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0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态美学背景下的《聊斋志异》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睿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5-8,共4页
在探索《聊斋志异》所蕴含的深层次生态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自然景象、动植物形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蒲松龄通过其作品中丰富的自然描写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他对...
在探索《聊斋志异》所蕴含的深层次生态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自然景象、动植物形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蒲松龄通过其作品中丰富的自然描写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度理解和热爱,而且表达了对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这些故事中的神话色彩不仅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生态警示,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蒲松龄的作品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这一过程不仅为我们带来文学审美的享受,也深化了我们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该文旨在通过对《聊斋志异》的深入解读,探讨如何通过文学表达生态美学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对当代社会实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生态美学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警示
人文关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精神分析视角下《聊斋志异》文本新解
2
作者
李慧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高峰,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西方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剖析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心理动因等,而重新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还反映出了...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高峰,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西方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剖析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心理动因等,而重新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还反映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的两种“本能”,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其三,“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不同的人格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精神分析
本能
集体无意识
人格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权力关系的建构与误读——西方《聊斋志异》性别研究的路径及反思
3
作者
薛英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聊斋志异》研究因其对性别视角的运用及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海外“聊斋学”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研究者有关异类女性主体性地位的讨论、针对文人男性特质建构方式的考察以及对于同性欲望书写的解读,为“聊...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聊斋志异》研究因其对性别视角的运用及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海外“聊斋学”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研究者有关异类女性主体性地位的讨论、针对文人男性特质建构方式的考察以及对于同性欲望书写的解读,为“聊斋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范式与阐释空间。但是,在既定理论框架或文化预设的影响下,研究者或局限于性别权力关系的单一分析模式,或将文人预设为充满身份焦虑的主体,或对同性欲望附加以消极的意义,甚至对作品原意或主题进行任意的曲解。如何在回归《聊斋志异》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文学作品与西方理论话语相结合的可能路径、拓展古代小说考察的视角和方法,是“聊斋学”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性别
权力关系
误读
西方汉学
原文传递
“笔说”《聊斋》系列小说之通俗教育功能
4
作者
王金花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一度被“精英文化圈”的士子们奉为“研文之助”,而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借由新兴媒介——报刊之功,其受众扩展至“平民文化圈”。当时的有识之士从形式到内容等多方面对《聊斋志异》进行了改编,努力使之成为合...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一度被“精英文化圈”的士子们奉为“研文之助”,而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借由新兴媒介——报刊之功,其受众扩展至“平民文化圈”。当时的有识之士从形式到内容等多方面对《聊斋志异》进行了改编,努力使之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通俗教育蓝本,以期实现此系列小说“消愁破闷的心理疗愈功能”“破除迷信、启牖民智之功能”“隐恶扬善、有功名教之功能”和“讥刺时弊与‘达民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笔说”
通俗教育
功能
原文传递
着力传达“故事”背后的“深层内容”——《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的一个特点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洪波
王春强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闵福德译本
孤愤之书
原文传递
文化认同与翻译动机——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乔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是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译案。国内的翟理斯英译本研究偏重分析译本内在特质,关注社会、文学等外部因素与译本的制约关系,而忽略翟理斯作为翻译主体的个人意识与他的翻译行为之间的关联。...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是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译案。国内的翟理斯英译本研究偏重分析译本内在特质,关注社会、文学等外部因素与译本的制约关系,而忽略翟理斯作为翻译主体的个人意识与他的翻译行为之间的关联。通过细读翟理斯《聊斋志异》初译本和译者序,考证翟译本与同时代其他译本的异同,结合翟理斯其他译、著中有关中国的观点,分析和判断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的翻译动机,本文作者提出翟理斯个人意识中的中国文化认同倾向是其翻译《聊斋志异》的重要翻译动机,而译本的注释是表述认同倾向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理斯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认同倾向
动机
注释
原文传递
从跨文化视角评《聊斋志异选》中姓名文化翻译
被引量:
2
7
作者
杨国强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从姓名文化的跨文化翻译方面对英译本《聊斋志异选》进行评析,探讨书中体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译者的处理方法。指出在姓名文化的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该利用多种策略,以便让外国读者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
从姓名文化的跨文化翻译方面对英译本《聊斋志异选》进行评析,探讨书中体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译者的处理方法。指出在姓名文化的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该利用多种策略,以便让外国读者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进而加深对中国独特文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
姓名文化
翻译策略
《聊斋志异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被引量:
2
8
作者
金叶钦
韩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不管是在书斋、郊野、庙宇还是家庭,他们始终是两性叙事空间中的主体,不曾因为空间的不同或转换而有所改变,书生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主导权。他们的主体优势又通过表现于书生自身充满男性色...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不管是在书斋、郊野、庙宇还是家庭,他们始终是两性叙事空间中的主体,不曾因为空间的不同或转换而有所改变,书生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主导权。他们的主体优势又通过表现于书生自身充满男性色彩的视觉叙事和女性违背常理及其本性的行为叙事得到强化,最终进一步深化为男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叙事学
视域
书生形象
叙事空间
男权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青城县志》看《聊斋志异》载唐梦赉女婿为假考
被引量:
1
9
作者
刘洪强
张慧玲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从清朝康熙年间起,就有文献记载唐梦赉选青州神童为女婿,并且还有《聊斋志异》曾经记载此事的传闻,然而当下《聊斋志异》的所有版本中均未见有关内容。经考证,唐梦赉确实招过一位神童女婿,但《聊斋志异》却不可能载过此事。之所以出现...
