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旺扣 周玉篇 +3 位作者 顾懋栋 吴熹 蒋佩明 王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8-139,共2页
46例干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占同期室缺手术治疗的23.2%(46/198)。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34例,漏斗部12例。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21例,补片修补25例。全组无死亡。术后直接缝合组有主动脉关闭不全2例、残余分流... 46例干下漏斗部室间隔缺损,占同期室缺手术治疗的23.2%(46/198)。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34例,漏斗部12例。用带垫片褥式缝合修补21例,补片修补25例。全组无死亡。术后直接缝合组有主动脉关闭不全2例、残余分流2例、残留杂音3例。笔者认为:适时手术、选择适当的进路、应用补片修补、正确判断和处理主动脉瓣病变及对合并肺动脉狭窄者予以流出道补片加宽,是提高本病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下漏斗部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
原文传递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6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林小彬 刘健 +1 位作者 唐先成 付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606-608,共3页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 目的:总结微创经胸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经验,探讨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3年10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室间隔缺损患者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2~57岁。所有患者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监测下由右心室表面荷包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结果封堵成功61例,1例因置入后主动脉瓣返流明显加重,改为体外循环。随访12个月,无封堵器移位、心律失常、残余分流、溶血等并发症。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国产封堵器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右侧腋下直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伟华 罗鸿 +4 位作者 张新 刘东海 马宁 张博 乔晨晖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结果及手术经验,探讨此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7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右侧腋下直切口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1~11.0(4.4±2.8)岁,体重7.6~28.0(14.6±5.3)kg。全身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左侧90°卧位,沿腋中线在第3肋骨上缘和第5肋骨下缘之间做垂直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沿膈神经前2 cm纵向切开心包并悬吊,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分别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肺动脉纵切口补片修补缺损。体外循环结束后,拔除主动脉插管,间断缝合心包,经第6肋间置胸腔引流管。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随访,了解患者家属满意度,复查胸部X线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顺利完成手术,无操作困难,无需延长手术切口或改变手术切口类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积液、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膈神经损伤、切口愈合不良或切口感染和心包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胸部切口长度4.4~7.0(5.07±0.66)cm。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或12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期间无死亡患儿,未见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未见胸廓不对称。随访时见胸部切口长度短,位于腋窝下,隐蔽美观,所有患儿家属对此切口满意。结论经右侧腋下直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其诸多优点能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侧腋下直切口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原文传递
右腋下入路经右心房切口在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栋 吴永涛 +5 位作者 金灿 刘玉华 程沛 范祥明 刘迎龙 苏俊武 《中国医药》 2019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干下型VSD修补手术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 目的总结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技术要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行干下型VSD修补手术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40例(R-A组),经右侧腋下-肺动脉切口40例(R-P组),经胸部正中-肺动脉切口20例(M-P组)。经右心房切口为充分显露干下缺损,可于三尖瓣隔瓣、室上嵴及右心室流出道隔束靠近VSD边缘悬吊牵引线。比较3组患儿术前资料、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与R-P组相比较,R-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缩短[(52±11) min比(58±14) min、(30±9) min比(36±10)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R-A组及R-P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M-P组[(10±6)、(9±7) h比(18±9)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组均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均随访2~5年,随访指标满意。结论通过右侧腋下-右心房切口修补小儿干下型VSD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右侧腋下小切口入路 右心房切口
下载PDF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后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铁伟 谢林 赁可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34-1339,共6页
目的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9)岁,... 目的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9)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行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观察术后1年、3年、5年随访期间残余分流、各瓣膜反流(如主动脉瓣反流)、房室传导阻滞及各种心律失常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仅1例患者术后3个月因封堵器移位再次于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9.0%。术后5年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残余分流、轻度以上瓣膜反流、房室传导阻滞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结论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中期疗效显著,手术成功率高,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疗效 中期随访
原文传递
右侧腋下直切口经三尖瓣途径修补儿童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本青 刘锐 +2 位作者 芮璐 李守军 花中东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146-3148,共3页
目的评价经右侧腋下直切口入路经三尖瓣矫治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结果,探讨此手术入路的临床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共41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取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长度3~4 cm),三尖瓣径路修补缺损。结果全组无死亡... 目的评价经右侧腋下直切口入路经三尖瓣矫治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结果,探讨此手术入路的临床可行性与实用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共41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采取经右侧腋下直切口(长度3~4 cm),三尖瓣径路修补缺损。结果全组无死亡,无残余分流,无切口愈合不良及延迟恢复病例。体外循环时间(50.0±11.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0.5±8.7)min。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2.2±1.6)h、平均ICU停留时间(14.6±6.7)h、住院时间(6.5±1.4)d和胸腔引流(6.8±4.1)ml/kg,全组患者术后右心室流出道压差(5.0±1.6)mmHg。未发现术后心律失常的病例。随访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行超声、胸片、心电图检查,未见残余分流及心律失常,均对伤口的美观性满意。结论右侧腋下直切口经三尖瓣入路修补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并保留了肺动脉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该方法术后伤口的美观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下室间隔缺损 右侧腋下直切口 三尖瓣径路 美观性
原文传递
