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19
1
作者 丁学华 卢亦成 秦时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枕下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其预防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20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20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199例(90.5%),次全切21例(9.5%),面神经解剖保留129... 目的探讨枕下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手术并发症及相关因素,总结其预防方法。方法收集本科220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20例大型听神经瘤全切199例(90.5%),次全切21例(9.5%),面神经解剖保留129例(58.6%),蜗神经解剖保留10例(4.5%),主要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3%)、脑膜炎(8.6%)、后组颅神经麻痹(7.7%),术后血肿形成(2.7%)等。手术死亡7例(3.18%)。结论熟悉手术入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术前对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个体化研究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手术入路 枕下入路 手术并发症 预防 脑膜炎 后组颅神经麻痹 血肿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 被引量:9
2
作者 谭国伟 王占祥 +3 位作者 郭剑峰 陈四方 朱宏伟 马永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该入路对59例大型(≥3 cm)听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通过调节显微镜角度和手术床位置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然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该入路对59例大型(≥3 cm)听神经鞘瘤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通过调节显微镜角度和手术床位置充分显露肿瘤并切除,然后严密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肿瘤全切除53例(89.8%),次全切除6例(10.2%),全组无死亡患者,面神经均获解剖保留.术后出现轻、中度面瘫者45例(76.3%),部分听力残存15例,无切口局部脑脊液漏或皮下积液.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鞘瘤的较好方法,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秦尚振 徐国政 +8 位作者 龚杰 杨铭 李俊 胡军民 潘力 姚国杰 张新元 陈刚 杜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经枕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26例,其中锁孔手术9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3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肿瘤部位血肿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05例。177例出院后...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入路和方法。方法经枕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26例,其中锁孔手术9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93例,次全切除33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肿瘤部位血肿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05例。177例出院后随访2月~13年,面神经House-Brachmann分级Ⅰ~Ⅲ级143例,Ⅲ级以上34例。结论枕下入路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有效入路,并能较好地保留面神经功能;强调术中监测,仔细、耐心操作以便保留面神经的功能;当肿瘤与面神经或脑干粘连紧时勿强求肿瘤全切;锁孔手术完全可以达到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要求,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枕下入路
下载PDF
立体定向导航下经颞下及枕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高进保 李文德 +2 位作者 于斌 李运军 陈立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8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导航下经颞下及枕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2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甲组(n=26),采用经颞下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乙... 目的探究立体定向导航下经颞下及枕下2种手术方式治疗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2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甲组(n=26),采用经颞下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乙组(n=26),采用枕下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参照格拉斯哥的预后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甲组患者良好率为19.23%(5/26),重残率为11.54%(3/26),死亡率为69.23%(18/26);乙组患者良好率为23.08%(6/26),重残率为15.38%(4/26),死亡率为61.54%(16/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医院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订最佳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导航 经颞下入路 枕下入路 脑干出血
下载PDF
枕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梁瑞嘉 丰育功 +1 位作者 唐万忠 李环廷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为临床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的... 目的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研究为临床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的静脉及其的属支,并对其进行统计和测量相关的数据。结果小脑下蚓静脉和小脑半球下静脉出现率100.0%,小脑延髓裂静脉出现率87.5%,小脑下脚静脉出现率77.5%,延髓后正中静脉出现率55.0%,小脑延髓池静脉出现率35.0%。结论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构成复杂,变异大,提高对静脉显微解剖学的认识,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后正中入路 静脉 后颅窝 显微解剖
下载PDF
