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山地震序列应力触发的粘弹性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万永革 沈正康 +2 位作者 曾跃华 盛书中 徐晓枫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1-593,共13页
根据前人对唐山地震破裂分布、地壳波速和粘性结构的研究,考虑局部应力场、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附近软介质的影响,计算了唐山地震产生的,投影到后续大余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后发生的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 根据前人对唐山地震破裂分布、地壳波速和粘性结构的研究,考虑局部应力场、孔隙流体压力和断层附近软介质的影响,计算了唐山地震产生的,投影到后续大余震断层面和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结果表明,随后发生的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均发生在唐山地震产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为正的区域.为研究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对后续小震的触发作用。根据前人对该地区构造应力场和地震破裂分布的研究,假定构造应力量值为10 MPa。求得了震源附近各处可能的小震震源机制.将上述3次地震产生的应力变化投影到可能的小震破裂面和滑动方向上.发现唐山地震、滦县地震和宁河地震产生的正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的"蝴蝶"形分布与后续小震发生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的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增加的区域,说明唐山地震序列中前面的大震对后续小震的发生起到了调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大震后余震的危险性快速评估具有一定意义.如果大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确定详细的破裂分布和震源区域详细断层及滑动特性资料,本文方法可用来预测未来大余震的发震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 应力触发 粘弹性 应力方向
下载PDF
利用岩芯古地磁定向研究油藏水平主应力方向 被引量:16
2
作者 董平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2480-2483,共4页
在油气藏的开采过程中,地应力方向的确定为研究储层裂缝发育方向、油气藏的井网布局、水平井的设计部署、水力压裂设计和优化注水方案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利用岩芯的古地磁定向恢复岩芯在地层中的原始方位,结合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得... 在油气藏的开采过程中,地应力方向的确定为研究储层裂缝发育方向、油气藏的井网布局、水平井的设计部署、水力压裂设计和优化注水方案等提供重要的依据。利用岩芯的古地磁定向恢复岩芯在地层中的原始方位,结合岩石声发射的Kaiser效应得到的最大主应力的相对方向,最终确定了地层中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并与地层倾角测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工程 地应力方向 古地磁 岩芯定向 KAISER效应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地应力特征及其活动构造响应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新辉 付平 +1 位作者 尹健民 刘元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9,I0006,共11页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埋深大、距离长且处于复杂的构造地质环境中。为查明其地应力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了隧洞沿线10个钻孔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成果。3个主应力关系主要表现为SH>SV>Sh,反映了隧洞沿线以走滑性质为主的构造特...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埋深大、距离长且处于复杂的构造地质环境中。为查明其地应力分布特征,统计分析了隧洞沿线10个钻孔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成果。3个主应力关系主要表现为SH>SV>Sh,反映了隧洞沿线以走滑性质为主的构造特征。工程区浅部地层的应力大小主要受地层岩性与断裂带影响。一方面坚硬岩体的水平主应力明显大于软质岩体;另一方面断裂带的发育致使隧洞沿线的应力水平相对较低,同时断裂带局部区间力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浅部地层水平主应力呈现出较大离散性。香炉山隧洞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测试方向主要分布在NNE-NEE向,与隧洞沿线一系列全新世活动断裂走向及区域构造主压应力方向趋于一致,响应了研究区震源机制解特征和楔形块体的运动特征。基于实测应力数据和断层滑动理论,隧洞沿线活动断裂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鹤庆-洱源断裂更为接近断层滑动的临界条件,随着应力的不断积累其稳定性情况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炉山隧洞 水平主应力 应力方向 活动断裂 构造运动 断层稳定性
下载PDF
大倾角煤层水力裂缝扩展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9
4
