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外凹槽的内螺纹管接头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颖 陈开源 +1 位作者 陈建平 何智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3,共5页
针对管接头塑件结构和特点,设计了一副潜伏式浇口两板式塑料模具。为实现塑件外表面凹槽倒扣结构顺利脱模,设计了“斜导柱+瓣合滑块+定位弹簧”的侧抽芯机构,该机构在开模时实现侧抽芯;为实现塑件内螺纹结构顺利脱模,设计了“马达+链条... 针对管接头塑件结构和特点,设计了一副潜伏式浇口两板式塑料模具。为实现塑件外表面凹槽倒扣结构顺利脱模,设计了“斜导柱+瓣合滑块+定位弹簧”的侧抽芯机构,该机构在开模时实现侧抽芯;为实现塑件内螺纹结构顺利脱模,设计了“马达+链条+小齿轮+大齿轮”内螺纹自动脱膜机构,该机构在开模完成后由马达带动链条齿轮机构实现内螺纹抽芯。针对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产品结构为中空圆筒形式,模具脱模机构采用推板推出。重点研究了模具的浇注系统设计、成型零部件设计、“斜导柱+瓣合滑块+定位弹簧”的侧抽芯机构设计及内螺纹自动脱机构设计等。模具工作顺畅可靠,成型制品符合质量要求,实践表明,模具结构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模具 瓣合滑块 内螺纹自动脱膜机构 齿轮 潜伏式浇口
下载PDF
薄壁塑料件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苏瞧忠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4,共3页
分析薄壁塑料件的设计过程,重点阐述根据模具结构、塑料件成型工艺、塑料件表面质量等来选择进胶方式和位置。通过优化塑料件壁厚和模具结构,实现生产可靠、尺寸稳定,质量满足要求,并总结此类塑料件的模具设计要点。
关键词 注塑模 薄壁塑料件 潜浇口 模具结构
下载PDF
剃须刀外壳注塑模具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颖 李大成 秦龙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4,共5页
基于剃须刀外壳塑件的结构特点和质量要求,分析了其注塑模具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模具采用了"定模斜顶+动模斜顶"侧向抽芯机构,浇注系统采用潜伏式浇口。塑件内部加强筋采用动模镶件成型,方便加工并兼起排气作用,模具排气... 基于剃须刀外壳塑件的结构特点和质量要求,分析了其注塑模具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模具采用了"定模斜顶+动模斜顶"侧向抽芯机构,浇注系统采用潜伏式浇口。塑件内部加强筋采用动模镶件成型,方便加工并兼起排气作用,模具排气系统、冷却系统设计合理,注塑制品由顶针、司筒和斜顶联合推出。该模具工作可靠,成型塑件符合客户要求,为类似注塑模具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剃须刀外壳 定模斜顶 侧向抽芯 潜伏式浇口 模具结构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Low-Power SRAM Bit-Cell Structure at Deep Sub-Micron CMOS Technology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4
作者 Rakesh Kumar Singh Manisha Pattanaik Neeraj Kr. Shukla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2年第1期23-28,共6页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higher performance and low-power consumption in present and future Systems-on-Chips (SoCs) require a large amount of on-die/embedded memory. In Deep-Sub-Micron (DSM) technology, it i...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emands for higher performance and low-power consumption in present and future Systems-on-Chips (SoCs) require a large amount of on-die/embedded memory. In Deep-Sub-Micron (DSM) technology, it is coming as challenges, e.g., leakage power, performance, data retentation, and stability issues. In this work, we have proposed a novel low-stress SRAM cell, called as IP3 SRAM bit-cell, as an integrated cell. It has a separate write sub-cell and read sub-cell, where the write sub-cell has dual role of data write and data hold. The data read sub-cell is proposed as a pMOS gated ground scheme to further reduce the read power by lowering the gate and subthreshold leakage currents. The drowsy voltage is applied to the cell when the memory is in the standby mode. Further, it utilizes the full-supply body biasing scheme while the memory is in the standby mode, to further reduce the subthreshold leakage current to reduce the overall standby power.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low-stress memory cell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oposed IP3 SRAM Cell has a significant write and read power reduction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6 T and PP SRAM cells and overall improved read stability and write ability performances. The proposed design is being simulated at VDD = 0.8 V and 0.7 V and an analysis is presented here for 0.8 V to adhere previously reported works. The other design parameters are taken from the CMOS technology available on 45 nm with tOX = 2.4 nm, Vthn = 0.224 V, and Vthp = 0.24 V at T = 27?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AM LOW-POWER Active POWER STANDBY POWER gate LEAKAGE sub-THRESHOLD LEAKAGE
