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55
1
作者 胡东风 张汉荣 +1 位作者 倪楷 余光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3,共7页
中国南方构造运动复杂,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的好坏是该区页岩气能否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为此,根据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分析了页岩气与常规气在保存条件上的差异性:优越的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 中国南方构造运动复杂,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的好坏是该区页岩气能否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为此,根据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分析了页岩气与常规气在保存条件上的差异性:优越的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保存的基础;页岩气具有的自封闭性和纵、横向渗透率2~8倍的差异性,决定了侧向扩散是页岩气的基本散失通道,下寒武统底部的不整合面使其保存条件变差,断层的切割会加速页岩气的散失。同时分析了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及判别指标,研究认为:①构造改造强度是页岩气层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构造样式宽缓、盖层连续、有背斜背景的构造更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而抬升时间较晚的封闭演化环境则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②在断层不发育或断层封闭性较好或断层封挡的断下盘区域、相对远离露头区或地层缺失带,页岩气能较为有效的被保存;③压力系数是保存条件的综合判别指标,该区地层的压力系数与页岩气的产量呈对数正相关关系,储层高压一超高压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好的表征;④川东南地区盆内区域,除邻近剥蚀区和地层缺失线的区域外,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压力系数总体高(最高达2.25),保存条件较好,而向盆缘和盆外方向压力系数逐渐降低,保存条件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缘 奥陶纪 志留纪 海相页岩气 常规气 差异性 顶底板条件 保存条件 构造样式 压力系数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被引量:214
2
作者 刘和甫 梁慧社 +1 位作者 蔡立国 沈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118,共18页
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按卷入深度,可分为基底冲断层-挤压断块与盖层褶皱-冲断系两大类。在剖面上将龙门山构造带划分为5个带。龙门山冲断系扩展顺序分为:前期由推覆作用引起的前展式扩展;后期由重力滑覆作用引起后展式扩展。据平衡剖面... 龙门山冲断系构造样式按卷入深度,可分为基底冲断层-挤压断块与盖层褶皱-冲断系两大类。在剖面上将龙门山构造带划分为5个带。龙门山冲断系扩展顺序分为:前期由推覆作用引起的前展式扩展;后期由重力滑覆作用引起后展式扩展。据平衡剖面及构造复原,龙门山冲断系总滑移量为120km。川西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大陆裂解、洋-陆俯冲、陆-弧碰撞、冲断选山及川西隆起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断层系 构造样式 前陆盆地 断层
下载PDF
天山两侧前陆冲断系构造样式与前陆盆地演化 被引量:125
3
作者 刘和甫 梁慧社 +2 位作者 蔡立国 夏义平 刘立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27-741,共15页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 天山造山带呈W形结构,由V形结构的南天山和北天山复合而成。两者具有不同的造山模式。南天山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扩展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洋盆,在志留—泥盆纪时俯冲,延续至石炭纪碰撞,旋回时限达400Ma以上,应属威尔逊旋回造山模式。北天山应自泥盆纪开始弧后扩张,形成泥盆—石炭纪边缘海小洋盆,在石炭纪晚期闭合,旋回时限约100Ma,应属于弧后造山模式。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主要分为两期:早期由于楔冲作用所产生的薄皮褶皱和冲断层;后期则由于天山隆升重力滑动所产生的褶皱及重力正断层和逆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模式 构造样式 前陆盆地 冲断带 天山
下载PDF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被引量:88
4
作者 李智武 刘树根 +2 位作者 罗玉宏 刘顺 徐国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按照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特征,从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又包括叠瓦断层带、断层-褶皱带和滑脱...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按照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特征,从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又包括叠瓦断层带、断层-褶皱带和滑脱褶皱带等3个亚带)和四川盆地东北部低缓构造区等3个构造带(区)。南大巴山冲断带地表构造以类侏罗山式褶皱为显著特征,主要发育叠瓦断层系、断层相关褶皱、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反冲断层系和冲起构造等变形样式。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和滑脱层是控制南大巴山及其前缘构造变形的主要因素,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南大巴山及其前缘地区依次从震旦系-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下三叠统逐渐抬高的多层次滑脱前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 冲断带 滑脱层 构造样式 变形机制 构造模式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不整合结构类型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68