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江耿思 方钦锐 +3 位作者 黎学谦 王振宁 邓海亮 刘小红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4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经额组(15例)和枕下组(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碎吸血肿量、术...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经额及枕下入路治疗脑干出血的血肿排空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24例脑干出血患者,根据术式分为经额组(15例)和枕下组(9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碎吸血肿量、术后血肿残留量、引流后血肿残留量、术中穿刺脑组织深度、术后血肿腔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经额组术中碎吸血肿量较枕下组少,穿刺脑组织深度明显深于枕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血肿残留量、引流后血肿残留量、术后尿激酶冲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额入路虽然术中较难碎吸血肿,但置管引流后最终引流效果与经枕下入路基本相同。血肿位置位于脑桥、中脑水平以上者适合选用经额入路,血肿位置位于脑桥后部及破入第四脑室、小脑者适合选用经枕下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出血 穿刺 经额入路 经枕下入路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ventral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via a far-lateral suboccipital approach
7
作者 Zhihua Cheng Zhilin Guo Meixiu Di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33-736,共4页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some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propagating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ventral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VFMMs). Operative approaches to these lesions have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author... BACKGROUND: In recent years some reports have been published propagating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ventral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VFMMs). Operative approaches to these lesions have been studied by various authors, but remain controversial.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and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VFMMs who had been treated via a far lateral suboccipital approach. DESIGN: Retrospectively clinic case investigation. SETT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ARTICIPANTS: Between January 1997 and June 2003, 10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with VFMMs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Medical School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In the series of 10 patients, ages ranged from 37 to 72 years, mean (53±10) years, were consisted of 6 males and 4 females. All the subjects were informed of the treatment plan and agreed to join the experiment. Early symptoms included headache and upper cervical pain. The time between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symptoms and the diagnosis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17 months, mean (10.3±3.4) months. Main presenting symptoms were unilateral upper extremity sensory and motor deficits in 6 cases, swallowing difficulties in 2 and spastic quadriparesis in 2. VFMMs were demonstrated as round by the computed tomographic (CT) scan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all patients.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umors ranged from 2 to 4 cm, mean (2.55±0.57) cm, including 2 cm in one case, 2.0-3.0 cm in six and 3.0-4.0 cm in three. METHODS: ①All tumors were removed via the far lateral suboccipital approach. Resection of the posterior 5 mm of the condyle was necessary in one patient whose tumors' diameter were 2 cm. The patient was situated in the lateral decubitus position. The head was fixed in a Mayfield headrest. A C-shaped incision made behind the ear 2 cm medial to the mastoid process, turning vertically down to the level C4, to expose the extradural segment of the verteb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ventral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via a far-lateral suboccipital approach
下载PDF
颈项肌肉泵在术后假性脑膜膨出中的作用
8
作者 梁庆华 李太平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1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枕下入路开颅术后假性脑膜膨出的原因及防治,观察颈项肌肉泵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经治的枕下开颅术后出现假性脑膜膨出的病人17例。结果采用穿刺加压包扎等多种方法治疗后,17例病人假... 目的探讨枕下入路开颅术后假性脑膜膨出的原因及防治,观察颈项肌肉泵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9月~2004年12月我院经治的枕下开颅术后出现假性脑膜膨出的病人17例。结果采用穿刺加压包扎等多种方法治疗后,17例病人假性脑膜膨出均治愈。结论术后假性脑膜膨出的原因在于颅压高、硬膜破损形成活瓣及硬膜外腔隙形成三种因素;颈项肌肉泵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入路 假性脑膜膨出 治疗
下载PDF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及面听神经保护 被引量:22
9
作者 黄冠又 张俊廷 +4 位作者 吴震 郝淑煜 张力伟 贾桂军 关树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 目的探讨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方法与面听神经保护。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06例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9例(84.0%),近全切除15例(14.2%),部分切除2例(1.9%),死亡1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95.3%),听神经解剖保留75例(70.8%)。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I级、Ⅱ级)保留73例(68.9%),听力保留率为72.3%(47/65)。结论对小脑脑桥角脑膜瘤进行临床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人路以及术中一定的手术技巧,能够提高面听神经功能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脑桥角 脑膜瘤 面神经 耳蜗神经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的局部解剖及操作要点 被引量:14