作者 姜伟 张军 +5 位作者 仲劼 赵琛 唐助云 卢海兵 易新斌 王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研究大倾角煤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形态,采用大尺寸真三轴压裂模拟系统,分别开展最大水平主应力沿地层走向和沿地层倾向的60°倾角煤层水力裂缝扩展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沿地层走向时,裂缝起裂容易,缝高受限,裂缝... 为研究大倾角煤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形态,采用大尺寸真三轴压裂模拟系统,分别开展最大水平主应力沿地层走向和沿地层倾向的60°倾角煤层水力裂缝扩展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方向沿地层走向时,裂缝起裂容易,缝高受限,裂缝连通性好,裂缝的开启主要沿层理和天然裂缝,形成垂直缝形态,地层倾角对压裂施工影响相对较小,建议进行大规模压裂以充分改造煤储层;最大主应力方向沿地层倾向时,裂缝起裂困难,前期缝高受限,后期缝高失控,裂缝连通性差,受节理影响,不易形成主缝,所以裂缝扩展困难,转向及多级破裂较多,此类煤层建议进行多级小规模压裂改造。实验结果对新疆等地区大倾角煤层的改造模式和改造规模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大倾角 应力方向 裂缝形态 物理模拟 施工规模 新疆阜康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地应力地震预测技术研究
5
作者 许凯 张广智 +3 位作者 孙振涛 王世星 苏凌 杨骞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377-385,共9页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页岩油气高效开发的需要,地应力的准确预测对页岩油气水平井轨迹设计和有利压裂区域的选取十分重要。笔者以各向异性等效介质理论为基础,以页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为驱动,基于宽方位地震数... 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页岩油气高效开发的需要,地应力的准确预测对页岩油气水平井轨迹设计和有利压裂区域的选取十分重要。笔者以各向异性等效介质理论为基础,以页岩各向异性岩石物理模型为驱动,基于宽方位地震数据开展高精度的叠前AVAZ反演,获得弹性参数及裂缝岩石物理参数,并结合地应力预测模型,实现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定量预测。通过理论模型测试与实际资料应用显示,该方法预测的地应力具有较高的精度,符合地质规律,且与微地震压裂监测结果及测井解释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有效指导了页岩油气水平井轨迹设计及压裂方案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地应力 各向异性 AVAZ反演 水平应力差异系数 应力方向
下载PDF
颗粒材料的组构-应力关系与等效应力法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彤 孔亮 +2 位作者 郑颖人 王兴 刘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41-1747,共7页
对已有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建模思想进行系统地回顾,指出组构方向性的刻画大都归结为组构-应力坐标变换问题。对于各向异性材料而言,沿不同方向的土骨架的有效承载面积不同,总应力需要以各组分实际承载面积为权重进行分配。通过引入变换... 对已有各向异性本构模型的建模思想进行系统地回顾,指出组构方向性的刻画大都归结为组构-应力坐标变换问题。对于各向异性材料而言,沿不同方向的土骨架的有效承载面积不同,总应力需要以各组分实际承载面积为权重进行分配。通过引入变换张量,提出等效应力张量,使之可以综合地描述颗粒材料的各向异性水平、材料内部真实应力的大小以及组构-应力的方向关系。将颗粒材料的宏观各向异性视为细观尺度上各向异性应力作用在各向同性材料上的结果,以等效应力张量描述细观尺度上的各向异性应力,以已有本构模型来刻画等效各向同性材料的力学特性,提出对现有的各向同性破坏准则与本构模型进行"各向异性化"改造的一般性方法——等效应力法。以SMP准则为例进行"各向异性化"改造,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这种"各向异性化"改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各向异性 等效应力张量 组构张量 应力方向 等效应力法
原文传递
主应力方向对红黏土变形与破坏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柘美 董彤 +1 位作者 张玉芳 袁坤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6,共8页
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有红黏土,受重塑黏土空心圆柱试样制备技术制约,关于主应力方向变化对红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的现象与机理尚不清晰。为此,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制样装置,通过分层欠压法制备了饱和重塑红黏土空心圆柱试样,并开展了纯主... 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分布有红黏土,受重塑黏土空心圆柱试样制备技术制约,关于主应力方向变化对红黏土力学特性影响的现象与机理尚不清晰。为此,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制样装置,通过分层欠压法制备了饱和重塑红黏土空心圆柱试样,并开展了纯主应力轴旋转试验和定轴剪切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变形、强度、形态等宏观力学行为均与绕第二主应力旋转角密切相关,且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分段特征;应力的加载方向对试样的拉压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导致试样随应力主轴旋转而存在“压缩臌胀”、“纯扭破坏”和“拉伸颈缩”现象,决定了试样的整体变形规律;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重塑试样制备过程中,沿轴向所受压实作用强于径向与环向,使得试样沿轴向的模量、强度等参数异于水平方向,即具有横观各向同性特征,试验过程中沿不同方向施加的应力“激活”了这种差异性,进而使得试样在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力学性质。关于应力方向对土体变形与破坏影响的研究应综合考虑应力加载方向和试样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应力方向 变形 破坏 空心圆柱扭剪试验