下载PDF
SRAM Cell Leakage Control Techniques for Ultra Low Power Application: A Survey 被引量:1
5
作者 Pavankumar Bikki Pitchai Karuppanan 《Circuits and Systems》 2017年第2期23-52,共30页
Low power supply operation with leakage power reduction is the prime concern in modern nano-scale CMOS memory devices. In the present scenario, low leakage memory architecture becomes more challenging, as it has 30% o... Low power supply operation with leakage power reduction is the prime concern in modern nano-scale CMOS memory devices. In the present scenario, low leakage memory architecture becomes more challenging, as it has 30% of the total chip power consumption. Since, the SRAM cell is low in density and most of memory processing data remain stable during the data holding operation, the stored memory data are more affected by the leakage phenomena in the circuit while the device parameters are scaled down. In this survey, origins of leakage currents in a short-channel device and various leakage control techniques for ultra-low power SRAM design are discussed. A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approaches made based on their key design and functions, such as biasing technique, power gating and multi-threshold techniques. Based on our survey, we summarize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challenges of these techniques. This comprehensive study will be helpful to extend the further research for future impleme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BIASING gate LEAKAGE JUNCTION LEAKAGE Power GATING MULTI-THRESHOLD SRAM Cell sub-THRESHOLD LEAKAGE
下载PDF
基于子模型的碾压混凝土坝闸门井静动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井德泉 刘春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8-121,126,共5页
碾压混凝土坝在动力作用下孔口部分容易应力集中,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接关系到坝体安全稳定性,而闸门井群布孔较多,纵深较大,是孔口应力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孔口子模型,对某碾压混凝土坝的闸门井进行了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设... 碾压混凝土坝在动力作用下孔口部分容易应力集中,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直接关系到坝体安全稳定性,而闸门井群布孔较多,纵深较大,是孔口应力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孔口子模型,对某碾压混凝土坝的闸门井进行了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静载+规范谱状态下,闸门井折角部位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在设计静载-规范谱状态下,闸门孔附近均为压应力;在校核静载+规范谱状态下,顺河向正应力、竖向正应力和顺河向剪应力在闸门井折角处均出现了应力集中,顺河向正应力和竖向正应力均为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坝 子模型 闸门井 静动力分析 规范谱
下载PDF
Logical Effort理论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金钊 《现代电子技术》 2007年第2期189-191,共3页
介绍了一种对于包含较长互连线的CMOS电路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是在Logical Effort理论基础上加入互联电阻模型得到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延迟模型,非常适合于快速而又有效的手工计算。有助于快速的预测电路的最小延迟,并以此优化电路的结构... 介绍了一种对于包含较长互连线的CMOS电路的优化方法,该方法是在Logical Effort理论基础上加入互联电阻模型得到的。这是一种简单的延迟模型,非常适合于快速而又有效的手工计算。有助于快速的预测电路的最小延迟,并以此优化电路的结构和逻辑门的尺寸。通过仿真证明了,当逻辑结构不是简单的反相器时,一样可以通过带互联电阻模型的Logical Effort模型得到简单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cal EFFORT 深亚微米 延迟 逻辑门
