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合作理论研究的新进路 被引量:112
1
作者 柳思思 《南亚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1-11,156,共11页
"次区域合作理论"被国外学者普遍视为当前国际合作研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发展,但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跟进、评判乃至运用还十分欠缺。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以来,跨境次区域合作研究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 "次区域合作理论"被国外学者普遍视为当前国际合作研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发展,但国内学者对该理论的跟进、评判乃至运用还十分欠缺。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以来,跨境次区域合作研究成为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从政策研读与可行性视角分析的文章较多,而从理论层面解读的文章较少。与此前以国家为参与主体、宏观化、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相较,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次区域合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区位作为核心单位,更注重中观甚至微观领域,具有包容性,关注边界从屏蔽效应走向中介效应与跨境区位经济功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理论创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 被引量:53
2
作者 苏长和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共21页
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动力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领域的分权是分不开的,制度性分权和政策性分权为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激励和保障。在现行中国国... 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是国际关系和中国政治研究中的一个新问题。中国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的动力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关系领域的分权是分不开的,制度性分权和政策性分权为地方政府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激励和保障。在现行中国国家结构下,地方参与国际合作对中央外交起着配合、补充和支持的作用。通过对港澳、沿海省份、西南省份、西北省份和东北省份参与次区域合作的研究,作者指出:跨界次区域合作是亚洲区域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国际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主导的区域主义符合亚洲政治文化的特点,更能有效地推进亚洲的区域化进程;从中国与亚洲区域化关系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中国-东盟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东北亚合作机制的"Y"形干状制度性安排,地方政府参与的次区域合作则形成了多层次枝状制度性安排,在"枝繁干壮"的区域化战略中,需要对地方政府的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地方政府 对外事务分权 国际制度
原文传递
中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蕴岭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119-127,共16页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性思考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自贸区 次区域合作 互联互通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辛雨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81-86,共6页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资源状况、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同构性,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并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资源状况、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同构性,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显示出很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次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形式,并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得到强化。"一带一路"的实质就是跨边界次区域合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看,将政策重心放在新疆等西部地区有利于增强中西部区域发展的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主要立足点,政治和安全等领域往往不涉及,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其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营造和平相处的国际环境方面意义重大。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合理解决次区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避风险,互惠互利,使中哈区域合作强化,成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新疆 哈萨克斯坦 次区域 经济合作
下载PDF
次区域合作及其发展的成因——一个跨学科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志丁 骆华松 +1 位作者 夏显芳 阳茂庆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4-41,共8页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q...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定义重新做了界定,对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特征等作了阐述,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以期促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非传统收益 观众成本 引致需求 地缘政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次区域合作机制化限度研究——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晓伟 《南亚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01-116,148,149,共18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次区域合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还相对缺乏。传统研究认为,机制化程度决定着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水平,较高的机制化程度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解决"集体行动困境&q...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次区域合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该问题的理论研究还相对缺乏。传统研究认为,机制化程度决定着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的水平,较高的机制化程度有利于增加公共产品供给,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然而次区域合作存在着"软机制性"、政府间主义以及坚持不干涉成员国事务等不同的原则和特点。因此,全球合作和区域合作的一般理论放在次区域层次并不完全适用。通过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次区域合作的研究发现,机制初创成本高昂、共同意愿缺乏、关键性大国缺失、成员国数量少导致小国不敢"搭便车"等因素决定了该次区域合作一定时期内机制化的合理限度,同时机制化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有利于提升次区域合作水平和增加公共产品的提供,所以机制化不应成为所有次区域合作追求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公共产品 机制化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原文传递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1
7
作者 毛胜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63,共9页