从清朝康熙年间起,就有文献记载唐梦赉选青州神童为女婿,并且还有《聊斋志异》曾经记载此事的传闻,然而当下《聊斋志异》的所有版本中均未见有关内容。经考证,唐梦赉确实招过一位神童女婿,但《聊斋志异》却不可能载过此事。之所以出现《聊斋志异》曾经载过唐梦赉招女婿一事的观点,很可能是人们把《秋灯丛话》误认为是《聊斋志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唐梦赉
陆陇其
秋灯丛话
青城县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译者视野”下翻译立场的确立--陈季同法译本《聊斋志异》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菁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187,188,共11页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翻译立场"这一概念,指译者对其从事的翻译活动持有某种"概念"或"感觉",但译者实际持有的立场与其宣称的主张未必一致,因为翻译立场不仅受制于个人策略,更受到一系列决定译者感受和行为的历史文化参数即"译者视野"的支配。本文即从"译者视野"出发,分析《中国故事》"意译"立场的确立及其原因,探讨译者在这一立场下隐藏的文学理念和折射出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同
《聊斋志异》
贝尔曼
翻译立场
译者视野
原文传递
琴/色:《聊斋志异》及其图像作品中的性别空间
被引量:
2
11
作者
裴亚莉
王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3,100,共14页
对琴和空间的描写,凝聚着琴与文学中性别叙事传统的构建,即存在着男性空间中的“琴-书房”图式和女性空间中的“琴-闺阁”图式。《聊斋志异》中的琴书写拓展了对存在于两性空间中性、情、色的“文学”表达,而其图像文本《聊斋图说》和...
对琴和空间的描写,凝聚着琴与文学中性别叙事传统的构建,即存在着男性空间中的“琴-书房”图式和女性空间中的“琴-闺阁”图式。《聊斋志异》中的琴书写拓展了对存在于两性空间中性、情、色的“文学”表达,而其图像文本《聊斋图说》和《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也借助“琴”符号构建了新的“聊斋”故事的性别空间。由此,我们既可以探索图像系统背后的创作观念和意图,同时也开启了一个跨媒介视域下的解读小说《聊斋志异》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琴
图像
性别空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聊斋志异》的和谐美生理想
12
作者
太琼娥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聊斋志异》描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平衡,特别是非线性统一跟复杂性有序,呈现生态和谐的美生理想。作品所写人类跨界生存与跨类婚媾,显现了万物共生与整生的规律,在超越事象真实中,形成了本质的真实,呈现了生态真理的和谐美生。作...
《聊斋志异》描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平衡,特别是非线性统一跟复杂性有序,呈现生态和谐的美生理想。作品所写人类跨界生存与跨类婚媾,显现了万物共生与整生的规律,在超越事象真实中,形成了本质的真实,呈现了生态真理的和谐美生。作家在人与鬼、人与神、人与仙、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生态间性关系中,呈现了平等与平衡、友善与亲善、恩义与恩爱等生态伦理的和谐美生,升华出天人合一的生态哲理的和谐美生。上述生态真理、伦理、哲理,在情愫化、志趣化、哲韵化和天籁化中,形成生态诗理,发展出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一致的和谐美生本质,提升出生命在自然家园里天籁化栖息的和谐美生理想。这些和谐美生之道,为当代美丽家园建设提供了启迪,为世界生态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和谐美生
天籁化栖息
原文传递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诗化书写:与本事渊源之比较
被引量:
1
13
作者
许丽芳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3期70-80,共11页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间之可能意义。蒲松龄于《王六郎》着墨于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间之可能意义。蒲松龄于《王六郎》着墨于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强调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实展现了相当的诗性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既有本事之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以期具体化《聊斋志异》之书写意识与艺术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六郎
迪吉录
感应类钞
诗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聊斋志异》中的海南:历史记忆与象征叙事
被引量:
1
14
作者
郭皓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0-55,共6页
《聊斋志异》中有两篇作品与海南有关:《巧娘》中的海南作为蛮荒之地,是男权社会中女性边缘化社会地位的象征;《粉蝶》中的海南是仙人贬谪之所。《聊斋志异》对海南的描绘主要源自历史记忆,与现实中的海南有一定差距。蒲松龄将笔触伸向...
