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研究 被引量:84
1
作者 胡晓抒 朱凤才 +5 位作者 汪华 陈宋义 王广和 孙建中 华春涛 杨华富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描述人 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探讨病原特征 ,以及感染来源。方法 观察 2 5例原因不明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出血性休克综合征” ,用十几种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 ,用PCR指纹图技术分析人... 目的 描述人 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探讨病原特征 ,以及感染来源。方法 观察 2 5例原因不明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出血性休克综合征” ,用十几种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菌种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试验 ,用PCR指纹图技术分析人源与猪源株的同源性 ,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感染来源等。结果 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有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链球菌脑膜炎型综合征。从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各分离到 3株链球菌 ,经生长培养特性 ,形态特征 ,生化特性 ,菌体脂肪酸分析 ,血清凝集等系统鉴定 ,此 6株菌均为猪链球菌Ⅱ型。经流行病学调查等证实 ,本起疾病为感染性疾病 ,人与人之间未见传染性 ,与接触患病、死猪有关。随机引物PCR技术分析显示 ,人源与猪源菌株系同源。结论 本起疾病的病原体为猪链球菌Ⅱ型 ,感染来源为直接接触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猪链球菌感染 性综合征 脓毒症 核苷酸图谱
原文传递
中药五倍子对口腔致龋菌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正蔚 周学东 +3 位作者 李继遥 肖悦 刘天佳 李艳红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五倍子对 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五倍子... 目的 研究五倍子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五倍子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五倍子对 3种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五倍子对 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五倍子对 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五倍子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抑制变形链球菌产水不溶性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五倍子 口腔 致龋菌 体外实验研究 变形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水不溶性葡聚糖
下载PDF
中药大黄对口腔致龋菌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肖悦 刘天佳 +3 位作者 黄正蔚 李继遥 周学东 詹玲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大黄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大黄能否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大黄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大黄对 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 目的 通过研究大黄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大黄能否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大黄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大黄对 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大黄对 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并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结论 大黄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产酸以及抑制变形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变形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水不溶性葡聚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内炎性因子与血链球菌及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化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菲 周月华 +3 位作者 阎晶 陈颖 黎瑞 胡米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炎性因子、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化,为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医院诊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30颗炎症种植体)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同期健康种植体患者30例(30颗无...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炎性因子、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变化,为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6月在医院诊治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30例(30颗炎症种植体)为种植体周围炎组,同期健康种植体患者30例(30颗无炎症种植体)为健康种植体组作为对照。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6(IL-6)、8(IL-8)、17(IL-17)、18(IL-18)和35(IL-35)和干扰素γ(IFN-γ)指标水平及血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含量。结果种植体周围炎组IL-6、IL-8、IL-17、IL-18指标水平高于健康种植体组,IL-35和IFN-γ低于健康种植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血链球菌数量为(3.67±1.34)×10^5个/ml,低于健康种植体组(8.84±2.79)×10^5个/ml;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为(9.43±1.55)×10^5个/ml,高于健康种植体组(2.42±0.88)×10^5个/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种植体周围炎组患者牙龈沟液内IL-6、IL-8、IL-17、IL-18与血链球菌数量呈负相关,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呈现正相关性;IL-35、IFN-γ与血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与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存在促炎因子高表达及抑炎因子低表达,血链球菌数量下降、牙龈卟啉单胞菌数量升高,龈沟液内炎性因子与病原菌的变化与种植体周围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龈沟液 炎性因子 血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原文传递