自1992年提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特点:多层次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多样化的合作机制、循序化的合作进程、多管齐下的合作手段等,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次... 自1992年提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特点:多层次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多元化的参与主体、多样化的合作机制、循序化的合作进程、多管齐下的合作手段等,成为东南亚乃至世界次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在今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过程中应树立区域公共管理的理念、建立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协调体系、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机制与手段并注重合作进程的循序渐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次区域合作 合作机制创新
下载PDF
次区域合作视角下的孟中印缅经贸关系发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艳芳 李波 《南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35,158-159,共24页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间的水平型次区域合作不断兴起,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构建,使得这种合作模式更加受到关注。从国际经验来看,次区域合作中除了互联互通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区域内经贸联系,但从现实来看,孟中印缅四国间的经济联系较...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间的水平型次区域合作不断兴起,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构建,使得这种合作模式更加受到关注。从国际经验来看,次区域合作中除了互联互通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区域内经贸联系,但从现实来看,孟中印缅四国间的经济联系较弱,而经济走廊所涉及的主要地区之间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四国贸易数量、贸易结构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综合评估了该区域的经贸合作水平,并比对与孟中印缅次区域地缘经济和国家发展程度相似性较高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贸关系发展,从次区域合作构建和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孟中印缅 GMS 区域内贸易 区域发 展动力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新态势和新特点 被引量:8
9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王慧英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91,共10页
2010年以来,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和新特点。省际交界区域与省域中心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不同类型省际交界区域发展呈现趋同趋势,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导致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欠发达... 2010年以来,中国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态势和新特点。省际交界区域与省域中心区域经济的绝对差距扩大、相对差距缩小,不同类型省际交界区域发展呈现趋同趋势,第二产业增长乏力导致产业结构"虚高度化",欠发达型省际交界区域人口减少的趋势明显,行政壁垒由显性壁垒向隐形壁垒转变。促进省际交界区域合作与发展,要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求新突破口,促进省际交界区域由"合作不经济"向"合作经济"转变、由区域管理向区域治理转变,充分发挥次区域合作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实现省际交界区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交界区域 次区域合作 新态势 新特点
下载PDF
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与“湄公精神 被引量:8
10
作者 郑先武 封顺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6期1-27,147,148,共29页
1957年10月,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湄委会)成立,湄公河计划正式启动,直至1975年转型。其间,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在湄公河流域启动和建成一大批水电站、排灌站、水文站、气象站和试验农场等重要设施,并... 1957年10月,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湄委会)成立,湄公河计划正式启动,直至1975年转型。其间,湄公河计划的区域合作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方面,在湄公河流域启动和建成一大批水电站、排灌站、水文站、气象站和试验农场等重要设施,并在航道改进及经济、社会诸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为湄公河流域的持续开发和治理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在行动和规范上逐步形成一系列颇具自身特色的实践特性。前者主要包括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合作领域的综合性、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和互动层次的跨域性等;后者则主要形成了以湄委会为中心的制度架构和全体一致、共识性决策、共同参与等规范原则,并孕育了以共同目标意识、超越政治分歧的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为核心内涵的区域合作"湄公精神"。这些实践特性及规范原则构成二战后新生的区域合作"亚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融入东南亚本地区域合作实践进程,成为"东盟方式"的重要规范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计划 下湄公流域协作调查委员会 湄委会 次区域合作 东南亚 湄公精神
下载PDF
次区域合作背景下国际河流通航利用的冲突模式——澜沧江—湄公河与图们江的实践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正 陈才 《东北亚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5,130,共8页
探索国际河流合作通航中的经验及模式,对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实现图们江合作通航有着重要意义。以次区域合作为背景,运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与方法,对澜沧江—湄公河与图们江通航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正反经验提出了合作通航的冲突模... 探索国际河流合作通航中的经验及模式,对于化解矛盾和早日实现图们江合作通航有着重要意义。以次区域合作为背景,运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与方法,对澜沧江—湄公河与图们江通航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基于正反经验提出了合作通航的冲突模式。研究表明,在国际河流的合作通航中,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的转移是前提条件,次区域合作是主要推动力,多维利益的平衡是核心问题,签署和规范国际河流法是根本保障。针对图们江合作通航中的矛盾冲突,指出了化解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合作通航 冲突模式 国际河流 图们江
原文传递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动力、特点和前景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士新 《东南亚纵横》 2018年第1期70-76,共7页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合作架构。澜湄合作机制是在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长点,反映了各国的外交理念、政策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优...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简称澜湄合作机制)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却已经建立了相当完备的合作架构。澜湄合作机制是在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增长点,反映了各国的外交理念、政策和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优化次区域外交环境和架构的愿望,必将促进各国扩大合作的范围、议题和功能。澜湄合作机制符合本地区合作的现有规范,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相互包容和补充,将更趋完善和健全。澜湄合作机制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但需要妥善处理与现有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和中国—东盟(10+1)合作框架等合作机制的关系,其他大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合作机制的关系以及澜湄合作机制内部各成员国之间在合作议程选择上的差异等,显示出澜湄合作机制的独特优势。澜湄合作机制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将推进命运相连、政治互信、经济共进、社会文化共生的澜湄共同体不断从构想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机制 中国—东盟关系 次区域合作 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西藏与尼泊尔次区域合作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肖阳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9-72,171,共4页