5
作者 隋风贵 赵乐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第三系内部发育的多个地层不整合的样式。着重探讨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有关不整合宏观样式的划分方案;认为济阳坳陷第三系内部的不整合可划分为4类宏观... 基于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研究了济阳坳陷第三系内部发育的多个地层不整合的样式。着重探讨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有关不整合宏观样式的划分方案;认为济阳坳陷第三系内部的不整合可划分为4类宏观构建样式、16种地层不整合结构类型。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不整合结构对圈闭、输导、封盖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了第三系不整合油气藏分布模式,探讨了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的勘探部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 结构类型 构建样式 微观组构 控藏作用 济阳坳陷
下载PDF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及变换构造 被引量:78
6
作者 陈书平 漆家福 +5 位作者 王德仁 程秀申 赵衍彬 徐振强 解晨 孙海龙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 分析了东濮凹陷的断裂系统及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系统内部断层间及断裂系统之间的位移传递方式及相应的变换构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断层间位移的传递方式有传递式、接力式、消长式和消减式4种类型,分别形成了传递断层和楔状断阶、走向斜坡和地垒凸起、中央斜向背斜、消减斜坡和断鼻等变换构造。东濮凹陷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在近东西方向上相互联接形成变换构造带。这些变换构造带在平面上将东濮凹陷分隔成具有不同构造、沉积特征的区段;在垂向上,不同时期形成的变换构造发生叠加、改造和迁移,从而对沉积起控制作用,有利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裂陷盆地 断裂系统 构造类型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对南黄海盆地构造层特征及含油气性的新认识 被引量:67
7
作者 姚永坚 冯志强 +3 位作者 郝天珧 徐行 李学杰 万荣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32-240,共9页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 南黄海是由古、中、新生界叠置而成的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发育4个特征各异的构造层:构造层Ⅰ(Z-S)、构造层Ⅱ(D-T)、构造层Ⅲ(T3-E)和构造层Ⅳ(N-Q)。构造层Ⅰ在海区广泛分布,主要为一套下古生界的盆地相-台地相沉积建造,最新地震资料推测,其厚度大且稳定,但构造特征不清楚。构造层Ⅱ由上古生界至中生界三叠系组成,是以碎屑岩和灰岩为主的一套海相地层,主要受到印支运动和早燕山运动的强烈影响,南、北部残留地层及结构不同,但以挤压构造样式为主。与陆区比较,南黄海盆地海相构造层Ⅰ和构造层Ⅱ的构造格局相对稳定,变形强度较弱。构造层Ⅲ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局部存在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主要赋存在坳陷或凹陷内,隆起或凸起基本缺失,为一套陆相砂泥岩沉积,在北部坳陷分布较广,但厚度变化快,剖面上表现为地堑、半地堑的结构特征,以拉张构造样式为主。构造层Ⅳ(N-Q)为区域沉降的产物。南黄海盆地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的改造,不同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北部坳陷发育有古生古储、古生新储、新生古储等油气成藏组合类型,是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构造层 构造样式 含油气性 成藏组合类型
下载PDF
川渝湘鄂薄皮构造带多层拆离滑脱系的岩石力学性质及其对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 被引量:63
8
作者 颜丹平 金哲龙 +1 位作者 张维宸 刘少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87-1697,共11页
川渝湘鄂多层拆离推覆构造发育于秦岭-大别造山带、雪峰山厚皮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这个薄皮构造带是在晚中生代沿一系列岩石薄弱层从南东向北西多层拆离滑脱构造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单纯的地表构造地质调查无法揭示各滑脱层是如何控制... 川渝湘鄂多层拆离推覆构造发育于秦岭-大别造山带、雪峰山厚皮构造带与四川盆地之间。这个薄皮构造带是在晚中生代沿一系列岩石薄弱层从南东向北西多层拆离滑脱构造作用下形成的,然而单纯的地表构造地质调查无法揭示各滑脱层是如何控制区内褶皱-断层关系的。因此,对拆离滑脱层进行识别是认识区内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的关键。利用单轴岩石力学实验方法,对取自区内沿达县-大庸地质剖面不同岩性地层组合的样品进行岩石力学分析,并结合前人在区内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区内至少发育5个可能的区域性拆离滑脱层。这些滑脱层主要由泥质岩、粉砂岩和泥质灰岩组成的,分别沿下寒武统牛碲塘组(DetI)、下志留统罗惹坪组和龙马溪组(DetII)、下二叠统栖霞组(DetIII)、下三叠统大冶组(DetIV)和中三叠统巴东组(DetV)发育。野外调查表明,DetI控制了深部构造层次的断弯褶皱和叠瓦扇,DetII可能控制了中部构造层次的断展褶皱和拆离褶皱,DetIII则可能与DetIV和DetV一起,共同控制了上部构造层次的侏罗山式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构造带 多层拆离断层带 构造样式 岩石力学实验 川东-湘西地区