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宇奇 张晓青 +6 位作者 张峰 韩小亚 潘爱琴 袁珮 虞斌 朱自强 王秋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22期3370-3371,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6 248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是否感染GBS。以检测结果为阳性孕妇为GBS阳性组,共...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产前筛查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6 248例妊娠晚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是否感染GBS。以检测结果为阳性孕妇为GBS阳性组,共219例。按1∶1比例在检测结果为阴性孕妇中随机抽取219例作为阴性组。随访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等。结果 (1)GBS阳性组孕妇并发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的概率较阴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并发早产、羊膜炎、稽留流产的概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BS阳性组新生儿低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阴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BS感染不但会对孕妇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会引起新生儿体质量下降。妊娠晚期孕妇产前常规筛查GBS很有必要。FQ-PCR技术可能是临床筛查GB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妊娠末期 聚合酶链反应 孕妇 妊娠结局 感染
下载PDF
血链球菌细菌素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寇育荣 潘亚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检测分离纯化的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SephadexG-150凝胶柱层析、中空纤维柱超滤脱盐、浓缩纯化提取血链球菌细菌素,以具核梭杆菌为指示菌,洞平板法检测细菌素的抑菌活性。经HA柱层析得... 检测分离纯化的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SephadexG-150凝胶柱层析、中空纤维柱超滤脱盐、浓缩纯化提取血链球菌细菌素,以具核梭杆菌为指示菌,洞平板法检测细菌素的抑菌活性。经HA柱层析得到4个相互分离的组分,经洞平板法检测,第Ⅱ峰的蛋白具有抑菌活性,冻干后得纯化后的细菌素,终产率为0.082%;1mg/mL的细菌素溶液可形成17mm的抑菌环,最小抑菌浓度为62.5μg/mL。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细菌素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黄正蔚 肖悦 +3 位作者 刘天佳 周学东 李继遥 詹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 研究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蜂房粗提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的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蜂房粗提物对 3种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 目的 研究蜂房粗提物对致龋菌生长、产酸及产胞外多糖的影响 ,探讨蜂房粗提物是否能有效调节口腔菌群的生态平衡。方法 测定蜂房粗提物对 3种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再测定低于MIC的 4个浓度的蜂房粗提物对上述 3种细菌产酸及产生水溶性和水不溶性多糖能力的影响。结果 蜂房粗提物对 3种细菌的生长、产酸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能够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和血链球菌产生水不溶性葡聚糖 ,但对粘性放线菌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蜂房粗提物能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粗提物 变形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水不溶性葡聚糖 龋菌
下载PDF
比较五种中草药牙膏对口腔常见菌的抗菌潜力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宏 丁熙 +3 位作者 张秀华 ZHANG W LI Y LEE SS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评价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口腔常见菌的抗菌潜力。方法运用扩散法来评价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美加净复合中草药牙膏(MAX)、洁银中药牙膏(JY)、田七特效中药牙膏(TQ)、中华中草药牙膏(ZH)、高露洁草本美白牙膏(Colgate H)对口腔常... 目的评价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口腔常见菌的抗菌潜力。方法运用扩散法来评价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美加净复合中草药牙膏(MAX)、洁银中药牙膏(JY)、田七特效中药牙膏(TQ)、中华中草药牙膏(ZH)、高露洁草本美白牙膏(Colgate H)对口腔常见菌:变形链球菌(S.mutants)、血链球菌(S.sanguis)、粘放线菌(A.viscosus)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的抗菌潜力。结果阴性对照组未见产生抗菌区域,而阳性对照组对4种口腔常见菌产生明显的抗菌区域。TQ对除了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外的其他3种口腔常见菌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余4种牙膏在膏状和稀释状态下对所有4种常见菌均显示了明显和持续的抗菌作用。膏状状态下的抗菌区域比稀释状态下有显著的增大(P<0.05)。结论除TQ对C.albicans显示无效外,所有5种国产中草药牙膏对口腔内的常见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牙膏 变形链球菌 血链球菌 粘放线菌 白色念珠菌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的紫地榆提取物对常驻口腔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晓珍 蓝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提取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和血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方法首先分别测定不同方法提取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再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配制含药的胰酶解酪蛋白-植物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液体培养基,测定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产酸的影响。