下载PDF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从卫星遥感资料提取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明星 郭达志 +1 位作者 盛业华 郭玲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42,共4页
本文利用遥感资料,解译水系图,并在GIS支持下,计算区域应力场的主应力方向,所得结果与用常规地应力测量和震源机制解译的应力场主应力方向相一致。
关键词 遥感 GIS 区域构造 应力场方向
下载PDF
硬岩开挖诱发扰动应力旋转规律及其对岩体破裂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钱程 刘越 +2 位作者 王庆文 李邵军 郑民总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28-3140,共13页
针对深部地下工程扰动应力场变化诱发围岩损伤破裂的问题,在详细分析锦屏地下实验室Ⅱ期工程扰动应力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解译了不同施工过程下扰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通过对照分析岩体原位钻孔成像,揭示了... 针对深部地下工程扰动应力场变化诱发围岩损伤破裂的问题,在详细分析锦屏地下实验室Ⅱ期工程扰动应力场测试数据的基础上,解译了不同施工过程下扰动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通过对照分析岩体原位钻孔成像,揭示了主应力方向变化对围岩破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导洞开挖阶段是扰动应力场变化最活跃的阶段,开挖掌子面向监测断面推进的过程中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以应力回旋为主,开挖掌子面远离监测断面推进的过程中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以应力旋转为主,主应力方向出现最大变化幅度的位置在距离边墙4.5 m测点处;边墙扩挖阶段,主应力方向的变化模式以应力旋转为主,主应力方向出现最大变化幅度的位置在距离边墙2.5 m测点处;扰动应力方向变化直接影响岩体裂隙发育的形态和走向,大角度旋转的应力容易诱发张拉裂隙以及拉-剪混合型裂隙,小角度旋转时更倾向于诱发破裂面偏转角度与应力旋转角度相当的、具有凹凸形态的剪切裂隙,大角度回旋的应力多形成相互交叉的“X”型剪切裂隙。基于实测扰动应力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埋高应力硬岩开挖的扰动应力场变化规律及其对岩体破裂发展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体 硬岩开挖 扰动应力 应力方向 岩体破裂
下载PDF
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壳各向异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庚 高原 石玉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5,共10页
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区位于贵州西南部及广西西北部。我们选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一期在广西、贵州区域内的50个流动台站记录的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得到了可用于分析的10个台站地震资料,获... 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区位于贵州西南部及广西西北部。我们选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一期在广西、贵州区域内的50个流动台站记录的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得到了可用于分析的10个台站地震资料,获得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呈现南北分区的特点。广西西北部地区的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W—SE,与华南地块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贵州西南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过渡带,其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近NE—SW,与华南地块主压应力方向近似垂直,反映出区域内复杂的构造背景及应力环境。将云贵高原东南部慢剪切波时间延迟与川滇地块以及华夏地块东南部对比可知,云贵高原东南部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更接近于华南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应力方向 云贵高原东南部
下载PDF
褶曲区域层状岩体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异化特征与控制对策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后省 王璐瑶 +1 位作者 刘少伟 王伟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2-909,共8页
针对褶曲区域巷道围岩变形剧烈、冒顶隐患严重、支护维护困难等难题,以赵固二矿二1煤层褶曲区域层状岩体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赵固二矿煤层巷道褶曲区域应力环境特征及其作用下的塑性... 针对褶曲区域巷道围岩变形剧烈、冒顶隐患严重、支护维护困难等难题,以赵固二矿二1煤层褶曲区域层状岩体巷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综合研究方法,分析了赵固二矿煤层巷道褶曲区域应力环境特征及其作用下的塑性破坏形态。结果表明:褶曲构造区域巷道围岩应力环境均会呈现极不等压特征,导致巷道围岩塑性区出现异化扩展,与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圆形、椭圆形等塑性区形态有很大不同,巷道所处应力环境的应力集中系数、主应力比值、主应力方向旋转角度等参数越大,塑性区异化扩展越明显,巷道变形破坏程度、隐患冒顶高度也越大。据此提出采用对接长锚杆技术为主的支护系统,可以与顶板围岩协调变形并提供持续高支护阻力,现场应用效果良好,为褶曲区域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曲 应力方向 塑性区 对接长锚杆
原文传递