下载PDF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组合模式 被引量:56
9
作者 隋风贵 赵乐强 +1 位作者 林会喜 李军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共5页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分布极为广泛,基于地层油藏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内地层油藏的发育与不整合密切相关。剖析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特征,将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不整合构建样式划分为16种类型,指出有4种不...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分布极为广泛,基于地层油藏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内地层油藏的发育与不整合密切相关。剖析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特征,将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不整合构建样式划分为16种类型,指出有4种不整合构建样式控制着地层圈闭的形成,并在盆缘斜坡上的古鼻状构造带形成地层圈闭群。研究了不整合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认为油源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体组成的“T—S”型输导体系的有效性与输导能力是地层油藏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第三系地层油藏组合模式。探讨了地层油藏的勘探经验与勘探部署中须重点关注的三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 地层油藏 不整合 构建样式 油气输导 组合模式 济阳坳陷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特点 被引量:50
10
作者 戴俊生 曹代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55-460,共6页
本文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归纳为6种序列和两个主要阶段,即冲断构造→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滑脱褶皱序列、水... 本文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样式的演化归纳为6种序列和两个主要阶段,即冲断构造→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反冲断层+断展背斜序列、生长背斜→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纵弯背斜序列、生长断层→滑脱褶皱序列、水平岩层→纵弯背斜序列。构造样式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盆地南北两侧具相似性,而盆地中央呈东西差异。两个阶段是喜马拉雅早中期的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和晚期的强烈压缩构造样式发育阶段。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规律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和岩石力学性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发育序列 演化阶段 柴达木盆地 新生代
下载PDF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分布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关系 被引量:56
11
作者 漆家福 赵贤正 +4 位作者 李先平 杨明慧 肖扬 于福生 董越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8-128,共11页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充填在一系列NE-NNE向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地堑、半地堑断陷中,具有陆内裂陷盆地特征。盆地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3个不同走向的裂陷带(马尼特—乌兰察布正向裂陷带、乌尼特—乌兰察布斜向裂陷带... 二连盆地下白垩统充填在一系列NE-NNE向正断层控制的(复式)地堑、半地堑断陷中,具有陆内裂陷盆地特征。盆地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以不同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3个不同走向的裂陷带(马尼特—乌兰察布正向裂陷带、乌尼特—乌兰察布斜向裂陷带和川井—腾格尔斜向裂陷带),裂陷带周边隆起区也有零星的地堑、半地堑断陷分布。二连盆地的基底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多期构造演化,表现为褶皱与基底断裂构成的强变形带和岩浆岩体、微小陆块等弱变形域镶嵌排列、构造线方向多变的不均一特点。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断陷的构造样式和空间分布与基底构造密切相关,基底强变形带发育大量的断陷构成裂陷带,基底弱变形区只发育有零星的断陷。