结果热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分别为3.0、3.0和6.0 g/L,MBC分别为6.0、6.0和12.0 g/L。热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冷提的紫地榆乙酸乙酯部分对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血链球菌的MIC均为6.0 g/L,MBC均为12.0 g/L。一定浓度的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对3种常驻口腔细菌的产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提取方法的不同对其抑制产酸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地榆正丁醇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能有效抑制口腔致龋菌的生长和产酸,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天然防龋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地榆 变形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产酸
下载PDF
升麻对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婕 曾敏敏 +5 位作者 郑晨韵 陈深元 陈锡姣 杨雪琼 龚道元 陈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1797-1798,181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升麻提取物对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使用乙醇回流提取升麻有效成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升麻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 目的:研究中药升麻提取物对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方法:使用乙醇回流提取升麻有效成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升麻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4种牙菌斑主要组成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升麻提取液对4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变异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抑制活性明显强于乙型溶血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结论:升麻提取液对变异链球菌和唾液链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具有进一步研究升麻提取液对牙菌斑形成是否具有抑制活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提取物 变异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血链球菌
下载PDF
清洁器具类电动冲牙器体外去除牙菌斑效果的分析研究
11
作者 徐莉 罗寨洪 +3 位作者 罗震声 徐燕君 庾梓君 李禧怡 《日用电器》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本文对清洁器具类电动冲牙器体外去除牙菌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参照T/CPQS E00048.2-2022《口腔卫生器具清洁效果评价第2部分:电动冲牙器》附录B体外去除牙菌斑效果评价试验,以变异链球菌ATCC 25175、血链球菌ATCC 10556和粘性放线菌ATC... 本文对清洁器具类电动冲牙器体外去除牙菌斑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参照T/CPQS E00048.2-2022《口腔卫生器具清洁效果评价第2部分:电动冲牙器》附录B体外去除牙菌斑效果评价试验,以变异链球菌ATCC 25175、血链球菌ATCC 10556和粘性放线菌ATCC 27044混合菌培养体外牙菌斑生物膜,用于9台电动冲牙器测试体外去除牙菌斑的效果。同时,参照T/CPQS E00048.2-2022《口腔卫生器具清洁效果评价第2部分:电动冲牙器》5.3.1测试电动冲牙器水柱冲击力。结果表明:本次测试的9台电动冲牙器均达到T/CPQS E00048.2-2022《口腔卫生器具清洁效果评价第2部分:电动冲牙器》中体外去除牙菌斑效果大于90%的技术要求。2台电动冲牙器的去除率> 99.9%,1台电动冲牙器的去除率效果为91.8%,其余6台体外去除牙菌斑去除率> 95%。电动冲牙器冲击力测试中最大冲击力16.2 g,最小冲击力为10.8 g。此研究对生产带有去除牙菌斑效果的电动冲牙器的效果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器具 电动冲牙器 牙菌斑 冲击力 变异链球菌 血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下载PDF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对口腔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血链球菌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月 王晶晶 +3 位作者 曹香林 杨景云 王丹 谢诗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同时研究其对口腔有益菌血链球菌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粉剂添加到树脂基托材料中,制成抗菌树脂基托。采用薄膜密贴法... 目的研究载银纳米二氧化钛(Ag-TiO2)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效果,同时研究其对口腔有益菌血链球菌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分数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抗菌粉剂添加到树脂基托材料中,制成抗菌树脂基托。采用薄膜密贴法分别检测该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血链球菌的抗菌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Ag-TiO2质量分数为2.0%时,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率达95.0%,当质量分数达到3.0%时,抗菌率达到99.0%;Ag-TiO2质量分数为3.0%时,抗菌树脂基对白色念珠菌抗菌率达90.0%以上,但当Ag-TiO2质量分数达到5.0%时,仍未达到强抗菌作用;含Ag-TiO2的抗菌树脂基托对口腔有益菌血链球菌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当Ag-TiO2质量分数达到5.0%,时抗菌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的抗菌率达到51.6%。结论质量分数为3.0%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树脂基托对变形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对口腔血链球菌的杀灭作用不强,3.0%的浓度在既能杀死致病菌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保护口腔有益菌,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证口腔微生态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纳米二氧化钛 抗菌 变形链球菌 白色念珠菌 血链球菌
原文传递
