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简文彬 胡海瑞 +1 位作者 罗阳华 唐炜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2-597,共6页
季节性的干湿交替循环作用可使边坡岩土体强度劣化,影响边坡安全性及耐久性。通过室内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黏聚力前期... 季节性的干湿交替循环作用可使边坡岩土体强度劣化,影响边坡安全性及耐久性。通过室内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探讨了干湿循环作用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黏聚力前期衰减趋势明显,后期衰减趋势减缓,并逐渐趋于稳定;而花岗岩残积土内摩擦角在干湿循环下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大小变化不定。在此基础上,采用S型曲线函数对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曲线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说明S型曲线函数能够较好地体现花岗岩残积土黏聚力随循环次数的衰减规律。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揭示干湿循环下闽东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劣化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循环次数 强度衰减 函数拟合
下载PDF
崩解泥化过程中泥岩强度衰减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曹雪山 额力素 +4 位作者 赖喜阳 周赛 李国维 袁俊平 吴建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36-1942,共7页
崩解是泥岩的基本特性,是土体的主要形成方式。受自然气候的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泥岩崩解、泥化,引发了许多边坡坡面剥蚀及边坡失稳问题。因此研究泥岩在崩解泥化过程中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引江济淮试验工程的河道... 崩解是泥岩的基本特性,是土体的主要形成方式。受自然气候的干湿循环作用影响,泥岩崩解、泥化,引发了许多边坡坡面剥蚀及边坡失稳问题。因此研究泥岩在崩解泥化过程中强度衰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以引江济淮试验工程的河道边坡下部低强度、弱膨胀的红层泥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自然约束的崩解试验研究方法,对干湿循环过程中泥岩试样的裂隙开展,颗粒组分,耐崩解比,剪切强度及强度指标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干湿循环效应存在临界次数。在7次干湿循环前,泥岩试样的参数变化显著,有裂隙增长、细颗粒含量比例增加,耐崩解比、剪切强度及强度指标的减小。7次干湿循环后,这些参数变化均不明显。崩解物的耐崩解性变化特征与完全崩解颗粒粒径阈值Dcr无关,耐崩解指数IDi及耐崩解率DR减小特征趋势相同。泥岩崩解物的强度指标与耐崩解率DR呈现很高的正相关性。这些说明干湿循环为诱发岩石崩解的因素,对强度衰减起作用的是试样的颗粒组成与状态变化,耐崩解率是颗粒组成与状态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干湿循环 强度衰减 侧限崩解试验 崩解性状
下载PDF
胀缩性土强度衰减曲线的函数拟合 被引量:20
3
作者 吕海波 曾召田 +3 位作者 赵艳林 葛若东 陈承佑 韦昌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7-162,共6页
通过广西地区红黏土和膨胀土的室内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探讨了干湿循环条件下胀缩性土的强度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黏聚力衰减率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根据黏聚力衰减曲线变化特征,提出采用S型曲线函数进行拟合,并与其他类似的试验结果... 通过广西地区红黏土和膨胀土的室内干湿循环模拟试验,探讨了干湿循环条件下胀缩性土的强度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黏聚力衰减率与循环次数的关系;根据黏聚力衰减曲线变化特征,提出采用S型曲线函数进行拟合,并与其他类似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效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胀缩性土的黏聚力随干湿循环次数增加而衰减,最终趋于稳定;干湿循环次数引起内摩擦角的波动变化极小,基本保持一稳定值。②S型曲线函数能很好地描述土体强度干湿循环衰减规律,反映土体干湿循环达到一定次数后土体强度趋于稳定的规律,克服了以往线性函数、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拟合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缩性土 干湿循环 强度衰减 拟合曲线
下载PDF
酸性大气环境下多龄期钢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山锁 王晓飞 +3 位作者 韩言召 田进 程洋 孙乐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7-59,共13页
利用气雾腐蚀箱对城市酸性大气环境进行模拟,通过改变锈蚀程度、加载方式、加载循环次数、轴压比,对12榀钢框架柱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锈蚀钢框架柱的破坏过程与特征,研究不同锈蚀程度、加载方式、加载循环次数及轴压比对钢框... 利用气雾腐蚀箱对城市酸性大气环境进行模拟,通过改变锈蚀程度、加载方式、加载循环次数、轴压比,对12榀钢框架柱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考察锈蚀钢框架柱的破坏过程与特征,研究不同锈蚀程度、加载方式、加载循环次数及轴压比对钢框架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和刚度退化、变形能力、滞回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锈蚀钢框架柱的破坏形态均为柱底端产生塑性铰的延性破坏,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仍呈现出较为饱满的梭形;框架柱的锈蚀程度越深,其力学性能劣化就越明显;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框架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损伤产生的速率明显加快;加载路径对框架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构件塑性变形的发展及累积效应的产生。研究成果可为建立能够描述锈蚀钢结构构件损伤程度的地震损伤模型以及多龄期钢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研究提供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大气 多龄期钢框架柱 低周反复加载 强度衰减 刚度退化 累积滞回耗能 损伤