受基底强变形带走向的影响,不同裂陷带的断陷组合形式表现出差异性。马尼特—乌兰察布裂陷带上叠在走向由NE向转为NEE向、向南凸出的东乌珠穆沁—二连弧形褶皱带上,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串联、小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正向裂陷带;乌尼特裂陷带上叠在NEE向的二连—贺根山深大断裂带(混杂岩带)之上,川井—腾格尔裂陷带上叠在近EW向的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带(缝合带)及两侧褶皱带上,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表现为并联、中—大角度斜列复合型式,属于斜向裂陷带。正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深而狭长的地堑、半地堑,斜向裂陷带内部的早白垩世断陷多为浅而宽阔的地堑、半地堑。上述特征表明二连盆地早白垩世裂陷的分布及其构造样式受基底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裂陷 斜向裂陷 构造样式 基底构造 二连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的类型和展布 被引量:38
12
作者 戴俊生 曹代勇 《西北地质科学》 2000年第2期57-63,共7页
盆地构造样式及展布规律研究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 ,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 ,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综合分析 ,将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归为 14种基本类型 ,即生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 盆地构造样式及展布规律研究是盆地构造研究的基础 ,对确定构造圈闭类型 ,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各种资料综合分析 ,将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归为 14种基本类型 ,即生长逆断层、单冲构造、对冲构造、冲起构造、反冲构造、生长背斜、断展背斜、纵弯背斜、滑脱褶皱、断鼻构造、裂陷伸展构造、局部伸展构造、斜坡带和横向构造变换带。从动力学背景、基底卷入性、级别划分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的基本特征。对控制柴达木盆地构造样式类型和展布的区域构造环境、盆地基底性质、应力作用方式、岩石物理性质和构造演化阶段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圈闭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构造样式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的关系 被引量:48
13
作者 邱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2,共7页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本文研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关系密切的典型构造样式。以盆地构造运动的力学性质为依据,将该盆地的构造样式分为三大类,即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样式有断块构造和箕状构造;挤压... 南沙海域曾母盆地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样式,本文研究与油气聚集和圈闭关系密切的典型构造样式。以盆地构造运动的力学性质为依据,将该盆地的构造样式分为三大类,即伸展构造、挤压构造和走滑构造。伸展构造样式有断块构造和箕状构造;挤压构造样式有褶皱构造、冲断构造和底辟构造;走滑构造样式有花状构造。各种构造样式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构造样式可形成能够俘获、圈闭油气的局部构造,部分构造样式除了能形成圈闭以外,其中充填的沉积物还有利于油气的生成。由于这些构造样式的发育时间早于烃源岩的生烃期和大规模的排烃期,因此极易俘获油气而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和有效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曾母盆地 构造样式 油气地质条件 油气聚集和圈闭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5
14
作者 孙自明 何治亮 牟泽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在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和对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中新生界构造样式 ,识别出压缩、走滑和反转三大构造样式类型。根据构造样式空间分布 ,对构造变形在平面上的东西分段性与南北分带性、垂向上变形的差... 在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及邻区构造演化和对地震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了该区中新生界构造样式 ,识别出压缩、走滑和反转三大构造样式类型。根据构造样式空间分布 ,对构造变形在平面上的东西分段性与南北分带性、垂向上变形的差异性以及走滑扭动变形特征和扩展方式进行了研究。该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 ,构造控油作用明显 ,山前冲断带的断层相关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 勘探潜力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的收缩构造变形模式 被引量:43
15
