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表面积和不同温度的热灸样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亮 杨金生 +3 位作者 荣培晶 贲卉 高昕妍 朱兵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20,共8页
目的:探讨热灸法的作用机制及最佳的热灸刺激参数。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微电极胞外记录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活动,观察7种不同温度(40、42、44、46、48、50、52℃)和7种不同圆形面积(直径分别为1.0、1.5、2.0、2.5、3.0、3.5、4... 目的:探讨热灸法的作用机制及最佳的热灸刺激参数。方法:选用SD大鼠15只,微电极胞外记录延髓背侧网状亚核(SRD)神经元活动,观察7种不同温度(40、42、44、46、48、50、52℃)和7种不同圆形面积(直径分别为1.0、1.5、2.0、2.5、3.0、3.5、4.0 cm)组成的不同组合的热刺激对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刺激部位以"中脘"穴为中心,刺激持续时间为30 s。结果:40℃和42℃的热刺激在任何面积下对SRD神经元均无激活作用;44℃-Φ3.5 cm和44℃-Φ4.0 cm的刺激组合对SRD神经元有明显激活作用;温度达46℃以上后,热刺激面积与SRD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呈线性相关;48℃-Φ3.0 cm、50℃-Φ3.5 cm、52℃-Φ3.5 cm刺激组合达到SR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平台期,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SRD神经元放电不再随刺激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结论:伤害性范围内的热刺激可以激活SRD神经元,当热刺激达到一定参数后,SRD神经元的激活反应会出现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灸法 细胞外放电 延髓背侧网状亚核 热刺激温度 热刺激面积 中脘穴
原文传递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下行投射终末在脊髓灰质的分布 被引量:6
2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4-388,共5页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 本研究应用PHA-L顺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风延髓网状背测亚核(SRD)至脊髓灰质下行投射的终止部位。结果表明:SRD发出的下行纤维走行于脊髓的背外侧京中,从高位至低位,脊髓灰质中的PHA-L顺标终末的密度逐渐降低。SRD的下行投射终未在脊髓中具有明显的同侧分布优势,主要终止在同侧脊历灰质的Ⅳ~Ⅶ层和X层,Ⅰ、Ⅱ层中只有少量的标记终末,对侧脊髓灰质中除了在Ⅳ层和X层中有中等密度的颁标终末分布外,其余各层中几乎无标记终未、PHA-L顺标终未与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终末在Ⅰ.Ⅱ层内重叠公布.本研究为SRD在调控脊髓的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也起重要作用这一论点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背侧 网状亚核 脊髓 下行投射 解剖
下载PDF
延髓背侧网状核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大鼠咬合干扰致口颌面痛觉敏感的中枢机制
3
作者 许永伟 范莹莹 +2 位作者 曹烨 陆支越 金建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干扰去除后痛觉敏感维持模型中延髓背侧网状核(DRt)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口颌面痛觉敏感的中枢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于1%戊巴比妥钠全麻下保持开口5 min,但不粘固牙冠)、痛觉敏感维持组[... 目的探讨大鼠咬合干扰去除后痛觉敏感维持模型中延髓背侧网状核(DRt)胶质细胞活化参与口颌面痛觉敏感的中枢机制。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180~2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于1%戊巴比妥钠全麻下保持开口5 min,但不粘固牙冠)、痛觉敏感维持组[实验性咬合干扰(EOI)8 d后去除干扰]、痛觉敏感维持(EOI 8 d后去除干扰)+DRt损毁组,每组8只,行为学实验动物建模后于7、10、14 d测定各组大鼠自我赏罚行为学表现。另取9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痛觉敏感维持组(施加EOI 8 d去除EOI前)、痛觉敏感维持组6 d(施加EOI 8 d并去除EOI后6 d),每组3只,左心室灌流后取材进行DRt脑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大鼠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X-42)的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荧光强度和荧光面积。结果EOI 10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组总摄食时间明显缩短(P<0.05),痛觉敏感维持+DRt损毁组总摄食时间虽较假手术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I 14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组总摄食时间仍明显缩短(P<0.05),而痛觉敏感维持+DRt损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痛觉敏感维持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DRt损毁组总摄食时间明显延长(P<0.05)。免疫荧光染色半定量分析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痛觉敏感维持组GFAP及OX-42的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痛觉敏感维持组6 d的GFAP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及OX-42荧光面积均明显增高(P<0.05);与痛觉敏感维持组相比,痛觉敏感维持组6 d的GFAP及OX-42的荧光面积、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Rt参与了大鼠EOI模型在去除咬合干扰后痛觉敏感的维持,其中DRt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是痛觉敏感维持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干扰 口颌面痛觉敏感 延髓背侧网状核 胶质细胞
下载PDF
Medulla Oblongata Mechanism of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rmal Stimulation to Nociceptive Colorectal Distention in Rats 被引量:1
4
作者 Liang Li Pei-Jing Rong +3 位作者 Xin-Yan Gao Hui Ben Hong Cai Bing Zhu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6年第2期65-71,共7页
Objective: To discuss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thermal stimulation) effect and best moxibustion stimulus parameter.Method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48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Unit discharges from individual si... Objective: To discuss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thermal stimulation) effect and best moxibustion stimulus parameter.Method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48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Unit discharges from individual single neuron were recorded extracellularly with glass-microelectrode in Subnucleus Reticularis Dorsalis(SRD). Visceral-intrusive stimulation is done by colorectal distension. Thermal stimulation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40°C, 42°C, 44°C, 46°C, 48°C, 50°C, 52°C) and different stimulus area(diameter of circle : 1.0 cm, 1.5 cm, 2.0 cm, 2.5 cm, 3.0 cm, 3.5 cm, 4.0 cm) was applied around RN12 during nociceptive colorectal distension.Results: SRD neurons could be activated by visceral stimulation within noxious range. Under low temperature of stimulus, especially under45°C of pain threshold to ordinary people, visceral nociceptive afferent facilitated thermal stimulus from the body surface. While after thermal stimulation reached a harmful degree, the thermal stimulus will inhibit visceral nociceptive afferent. Moreover,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s, the smaller the size of stimulation area is needed, and they correlate with each other negatively.Conclusion: Visceral nociception could be inhibited by somatic thermal stimulation with specific parameter at medulla level. According to our finding, best thermal stimulation temperature is around 48°C and the best size of stimulation area is around 3.14-7.07 cm2(with 2.0-3.0 cm di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stimulation subnucleus reticularis dorsalis Stimulus Parameter