下载PDF
南芬露天矿绿泥角闪岩吸水及强度软化规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秀莲 韩宗芳 +3 位作者 韩文帅 何满潮 陶志刚 谷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52-2460,共9页
研究表明降雨是诱发矿山边坡失稳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降低潜在滑动面(带)岩体强度诱发滑坡。国内外学者对南芬露天铁矿下盘滑坡机理和稳定性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所有研究成果证明该边坡潜在滑动面(... 研究表明降雨是诱发矿山边坡失稳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降低潜在滑动面(带)岩体强度诱发滑坡。国内外学者对南芬露天铁矿下盘滑坡机理和稳定性评价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所有研究成果证明该边坡潜在滑动面(带)岩体吸水性较弱,水通过何种途径影响边坡稳定性机理不清晰。采用自主研发的"软岩气态水吸附智能测试系统",对潜在滑动面(带)上分布的绿泥角闪岩进行吸水软化实验,揭示岩石的吸水特性及吸水后的强度衰减规律;运用Image-Pro Plus专业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其SEM微观图像;结合绿泥角闪岩的压汞实验结果,揭示其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岩石吸水特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绿泥角闪岩吸水特性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而后下降达到均匀饱和的过程;(2)影响绿泥角闪岩吸水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样品的孔隙结构特征而非黏土矿物含量;(3)岩石的孔隙累计体积与其吸水特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集中分布的孔隙直径越小,占据的比例越大,则岩石的吸水能力越差;(5)绿泥角闪岩的吸水率与单轴压缩强度以及弹性模量呈负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南芬露天矿降雨诱发顺层石质滑坡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泥角闪岩 吸水特性 矿物成分 孔隙结构 强度衰减
下载PDF
高寒区膨胀土渠道边坡性能演变规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正银 朱洵 +1 位作者 张晨 黄英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50,共30页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高寒区的供水渠道大多数面对极端寒冷、异常干旱、复杂地质环境等恶劣自然条件,为了防止冻胀往往冬季不供水,渠道每年经历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为了研究膨胀土渠道在反复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劣化机理,分别从湿干−冻融... 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高寒区的供水渠道大多数面对极端寒冷、异常干旱、复杂地质环境等恶劣自然条件,为了防止冻胀往往冬季不供水,渠道每年经历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为了研究膨胀土渠道在反复湿干−冻融循环过程中的劣化机理,分别从湿干−冻融循环下膨胀土的裂隙损伤、强度衰减及渠道劣化演变3个方面阐述高寒区膨胀土渠道边坡破坏情况,具体包括:揭示湿干−冻融循环下膨胀土的裂隙空间演化规律,提出基于三维裂隙分布特征的膨胀土裂隙网络结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细观结构劣化模型;阐明湿干−冻融循环作用对膨胀土有效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建立湿干−冻融循环下的渠基土强度衰减方程;研发能够模拟冻融及湿干−冻融循环过程的超重力场大型模拟试验平台,揭示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在湿干−冻融反复循环下的长期性能演变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寒区膨胀土渠道工程的设计及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干−冻融循环 膨胀土渠道 裂隙演化 强度衰减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构件损伤模型参数确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旗 赵世春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8-70,共3页
根据文献 [1]中 10根钢筋混凝土柱试验的基础上 ,分析单调加载线、强度衰减等在双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恢复力特性 ,并确定了双向累积损伤模型参数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构件 单调加载线 强度衰减 损伤参数 模型
下载PDF
海上热采井套管热应力强度衰减与高温腐蚀叠加条件下的管材优选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毅 许杰 +3 位作者 贾立新 王孔阳 林海 闫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材质套管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高温高压釜,以渤海某稠油油田岩心、地层水样为腐蚀介质,对不同材质的套管进行模拟评价。结果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确定了该油田的腐蚀环境:CO2分压最高值为0.2 MPa,H2S分压最... 目的探究不同材质套管在高温腐蚀环境下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高温高压釜,以渤海某稠油油田岩心、地层水样为腐蚀介质,对不同材质的套管进行模拟评价。结果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确定了该油田的腐蚀环境:CO2分压最高值为0.2 MPa,H2S分压最高值为0.0023 MPa。用最高的腐蚀气体分压进行了腐蚀模拟实验,测定出不同钢材在此腐蚀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并建立了长期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得到100H、80-1Cr、110-3Cr的长期腐蚀速率分别为0.24、0.20、0.05 mm/a。综合腐蚀实验结果和稠油热采套管强度衰减规律,对热采套管进行了强度设计,80-1Cr、100H、110-3Cr的安全寿命分别为3.8、6.5、11.2 a。结论高温会引起套管强度衰减,且腐蚀会导致套管径厚比变化,而多轮次注蒸汽会加速腐蚀进程,降低套管的使用寿命。研究结果对腐蚀环境中稠油热采套管的选材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强度衰减 CO2/H2S腐蚀 套管优选