下载PDF
注射模中潜伏式进胶方式及拖胶粉问题的解决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伟 《模具制造》 2021年第2期50-52,共3页
潜伏式进胶是注射模中一种常用进胶方式,讨论了潜伏式进胶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及潜伏式进胶以后可能产生的拖胶粉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注射模 潜伏式进胶 解决方法
下载PDF
新型忆阻器PSPICE的建模仿真及或门电路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EVARIST Mariam 李彤 +3 位作者 刘真真 王铁钢 范其香 魏刘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1期17-22,共6页
针对基于忆阻器的建模及利用忆阻器构建逻辑电路这一研究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新的PSPICE仿真程序语句构造了忆阻器的内部结构,介绍了忆阻器子电路模块的构建及形成元器件的步骤,并连接于电路中进行仿真,验证忆阻器的特性;同时,利用该忆... 针对基于忆阻器的建模及利用忆阻器构建逻辑电路这一研究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新的PSPICE仿真程序语句构造了忆阻器的内部结构,介绍了忆阻器子电路模块的构建及形成元器件的步骤,并连接于电路中进行仿真,验证忆阻器的特性;同时,利用该忆阻器构造或门电路,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阻器 子电路 PSPICE 建模 或门
下载PDF
抑制高压直流换相失败的串联电压换相变流器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3
10
作者 侯灵犀 魏应冬 +2 位作者 张树卿 姜齐荣 韩英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6481-6490,共10页
为有效降低电网换相高压直流(line-commutated converterhighvoltagedirectcurrent,LCC-HVDC)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概率,提出串联电压换相变流器(seriesvoltage commutated converter,SVCC)方案。该方案以直接增加换流阀换相电压面积为目... 为有效降低电网换相高压直流(line-commutated converterhighvoltagedirectcurrent,LCC-HVDC)输电系统换相失败的概率,提出串联电压换相变流器(seriesvoltage commutated converter,SVCC)方案。该方案以直接增加换流阀换相电压面积为目标,将级联的全桥子模块变流链接入换流变压器与LCC换流阀交流端口之间,通过灵活控制串联电压对阀组辅助换相。基于全桥子模块的8种工作状态,设计变流链串联电压辅助换相策略及电容电压控制方法;以SVCC临界换相电压为依据,提出子模块电容容值及额定电压的优选方法。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SVCC拓扑能灵活切换子模块变流链的工作状态,所提出电容电压控制效果良好,与仿真结果吻合度高。相比其他方案,SVCC对交流系统电压暂降的电压补偿响应速度快,可显著提高LCC-HVDC防御换相失败的能力。此外,当交流系统故障超出SVCC抑制换相失败范围,SVCC所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降低了变流链内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要求,提高了其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 换相失败 全桥子模块 绝缘门极双极性晶体管 电压补偿
下载PDF
基于线性最优的MMC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业 吕鹏飞 +3 位作者 阮思烨 徐凯 崔玉 袁宇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42-150,共9页
为进一步优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子模块控制策略,尤其是能够兼顾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桥臂环流二次谐波含量、子模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投切次数和算法计算量四方面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最优解的MMC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 为进一步优化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子模块控制策略,尤其是能够兼顾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桥臂环流二次谐波含量、子模块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投切次数和算法计算量四方面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最优解的MMC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首先,阐述了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和子模块IGBT投切次数之间的相悖性,通过理论分析证明子模块电容电压波动与桥臂环流二次谐波含量之间也存在非线性关系,需寻找适当算法使其三者同时达到最优情况。然后,针对此目标,对传统算法进行优化,增加附加调节子模块功能,并结合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详细阐述了所述算法的控制流程及其优越性。最后,通过动模试验对传统控制策略、子模块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所提控制策略及其他采用不同数量的附加调节子模块的控制策略进行对比。试验数据表明,所提策略可以在子模块电压波动、桥臂环流中的二次谐波含量和子模块IGBT投切次数三方面达到线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最近电平逼近调制 子模块 电压波动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寿命 谐波
下载PDF