原文传递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出投射的PHA-L顺行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永静 倪衡建 +1 位作者 张璐 凌树才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显示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向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直接传出纤维投射。方法 :将顺行追踪剂PHA - L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术后存活 2 0天后取脑 ,连续冠状切片 ,继而对切片进行 PHA- 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发现中缝大核、... 目的 :显示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向内源性镇痛系统的直接传出纤维投射。方法 :将顺行追踪剂PHA - L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术后存活 2 0天后取脑 ,连续冠状切片 ,继而对切片进行 PHA- 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发现中缝大核、蓝斑核、巨细胞网状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以及丘脑室旁核等均有阳性终末。结论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内源性镇痛系统之间有广泛的纤维联系 ,提示该核与痛觉调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背侧核 PHA-1 顺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皮下注射多聚甲醛诱导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fos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1 位作者 倪衡建 朱鸣镝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研究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的Fos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及Fos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均有神经元投射到延髓网... 目的 :研究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的Fos表达。方法 :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及Fos免疫组化染色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脊髓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均有神经元投射到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在颈髓背角浅层 ,FG 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FG阳性神经元和Fos阳性神经元的 9.3%和 7.5 % ;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 ,FG Fos双标神经元分别占FG阳性神经元和Fos阳性神经元的 9.5 %和 14 .2 %。结论 :在颈髓背角浅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浅层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部分神经元可能与伤害性刺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脊髓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 荧光金 FOS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投射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6,共4页
既往的电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位于延髓尾侧部的网状背侧亚核(subnucleusretlcularlsdorsalls.SRD)对伤害性信息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j',SRD神经元可被来自全身各部的AS或C纤维的冲动所兴奋,这种兴奋可被吗啡抑制,又可被纳洛酮... 既往的电生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位于延髓尾侧部的网状背侧亚核(subnucleusretlcularlsdorsalls.SRD)对伤害性信息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j',SRD神经元可被来自全身各部的AS或C纤维的冲动所兴奋,这种兴奋可被吗啡抑制,又可被纳洛酮所翻转"。。形态学研究也表明,在脊髓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延髓背侧 网状亚核 投射神经元
下载PDF
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诱导的Fos表达及其与NADPH-d的共存(英文)
8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倪衡建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2-185,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及该通路上NADPH d的分布。 方法 :将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2h后灌注 ,脑片进行NADPH d组织化学和Fos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 (DR)、中缝大核 (NR... 目的 :研究大鼠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及该通路上NADPH d的分布。 方法 :将微量海人酸注入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2h后灌注 ,脑片进行NADPH d组织化学和Fos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中缝背核 (DR)、中缝大核 (NRM )、蓝斑 (LC)、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 (vlPAG)和下丘脑室旁核。Fos/NADPH d双标细胞主要分布于巨细胞网状核、下丘脑室旁核和中缝大核。 结论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脊髓上中枢存在广泛的功能联系 ,而且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的功能传出通路上有一氧化氮合酶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海人酸注入 大鼠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FOS NADPH-D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通路上的分布