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致病菌作用的比较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席清平 王雪飞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比较五倍子不同组分单宁酸、没食子酸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与龋病关系较密切的4种细菌: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血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应用液体二倍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宁酸、没食子酸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 目的比较五倍子不同组分单宁酸、没食子酸对口腔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与龋病关系较密切的4种细菌: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血链球菌、茸毛链球菌,应用液体二倍稀释法、纸片扩散法测定单宁酸、没食子酸对4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抑菌圈,从而进一步确定单宁酸和没食子酸的抑菌作用,并对2种成分的抑制作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单宁酸和没食子酸对这4种细菌的生长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单宁酸对变异链球菌、茸毛链球菌、血链球菌的MIC为1 mg/m L,对粘性放线菌的MIC为0.5 mg/m L,没食子酸对各细菌的MIC均为8 mg/ml,相同浓度的单宁酸对各致病菌形成的抑菌圈明显大于没食子酸,两者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五倍子中含有的单宁酸、没食子酸对4种口腔细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单宁酸作用强于没食子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变异链球菌 粘性放线菌 血链球菌 茸毛链球菌
下载PDF
口腔血链球菌和冠心病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淑丽 陈晖 张卫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口腔血链球菌和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调查了 5 9例患者 (其中冠心病组 4 1例 ,对照组 18例 ,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的社会地位、吸烟、饮酒、血脂和口腔健康状况。标本用血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 (NAYS B)培养并记录患者... 目的 探讨口腔血链球菌和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调查了 5 9例患者 (其中冠心病组 4 1例 ,对照组 18例 ,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 )的社会地位、吸烟、饮酒、血脂和口腔健康状况。标本用血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 (NAYS B)培养并记录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血链球菌数。通过常规生化法和AP PCR对血链球菌各菌种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 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 ,均衡了冠心病经典危险因素影响后 ,唾液和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 ,唾液中血链球菌均数对照组为 (35 8± 5 4 0 )× 10 8CFU/L ,冠心病组为 (435± 4 2 2 )× 10 8CFU/L ,F =2 72 ,P =0 0 8;前牙龈下菌斑的血链球菌均数对照组为 (98± 16 4 )× 10 7CFU/L ,冠心病组为 (331± 4 84 )× 10 7CFU/L ,F =5 5 4 ,P =0 0 2 ;后牙龈下菌斑的血链球菌均数对照组为 (185± 2 32 )× 10 7CFU/L ,冠心病组为 (35 2± 381)×10 7CFU/L ,F =2 86 ,P =0 10。冠心病组血链球菌和高氏链球菌检出率在唾液 (χ2 =10 937,P <0 0 1)和龈下菌斑中 (χ2 =8 5 82 ,P <0 0 5 )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缓症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检出率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口腔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血链球菌量明显增多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血链球菌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 AP-PCR 血小板聚集反应
原文传递
血链球菌驱动的Fe^(Ⅲ)-TAML/H_(2)O_(2)体系构建及其去除水中4-氯酚
15
作者 汤宜昆 蔡喜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7,共9页
Fe^(Ⅲ)-TAML因能活化H_(2)O_(2)氧化多种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投加H_(2)O_(2)的过程中存在过度损耗的问题,并且在H_(2)O_(2)的运输、处理和储存中存在潜在危险.本研究利用血链球菌产生H_(2)O_(2)的特性,通过原位生成H_(2)O_(2)... Fe^(Ⅲ)-TAML因能活化H_(2)O_(2)氧化多种有机污染物受到广泛关注,但在投加H_(2)O_(2)的过程中存在过度损耗的问题,并且在H_(2)O_(2)的运输、处理和储存中存在潜在危险.本研究利用血链球菌产生H_(2)O_(2)的特性,通过原位生成H_(2)O_(2)替代预制H_(2)O_(2),构建血链球菌驱动的FeⅢ-TAML/H_(2)O_(2)体系,降解水中4-氯酚,并探究相关影响因素对4-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血链球菌驱动的Fe^(Ⅲ)-TAML/H_(2)O_(2)降解体系中,4-氯酚的降解速率常数与温度和细胞密度呈正相关,去除率随着Fe^(Ⅲ)-TAML浓度和pH值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该体系可以实现4-氯酚的高效降解,在环境温度为25℃,pH值为8,Fe^(Ⅲ)-TAML浓度为2μmol/L,血链球菌OD600为0.4的条件下,10 mg/L的4-氯酚在3 h内的去除率可达到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过氧化氢 原位合成 Fe^(Ⅲ)-TAML 4-氯酚
原文传递
血链球菌在不同牙周状态下的分布及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村 李颖 +2 位作者 黄萍 张蕴惠 章锦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 :探讨口腔主要过氧化氢产生菌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在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下龈下菌群中的分布 ,及与牙周健康状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群中分布的相互关系。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 30人 ,受试位点 86个。其中健康组 11人 ,位... 目的 :探讨口腔主要过氧化氢产生菌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在不同牙周健康状态下龈下菌群中的分布 ,及与牙周健康状态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群中分布的相互关系。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受试者 30人 ,受试位点 86个。其中健康组 11人 ,位点 30个 ,龈炎组 9人 ,位点 2 9个 ,慢性牙周炎组 10人 ,位点 2 7个 ,检查记录牙周健康状态〔包括牙龈指数 (GI)和牙周袋深度 (PD)〕,采集龈下菌斑标本 ,经厌氧菌培养基和 AP- PCR及 PCR鉴定后 ,将各受试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获得草绿色链球菌 5 2 3株 ,产黑色素菌 2 4 1株。经 AP- PCR及 PCR鉴定后 ,得到血链球菌 112株 ,口腔链球菌 5 6株 ,牙龈卟啉单胞菌 84株。健康组龈下菌斑中血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与牙周炎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 ;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与 GI、PD呈负相关 ,牙龈卟啉菌与 GI、PD呈正相关 ;血链球菌和口腔链球菌的构成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呈负相关。结论 :血链球菌等过氧化氢产生菌在龈下菌斑中比例的下降 ,可能是微生态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牙周状态 分布 相关研究