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加速器同步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卫彬 郭玉辉 +2 位作者 郑亚伟 罗冰峰 贾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7-200,共4页
针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注入器Ⅱ的控制中对于同步触发信号的要求,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精度同步控制器,它能为加速器设备提供同步工作所需的脉冲信号。控制器采用粗延时结合精延时的方式,FPGA实现粗延时,专用... 针对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注入器Ⅱ的控制中对于同步触发信号的要求,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高精度同步控制器,它能为加速器设备提供同步工作所需的脉冲信号。控制器采用粗延时结合精延时的方式,FPGA实现粗延时,专用延时芯片实现精延时,提高了延时精度,同时增大了延时、脉宽及周期的调节范围。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输出脉冲的最小延时步距为0.25ns,延时、脉宽及周期调节范围为1μs^2s,周期抖动的标准偏差为70ps。该控制器输出信号满足要求,程序界面操作简便,通过串口RS-422远程控制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同步 脉冲 延时
下载PDF
小浪底工程排沙洞出口预应力闸室锚索布置研究
13
作者 周荣芳 胡玉明 +1 位作者 白本举 谭东成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0-52,共3页
锚索布置是预应力闸室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小浪底工程排沙洞出口用支承梁连接两侧闸墩的问室结构中,闸墩内主锚索和支承梁内次锚索的布置型式和束数。研究表明,主锚索以直线型布置为最佳,每侧闸墩内采用13束主锚索比1... 锚索布置是预应力闸室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小浪底工程排沙洞出口用支承梁连接两侧闸墩的问室结构中,闸墩内主锚索和支承梁内次锚索的布置型式和束数。研究表明,主锚索以直线型布置为最佳,每侧闸墩内采用13束主锚索比15束的作用效果更优;次锚索采用直线型布置无论在设计方面,还是在施工方面都比曲线型布置更便于实施,而且预应力损失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闸室 排沙洞 小浪底工程 锚索布置
下载PDF
凹槽深度与槽栅PMOSFET特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任红霞 郝跃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2-628,共7页
基于能量输运模型对由凹槽深度改变引起的负结深的变化对深亚微米槽栅 PMOSFET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所得结果从器件内部物理机制上进行了讨论 ,最后与由漏源结深变化导致的负结深的改变对器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随... 基于能量输运模型对由凹槽深度改变引起的负结深的变化对深亚微米槽栅 PMOSFET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所得结果从器件内部物理机制上进行了讨论 ,最后与由漏源结深变化导致的负结深的改变对器件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结深 (凹槽深度 )的增大 ,槽栅器件的阈值电压升高 ,亚阈斜率退化 ,漏极驱动能力减弱 ,器件短沟道效应的抑制更为有效 ,抗热载流子性能的提高较大 ,且器件的漏极驱动能力的退化要比改变结深小 .因此 ,改变槽深加大负结深更有利于器件性能的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亚微米 槽栅PMOSFET 场效应晶体管 凹槽深度
下载PDF
基于子模型法的双台子河闸闸墩受寒潮作用的热—应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闯 闫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86,共5页
在仿真计算寒潮作用下闸墩的温度应力时,划分网格的粗细对整体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和计算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应用ANSYS软件,基于子模型法运用APDL语言编制仿真程序进行寒潮作用下的闸墩热-应力耦合分析,以提高仿真计算的精度,减... 在仿真计算寒潮作用下闸墩的温度应力时,划分网格的粗细对整体模型模拟结果的精度和计算工作量具有重要影响。对此,应用ANSYS软件,基于子模型法运用APDL语言编制仿真程序进行寒潮作用下的闸墩热-应力耦合分析,以提高仿真计算的精度,减少计算机负荷。在双台子河闸工程实例分析中,闸墩拆模后第105d时由于寒潮作用及底板约束产生的温度应力导致闸墩表面开裂,表明越冬期间混凝土未采取保温措施是造成闸墩开裂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模型法 寒潮 闸墩 裂缝 温度应力 仿真分析 ANSYS
下载PDF
电子束直写直栅和T形栅工艺技术应用
16
作者 刘玉贵 王维军 +1 位作者 罗四维 江泽流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2年第4期42-43,共2页
介绍了用电子束直写技术在GaAs圆片上制作≤0.5μm栅和T形栅的工艺技术,并在GaAs器件的研制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电子束直写直栅 T形栅工艺技术 电子束曝光技术 GAAS器件
下载PDF
超深亚微米CMOS工艺参数波动的测量电路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媛 高勇 余宁梅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86-1689,共4页
分析了超深亚微米工艺参数波动对电路的影响;采用“放大”的思路设计了简单的用于测量超深亚微米工艺门延迟、动态功耗、静态功耗及其波动的电路,并提出了一种用于测量门延迟波动特性曲线的新型电路,该电路采用较短的反相器链可以得到... 分析了超深亚微米工艺参数波动对电路的影响;采用“放大”的思路设计了简单的用于测量超深亚微米工艺门延迟、动态功耗、静态功耗及其波动的电路,并提出了一种用于测量门延迟波动特性曲线的新型电路,该电路采用较短的反相器链可以得到超深亚微米工艺下门延迟波动特性曲线.电路在90nmCMOS工艺下进行了流片制作,得到了90nmCMOS工艺下的单位门延迟波动特性曲线.测得延迟的波动范围为78.6%,动态功耗的波动范围为94.0%,漏电流功耗的波动范围为19.5倍,其中以漏电流功耗的波动性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亚微米 门延迟 动态功耗 漏电流功耗
