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0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0
1
作者 陈红霞 杨志敬 +7 位作者 潘锐焕 郭友华 詹乐昌 何铭锋 李梅 王知非 詹杰 周明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通过抽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法分为康复组、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每组30例。中药组、针灸组、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分别予规范化中医辨证治疗、石氏醒脑开窍针刺及中药结合针灸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到24周。在治疗前,治疗4周,随访第12、24周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及安全性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随访12、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FMA评分、MBI、SS-QOL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康复组FMA评分及SS-QOL评分各相应时间点较其他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综合康复方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优于单一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西医结合 康复方案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2
2
作者 高聪 蒲蜀湘 朱德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并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无差别。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 2 4h及治疗后 6— 8周进行测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测评 ,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经 6— 8周治疗后 ,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康复组FMA平均值转化为运动最大程度百分比 ,治疗前后下肢均较上肢为高 ,但治疗后FMA的提高程度上下肢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残损水平分析 ,经过康复治疗后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障碍的恢复程度在病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偏瘫患者 治疗后 对照组 急性脑卒中 自我锻炼 结论 最大
下载PDF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8
3
作者 胡永善 吴毅 +8 位作者 朱玉连 孙莉敏 范文可 姜从玉 谢臻 沈莉 朱秉 白玉龙 李放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结果:康复组在各阶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评分积分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分别相当于正常人的40.01%、59.43%、77.75%和88.04%,而对照组分别为:35.14%、40.45%、51.61%和57.48%,另外,入组时,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康复组患者的综合功能分别相当于对照组的116.71%、146.90%、150.65%和153.16%;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综合功能积分差值相当于对照组的指数分别是:3.46、2.34和2.18,另外,1个月月末与入选时、3个月月末与入选时和6个月月末与入选时的康复组综合功能积分差值分别高于对照组:14.14分、22.69分和27.45分。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各阶段综合功能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综合功能 三级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7
4
作者 陈芊妤 廖若夷 +1 位作者 张月娟 罗尧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681,共5页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 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等多种技术在中风后偏瘫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指出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尤其穴位按摩疗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由于该方法治疗步骤简单、专业知识需求相对较少、安全、病人出院后使用频率高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技术 中风 偏瘫 康复护理 针刺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中药熏洗、中药蜡疗
下载PDF
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影响效果 被引量:92
5
作者 周建梅 陈祢 王宝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062-1064,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临床资料,按照常规护理及专人护理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临床资料,按照常规护理及专人护理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Fugl-Meyer(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2.815 7,P<0.05);研究组巴氏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5.799 6,P<0.05)。结论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人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影响效果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0
6
作者 王红娟 陈丙坤 吕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7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连续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Ba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分(FMA)、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I、FMA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升高,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结合PNF技术对缺血性卒中痉挛性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8
7
作者 祁丽丽 韩振翔 +7 位作者 周一心 陈文华 褚立希 陆静珏 许文杰 王宏林 王智博 凌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 目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探讨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后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康复治疗及单用PNF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PNF组、互动式头针组与头针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与PNF康复治疗。互动式头针组于头针治疗期间进行肢体PNF康复训练,头针组于头针治疗结束后行PNF康复训练。头针穴取病灶同侧(肢体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顶颞后斜线上1/5、中2/5,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干预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患者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各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上肢MAS分级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各组患者FMA及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FMA及治疗3个月、6个月后BI评分均高于PNF组与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可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头针后采用PNF及单用PNF康复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互动式头针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 头针 痉挛量表分级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
原文传递
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焦俊杰 郭洪亮 +3 位作者 刘丽杰 何有娣 袁俊亮 胡文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1968-1971,共4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英智康复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1年8月—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英智康复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于干预3个月后,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对两组患者下肢分离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对两组患者步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与步行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与步行能力,提高总体干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运动疗法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FMA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4
9
作者 莫林宏 刘爱贤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3期4065-406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对照...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步态、平衡能力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病人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步态、平衡能力、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患肢/健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患肢/健肢)都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步态,促进平衡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经颅磁刺激 康复功能训练 步态 平衡能力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0
作者 陈丙坤 张伟滨 +2 位作者 吕政 罗洋 王红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 目的探究与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级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Barthel评分及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Barthel评分及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提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HAMA评分及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降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护理组相比,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0
11
作者 左杏梅 区洁崧 +2 位作者 冯婉芬 陈秋敏 陆少欢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510-51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常规神经内科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分别为(6.82±2.34)分和(8.94±2.48)分,均较治疗前的(14.71±4.68)分和(14.85±4.37)分显著下降,FMA、SS-QOL评分分别为(63.52±25.78)分、(143.82±18.01)分和(45.24±18.72)分、(135.22±15.53)分,均较治疗前的(25.48±11.38)分、(120.31±15.56)分和(24.67±12.25)分、(122.83±14.48)分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中西医结合 卒中单元 护理
