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志凌 俞兴群 +5 位作者 杨明 李远思 聂卫群 洪峰 王龙梅 程玲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36-1339,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TNF-α、IL-1、IL-6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TNF-α、IL-1、IL-6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8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和胰岛素泵控制血糖,试验组按益气养阴活血法,加用参麦注射液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天。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8天血清CRP、TNF-α、IL-1、IL-6水平及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连续使用时间、胰岛素使用总量、低血糖发生率、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28天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胰岛素使用总量、胰岛素连续使用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第8天APACHEⅡ评分以及住院28天病死率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1和IL-6水平以及HLA-DR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1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LA-DR表达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试验组作用更优(P<0.05,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配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降低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水平和持续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活血法 脓毒症 免疫功能 应激性高血糖 参麦注射液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下载PDF
围术期患者血糖监测现状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金 姚慧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了解围术期患者血糖监测现状,为探讨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调查33个手术病区围术期患者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对于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手术患者,33个病区均测术前和术后血糖;对于未明确有糖尿病的手... 目的了解围术期患者血糖监测现状,为探讨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调查33个手术病区围术期患者血糖监测情况。结果对于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手术患者,33个病区均测术前和术后血糖;对于未明确有糖尿病的手术患者,仅1个病区测术前血糖,5个病区测术后血糖。结论对于未明确有糖尿病的患者,围术期血糖监测比例低,忽视了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护士应建议医生开具监测血糖医嘱,以及时发现应激性高血糖,减少其对围术期患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围术期 糖尿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监测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血糖参数变化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庆香 吴文晓 +1 位作者 陆晓兰 王小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1-54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血糖参数变化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医院感染患者82例设为感染组;同期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早期血糖参数变化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医院感染患者82例设为感染组;同期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未出现医院感染患者94例为未感染组。监测感染组入组时(T0)、医院感染确诊24~72 h(T1)、抗感染治疗5~7 d(T2)时血糖参数[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平均血糖(Average blood sugar,AG)、血糖不稳定指数(Glycemic instability index,GLI)、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I)、胰岛素分泌指数(Insulin secretion index,HOMA-IFI)]水平、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上述时间节点未感染组血糖参数水平、CRP。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特征、血糖参数与CRP相关性,明确血糖参数早期预测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医院感染价值。结果T0时,感染组FBG、AG、GLI、FINS、HOMA-IRI及CRP水平分别为(9.72±1.84)mmol/L、(10.01±2.01)mmol/L、(3.10±2.00)(mmol/L)^2/(h·d)、(16.10±4.25)μIU/ml、(5.91±1.44)及(67.00±9.20)mg/L均高于未感染组,而HOMA-IFI为(139.60±11.00)%低于未感染组(P<0.05)。中重度感染患者FBG、AG、GLI、FINS、HOMA-IRI及CRP水平分别为(11.12±2.00)mmol/L、(13.01±1.03)mmol/L、(4.77±2.20)(mmol/L)^2/(h·d)、(17.40±4.83)μIU/ml、(6.37±1.96)及(75.50±8.78)mg/L均高于轻度感染患者,HOMA-IFI为(113.50±9.70)%低于轻度感染患者(P<0.05)。T0、T1、T2,感染组FBG、AG、GLI、FINS、HOMA-IRI水平及CRP水平均先升高、后下降,HOMA-IFI先下降、后升高(P<0.05)。FBG、AG、GLI、FINS、HOMA-IRI水平与CRP水平呈正相关,HOMA-IFI与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糖参数变化具有早期预测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医院感染价值,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参数 医院感染 预测 价值
原文传递
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宁 韩双剑 +1 位作者 于凡 赵文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7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确诊、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3~8分)、并行外科...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影像学确诊、根据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评为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为3~8分)、并行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比较3组患者的28d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分别用均数±标准差(±s)、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M(Q1,Q3)]或例数(百分率)表示;依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Kruskal-Waills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比较。生存资料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65例患者,每组各55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28d累积存活率较正常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明显下降。应激性高血糖组28d病死率43.27%(26/55)>糖尿病组23.64%(13/55)>正常血糖组18.18%(10/55),两两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及糖尿病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正常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4周内的并发症及ICU住院时间比较显示: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4周内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58.18%(32/55)和34.55%(19/55),P<0.05],而较糖尿病组[49.10%(27/55)]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颅内感染、继发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ICU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HR=1.16,95%CI 1.07~1.2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应激性高血糖 糖尿病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危急重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控制水平与患者预后情况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勃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临床价值及与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各163例,依据血糖水平分别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各组心电监护、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支持...