下载PDF
自阻型子模块MMC的实时仿真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玉韬 谈竹奎 +2 位作者 肖永 吕黔苏 李思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5-109,共5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的直流故障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在架空线领域和高压大容量场合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一种基于自阻型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SBSM-MMC进行了基于FPGA的MMC并行建模分析,该方法将子模块...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MMC-HVDC的直流故障处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在架空线领域和高压大容量场合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一种基于自阻型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SBSM-MMC进行了基于FPGA的MMC并行建模分析,该方法将子模块投入、切除和闭锁的3种工作状态转化为子模块通用等效电路,并可以精确仿真每个子模块电容电压充、放电过程。在RTLAB实时仿真平台中建立MMC的FPGA模型并与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环境中的器件模型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精确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自阻型子模块 FPGA 电容电压 实时仿真
下载PDF
Planar split dual gate MOSFET 被引量:1
19
作者 XIAO DeYuan CHEN Gary LEE Roger LIU Yung SHEN ChiCheong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8年第4期440-448,共9页
A new planar split dual gate (PSDG) MOSFET devic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well as the three dimensional device simulations, are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Bo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 A new planar split dual gate (PSDG) MOSFET device,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s well as the three dimensional device simulations, are reported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Bo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3D simulation, as well as the experiment data, show that the two independent split dual gates can provide dynamical control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reshold voltage (Vt) and sub-threshold swing (SS), as well as the device saturated current. The PSDG MOSFET transistor leakage current (loft) can be reduced as much as 78% of the traditional single gate MOSFET. The PSDG is fabricated and fully compatible with our conventional 0.18 μm logic process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vel device MOSFET planar split dual gate tunable sub-threshold swing
原文传递
洛阳唐东都圆璧城南门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良伟 石自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8,共5页
In August, 1997, a city-gate site was excavated by the Tang Luoyang City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in cooperation with capital construction. It lies in the west-east city wail between the Yuanbi and Yaoyi sub-cit... In August, 1997, a city-gate site was excavated by the Tang Luoyang City Archaeological Team, IA, CASS, in cooperation with capital construction. It lies in the west-east city wail between the Yuanbi and Yaoyi sub-cit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palace city of the Sui-Tang period Luoyang. The remains include city-gate platforms and their foundation-trenches. Besides, ruins of city wails were discovered stretching away from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sides of the plat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发掘简报 东都 洛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