下载PDF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0
12
作者 梁天佳 吴小平 +3 位作者 龙耀斌 曹锡忠 杜灿荣 廖明珍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肌肉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作业治疗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包括腹横肌、多裂肌、髂腰肌、臀肌肌力训练及躯干、骨盆控制训练等。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平衡功能、ADL能力、步行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具有正相关性。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69
13
作者 何雯 王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4-339,共6页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治疗技术及方法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的康复技术和方法有双侧上肢训练、镜像疗法、体操棒训练方法、音乐疗法、运动想象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游戏、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功能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 康复 综述
下载PDF
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14
作者 张雪 郭威 +1 位作者 黄芬 万艳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2期38-42,共5页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和活动技能水平的方法。方法:利用"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活动现状调查表"对187名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护...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和活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和活动技能水平的方法。方法:利用"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活动现状调查表"对187名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认知及活动现状。结果:神经内科护士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相关知识得分为(61.34±10.56)分,康复护理态度得分为(70.55±8.96)分,康复护理活动情况得分为(59.67±10.25)分;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知识得分受职称、婚姻状态影响,态度得分受职称、年龄影响,活动得分受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影响。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对康复护理具有较正向积极态度,但总体知识掌握不足,康复护理活动的频率偏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健康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建立脑卒中偏瘫康复护士的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偏瘫 康复护理
下载PDF
阴经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疗效观察 被引量:45
15
作者 米建平 张中成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10期7-8,共2页
目的 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 37例。结果 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 83.3% ,生活自理能力指数 ADL提高总有效率 86 .5 %。结论 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 目的 观察针刺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疗效。方法 运用阴经电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增高 37例。结果 肌张力降低总有效率 83.3% ,生活自理能力指数 ADL提高总有效率 86 .5 %。结论 说明阴经电针疗法在降低肌张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较好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经电针疗法 中风 偏瘫 肢体肌张力 疗效观察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积极康复程序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0
16
作者 瓮长水 高怀民 +4 位作者 于增志 尹岭 霍春暖 张雅静 高丽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目的 :研究积极康复训练程序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不具备步行能力的 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2 0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观察组采用积极康复训练程序训练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训练。结... 目的 :研究积极康复训练程序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不具备步行能力的 4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 (2 0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观察组采用积极康复训练程序训练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训练。结果 :康复训练结束时 ,两组在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明显改善 ,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早期康复 步行功能
下载PDF
中医护理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3
17
作者 钟绍敏 吴斌 +1 位作者 吴怡 朱启梦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1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104例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基础护理组与中医护理组,各52例。中医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104例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基础护理组与中医护理组,各52例。中医护理组在基础护理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45%,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患者之55.10%(P<0.05)。两组治疗后FMA、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改善,且中医护理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中医护理无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过程中,还是在患者身体机能恢复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医护理 肢体康复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3
18
作者 梁明 窦祖林 +5 位作者 王清辉 熊巍 郑雅丹 陈颖蓓 杨琼 邱雅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 目的:初步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每次共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予以FMA上肢部分(FMA-UE)、MAS上肢部分(MAS-UE)和MBI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AS-UE及MBI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前、后各量表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FMA-UE、MBI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康复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虚拟现实 上肢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61
19
作者 刘桑 焦富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74-977,共4页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收治的老年中风偏瘫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比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Barthel指数、FMA评分、下肢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3.7%,总有效率为80.5%,明显低于观察组(治愈率为80.5%,总有效率为91.5%)(P<0.05),2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评分、FMA评分、Brunnatrom评级和FCA综合功能评定行走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偏瘫中风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优于单独使用脑血管内科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针灸 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功能 老年 脑血管 疗效
下载PDF
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1
20
作者 贾澄杰 张宏如 +3 位作者 倪光夏 张一楠 苏彬 徐新蕾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评价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单纯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音乐联合康复组(25例)和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26例)。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评价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单纯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音乐联合康复组(25例)和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26例)。康复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解除引起痉挛的各种诱因,正确的体位摆放和物理治疗;音乐联合康复组在康复组治疗基础上予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师用节奏听觉刺激、模式性感觉促进及治疗性器乐演奏3类技术为患者治疗;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在音乐联合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头针疗法,取偏瘫肢体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进行透刺并留针,留针期间每隔10 min捻针1次,每次2 min。以上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及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BI、MAS这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患者的FMA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MAS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后,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FMA、BI评分均高于音乐联合康复组及康复组(均P<0.05),音乐联合康复组FMA、BI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均P<0.05);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组MAS分级低于音乐联合康复组及康复组(均P<0.05),音乐联合康复组MAS分级低于康复组(P<0.05)。结论:头针加音乐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与常规康复及音乐联合康复相比,临床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痉挛性偏瘫 头针 音乐疗法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