下载PDF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破坏机理与损伤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向冈 陈宗平 薛建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82,共9页
为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破坏机理与损伤演化过程,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长细比、轴压比和含钢率为变化参数,设计10个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和6个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试件的强度衰减,... 为研究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破坏机理与损伤演化过程,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长细比、轴压比和含钢率为变化参数,设计10个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和6个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获取试件的强度衰减,实测荷载-应变滞回曲线,引入基于变形、基于耗能和基于变形与耗能的地震损伤评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的破坏形态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相似,强度衰减经历一个由多到少再到多的过程;滞回曲线呈现出比较饱满的梭形;对于圆形试件,随着取代率的增加,损伤指标D无明显统一的规律,而方形试件则依次增加;3种地震损伤评估模型均可用于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损伤分析,但各有利弊。研究结果可为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 破坏机理 损伤分析 强度衰减 滞回曲线
下载PDF
以初始弯沉作为路面的设计弯沉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伟民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32,共4页
路面结构强度随使用年限的增加而衰减,按使用期末的容许弯沉设计路面隐含着不安全因素,故建议按初始弯沉计算路面厚度。初始弯沉可用相关关系法或强度补偿法予以确定。
关键词 强度衰减 路面 设计 弯沉 强度补偿
下载PDF
深水井套管强度衰减规律及预防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征 吴小龙 +4 位作者 雷正 杨浩 唐浩瑞 张智 邓皓匀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研究深水井套管柱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管柱完整性失效规律,综合考虑腐蚀、磨损以及温度共同作用,建立套管强度衰减评价方法,对比不同管材在多因素作用下强度衰减程度,提出降低套管强度衰减速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腐蚀作用下,随着生... 为研究深水井套管柱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管柱完整性失效规律,综合考虑腐蚀、磨损以及温度共同作用,建立套管强度衰减评价方法,对比不同管材在多因素作用下强度衰减程度,提出降低套管强度衰减速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腐蚀作用下,随着生产年限增加,套管强度衰减速率加快。腐蚀速率为1.0 mm/a时,P110套管抗内压强度平均每年下降7.21%;套管强度随磨损深度增加而减小。当磨损深度为0.3 mm时,L80、13Cr-P110和Q1253种管材的抗外挤强度平均下降百分比为6.47%;管材强度一般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为100℃时,P110套管的抗内压强度下降6.37%;选用耐腐蚀、磨损和高温管材能够有效减小强度衰减速率。研究结果可为深水井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套管 强度衰减 多因素 强度校核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橡胶颗粒改良CFG桩混凝土抗冻及损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向东 蔡广来 +1 位作者 徐跃博 任昆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4,119,共7页
采用不同粒径与掺量的橡胶颗粒代替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中的粉煤灰,开展冻融循环及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对改良后CFG试件的抗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橡胶颗粒的试件破坏时完整性更好,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的强度衰减速率和... 采用不同粒径与掺量的橡胶颗粒代替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中的粉煤灰,开展冻融循环及室内抗压强度试验,对改良后CFG试件的抗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橡胶颗粒的试件破坏时完整性更好,经过冻融循环后试件的强度衰减速率和质量损失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试件的抗冻性能;掺入橡胶颗粒粒径越小,试件的抗冻性能越好,对强度衰减的影响越小。基于正交试验结果,确定了影响试件强度和质量损失率的因素顺序,发现最优掺入配比为橡胶代替粉煤灰20%、橡胶粒径20目。推导出了试件冻融-加载损伤模型,用试验数据进行拟合验证,拟合结果与试验数据十分吻合。通过得到的冻融-加载损伤模型及相关参数总损伤变量DΩ进行推算,得到了冻融-加载损伤变量的演化规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粉煤灰 抗冻性能 强度衰减 质量损失率 损伤变量