子模型技术及其在焊接十字接头应力分布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伟 王重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9-160,共2页
在使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中,针对整体结构进行的有限单元的划分,其精度无法满足局部结构分析的要求,子模型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介绍了ANSYS软件中子模型技术的概念、适用场合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运用此技术于焊接十字接头应... 在使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分析中,针对整体结构进行的有限单元的划分,其精度无法满足局部结构分析的要求,子模型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介绍了ANSYS软件中子模型技术的概念、适用场合及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运用此技术于焊接十字接头应力分布的分析中,作出了应力分布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模型 ANSYS 应力分布
下载PDF
GIS和RS支持下新构造应力场方向提取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明星 郭达志 郭玲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61-565,共5页
构造应力场是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所引起的应力场,对其常规研究方法是实测,但由于费用较高,测量技术也比较复杂,在大范围内普遍开展这项工作难以实现.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解译水系,以地貌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水系的展布特征、规律... 构造应力场是地壳构造运动在岩体中所引起的应力场,对其常规研究方法是实测,但由于费用较高,测量技术也比较复杂,在大范围内普遍开展这项工作难以实现.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解译水系,以地貌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水系的展布特征、规律及其形成时的构造力学条件,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可快捷、方便地定量计算出区域新构造应力场的方向.所得结果对矿山开发规划、设计,主要井巷方位的布置和围岩稳定性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应力方向 构造应力场 新构造运动
下载PDF
基于悬垂平板偏转角的明渠流量估算模型及验证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文娥 张维乐 +4 位作者 胡笑涛 谢祥薇 杜村 何君岩 徐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68-175,共8页
针对平板量水设施缺乏适用性广泛的流量计算模型,该文从2个角度提出流量估算模型,首先分析绕轴自由旋转薄平板在水中的受力,根据升力简化为竖直方向静水压力设想,提出压力体计算假设,根据动量定理与力矩平衡公式得到了流量、角度、水深... 针对平板量水设施缺乏适用性广泛的流量计算模型,该文从2个角度提出流量估算模型,首先分析绕轴自由旋转薄平板在水中的受力,根据升力简化为竖直方向静水压力设想,提出压力体计算假设,根据动量定理与力矩平衡公式得到了流量、角度、水深三者的理论关系式,通过U型和矩形渠道进行试验,验证假设合理性;根据闸孔出流流量公式针对矩形渠道建立闸孔出流半径验计算模型,拟合得出半径验流量公式。对于第1种模型,对于U型渠道,2种压力体假设均适用于流量计算,除流量小于10 L/s时,相对误差超过10%,其他均小于10%,流量大于17 L/s时误差均在5%左右;对于矩形渠道,仅假设1适用流量计算,假设2不成立,应用假设1计算压力体时,当流量较小(10 L/s左右)时的个别工况误差会偏大,大部分工况下计算误差均小于10%;对于闸孔出流计算模型,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之间最大误差不超过18%,大部分工况下计算误差在10%以下。当悬垂薄平板与明渠横断面等大时,来流量与偏转角度存在单值对应关系,角度随着来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流量下,板前后水深比、板前与下游水深比分别与偏转角度呈现出单独的函数关系,板前后水深比、板前与下游水深比随着平板偏转角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变缓。对于不同流量,板前后水深比、板前与下游水深比随着角度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幅度变缓。研究可为灌区量水设施设计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渠道 角度 流量 绕流阻力 受力方向 闸孔出流
下载PDF
电子束悬浮熔炼钼铼合金铸锭的热加工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军良 李中奎 +3 位作者 付洁 夏明星 殷涛 刘辉 《中国钼业》 2010年第5期38-40,共3页
电子束悬浮熔炼钼铼合金铸锭晶粒粗大,致使热加工性能变差,锻造过程出现开裂,文章分析了锻造过程材料的受力状态,认为是垂直晶界的拉应力导致沿晶开裂,据此提出了热轧开坯的工艺方法,且规定第1道次平行铸锭轴向喂料,轧制过程中材料产生... 电子束悬浮熔炼钼铼合金铸锭晶粒粗大,致使热加工性能变差,锻造过程出现开裂,文章分析了锻造过程材料的受力状态,认为是垂直晶界的拉应力导致沿晶开裂,据此提出了热轧开坯的工艺方法,且规定第1道次平行铸锭轴向喂料,轧制过程中材料产生剪切滑移变形,滑移面与晶界成一定夹角,不产生垂直晶界的拉应力,避免了拉应力作用下的沿晶开裂,获得优质热轧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铼合金 粗晶 锻造 拉应力 沿晶开裂 轧制 剪切滑移 应力方向
下载PDF
元坝地应力方向与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智慧文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2年第2期25-27,4,共3页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分析了元坝地区地应力方向,该区地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应力方向与水平井井壁稳定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水平段方位沿着水平最大地应力方向,坍塌压力达到最低、破裂压力较高,井壁稳定性好。