9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倪衡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通路上的分布。 方法 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荧光金 (FG)逆行追踪法相结合方法。 结果 在脊髓后角Ⅰ层、Ⅹ层以及中缝背核、中缝线...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通路上的分布。 方法 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组织化学和荧光金 (FG)逆行追踪法相结合方法。 结果 在脊髓后角Ⅰ层、Ⅹ层以及中缝背核、中缝线形核、中缝隐核等处有不同比例的NOS FG双标神经元 ,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存在较多NOS单标和FG单标神经元 ,但未见NOS FG双标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阳性神经元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荧光金 脑干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荧光金逆行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田美玲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将荧光金注入单侧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进行该部位的传入投射研究。结果发现:在脊髓后角Ⅰ层、Ⅲ~Ⅳ层、Ⅹ层背侧有阳性标记细胞;中缝大核、线性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室旁核等均有较多的标记细胞。表明延髓网状背... 将荧光金注入单侧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进行该部位的传入投射研究。结果发现:在脊髓后角Ⅰ层、Ⅲ~Ⅳ层、Ⅹ层背侧有阳性标记细胞;中缝大核、线性核、中缝背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室旁核等均有较多的标记细胞。表明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与内源性镇痛系统和脊髓之间有广泛的联系,提示该核与痛觉调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传入投射 荧光金 逆行追踪 大鼠
下载PDF
外周伤害性刺激诱导大鼠脑干内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神经元的c-fos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永静 凌树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68-171,W004,共5页
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 F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干内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c- 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在麻醉状况下将 0 .15 μl2 %荧光金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存活5 d后用... 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 FOS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周伤害性刺激下大鼠脑干内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传入投射的神经元中 c- fos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在麻醉状况下将 0 .15 μl2 %荧光金注入大鼠单侧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存活5 d后用 1%福尔马林刺激同侧前爪、后爪和口周 ,2 h后灌注取材 ,再行 FOS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发现在脑的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背核、线形核和中缝大核内观察到荧光金标记细胞、FOS样免疫阳性反应细胞及荧光金 / FOS双标细胞。在这四个核团中 ,双标细胞数分别占荧光金逆标神经元数的 2 5 %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 11.7% (中缝背核 )、 8.9% (线形核 )和 12 .1% (中缝大核 )。结果提示在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投射的神经元中 ,有一部分与外周伤害性刺激信息的调控有关 ,还有的神经元可能具有其它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伤害性刺激 大鼠 脑干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传入投入神经元 C-FOS 表达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5-羟色胺能、P物质样和脑啡肽样阳性终末的中枢起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智明 李云庆 施际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1,124,共7页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 研究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与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对大鼠脑干向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的5┐羟色胺(5┐HT)能、P物质(SP)能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能投射进行了观察。将FG注入SRD后,FG逆标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中缝桥核、中缝大核、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延髓网状结构的内侧部和外侧部、延髓外侧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孤束核。5┐羟色胺(5┐HT)样、P物质(SP)样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样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此外,SP样和L┐ENK样阳性神经元还见于臂旁核、背外侧被盖核和孤束核。FG逆标并呈5┐HT样、SP样或L┐ENK样阳性的双标神经元也主要见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尤其是位于延髓中缝核团内的双标神经元数量较多。本研究的结果说明SRD内的5┐HT样、SP样和L┐ENK样阳性终末主要来自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干中缝核簇和巨细胞网状核α部,向SRD发出5┐HT能、SP能和L┐ENK能投射的上述核团对SRD发挥“弥漫性伤害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 脑干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5-羟色胺 P物质 脑啡肽 大鼠
下载PDF
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μ阿片肽受体和脑啡肽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1
13
作者 凌树才 李云庆 施际武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443-445,448,共4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正常大鼠延髓网状背侧亚核(SRD)内的μ阿片肽受体(MOR)、L-ENK和M-ENK阳性结构的分布。结果显示:(1)该核内有较丰富的MOR阳性胞体和树突样结构分布;(2)SRD内L-ENK阳性胞体的分布密度为中等,主要由中小型的神经元构成,并见有较多的L-ENK阳性终末;(3)SRD内M-ENK阳性终末的分布很密集,偶见少量胞体。上述结果说明和ENK在该核内的分布是相互匹配的,提示SRD是内源性阿片肽的作用靶区。另对SRD神经元内上述物质的功能和意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网状背侧亚核 阿片肽 受体 脑啡肽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的分布 被引量:1
14
作者 凌树才 田美玲 +1 位作者 高永静 邱梅红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6-368,共3页
谷氨酸是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为了探讨谷氨酸是否作用于延髓网状背核的神经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 7种亚型 ( m Glu R1-7)以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 N-甲基 -天门冬氨酸 1型受体 ( NM-DA... 谷氨酸是哺乳类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为了探讨谷氨酸是否作用于延髓网状背核的神经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 7种亚型 ( m Glu R1-7)以及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 N-甲基 -天门冬氨酸 1型受体 ( NM-DAR1)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内分布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几种谷氨酸受体的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定位在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上。在延髓网状背侧亚核可以观察到 m Glu R5、m Glu R7和 NMDAR1这 3种受体亚型的免疫阳性神经元 ,其中 m Glu R7免疫阳性结构主要为终末样结构 ,而 NMDAR1免疫阳性结构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胞体。在该核内未见 m Glu R2 -3、m Glu R4以及 m Glu R6等受体亚型的免疫阳性神经元。研究结果表明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是谷氨酸的作用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网状背侧亚核 谷氨酸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