下载PDF
花岗岩全风化层及其改良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冉隆飞 刘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8,共7页
研究目的:高速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要求非常严格。虽然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及其改良土的公路路用性能目前研究较多,但能否用于高速铁路基床底层或路基本体填料的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花岗岩... 研究目的:高速客运专线对路基变形要求非常严格。虽然针对全风化花岗岩及其改良土的公路路用性能目前研究较多,但能否用于高速铁路基床底层或路基本体填料的研究国内外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通过大量的土工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了花岗岩全风化层及其改良土的强度机理、压缩特性、水稳定性以及干湿循环强度衰减特性等。研究结论:通过对花岗岩全风化层及其改良土的试验研究,得出:(1)对于水泥改良土,其塑性指数随水泥剂量增加而降低;(2)随水泥量的掺加,最优含水量变化不大,花岗岩全风化层化学改良土的力学指标均有所增大;(3)经过改良之后的花岗岩全风化层能用于高速铁路基床底层或路基本体填料,这为高速客运专线花岗岩全风化层路基填料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花岗岩风化层 改良 干湿循环 强度衰减
下载PDF
冻土长期强度的衰减特征及屈服准则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明德 周志伟 马巍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7-447,共11页
冻土作为一种强流变土工材料,其强度衰减特性是路基工程、桩基工程和人工冻结法施工中病害或失稳的重要诱因,但一直以来缺乏对复杂应力状态下冻土强度包络面衰减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于不同围压下冻结路基土强度点处的应力松弛试验... 冻土作为一种强流变土工材料,其强度衰减特性是路基工程、桩基工程和人工冻结法施工中病害或失稳的重要诱因,但一直以来缺乏对复杂应力状态下冻土强度包络面衰减特性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基于不同围压下冻结路基土强度点处的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了复杂应力状态对冻土强度衰减过程的影响规律,试验确定了p-q应力空间内冻结路基土强度包络面的率相关变化特征,揭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应力松弛过程中的衰减、退化规律及其机理,最后建立了考虑应力松弛效应的冻土率相关强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流变 强度衰减 强度准则
下载PDF
堤防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莉萍 李进 +1 位作者 陈勇 王艳波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7年第4期460-462,485,共4页
堤防堤基分布的软土是堤防边坡稳定的关键性控制因素,软土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高灵敏度、流变性的特点,使得软土边坡的破坏形式也区别于一般粘性土边坡。从工程实例出发,通过软土流变试验研究软土的... 堤防堤基分布的软土是堤防边坡稳定的关键性控制因素,软土具有高含水率、大孔隙比、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高灵敏度、流变性的特点,使得软土边坡的破坏形式也区别于一般粘性土边坡。从工程实例出发,通过软土流变试验研究软土的长期强度衰减特征,并将试验结果引入工程实际计算中,提出堤防工程软土边坡稳定计算过程中强度参数应采用长期强度指标作为边坡稳定计算参数。该研究成果对堤基下分布软土的堤防边坡的稳定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边坡 软土流变 强度衰减 变形特性
下载PDF
大深度载人舱长期寿命评估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露 王芳 +2 位作者 王雾雾 王旻琦 张学忠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39-46,共8页
[目的]使用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探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这需要在许多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在建立可靠的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评估方法方面。[方法]为此,基于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影响潜水器载人舱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包... [目的]使用载人潜水器进行深海探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这需要在许多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在建立可靠的载人潜水器安全性评估方法方面。[方法]为此,基于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影响潜水器载人舱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固有孔洞缺陷的尺寸和数量对材料延展性能的影响、预压循环历史对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保载时间对材料循环性能和裂纹扩展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广泛分布的材料内部缺陷通过影响材料延伸率而降低结构强度;在评估结构剩余寿命过程中,载荷序列中保持载荷时长的影响不可忽略;潜水器备选高强度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强度和延伸率等机械性能在经历压缩循环载荷历程之后变化不大。