文章从西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优势展开论述,并就西藏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与尼泊尔的次区域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西藏 尼泊尔 次区域合作
下载PDF
我国国际河流的特征及合作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宏兵 《世界地理研究》 2000年第2期93-98,共6页
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河流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就我国国际河流合作开发利用的意义、优先区域与领域及管理协调机制、资源分配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国际河流 合作开发 次区域合作 中国 河流特征
下载PDF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次区域整体合作:中欧关系的新亮点 被引量:7
15
作者 扈大威 房乐宪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51,共9页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取得长足进展,开启了以"16+1"为平台的次区域整体合作新模式,成为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本文尝试分析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走近的因素,特别是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影... 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取得长足进展,开启了以"16+1"为平台的次区域整体合作新模式,成为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本文尝试分析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走近的因素,特别是金融危机和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带来的影响。进而研究该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形式、内容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文章对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东欧国家作为欧洲陆路门户的地缘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中国—中东欧关系将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关系 中国与中东欧 次区域整体合作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下的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机遇与未来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雪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0年第4期34-45,共12页
图们江三角洲地缘区位优势明显,但多年来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竞争通过路径依赖作用于跨境微观区域,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乏力,合作意愿缺失。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直试图将东北亚地区纳入其中,从次区域合作的视角来看,“一带一... 图们江三角洲地缘区位优势明显,但多年来东亚地区国家间的政治竞争通过路径依赖作用于跨境微观区域,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乏力,合作意愿缺失。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直试图将东北亚地区纳入其中,从次区域合作的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塑造了自上而下合作的次区域合作形态,丰富了次区域合作的内容,并将沿线各次区域连为一体,加强了次区域间的互动,这给图们江次区域合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在缓解地缘政治压力和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内生动力方面加快了图们江次区域合作的进程,其未来发展依赖于地方政府、国家、次区域及跨次区域各个层次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图们江次区域合作
下载PDF
四川-西藏与南亚国家次区域合作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戴永红 秦永红 彭念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110,共8页
经济全球化、次区域合作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为我国从面向太平洋的东部沿海开放转向通过西部沿边陆路面向印度洋的开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由此提出四川-西藏与南亚国家次区域合作的新构想。
关键词 四川-西藏 南亚国家 次区域合作 必要性 可能性 政策措施
下载PDF
我国泛亚桥头堡群建设的战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玉珍 任贯中 杨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5,共4页
建设中国泛亚桥头堡群,促进亚洲次区域合作是全球化、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重心由沿海向沿边扩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综合分析区位、资源等优势,以"威海"为中心,依托山东半... 建设中国泛亚桥头堡群,促进亚洲次区域合作是全球化、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重心由沿海向沿边扩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综合分析区位、资源等优势,以"威海"为中心,依托山东半岛,打造东亚东北亚区域合作桥头堡;以"北部湾、昆明"为两核,形成东南亚、南亚合作桥头堡;以"喀什"为中心,依托新疆腹地,打造中亚桥头堡。使泛亚桥头堡群承载作为国际物流与商贸中心,推进产业互补与合作,实施多元融合与交流,尝试创新国际新规则等功能;通过产业创新平台构筑、合作模式磋商、货币双边互换、文化创意共享等路径推进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亚桥头堡群 次区域合作 区域战略
下载PDF
“新常态”下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东亮 王科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0,共7页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在经济增速、增长模式、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推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转型。新时期我国周边外交战略地位提升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助推力。分析... 中国经济"新常态"表现在经济增速、增长模式、结构调整、宏观调控等多个方面,特别是推动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转型。新时期我国周边外交战略地位提升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提供新的助推力。分析大图们江区域合作的开发模式,认为中俄朝边境地区一直是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重点,由于内部缺乏规模市场支撑、外部大通道不畅通两大制约因素的存在,市场与政府均无法发挥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应有作用;早期失败的开发模式险些葬送了图们江区域合作项目,近期以中国为主导的双边联合开发模式切实促进了图们江区域合作,但该模式应积极向多边与多国参与开发模式转变。在剖析国际经贸合作新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大图们江次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的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大图们江 次区域合作 开发模式 机制创新
下载PDF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经济效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艳华 郭振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94-100,共7页
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化、完善区域合作理论体系,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发展,扩大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研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经济效应对于深化、完善区域合作理论体系,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拉动黑龙江省经济健康发展,扩大东北亚地区区域合作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蒙、俄三国地缘上相互毗邻、有良好的地缘关系和政治互信基础,且经济结构互补、经济互利、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开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具备较好的现实基础,而且"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可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创造效应,对东北地区经济振兴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蒙俄经济走廊 经济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