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 被引量:45
1
作者 应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1-75,共5页
由于实证主义科学观支配了主流社会学的研究,预设它是惟一客观可靠的知识类型,从而使质性研究越来越被排斥到了边缘地位。叙事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或情感表达,它与逻辑科学话语同样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对于丰富... 由于实证主义科学观支配了主流社会学的研究,预设它是惟一客观可靠的知识类型,从而使质性研究越来越被排斥到了边缘地位。叙事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或情感表达,它与逻辑科学话语同样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对于丰富社会学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是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通性、过程性和模糊性所决定的。叙事是否成功,取决于作者的问题感、材料的复杂性和讲故事的技巧。方法与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因此,与其用“叙事的时刻”去颠覆统计社会学的神话,不如为适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克服韦伯所谓“方法论的瘟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化 叙事研究 中国社会研究 适用性 限制
下载PDF
他山之石——西方学界对中国回族伊斯兰教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传斌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6,118,共11页
本文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回顾了自19世纪下半期以来西方学者尤其是英美学者对中国回族伊斯兰教进行研究的标志性作品,并试图对其内容、方法和观点进行扼要的评述,以观照当前国内正在兴起的回族学研究.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中国 19世纪下半期 述评 回族学研究 西方学者 标志性 原著 观照
原文传递
社会史论战背景下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 被引量:5
3
作者 周书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6,12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从理论方法的运用、材料的鉴别审查、逻辑结构到论据论点等多方面对郭沫若先生《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进行了学术史上罕见的质疑与批判。郭氏自觉接受着来自不同学派的种种质疑与批判,并不断地进行着深刻的系统的自我批评,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中国古代社会理论体系。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视角而论,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辩难,加速着唯物史观指导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向着科学和深入的方向推进。社会史论战期间,由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起点还较低,论战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从概念到概念的倾向也极为明显。辩难中出现的种种论点,疑问颇多,从某种意义讲,社会史论战期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诸多质疑与批判,不足以彻底否定该书的全部学术价值。辩难中呈现的宗派情绪和非学术因素,并无学术价值,不利于方兴未艾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史论战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中的汉语研究(1843-2012)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庆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91,96,共10页
美国东方学会是美国汉学的发源地。《美国东方学会会刊》发行170年来,共刊发208篇汉语研究的文献。从时段分布、代表作者和主题研究等多个维度,对这些文献进行目录学式的交叉研究,可以宽幅面为相关专题研究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
关键词 汉学 汉语研究 美国东方学会会刊 目录学方法
原文传递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诗经》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沛霖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诗经》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思想观点、解读和阐释的优势以及对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整合,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唯物史观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思...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诗经》研究的学术著作。它以全新的思想观点、解读和阐释的优势以及对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的整合,把《诗经》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唯物史观作为学术研究指导思想理论的巨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诗经》研究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