[结论]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大深度载人舱长期服役寿命的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器 大深度载人舱 内部缺陷 保载时间 强度衰减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四川理县欢喜村冰水堆积体降雨条件下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冯文凯 白慧林 +3 位作者 何山玉 周强 曾琇舒 祁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四川理县欢喜村具有干暖河谷气候特征,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冰水堆积体在降雨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机理与以往降雨型滑坡有较大差异。通过水土化学试验、矿物成分检测、电镜扫描(SEM)、降雨模拟-现场中剪试验等手段查明冰水堆积物遇水结构... 四川理县欢喜村具有干暖河谷气候特征,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冰水堆积体在降雨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机理与以往降雨型滑坡有较大差异。通过水土化学试验、矿物成分检测、电镜扫描(SEM)、降雨模拟-现场中剪试验等手段查明冰水堆积物遇水结构损伤机理,以及由此引起的强度衰减特征及幅度,在此基础上,采用SEEP/W模块分析堆积体降雨条件下地下水浸润、饱和特征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趋势,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归纳总结堆积体变形机理及过程。研究表明:冰水堆积物遇水后,细粒组分内矿物(以石膏为主)溶解、颗粒重排列共同导致充填细粒土结构弱化、损伤,进一步发展促使大颗粒间相互作用程度减弱,加之粒间水的润滑、软化最终引起土体整体强度大幅度衰减,其中c值降低20.6%,φ值降低34.1%,c值下降幅度弱于φ值;此外,研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导致缓坡段降雨入渗效果优于陡坡段,饱和时间、范围、深度的不同形成土体强度差异变化,加之前缘良好的临空条件,导致坡体近前缘端表层易朝临空方向产生蠕滑变形,变形体后缘形成拉张裂缝,并为降雨入渗提供通道,多次降雨-蠕滑变形累积作用使变形体前缘锁固段减小,形成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水堆积体 结构损伤 强度衰减 变形机理 SEEP/W模块
下载PDF
扰动后黏土强度指标与细观参数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霍海峰 雷华阳 +2 位作者 冯兴 王新强 闫晓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49-3956,共8页
受扰动后土体抗剪强度常发生衰减,从细观尺度探讨了黏土细观参数与动后强度指标的关系。发现扭剪和单剪对土体静强度影响显著,稳定后强度折减范围在20%~50%,但仍然高于重塑土静强度。随着扰动次数增加,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表现出前期迅... 受扰动后土体抗剪强度常发生衰减,从细观尺度探讨了黏土细观参数与动后强度指标的关系。发现扭剪和单剪对土体静强度影响显著,稳定后强度折减范围在20%~50%,但仍然高于重塑土静强度。随着扰动次数增加,黏聚力与内摩擦角均表现出前期迅速衰减,之后放缓并稳定的趋势。选取了5种典型细观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扭剪作用下,土体纵断面与横断面孔隙数增长率相近;单剪作用下,由于径向平面内不存在切应变,横断面的孔隙增长率将小于纵断面。随着细观土颗粒数的增加,黏聚力首先线性下降,之后稳定在较低水平;而内摩擦角未呈现收敛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强度衰减 细观参数 孔隙数量
下载PDF
松花江干流大顶山工程泥岩特性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伟 张大龙 +1 位作者 刘文生 周旭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3年第4期367-369,共3页
该岩组为白垩系嫩江组,是一套湖相沉积地层,沉积物质以粉粘粒陆源碎屑、次生矿物和风化矿物为主,并含有少量化学沉积矿物,岩石易于风化,工程地质性质特殊,给勘察、设计、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其迅速失水后,表面即发生龟裂,经过干湿交... 该岩组为白垩系嫩江组,是一套湖相沉积地层,沉积物质以粉粘粒陆源碎屑、次生矿物和风化矿物为主,并含有少量化学沉积矿物,岩石易于风化,工程地质性质特殊,给勘察、设计、施工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其迅速失水后,表面即发生龟裂,经过干湿交替后大部分崩解成碎块等工程特性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对类似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 点荷载试验 强度衰减 工程特性 处理措施
下载PDF
电渗前后淤泥质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震 王宝军 +2 位作者 卢毅 李飞 马楠诘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6,共7页
为深入研究电渗排水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采用铁丝为电极,在模型箱内对南京市某河道淤泥质土进行电渗排水模拟试验。电渗前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分析表明:电渗后土体的液、塑限与塑性指数均降低;电渗前后土体在相同含水量和干密度情... 为深入研究电渗排水对土体工程性质的影响,采用铁丝为电极,在模型箱内对南京市某河道淤泥质土进行电渗排水模拟试验。电渗前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比分析表明:电渗后土体的液、塑限与塑性指数均降低;电渗前后土体在相同含水量和干密度情况下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发现电渗后土体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降低,即电渗后土体在特定情况下出现了强度衰减的现象。论文基于土中阳离子流失机理对土体在特定情况下的强度衰减现象进行了微观解释。另外,利用提出的新的电渗机理从微观角度解释了电渗过程中土体开裂现象,阳极因快速失水,最早出现裂隙,但裂隙延展范围较小;阴极含水量始终高于阳极,且失水速度较慢,裂隙延展范围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并未关注到电渗加固过程中土中阳离子流失对电渗后土体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土 电渗 对比研究 机理 强度衰减 土体开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