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临床价值及与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各163例,依据血糖水平分别给予胰岛素治疗,比较各组心电监护、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支持例数、ICU住院天数;记录患者应激性溃疡、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和低血糖等病发率及死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常规组和强化组机械通气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患者应激性溃疡、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发生的例数明显下降(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另外常规组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支持例数和ICU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和胰岛素强化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危急重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临床上将其控制在6.2~8.9 mmol·L^-1范围内可较好地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降低各项并发症的出现,可作为临床上安全、有效的血糖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重患者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预后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文华 张国庆 邵学谦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腹腔镜气腹条件下胆囊切除术造成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4例腹腔镜气腹条件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Ⅰ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GEA)组;Ⅱ组:静...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腹腔镜气腹条件下胆囊切除术造成的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4例腹腔镜气腹条件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Ⅰ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GEA)组;Ⅱ组:静吸全身麻醉(GA)组。分别测定入室后麻醉诱导前、气腹15min、麻醉结束拔管后3min、术后第1天晨血清中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分析不同时段胰岛素抵抗的差异。结果两组间IR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GEA组各时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GA组在术后第1天晨时点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静吸全身麻醉相比较,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更有利于控制和减轻手术应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更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脊膜外阻滞麻醉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杨春杰 隋晓婵 杜以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0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CIIT)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排除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将120例随机血糖〉11.1mmol/L,入住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短期强化治疗组(IIT组,n=60)和传统胰岛素...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SCIIT)对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排除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将120例随机血糖〉11.1mmol/L,入住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短期强化治疗组(IIT组,n=60)和传统胰岛素治疗组(CIT组,n=58),治疗组在纳入研究的前7d,严格控制血糖于4.4~6.1mmol/L,此后的血糖控制及其他处理均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在3.9~10mmol/L。结果入选病例120例,118例纳入研究,在停止胰岛素强化治疗20d内,治疗组平均血糖为(5.92±1.24)mmol/L,明显较对照组(9.22±2.51)mmol/L低,强化治疗后每天胰岛素用量明显比对照组低;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两组3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重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重症患者
下载PDF
胰岛素优化疗法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梅喜平 郑鲲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优化疗法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74例,并将... 目的观察胰岛素优化疗法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治疗效果及其对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27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7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优化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治疗法,观察2种不同治疗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低血糖和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优化疗法可以减少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优化疗法 应激性高血糖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优化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管理流程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海波 黄润 吴芳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优化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管理流程中的效果。方法对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SHG管理流程应用HFMEA进行分析,绘制...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优化体外循环术后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管理流程中的效果。方法对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SHG管理流程应用HFMEA进行分析,绘制流程图,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更为细化的SHG管理流程、SHG管理流程核查图等改进措施,比较HFMEA实施前(2019年10月—2020年12月)和实施后(2021年1月—2022年3月)SHG管理风险值、血糖管理情况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HFMEA实施后未落实分层培训、护士未充分认知监测血糖必要性、未判断患者术前血糖基数及有无高血糖病史、管理方案制定不合理、目标血糖值设置不合理、肠内及静脉营养患者SHG管理方案未制定、胰岛素冲配过程不规范、胰岛素使用后,血糖监测不及时、给药护理措施不到位、管理评价不及时等10项失效模式的风险值均比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HFMEA后血糖管理情况明显好转、患者预后情况明显好转,且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优化体外循环术后SHG管理流程,可降低SHG管理风险,改善血糖管理效果,促进患者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HFMEA 体外循环 流程优化
下载PDF
烧伤早期血糖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景胜 尹士男 柴家科 《感染.炎症.修复》 2006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2000住院的158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原因、有无呼...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2000住院的158例既往无糖尿病史的中度以上烧伤患者,应用t检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原因、有无呼吸道烧伤及住院时间与烧伤早期血糖的关系。结果:中度以上烧伤患者伤后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其程度与烧伤面积、患者年龄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电烧伤较其他类型烧伤患者血糖升高更明显,伴有呼吸道吸人性烧伤患者血糖显著高于无呼吸道吸入的烧伤患者。对上述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升高只与性别、年龄、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有关,它们是影响血糖变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烧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Ⅱ度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存在相关性,这对预测、评价烧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并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面积 血糖变化 相关因素分析 患者年龄 应激性高血糖 呼吸道吸入 逐步回归分析 血糖升高 预防和治疗 呼吸道烧伤 住院时间 影响因素 血糖水平 相关分析 危险因素 临床意义 方法 程度 相关性 吸入性
