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将堆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和黏土等拌制成一种抗旱促根的基质,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爱吉3041”供试基质栽培番茄的株高、茎粗、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肥料偏生产力(Partia...为有效提高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率,将堆肥、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和黏土等拌制成一种抗旱促根的基质,研究水肥耦合效应对“爱吉3041”供试基质栽培番茄的株高、茎粗、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及肥料偏生产力(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Fertilizer,PFP)的影响,以当地实际生产水肥施用量作为对照组CK,设置9组基质水肥耦合处理,3组滴灌水量W1(100%ET_(0),ET_(0)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W2(80%ET_(0))、W3(60%ET_(0))和3组施肥(N-P_(2)O_(5)-K_(2)O)水平F1(240-115-137 kg/hm^(2))、F2(180-88-121.2 kg/hm^(2))、F3(112-50-82 kg/hm^(2))共10组耦合处理,建立番茄产量、WUE、PFP及果实综合品质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法寻找模型的Pareto最优解。结果表明:与CK相比,基质对番茄的株高、茎粗、根系发育、产量、品质、WUE和PFP等影响显著,根质量、根长、根表面积分别增加了36.0%、6.27%、3.94%,可有效改善果蔬品质;利用VIKOR法对各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基质栽培番茄果实风味品质和产量显著提高,W3F1处理下番茄风味品质及产量最佳,利益比率值最小;基于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法表明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灌溉施肥处理为W3F2,该处理下的最优产量为25.85 t/hm^(2),最优水分利用效率为13.77%,最优糖酸比为9.51,利益比率为0.357。研究可为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及高品质果蔬的水肥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研究了开放式和封闭式供液方式下番茄根区盐分累积强度、盐分离子组成与比例变化特征、番茄养分含量特征、养分利用效率,分析了盐分累积对番茄产量和脐腐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电导率均随生育期的延长不断上升,...研究了开放式和封闭式供液方式下番茄根区盐分累积强度、盐分离子组成与比例变化特征、番茄养分含量特征、养分利用效率,分析了盐分累积对番茄产量和脐腐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电导率均随生育期的延长不断上升,开放式根区溶液电导率最高为11.9 m S/cm,封闭式为17.2 m S/cm;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盐分离子组成由大到小为NO_3^-、K^+、Ca^(2+)、Mg^(2+)、SO_4^(2-)、H_2PO_4^-;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溶液离子比例失衡特征与程度相当,均表现为K^+、Ca^(2+)和H_2PO_4^-比例降低,Mg^(2+)、NO_3^-和SO_4^(2-)比例上升;番茄产量随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果实脐腐病患病率则随电导率和离子比例失衡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到采收后期开放式和封闭式果实脐腐病患病率分别高达29.7%和36.6%;与开放式相比,封闭式供液方式下番茄N、P、K、Ca、Mg和S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6%、19.6%、18.9%、11.8%、37.3%和15.9%。开放式和封闭式基质栽培根区均存在盐分累积和离子比例失衡现象,为控制根区离子比例失衡和果实缺Ca现象,在番茄进入坐果期后应提高K和P的投入,控制N、Mg和S的投入。从节水、节肥和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基质栽培应着力发展封闭式供液方式。展开更多
【目的】针对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液管理问题,研究了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供给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根据植株每增长1、2和3片叶时营养液浓度的提高幅度分别设置TR0.1(0....【目的】针对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液管理问题,研究了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供给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根据植株每增长1、2和3片叶时营养液浓度的提高幅度分别设置TR0.1(0.1 m S/cm)、TR0.2(0.2 m S/cm)和TR0.3(0.3 m S/cm)3个处理,即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另设常规营养液管理模式作为对照(CK),即番茄定植至开花前、开花至第一穗果坐果、第一穗果坐果至采收结束3个生育期内供给营养液浓度分别为1.5、2.1和2.7 m S/cm。