10
作者 薛毅辉 张远征 +2 位作者 陈锦峰 周定标 贾云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 介绍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区腹侧病变的有关解剖和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4具尸体枕部解剖 6例 ,模拟手术操作过程 3例 ;6例手术实践体会。结果 乳突后直切口是从肌肉间隙中入路 ,涉及的肌肉只有部分的胸锁乳突... 目的 介绍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处理枕大孔区腹侧病变的有关解剖和手术技术要点。方法  4具尸体枕部解剖 6例 ,模拟手术操作过程 3例 ;6例手术实践体会。结果 乳突后直切口是从肌肉间隙中入路 ,涉及的肌肉只有部分的胸锁乳突肌、头夹肌 ,以及上、下斜肌 ,肌肉无需大范围的剥离切断。枕骨髁可磨除后 1/ 3。从椎动脉前方切开硬脊膜 ,视角可达 180度。能从颅脊神经和椎动脉的前方切除肿瘤 ,不牵延髓。从椎动脉后方切开硬脊膜 ,能处理低达颈 2、 3的肿瘤。结论 乳突后直切口枕下极外侧入路具有创伤小、手术视角好、对延髓牵拉轻微、切口易延扩和便于联合入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手术 枕下极外侧入路 局部解剖 枕大孔区
原文传递
单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磨开内耳道后壁与骨迷路保护 被引量:17
11
作者 江涛 王忠诚 +3 位作者 于春江 刘吉祥 陈菲 王凤梅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 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磨开内耳道后壁提供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10 例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头颅湿性标本, 以内耳道为中心进行了 C T 断层薄扫, 在手术显微镜下磨开内耳道后壁, 保护骨迷路, 用游标卡尺、量规进行了测量。... 目的 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磨开内耳道后壁提供解剖参数。方法 应用10 例甲醛固定的汉族成人头颅湿性标本, 以内耳道为中心进行了 C T 断层薄扫, 在手术显微镜下磨开内耳道后壁, 保护骨迷路, 用游标卡尺、量规进行了测量。结果  (1) C T 断层薄扫可较好地显示骨迷路与内耳道后壁的关系及岩锥气化程度, 高颈静脉球现象; (2) 在小脑最大牵开程度不大于61°情况下,不伤及骨迷路, 平均最大磨开内耳道后壁接近总长的2/3 , 有5 侧标本低于内耳道总长的50 % ; (3)内耳道后外侧唇与前庭、半规管总脚的距离, 及后垂直半规管与岩锥后表面的距离, 个体变异较大。结论 从该对比研究, 测量 C T 断层扫描、磨开内耳道确定前庭、半规管总脚与内耳道后外侧唇的距离, 对比变异不大, 所以术前 C T 内耳道断层可以指导术中安全磨开内耳道后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窦后入路 骨迷路 CT 断层薄扫 内耳道
原文传递
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前方及外侧肿瘤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晓平 岳志建 +4 位作者 胡小吾 候炯 王来兴 熊剑 倪宝英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大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 1995年 9月至 2 0 0 2年 10月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前、外侧肿瘤 10例 ,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 2例、舌下神经鞘瘤 2例、颈静脉球...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大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 1995年 9月至 2 0 0 2年 10月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前、外侧肿瘤 10例 ,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 2例、舌下神经鞘瘤 2例、颈静脉球瘤 1例。结果 本组 10例中 ,肿瘤全切除 6例、次全切除 3例、大部分切除 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 2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该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 ,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 ,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远外侧入路 切除 枕大孔 肿瘤 脑膜瘤
下载PDF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选择和手术技巧(附23例报道) 被引量:11
13
作者 苗宏生 赵耀东 +3 位作者 薛亚军 韩骢 兰津 楼美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1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颞下经天幕入路15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8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动眼神经麻痹和面瘫3例、颞叶水肿伴出血2例。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数13个月;全切肿瘤无复发,残余肿瘤无进展;末次随访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岩斜区脑膜瘤应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为中心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导向,将提高病人的生存率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斜区脑膜瘤 显微手术 颞下经天幕入路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守家 赵凯 +5 位作者 王俊文 朱明欣 蒋伟 杨正明 舒凯 雷霆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 目的探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116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增强MRI分为中小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83例)和大型听神经瘤组(最大径>3 cm;33例)。结果中小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为97.6%(81/83),面神经解剖保留80例(96.4%)。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H-B分级Ⅰ~Ⅱ级)59例(71.1%)。大型听神经瘤组肿瘤全切除率87.9%(29/33),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84.8%),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良好18例(54.5%)。结论对于中小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可实现肿瘤完全切除和良好的面神经功能保护。对于大型听神经瘤,在良好体位、充分释放脑脊液、电生理监测等辅助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锁孔手术也可实现肿瘤安全满意切除和面神经功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锁孔手术 面神经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治疗(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章翔 费舟 +10 位作者 傅洛安 张剑宁 刘卫平 贺晓生 王占祥 蒋晓帆 李兵 王彦刚 陈义军 甄海宁 刘恩渝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诊断、经枕下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CT或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 ,作者对 316例大型听神经瘤行系列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结果 本组肿瘤 2 5 5例 (86 .4 % )达... 