下载PDF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飞舸 江华 康焰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5期299-301,304,共4页
目的:研究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SCIIT)对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直接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治疗组在纳入研究的前7d,严格控制血糖于4.4~6.1mmol/L,7d以后的血糖控制及其他处... 目的:研究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SCIIT)对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在排除糖尿病及其他直接影响糖代谢的疾病条件下,治疗组在纳入研究的前7d,严格控制血糖于4.4~6.1mmol/L,7d以后的血糖控制及其他处理均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的血糖按常规控制在3.9~10mmol/L。结果:41例病人人选,30例进入研究。在强化胰岛素治疗停止后第8~14天内,治疗组平均血糖为(5.92±1.24)mmol/L,明显较对照组(9.22±2.51)mmol/L低,同血糖正常值等效,同期每天胰岛素用量也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3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但死亡风险倾向于对照组;治疗组低血糖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危重症病人中,采用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能达到同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相同或者相似的控制目的,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症病
下载PDF
急性多发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京京 蒋文佳 +5 位作者 李彦泽 薛婷 叶英 燕宪亮 许铁 花嵘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因急性多发伤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创伤性脑损伤...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因急性多发伤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将患者分为TBI组与非TBI组。观察创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包括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入院初次血糖值、血糖极值以及短期血糖变异性(glycemic variability,GV)等相关指标,并应用72 h血糖变异系数(gluc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lu-CV)反映短期GV。1个月后使用PTSD检查量表(the PTSD checklist for DSM-5,PCL-5)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PCL-5得分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早期血糖波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9例急性多发伤患者,其中TBI组94例,非TBI组65例。TBI组PTSD发生率、PCL-5量表得分、SIH发生率以及72 h Glu-CV均高于非T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D组中SIH发生率以及Glu-CV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 h Glu-CV(OR=1.333,95%CI:1.028~1.727,P=0.030)是急性多发伤后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89~0.933,P<0.001),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93.5%。结论合并TBI的急性多发伤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血糖波动以及发生PTSD,且短期血糖变异性增加是急性多发伤后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多发伤 创伤性脑损伤 脑葡萄糖代谢紊乱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变异性 PCL-5评分
原文传递
不同时限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倩霞 张志刚 +3 位作者 安杰 毛凯红 赵湛元 周兵 《现代医院》 2010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时限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APACHEII评分〉15分、既往无糖尿病病史、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3天组、5天组、7天组、对照组,分别给予3天、5天、7天的强化胰岛素治... 目的研究不同时限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危重症病人应激性高血糖的调控及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APACHEII评分〉15分、既往无糖尿病病史、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3天组、5天组、7天组、对照组,分别给予3天、5天、7天的强化胰岛素治疗,随后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对照纽则一直给予常规的血糖控制。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mmol/L,常规血糖控制在4.4~11.1mmol/L。结果216例病人入选,在纳入研究第8一14天,3天组、5天组、7天组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同期每天胰岛素用量也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3天组、5天组、7天组的机械通气时间、MODS发生率、住ICU时间、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随着强化胰岛素治疗时间的增长而增多。3天组、5天组与7天组比较.3天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问均较7天组高(P〈0.01),5天组则与7天组比较,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危重症病人中,采用5~7天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既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又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胰岛素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危重症病人
下载PDF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与血糖控制的非线性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大明 朱滨 +2 位作者 丁良才 刘宁 张劲松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58-360,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与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探讨非线性观点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充分复苏标准完成所需时间(每6 ... 目的 研究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治疗与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应激性高血糖之间的关系,探讨非线性观点在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充分复苏标准完成所需时间(每6 h一组)分为8组,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比较各复苏组充分复苏完成所需时问与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复苏组充分复苏完成所需时间与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之间存在指数回归关系,指数曲线方程(^y)=e0.7393-0.0152x(a=0.739 3,b=0.015 2),且拟合度甚佳(R2=0.976 943 6).结论 在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复苏治疗完成的时问与机体紊乱的内分泌系统恢复有密切的关系,符合非线性观点.因此治疗上重在帮助机体重建已紊乱的网络,恢复其正常的生理谐振;而不仅仅是给予受损器官充分的支持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复苏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非线性观点
原文传递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建新 关永东 陈军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当血糖>11.9 mmol/L时,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控制应激性高血糖对危重症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2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危重病患者随机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胰岛素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当血糖>11.9 mmol/L时,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10~11.1 mmol/L;治疗组当血糖>6.1 mmol/L,使用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4.0~6.1 mmol/L。强化治疗期为7天,7天后血糖控制及其处理均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院感发生率、MODS发生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有效提高危重症的治愈率,减少危重症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危重症的死亡率,并能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下载PDF