关键词 水平井 地应力方向 井壁稳定性
下载PDF
U形明渠流量与悬垂平板偏转角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维乐 王文娥 胡笑涛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6,共8页
为确定明渠流量与平板偏转角度的关系,本文研究了悬垂薄平板在明渠水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及平板偏转现象,分析绕轴自由旋转薄平板在水中的受力,将平板所受水流作用力竖直向上的分力假设为静水压力,应用动量定理与力矩平衡原理,推... 为确定明渠流量与平板偏转角度的关系,本文研究了悬垂薄平板在明渠水流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及平板偏转现象,分析绕轴自由旋转薄平板在水中的受力,将平板所受水流作用力竖直向上的分力假设为静水压力,应用动量定理与力矩平衡原理,推导了平板偏转角度α与流量Q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并在U型渠道上进行试验,验证理论公式的合理性。流量小于10 L/s时计算流量与实测流量的相对误差超过10%,其他均小于10%,流量大于17 L/s时误差均小于5%以内,测流范围在10~44 L/s,当悬垂薄平板与明渠横断面等大时,流量Q与偏转角度α存在单值对应关系,角度α随着流量Q的增大而增大;板前后水位差Δh随着角度α增大有逐渐减小并趋于定值(大概3 cm)的趋势,平板下水流流态随着平板偏转角度的增大由急流过渡为缓流;绕流阻力R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而增大,阻力系数Cd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而减小,平板偏转角度α与板前后水位差和阻力系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 流量 绕流阻力 阻力系数 受力方向
原文传递
典型平面涡流应力传感器检测特性的仿真分析
18
作者 李建伟 张卫民 高玄怡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1-696,共6页
为了在涡流应力检测中正确选择传感器的类型,对6种典型的平面涡流传感器(圆形、椭圆形、矩形、阿基米德螺线、矩形螺线和蜿蜒式)的应力检测特性进行了仿真对比.以铝板为试件,用试件电导率的变化来模拟应力变化;以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为... 为了在涡流应力检测中正确选择传感器的类型,对6种典型的平面涡流传感器(圆形、椭圆形、矩形、阿基米德螺线、矩形螺线和蜿蜒式)的应力检测特性进行了仿真对比.以铝板为试件,用试件电导率的变化来模拟应力变化;以检测线圈的感应电压为分析对象,从不同激励频率与提离对应力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和传感器对应力方向的敏感性两个方面对各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和传感器与试件间距的变化,6种传感器的灵敏度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在只有单个激励单元的传感器中,矩形传感器的感应电压、灵敏度和对应力方向的敏感性均最好;在具有多个激励单元的传感器中,蜿蜒式传感器的总体性能最好,圆形和阿基米德螺线型传感器对应力的方向不敏感.对矩形和蜿蜒式两种传感器的应力方向敏感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涡流传感器 应力检测 灵敏度 应力方向 仿真对比
下载PDF
抗压桩与抗拔桩侧阻的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杜广印 黄锋 李广信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91-93,共3页
对抗压桩和抗拔桩的桩侧摩阻力进行了理论探讨 ,从定量上考虑了桩周土的剪胀性及主应力方向旋转对侧阻的影响 。
关键词 桩侧阻力 剪胀性 抗压桩 抗拔桩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被引量:63
20
作者 宋传中 周涛发 +4 位作者 闫峻 任升莲 李加好 涂文传 张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35-2849,共15页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特提斯、古亚洲、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复杂的转换过程,地壳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叠加强烈,并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1)印支晚期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具有俯冲带性...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特提斯、古亚洲、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复杂的转换过程,地壳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叠加强烈,并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1)印支晚期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具有俯冲带性质的襄樊-广济断裂带和先后具有左旋平移转换断层性质的郯庐断裂带产生。(2)燕山早期特提斯构造体制向古亚洲构造体制和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其一,晚侏罗世古亚洲构造体制近南北向挤压,桐柏-大别造山带形成共轭剪切带。其二,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古太平洋板块活动,NE向展布的华南板内构造形成。(3)燕山晚期脉动式伸展构造产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盆-岭构造形成。(4)喜马拉雅早期太平洋构造体制下近E-W向挤压作用,近S-N向展布的红色盆地发生反转,呈NE-SW向线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构造事件 主应力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