目的 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诊断、经枕下 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CT或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 ,作者对 316例大型听神经瘤行系列手术切除。术中及术后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结果 本组肿瘤 2 5 5例 (86 .4 % )达到全切除 ,4 3例 (13.6 % )获次全切除。术后 5例 (1.6 % )死亡 ,面神经的解剖学保留率为 78.8% (2 4 9例 )。根据House Brachman面神经分级标准 ,对 2 5 8例进行 1年的随访评估 ,面神经功能获得满意恢复者 (I~IV级 )为 2 2 5例 (87.2 % )。结论 采用显微技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对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学与功能的保护 ,并发症与死亡率很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听神经瘤 显微外科 外科治疗 切除术 预后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计颖 牛朝诗 +4 位作者 凌士营 程传东 丁宛海 傅先明 汪业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116例,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116例,回顾性分析患:昔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比较肿瘤大小对患者术后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本组肿瘤全切除107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2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101例(87.07%),术后1周根据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显示Ⅰ、Ⅱ级89例(76.72%),Ⅲ、Ⅳ级13例(11.21%),Ⅴ、Ⅵ级14例(12.07%)。患者出院后随访3~12个月,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声嘶、饮水呛咳(16例)和患侧单纯性疱疹(20例);远期并发症主要为听力丧失(83例)、永久性面瘫(23例);肿瘤直径〉5cm患者近期并发症中声嘶、饮水呛咳和患侧单纯性疱疹发生率较直径3~5cm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悉手术入路相关临床解剖、积累手术经验、肿瘤大小、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电生理学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探讨(附11例报告)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佳 陈治标 +1 位作者 王军民 陈谦学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11例,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4例,经C_(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 目的探讨经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11例,其中,经枕髁后入路5例,经部分枕髁入路4例,经C_(1~2)关节面侧方联合部分枕髁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7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3例,大部切除(SimpsonⅣ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经远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骨大孔区腹侧及腹外侧脑膜瘤的关键在于:①合理设计磨除枕骨大孔侧方骨质的范围以充分暴露肿瘤;②术中注意保护脑干、上颈髓、后组颅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枕骨大孔区 显微外科 远外侧入路
下载PDF
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英文)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立华 陈凌 +2 位作者 A Samii M Samii 凌锋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 目的探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切除的岩斜区脑膜瘤11例。所有肿瘤主体均位于后颅窝,侵袭海绵窦和/或Meckel's腔,其中6例伴有脑干受压移位,3例有岩尖骨性改变,5例肿瘤部分或全部包绕椎基底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前有听力者9例,其中1例因肿瘤巨大,术后听力丧失。出院后随访,7例、3例和1例面神经功能分别恢复至1级、2级和3级。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结节入路是一种安全有用的乙状窦后改良入路,适合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s腔扩展的岩斜区大型肿瘤的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外科 岩斜区脑膜瘤 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结节入路 颅神经
下载PDF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柳浩然 黄勤 +1 位作者 彭蔚 方加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 目的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尸头的解剖研究,为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例成人汉族尸头湿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按肌肉群、硬膜外、硬膜内进行描述和测量。结果枕下三角由头直肌、上斜肌、下斜肌组成,内含椎动脉和C1神经,椎动脉被一层丰富的椎静脉丛包绕,呈“三明治”样结构;C2神经的腹侧支恒定地跨过椎动脉的第2部分后方;头外侧直肌由于连接颈静脉孔后缘的颈静脉突,是判断颈静脉孔和面神经的标志。当椎动脉穿过硬膜时,进入一个纤维通道,内含脊髓后动脉、齿状韧带、第1颈神经、副神经的脊髓根。结论枕下三角和C2神经的腹侧根是辨别椎动脉的重要标志;头外侧直肌是识别静脉孔的重要标记;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磨除枕髁时应避免损伤舌下神经;后颅窝手术要注意小脑后下动脉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解剖学 枕下三角 枕髁 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手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政刚 齐洪武 +5 位作者 张旭东 樊丰势 张卫宁 程建业 王帅 赵亚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53-655,共3页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 目的 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49例大型(≥4 cm)听神经瘤行显微手术切除,单侧枕下乳突后“S”形皮肤切口,铣刀骨瓣成形,显微镜下行肿瘤囊内逐步切除,最后分离内听道部分,锐性剥离面神经上残存肿瘤。术前及术后分别进行面神经和听神经的功能评估。结果 肿瘤全切除45例(92%),次全切除4例(8%),全组无死亡病例。面神经解剖保留42例(86%),术后2周功能保留36例(73%);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14%),术后2周功能保留3例(6%)。1例手术区血肿再手术清除。37例随访0.5~5年,平均2.8年,肿瘤无复发,均参加正常工作和学习。结论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较好方法,肿瘤的全切率高,死亡率和病残率低,并能有效地保留面、听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听神经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