下载PDF
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血链菌生物膜的脱落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瑞 朱敏 刘正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促进血链菌生物膜表面的脱落作用。方法:在模拟人口腔环境的人工口腔内,形成4h血链菌生物膜,分别放入黏度5cps(小分子量)、80cps(中分子量)和600cps(大分子量)的2%壳聚糖溶液中,作用时间为3、10、30min,然...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促进血链菌生物膜表面的脱落作用。方法:在模拟人口腔环境的人工口腔内,形成4h血链菌生物膜,分别放入黏度5cps(小分子量)、80cps(中分子量)和600cps(大分子量)的2%壳聚糖溶液中,作用时间为3、10、30min,然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比较其促进血链菌生物膜表面脱落的作用,对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壳聚糖应用于4h血链菌生物膜,可以有效促进细菌脱落(P<0.05),黏度5cps(小分子量)的壳聚糖的作用效果最好(P<0.01)。结论:黏度5cps(小分子量)的壳聚糖是一种有效促进菌斑生物膜脱落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溶血性链球菌 生物膜 脱落
下载PDF
牙菌斑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伶娜 潘亚萍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8期975-978,共4页
牙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定植菌链球菌与晚期定植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相互作用复杂多样,而牙龈卟啉单胞菌是重要的牙周致病菌,本文就链球菌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菌斑生物膜 牙龈卟啉单胞菌 格登链球菌 血链球菌 嵴链球菌 变形链球菌
原文传递
血链球菌与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鸣瑶 郑兰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6-78,共3页
血链球菌是早期定植在口腔内的细菌之一,也是口腔内的常驻菌。血链球菌作为牙周有益菌对大多数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主要机制为产生过氧化氢和血链素。由于各种原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机制为血链球菌的... 血链球菌是早期定植在口腔内的细菌之一,也是口腔内的常驻菌。血链球菌作为牙周有益菌对大多数牙周可疑致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其主要机制为产生过氧化氢和血链素。由于各种原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机制为血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使血小板产生黏附、聚集,其在血小板表面的结合位点在血小板膜糖蛋白Ib附近。单核细胞在血链球菌的刺激下表达大量的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形成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牙周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下载PDF
牙周菌斑生物膜的体外模型建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永凯 段丁瑜 +2 位作者 赵蕾 吴亚菲 徐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7-42,45,共7页
目的观察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人工牙根面上随培养时间变化形成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的能力,期望在体外建立龈下菌斑生物膜模型。方法培养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试验菌株,制备胶原包被羟磷灰... 目的观察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人工牙根面上随培养时间变化形成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的能力,期望在体外建立龈下菌斑生物膜模型。方法培养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试验菌株,制备胶原包被羟磷灰石的人工牙根面,在人工牙根面上培养形成试验菌株的单菌种、双菌种和多菌种生物膜,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三种试验菌株分别在培养24、48和72 h后形成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的情况。结果单独培养24 h的血链球菌在人工牙根面上形成的完整生物膜,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48和72 h后,细菌密度逐渐增大,生物膜更加成熟。单独培养48 h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形成的完整生物膜,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72 h后,细菌密度有所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培养24 h形成的完整的双菌种生物膜,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48和72 h后已看不出完整的生物膜结构,两菌的数量大幅度降低。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培养24 h时形成的较完整的三菌种生物膜,初步具备三维立体结构;三菌中,血链球菌、具核梭杆菌所占比列远大于牙龈卟啉单胞菌;培养48 h后,三菌种生物膜更加成熟,牙龈卟啉单胞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此时的生物膜已具备三维立体结构;培养72 h后,三菌种仍保持较完整的生物膜结构,但数量均有所下降。结论血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在培养24 h时间点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单菌种、双菌种和三菌种生物膜结构,故在今后建立龈下菌斑生物膜模型时可选取24 h这一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链球菌 具核梭杆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生物膜 人工牙根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