左胸微创切口在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兆磊 梅举 +5 位作者 汤敏 马南 刘浩 沈赛娥 丁芳宝 鲍春荣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总结左胸微创切口在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干下型VSD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总结左胸微创切口在儿童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直视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干下型VSD儿童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5~13(9.1±2.2)岁,体重22~55(35.6±9.5)kg。VSD最大直径4~15(9.1±3.3)mm,术前合并主动脉瓣右冠瓣轻度脱垂8例,主动脉瓣轻到轻中度关闭不全4例。取左侧第2或第3肋间胸骨旁横切口进胸,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后,在肺动脉瓣上横行切开肺动脉,根据VSD大小、形态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干下型VSD。出院前及随访常规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VSD修补效果及主动脉瓣开闭情况。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经左胸微创切口完成VSD直视修补术,无转为正中开胸手术者。VSD修补方法:补片修补(n=15),直接缝合(n=6)。体外循环时间45~68(57.1±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3~40(32.6±4.7)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5~9(6.3±1.3)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33~105(57.5±17.7)mL,术后住院时间5~8(5.7±1.0)d。出院前及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VSD闭合良好,无VSD残余漏;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围术期及随访无死亡病例,无房室传导阻滞、切口愈合不良、胸廓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左胸微创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儿童干下型VSD直视修补术中,早、中期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外科修补术 儿童
原文传递
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VSD干下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淑珍 刘志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1期1704-1705,17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应用经胸超声介导下封堵治疗18例3岁以下干下型VS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7例VSD患... 目的:探讨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间应用经胸超声介导下封堵治疗18例3岁以下干下型VSD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7例VSD患儿经胸食管超声介导下,均成功置入封堵器且无并发症。仅1例3岁患儿封堵后主动脉瓣中度反流,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许残余分流,分别于调整封堵伞后分流消失或1周后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房室瓣及动脉瓣功能均无障碍,无轻度以上反流。结论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对于治疗小儿干下型VSD症状是一种简便、安全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食管超声介导封堵术 小儿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下载PDF
镶嵌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晖 杨彦青 +2 位作者 陈华 汤祖辉 曾新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8月。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的直径为4~12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 目的探讨镶嵌手术(hybrid procedure)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8月。经右心室穿刺封堵治疗先天性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2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的直径为4~12 mm,距主动脉瓣距离1~3 mm,轻度主动脉瓣反流6例,中度1例,术中先由食道超声(TEE)准确定位和测量缺损大小,再次明确有无封堵术指征并帮助选择适合的封堵器,然后在TEE引导下接受非体外循环下经右心室穿刺封堵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治疗,均选用偏心型VSD封堵器治疗,术后即刻评价封堵效果,并分别予术后2周、1月、3月及6月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封堵器均成功置入,2例因发生中度主动脉瓣反流改行直视手术,术后即刻超声示完全封堵18例,少量残余分流2例,在3月后消失。封堵器对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房室瓣均无影响,术中及术后未有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5 d出院。3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均未见残余分流。结论在认真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封堵器材及熟练操作的基础上,镶嵌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于下型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干下型 微创手术 封堵器 儿童
下载PDF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149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吕民 符韶鹏 +2 位作者 张秀和 张柏民 姜亦忠 《吉林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1993年1月~200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9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和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①随年龄增长,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12岁以后出现主动脉瓣病变者占39%。②较大缺损易产生心力衰竭,早期导致肺动脉高压。③中、小两大动脉的干下室缺,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和返流。④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以补片修补为主,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术。结论根据两动脉干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肺动脉高压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严济泳 俞波 +2 位作者 刘庆华 陈苏江 赵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5例以室间隔缺损为主要心脏畸形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经食道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5例患儿除3例因体质...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5例以室间隔缺损为主要心脏畸形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经食道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5例患儿除3例因体质量过轻(3kg)中断检查外,其余均成功完成检查。术中发现阳性病例27例(4.46%,27/605)。对5例残余分流宽大于2mm者再次手术,5例三尖瓣或二尖瓣反流较术前加重的进行了瓣环环缩,其余阳性病例未处理只随诊观察。结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能及时、直观、准确地反映手术情况,包括心房、心室的排气情况,补片位置及残余分流,瓣膜反流,以及其他合并心脏畸形的修复情况,能给外科医生提供即时、必要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膜周缺损 干下型缺损 缺损修补术 体外循环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儿童
下载PDF
应用偏心型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旭 冯沅 +2 位作者 干昌平 安琪 石应康 《华西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48-851,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偏心型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12月,6例经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7 mm)患者(年龄>3岁)在杂交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造影评估后,建立动静脉轨道,... 目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偏心型封堵器导管介入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12月,6例经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7 mm)患者(年龄>3岁)在杂交手术室接受介入治疗。造影评估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在保留导丝的情况下置入合适型号的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并于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 6例患者缺损直径4~7 mm(平均5.3 mm),其中5例成功地接受了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置入封堵器直径5~9 mm(平均6.4 mm)。仅1例因封堵器置入后出现主动脉瓣受压影响关闭,即改由外科微创经胸封堵成功。所有患者在随访期内,无栓塞、残余分流、瓣膜功能障碍、房室传导阻滞、死亡等并发症。结论无主动脉瓣脱垂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导管介入封堵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短期随访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导管介入 封堵器 微创治疗
原文传递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临床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广文 陈红卫 +3 位作者 王宏山 张润生 潘砚鹏 杨恒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8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65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时预后的... 目的:探讨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掌握本病的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通过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65例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观察随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发生发展规律的关系及术式选择时预后的影响。结果:随年龄增长,主动脉瓣病变明显增加,此类室缺应早期手术,如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应及早行室缺修补及主动脉瓣成形或置换术。结论:干下室间隔缺损应及早手术治疗,且以补片修补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瓣脱垂 术式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