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探讨
16
作者 李永霞 姜家梅 +3 位作者 侍冬成 吴蔚 朱晓光 封启明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 目的研究骨盆骨折后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受伤24 h内)并收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骨盆骨折患者665例。根据患者就诊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计算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血栓组236例,其中男165例,女71例;年龄18~89岁,中位年龄56岁。非血栓组429例,其中男312例,女117例;年龄19~92岁,中位年龄49岁。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血栓组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危险因素对下肢DVT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在年龄、ISS、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糖、SHR、24 h红悬输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50~69岁(OR=2.02,95%CI:1.40~2.95,P<0.001)、70岁以上(OR=4.74,95%CI:2.57~8.97,P<0.001)、ISS(OR=1.57,95%CI:1.11~2.23,P=0.012)、血红蛋白100~124 g/L(OR=0.53,95%CI:0.36~0.80,P=0.002)、血红蛋白>124 g/L(OR=0.32,95%CI:0.21~0.50,P<0.001)、SHR(OR=1.64,95%CI:1.12~2.41,P=0.011)是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预测下肢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3、0.59、0.64、0.57,总面积为0.72。将上述危险因素纳入列线图模型,AUC和自举法内部验证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结论年龄、ISS、血红蛋白及SHR是骨盆骨折患者术前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骨盆骨折术前下肢DVT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血糖升高比值 骨盆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列线图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注射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程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米涌 梁旭 吴伏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361-2362,共2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注射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程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病人分成2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组)和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治疗应激性高血糖,并将2组治疗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注射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病程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病人分成2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CSII组)和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治疗应激性高血糖,并将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SII组比MSII组血糖控制更理想,血糖达标天数明显缩短,黎明现象和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心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平均住院天数缩短,而总病死率差别不大。结论CSII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诱发的应激性高血糖安全有效,可显著缩短高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当前强化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应激性高血糖 急性心肌梗死 不同注射法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邓新雨 汪美华 胡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0-86,共7页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也是全球成人和儿童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TBI后常伴随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的出现,可能是由急性损伤或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血糖水... 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也是全球成人和儿童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TBI后常伴随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的出现,可能是由急性损伤或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血糖水平暂时性升高。TBI后SIH的发生与TBI患者的死亡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SIH在TBI背景下的定义、发生机制以及对机体的影响,并探讨了胰岛素和其他治疗在TBI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
下载PDF
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因素模式的潜在类别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梦圆 秦梦真 王海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3-37,共5页
目的了解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因素模式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生存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急诊ICU住院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及28 d内死亡和院内死亡情况。采用潜在类别... 目的了解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因素模式的潜在类别,并探讨与预后的关系,为改善患者生存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急诊ICU住院的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疾病相关资料及28 d内死亡和院内死亡情况。采用潜在类别分析将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危险因素模式进行归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危险因素模式与预后结局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21例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其中院内死亡38例(6.1%),28 d内死亡54例(8.7%)。基于潜在类别分析将其分为血糖稳定-低危(26.9%)、血糖波动-治疗(27.4%)、老年共病(21.6%)、高危感染(24.1%)4种危险因素模式;血糖波动-治疗模式、老年共病模式、高危感染模式的患者28 d内死亡风险和院内死亡风险显著高于血糖稳定-低危模式(均P<0.05)。结论ICU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危险因素模式存在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提高对高危感染模式、老年共病模式和血糖波动-治疗模式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关注度,通过识别危险因素模式的潜在类型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应激性高血糖 危险因素 死亡 感染 共病 潜在类别分析 护理
下载PDF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第8期972-974,共3页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护理人员正规、及时的监测和准确的应用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知识、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益处及护理...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护理人员正规、及时的监测和准确的应用治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应激性高血糖、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相关知识、应激性高血糖的危害、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益处及护理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胰岛素强化治疗 护理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