作者 漆家福 雷刚林 +2 位作者 李明刚 谢会文 杨书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8,共9页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 用地面露头、地震和CEMP(连续电磁剖面法)勘探资料揭示的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变形特征难以用经典的"A型俯冲"冲断褶皱楔变形模型来解释,因而文中提出一种"分层变形、垂向叠置"的"非俯冲"收缩构造解释模型。所谓分层变形是指受古近系膏盐岩层和侏罗系含煤地层等软弱岩层分隔,不同深度的岩层发育不同的收缩变形样式;所谓垂向叠置是指不同层次的强变形带在垂向上叠置,不存在区域性大位移的拆离断层。位于盐岩层之上的新生界以滑脱褶皱变形为主,而盐下层的中生界沉积层及盆地基底则以收缩断裂变形为主。浅部的滑脱褶皱表现出紧闭背斜和宽缓向斜组合,背斜具有不对称形态,其核部在古近系盐岩层或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滑脱,可在陡翼发育破冲断层或缓翼发育顺层滑脱逆冲断层。深层断裂变形以向山脉倾斜的高角度基底卷入逆冲断层为主干断层,断层上盘形成冲断隆起,次级断层相对较少,下盘则发育一系列同向倾斜的次级逆冲断层构成楔状叠瓦冲断构造。深层断层向上延伸在古近系盐岩层中尖灭,部分次级断层向下延伸并在侏罗系含煤地层中或盆地基底面滑脱,但是主干逆冲断层高角度切入基底,向上则对应于浅层背斜的核部。基底卷入的高角度主干逆冲断层可能利用了先存正断层发生反转位移,并成为控制局部构造变形的主要构造要素。天山上升引起的垂直剪切作用是导致库车坳陷—南天山盆山过渡带发育高角度逆冲断层或促成先存正断层的反转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构造 构造样式 “非俯冲”模式 南天山 库车坳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构造样式及其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36
16
作者 陈海云 于建国 +2 位作者 舒良树 侯方英 吴龙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22-632,共11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 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 通过对济阳坳陷几何学和一系列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区存在伸展式、走滑式、反转式等三种基本构造样式;按几何学和成因学特征.可进一步分为翘倾断块式、滑动断阶式、潜山披覆式、重力背形式、底辟等5 种次级构造样式。伸展式是济阳坳陷最重要的构造样式,次级构造样式的发育和演化与地质体在坳陷中的构造位置关系密切:翘倾断块构造大部分形成在坳陷的缓坡带,滑动断阶构主要发育在坳陷的陡坡带,底辟构造常见于坳陷的洼陷带,潜山披覆构造多发育在盆地四周隆起区与洼陷中的潜山带,而重力背形构造大多发育在主断层的下降盘。盆地内的重力构造作用可随着沉积加厚作用的持续或加剧而逐渐增强,发育在济阳坳陷东部地区的一系列雁列式和帚状构造是郯庐断裂强烈走滑剪切作用的结果。研究证实,受早、晚白垩纪之交区域构造背景变化的影响,盆区应力场曾发生过从挤压作用向伸展作用的转换,导致济阳坳陷中的反转构造普遍发育,并具有东强西弱的时空演化规律。因此,走滑剪切式构造是郯庐断裂走滑剪切的结果,而反转式构造则是区域构造背景发生转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伸展构造 走滑构造 负反转构造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构造变形特征及对含气性的影响 被引量:43
17
作者 孙健 罗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9-818,共10页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目前已投入商业开发,从一期开发区的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页岩气藏的含气性平面上也具有差异性,而造成其差异的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根据地质评价,该区的页岩厚度、矿物... 四川盆地东部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藏目前已投入商业开发,从一期开发区的开发效果来看,单井产能具有较大的差异,页岩气藏的含气性平面上也具有差异性,而造成其差异的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根据地质评价,该区的页岩厚度、矿物成分和有机碳含量等原始品质平面展布稳定,不是影响该区页岩气藏含气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含气性的差异可能与构造形变有重要关系。从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入手,对该区的结构特征、构造格架、构造样式等开展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多层次滑脱构造,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形变层、7种局部构造样式,平面上的构造变形强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初步尝试对构造变形程度进行定量化表征,认为断距、地层增厚比例、曲率、断裂密度为表征该区构造变形强度的关键参数。通过对构造变形的定量化表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构造形变区,不同区的页岩含气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明确了构造变形强度是造成该区含气性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变形强度 含气性 页岩气藏 川东地区
下载PDF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构造基本特征 被引量:40
18