《聊斋志异》中有两篇作品与海南有关:《巧娘》中的海南作为蛮荒之地,是男权社会中女性边缘化社会地位的象征;《粉蝶》中的海南是仙人贬谪之所。《聊斋志异》对海南的描绘主要源自历史记忆,与现实中的海南有一定差距。蒲松龄将笔触伸向陌生的海南,不是出于搜奇猎异。海南在蒲松龄笔下,具有重要的象征叙事功能。蒲松龄自觉地运用象征叙事进行写作,从而超越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成为卓越的短篇小说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巧娘》
《粉蝶》
海南
象征叙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教育观
15
作者
葛慧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蒲松龄既是文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的《聊斋志异》蕴含的儿童教育观,涉及立德行善、因材施教、严慈相济、深思力学等诸多方面。他用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想象奇特、引人入胜的故事寓教于乐,促人警醒,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启发我们认真反...
蒲松龄既是文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的《聊斋志异》蕴含的儿童教育观,涉及立德行善、因材施教、严慈相济、深思力学等诸多方面。他用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想象奇特、引人入胜的故事寓教于乐,促人警醒,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启发我们认真反思儿童教育的弊端,不断改进儿童教育的方法,促进儿童成人成才,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儿童教育观
蒲松龄教育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聊斋志异》中的地名来源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黄毅
王艳华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0-93,99,共5页
《聊斋志异》在创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的创作素材大多来源于作者的耳闻,主要由其亲朋故旧所提供;二是在创作方法上,它继承了干宝《搜神记》的传统,以纪实的方法创作而成。《聊斋志异》的地名以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为中心,向外延展...
《聊斋志异》在创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的创作素材大多来源于作者的耳闻,主要由其亲朋故旧所提供;二是在创作方法上,它继承了干宝《搜神记》的传统,以纪实的方法创作而成。《聊斋志异》的地名以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为中心,向外延展,分布广泛。从《聊斋志异》在地名上的纪实性特点,解析《聊斋志异》中的地名尤其是故事发生地来源于它的创作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地名
创作素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商业的态度和认知
被引量:
1
17
作者
范晓青
王斌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45-51,共7页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商业的态度主要是:不耻于经商和追求财富,对大多数人发家致富后会放弃商业活动转而购买土地房产的行为并未表示不满。而且蒲松龄在作品中指明——想要在商业活动中获得成功需要“勤”。有时为了追求利益商人发家...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商业的态度主要是:不耻于经商和追求财富,对大多数人发家致富后会放弃商业活动转而购买土地房产的行为并未表示不满。而且蒲松龄在作品中指明——想要在商业活动中获得成功需要“勤”。有时为了追求利益商人发家的方式并不总是无可指摘,有些商人会使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故事中商人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和运气的加持,这是对他们良好品质的福报。蒲松龄的对商业活动的态度和认知符合他的身份和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商业活动
态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多维转换角度探究《聊斋》闵译本“斋”的构建
18
作者
龚沁怡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1期66-77,共12页
《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强调了中国文人书斋意境,并创造性地尝试在英语世界重塑“聊斋”。本文旨在利用与中国古典哲学关联甚密的生态翻译学原理来研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中“斋”的生态环境构建,以期将闵福德重构“聊斋”所采用的...
《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强调了中国文人书斋意境,并创造性地尝试在英语世界重塑“聊斋”。本文旨在利用与中国古典哲学关联甚密的生态翻译学原理来研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中“斋”的生态环境构建,以期将闵福德重构“聊斋”所采用的多维手法呈现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转换
聊斋志异
生态翻译
闵福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识
19
作者
周梦琳
《职大学报》
2020年第5期68-72,共5页
《聊斋志异》中将冥府塑造成“类人间”,极大地缩小了生死之间的差距,淡薄了人们的死亡意识。此外,死亡这一现象常作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艺术手段,死亡的目的和意义还代表着一种鲜明的价值追求,这种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都...
《聊斋志异》中将冥府塑造成“类人间”,极大地缩小了生死之间的差距,淡薄了人们的死亡意识。此外,死亡这一现象常作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艺术手段,死亡的目的和意义还代表着一种鲜明的价值追求,这种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都将超越了死亡本身的恐惧,体现出蒲松龄对死亡的鲜明态度--淡薄且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死亡意识
类人间
以悲为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蒲松龄的“美俗”思想
20
作者
王海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荀子·儒效》云:"儒者在本朝而美政,在下位而美俗。"美政和美俗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治世理想。蒲松龄作为终老乡间的知识分子和伟大作家,毕生致力于济世化俗、敦厚人伦,其《聊斋志异》和诗文俚曲等都充分反映出对...