通过测定营养液总盐含量和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品质等指标对不同营养液管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TR0.1、TR0.2和TR0.3)营养液浓度提高频率是CK的2.0~5.6倍,且可利用的营养液总盐含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均表现为CK〉TR0.1〉TR0.2〉TR0.3。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TR0.1、TR0.2和TR0.3)和CK的茎粗和叶片数受营养液浓度提高幅度影响较小。TR0.1处理的产量和营养液养分利用率比CK分别提高了30.4%和37.7%(P〈0.05)。与CK相比,TR0.1、TR0.2和TR0.3处理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9.4%~68.6%和16.7%~23.2%(P〈0.05),总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分别增加了0.8%~12.9%(P〈0.05,TR0.3除外)和31.3%~34.7%(P〈0.05),说明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的果实品质优于CK。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供给的方法中,与TR0.3处理相比,TR0.1处理的株高增加7.5 cm(P〈0.05),产量和营养液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7%和29.4%(P〈0.05);TR0.1处理果实硝酸盐含量、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除糖酸比外,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浓度供给的方法优于常规基质栽培营养液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了开放式和封闭式供液方式下番茄根区盐分累积强度、盐分离子组成与比例变化特征、番茄养分含量特征、养分利用效率,分析了盐分累积对番茄产量和脐腐病患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电导率均随生育期的延长不断上升,开放式根区溶液电导率最高为11.9 m S/cm,封闭式为17.2 m S/cm;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盐分离子组成由大到小为NO_3^-、K^+、Ca^(2+)、Mg^(2+)、SO_4^(2-)、H_2PO_4^-;开放式和封闭式根区溶液离子比例失衡特征与程度相当,均表现为K^+、Ca^(2+)和H_2PO_4^-比例降低,Mg^(2+)、NO_3^-和SO_4^(2-)比例上升;番茄产量随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果实脐腐病患病率则随电导率和离子比例失衡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到采收后期开放式和封闭式果实脐腐病患病率分别高达29.7%和36.6%;与开放式相比,封闭式供液方式下番茄N、P、K、Ca、Mg和S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1.6%、19.6%、18.9%、11.8%、37.3%和15.9%。开放式和封闭式基质栽培根区均存在盐分累积和离子比例失衡现象,为控制根区离子比例失衡和果实缺Ca现象,在番茄进入坐果期后应提高K和P的投入,控制N、Mg和S的投入。从节水、节肥和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基质栽培应着力发展封闭式供液方式。
文摘【目的】针对基质栽培番茄的营养液管理问题,研究了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供给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温室基质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为试验材料,根据植株每增长1、2和3片叶时营养液浓度的提高幅度分别设置TR0.1(0.1 m S/cm)、TR0.2(0.2 m S/cm)和TR0.3(0.3 m S/cm)3个处理,即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另设常规营养液管理模式作为对照(CK),即番茄定植至开花前、开花至第一穗果坐果、第一穗果坐果至采收结束3个生育期内供给营养液浓度分别为1.5、2.1和2.7 m S/cm。通过测定营养液总盐含量和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产量、养分利用率和品质等指标对不同营养液管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TR0.1、TR0.2和TR0.3)营养液浓度提高频率是CK的2.0~5.6倍,且可利用的营养液总盐含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均表现为CK〉TR0.1〉TR0.2〉TR0.3。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TR0.1、TR0.2和TR0.3)和CK的茎粗和叶片数受营养液浓度提高幅度影响较小。TR0.1处理的产量和营养液养分利用率比CK分别提高了30.4%和37.7%(P〈0.05)。与CK相比,TR0.1、TR0.2和TR0.3处理的果实中硝酸盐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9.4%~68.6%和16.7%~23.2%(P〈0.05),总可溶性固形物和糖酸比分别增加了0.8%~12.9%(P〈0.05,TR0.3除外)和31.3%~34.7%(P〈0.05),说明叶片数增长动态处理的果实品质优于CK。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供给的方法中,与TR0.3处理相比,TR0.1处理的株高增加7.5 cm(P〈0.05),产量和营养液养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7%和29.4%(P〈0.05);TR0.1处理果实硝酸盐含量、总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除糖酸比外,各处理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叶片数增长动态调控营养液浓度供给的方法优于常规基质栽培营养液管理方法,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