作者 漆家福 陈书平 +1 位作者 杨桥 于福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260,282,共10页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 准噶尔-北天山盆山过渡带是一条走向为NWW向(近EW向)的复杂构造变形带。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该盆山过渡带从南向北可以划分为出若干变形“带”,自西向东可以划分出若干变形“段”,由深而浅可以划分出2-3个变形“层”。北天山(包括博格达山)是由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褶皱构成的基岩断隆带,其中主干断层为向山体倾斜的高角度逆冲断层。该盆山结合带宏观上是一条冲断挠曲带,高角度逆冲的山前大断裂的下盘发育一系列中-低角度的基底卷入逆冲断层,部分逆冲断层上盘发育相关褶皱,但是基岩顶面和卷入变形的沉积盖层总体上构成向盆地倾斜的单斜构造。准噶尔盆地内部是一个宽阔的分层变形叠置带,侏罗系及上覆底层主要为滑脱褶皱变形,侏罗系在背斜核部加厚,滑脱背斜下伏地层及盆地基底发育高角度基底卷入断层。NNE-NE向、近SN向变换断层或构造变换带将上述构造变形带分隔成不同的“段”,同一“带”、同一“段”和同一“层”内的构造变形样式是类似的,不同“带”、不同“段”和不同“层”的构造变形样式则有明显的差异。盆山过渡带的构造特征受早二叠世正断层和走滑正断层活动、晚侏罗世基底卷入逆冲断层和走滑逆冲断层活动以及上新世逆冲断层活动和褶皱变形等多次构造变形的影响,但主要是上新世以来北天山逆冲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的结果。先存的基底断裂、沉积盖层中的软弱岩层以及天山隆升和对准噶尔盆地挤压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影响盆山过渡带构造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构造样式 构造层次 构造演化 北天山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深层走滑断层分段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以塔北地区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为例 被引量:40
19
作者 马德波 邬光辉 +5 位作者 朱永峰 陶小晚 陈利新 李鹏飞 袁苗 孟广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5-237,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走滑断层是发育在克拉通内部稳定区的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对于深部储层形成与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哈拉哈塘油田4 140km2三维地震资料,在高精度相干切片提取与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奥陶系走滑断层进...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走滑断层是发育在克拉通内部稳定区的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对于深部储层形成与油气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哈拉哈塘油田4 140km2三维地震资料,在高精度相干切片提取与地震精细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区奥陶系走滑断层进行了分段研究并讨论了分段性对于储层发育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走滑断层整体格局为由北东、北西向断层组成的纯剪机制下形成的共轭走滑断层,单条走滑断层的构造特征符合Riedel剪切模型,主干断层周围主要发育R剪切分支断层。(2)根据走滑断层不同部位构造样式、应力状态的差异,建立了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模式。走滑断层端部为应力发散区,多表现为马尾状构造,可分为伸展型和挤压型马尾状构造。走滑断层内部由线性段、斜列叠覆段、分支断层段、辫状构造段组合而成。线性段呈线性延伸,剖面上为孤立的高陡直立断层。斜列叠覆段分为拉张型叠覆段和挤压型叠覆段,其类型受控于次级断层旋向与阶步的关系。分支断层段多为斜交压扭样式,羽状断层发育较少。辫状构造段内部断垒与断堑交错发育,划分为张扭段、压扭段。(3)不同段具有不同的储层发育特征。马尾状构造段、斜列叠覆段、辫状构造段储层最为发育,分支断层段储层较为发育,线性段储层相对不发育。(4)综合储层发育位置、油源断裂与分支断层配置关系、局部构造高3方面因素,建立了6类与走滑断层相关的油气富集模式。R剪切分支断层与主干断层夹持部位、压扭段内部、马尾状分支断层高部位是北部潜山-顺层岩溶区最为发育的3种油藏富集模式;压扭段内部、张扭段是南部断控岩溶区油气更富集的部位。论文成果认识对于完善克拉通盆地稳定区小滑移距走滑断层分段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走滑断层 构造样式 分段特征 油气富集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收缩构造变形模型若干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38
20
作者 漆家福 李勇 +1 位作者 吴超 杨书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20,共15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界表现出以逆冲断层、纵弯褶皱为基本结构要素的收缩构造变形特征。本文依据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建立了"薄皮收缩构造"和"分层收缩构造"两种模型,讨论了不同构造变形模型的几何结构...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界表现出以逆冲断层、纵弯褶皱为基本结构要素的收缩构造变形特征。本文依据地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建立了"薄皮收缩构造"和"分层收缩构造"两种模型,讨论了不同构造变形模型的几何结构、收缩变形量、构造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并认为"分层收缩构造模型"更为合理。"分层收缩构造模型"强调塔里木克拉通与南天山之间的侧向挤压,中、新生界受岩层能干性影响而发生分层收缩构造变形,新生界以伴生有破冲断层的滑脱褶皱变形为主,中生界以逆冲断层及相关褶皱变形为主,深层发育基底卷入的逆冲断层和断块构造,但是不同层次的收缩变形量基本保持一致。按照平衡剖面原理测算库车坳陷新生界的收缩量为12~15 km,卷入收缩构造变形的深度在山前应该为20~26 km,因此部分逆冲断层应该切割到盆地基底中。尽管变形强度总体上是自深而浅、自造山带向前陆逐渐减弱,作为浅层强变形的秋里塔格构造带的深层也可能发育一定程度的收缩构造变形,构成深层的油气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模型 薄皮收缩变形 分层收缩变形 构造样式 库车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