设3种地下渗灌埋深D15(15cm)、D30(30cm)、D45(45 cm)和4种灌水量W0.6(Kcp=0.6)、W0.8(Kcp=0.8)、W1.0(Kcp=1.0)、W1.2(Kcp=1.2)水平的2因素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各处理在垂直方向0~100 cm和水平距离0~80 cm土层中含水率越高;随着地下渗灌埋深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峰值均向下移动。灌水量和地下渗灌埋深对20~80 cm土层的根系分布影响较大,D30W0.6和D30W0.8处理较其他处理提高20~60 cm土层的根系干质量密度,D45W1.0和D45W1.2处理较其他处理提高60~80 cm土层根系干质量密度。D30W1.0处理有利于增加枣树枣吊长度、每吊开花数、每吊座果数、座果率以及提高产量;2017和2018年D30W0.8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4.68、5.32 kg/m^3,并且产量较D30W1.0处理降低了9.32%、5.94%,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7.88%、16.41%,D30W0.8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元回归和空间分析方法,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枣树灌水方式进行优化,选择适宜的灌水量和地下渗灌埋深区间分别为:370~410mm、28~33 cm。该研究结果可为宁夏干旱地区地下渗灌枣树的高产高效管理上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水分 作物-皿系数 地下渗灌 枣树 根系 产量
下载PDF
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斌 杨继富 樊国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3,共4页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日益紧迫,急需经济、高效、适用性强的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因此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设计排水量为0.4m3/d,地下渗滤系统池面积为2.4m2,进水为真实农村生活污水。对系统运行500...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生活污水处理的需求日益紧迫,急需经济、高效、适用性强的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因此采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设计排水量为0.4m3/d,地下渗滤系统池面积为2.4m2,进水为真实农村生活污水。对系统运行500d的进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CODcr、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7%、68%、44%和45%。试验证明利用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单户生活污水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农村生活污水 硝化作用 吸附作用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丽华 张卫民 《江苏环境科技》 2008年第A01期105-107,共3页
地下渗滤系统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是一种廉价的生活污水处理替代技术。该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主要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构造类型、工艺流程、净化污水机理及其在污... 地下渗滤系统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也是一种廉价的生活污水处理替代技术。该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主要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构造类型、工艺流程、净化污水机理及其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净化机理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灰水的水力负荷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郑向勇 梁盈盈 +4 位作者 潘苏丹 陆奇 叶海仁 张业健 孔海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1-65,共5页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以间歇进水的方式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灰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灰水及各处理出水的TN、NH4+-N和TP值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而处理出水的COD值仅达到... 在5种水力负荷条件下,以间歇进水的方式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灰水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灰水及各处理出水的TN、NH4+-N和TP值均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而处理出水的COD值仅达到三级标准;对浊度、COD、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大呈现高度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与水力负荷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当水力负荷为1 m3/(12 m2.4 h)时,对浊度、COD、TN、NH4+-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7.09%、31.88%、22.54%、49.92%和47.06%。研究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在灰水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灰水 水力负荷
原文传递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董文杰 陆广 +3 位作者 严立 李胜 郑向勇 叶海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8,91,共6页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受土地类型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且处理效果受季节更替影响大,而应用土地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堵塞以及系统脱氮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面源污染 生态处理技术 地下渗滤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人工快速地下渗滤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文洁 张卫民 +1 位作者 戴强 刘媛媛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4,共4页
以河砂、粉煤灰、钢渣和煤渣为渗滤介质,模拟研究了人工快速地下渗滤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水力负荷为1.6 m/... 以河砂、粉煤灰、钢渣和煤渣为渗滤介质,模拟研究了人工快速地下渗滤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组分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随水力负荷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水力负荷为1.6 m/d时,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最佳,对总磷、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66.73%-90.06%、26.04%-89.32%和11.76%-91.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水力负荷 总磷 氨氮 COD 农村生活污水
下载PDF
地下渗滤生物强化系统的建立及水力负荷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代莹 李全艳 孙铁珩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71-74,共4页
通过在地下渗滤系统添加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来改善土壤性状和增强地下渗滤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并研究在不同水力负荷(4 cm/d6、cm/d、8 cm/d和10 cm/d)下系统处理效能;通过不同水力负荷对比试验,表明通过生物强化,促进系统硝化和反硝... 通过在地下渗滤系统添加自行研制的微生物菌剂,来改善土壤性状和增强地下渗滤系统中微生物活性,并研究在不同水力负荷(4 cm/d6、cm/d、8 cm/d和10 cm/d)下系统处理效能;通过不同水力负荷对比试验,表明通过生物强化,促进系统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使90%以上NH4+-N转化为NOx--N,且在不投加反硝化碳源情况下,使TN去除率提高13.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物强化 水力负荷 硝化反硝化
下载PDF
Influence of packing media on nitrogen removal in a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被引量:5
20
作者 ZHANGJian HUANGXia +4 位作者 SHAOChang-fei LIUChao-xiang SHIHan-chang HUHong-ying LiuZhi-qi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Influence of packing media on nitrogen removal in a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was studied. System A was filled with loamy soil and system B was filled with mixed soil of 75% red clay with 25% cinder. Both systems... Influence of packing media on nitrogen removal in a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was studied. System A was filled with loamy soil and system B was filled with mixed soil of 75% red clay with 25% cinder. Both systems were fed with sewage at the same hydraulic loading of 2 cm/d at continuous operation mode. The same excellent removal performances of COD and T-P could be achieved in both infiltration systems with removal rates about 85% and 98%, respectively. In system A, NH +_4-N removal rate was as high as 96.5% and T-N removal rate was relatively much lower as 55.7%. And in system B, NH +_4-N removal rate was as low as 75.4% and T-N removal rate was relatively much higher as 75.5%. The difference was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soil oxidation-reduction condition that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soil texture in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Loamy soil led to oxidative condition that was favorable to nitrification and disadvantageous to denitrification. The results were just adverse to the system filled with clay. Intermittent operation was adopted to improve nitrogen removal in system B. NH +_4-N removal rate could be increased to about 95% and T-N removal rate could be increased to about 90% at intermittent operation mode in system B. Analysis of nitrogen removal mechanisms indicated that 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 was the primary nitrogen removal path in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and crop uptake was another important nitrogen removal way. It wa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total N removal performance that a suitable packing soil was available to present favorable oxidation-reduction condition for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nitrogen removal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soil textu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