《荀子·儒效》云:"儒者在本朝而美政,在下位而美俗。"美政和美俗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治世理想。蒲松龄作为终老乡间的知识分子和伟大作家,毕生致力于济世化俗、敦厚人伦,其《聊斋志异》和诗文俚曲等都充分反映出对于当时伦理现状的关注以及对风衰俗怨的批判,他还提出了士君子修身为核心、以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带有近代人文主义色彩的美俗思想和伦理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俗
美政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伦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美学背景下的《聊斋志异》解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睿涛
机构
香港珠海学院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8期5-8,共4页
文摘
在探索《聊斋志异》所蕴含的深层次生态美学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解读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自然景象、动植物形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绘。蒲松龄通过其作品中丰富的自然描写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度理解和热爱,而且表达了对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追求。这些故事中的神话色彩不仅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生态警示,展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蒲松龄的作品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这一过程不仅为我们带来文学审美的享受,也深化了我们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该文旨在通过对《聊斋志异》的深入解读,探讨如何通过文学表达生态美学理念,以及这一理念对当代社会实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生态美学
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警示
人文关怀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Ecological
aesthetics
Natur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Ecological
warning
Humanitarian
concern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精神分析视角下《聊斋志异》文本新解
2
作者
李慧杰
机构
河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文摘
《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小说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高峰,历来受到学界的关注。有些学者从西方的精神分析视角来剖析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创作心理动因等,而重新从精神分析视角对该小说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还反映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人的两种“本能”,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二,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集体无意识”;其三,“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种不同的人格境界。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精神分析
本能
集体无意识
人格结构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psychoanalysis
instinct
collective
unconsciousness
personality
structure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权力关系的建构与误读——西方《聊斋志异》性别研究的路径及反思
3
作者
薛英杰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4,共11页
基金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WW21-010)。
文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方《聊斋志异》研究因其对性别视角的运用及鲜明的理论特色,构成了海外“聊斋学”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研究者有关异类女性主体性地位的讨论、针对文人男性特质建构方式的考察以及对于同性欲望书写的解读,为“聊斋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范式与阐释空间。但是,在既定理论框架或文化预设的影响下,研究者或局限于性别权力关系的单一分析模式,或将文人预设为充满身份焦虑的主体,或对同性欲望附加以消极的意义,甚至对作品原意或主题进行任意的曲解。如何在回归《聊斋志异》所处历史文化语境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文学作品与西方理论话语相结合的可能路径、拓展古代小说考察的视角和方法,是“聊斋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性别
权力关系
误读
西方汉学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Gender
Power
Relations
Misreading
Sinology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C913.14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笔说”《聊斋》系列小说之通俗教育功能
4
作者
王金花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白话报刊多层标注语料库建设与研究(1815-1949)”(22&ZD30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语言大学校级项目梧桐创新平台(21PT03)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14YJ05T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一度被“精英文化圈”的士子们奉为“研文之助”,而到了清末民初的北京,借由新兴媒介——报刊之功,其受众扩展至“平民文化圈”。当时的有识之士从形式到内容等多方面对《聊斋志异》进行了改编,努力使之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通俗教育蓝本,以期实现此系列小说“消愁破闷的心理疗愈功能”“破除迷信、启牖民智之功能”“隐恶扬善、有功名教之功能”和“讥刺时弊与‘达民隐’功能”。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笔说”
通俗教育
功能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serialized
in
the
newspaper
popular
education
function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着力传达“故事”背后的“深层内容”——《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的一个特点
被引量:
4
5
作者
张洪波
王春强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文摘
本论文对被列入"企鹅经典丛书"的《聊斋志异》闵福德新译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从译本中《导言》与译者笔记的解读入手,以翟理斯译本为参照,分析指出闵译本最鲜明的特点,在于突破英语世界以往视《聊斋》为"奇异"鬼怪故事的娱乐消遣赏析视角,精准把握并着力传达了《聊斋志异》故事背后的"孤愤"情怀,这是英语世界《聊斋》传播与研究走向深入的标志。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闵福德译本
孤愤之书
Keywords
Liaozhai
Zhiyi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lonely
spleen
and
anguish
分类号
H33 [语言文字—德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化认同与翻译动机——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乔媛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基金
上海外国语大学导师学术引领计划项目“当代中国小说英译研究:文体学与叙事学视角”项目(项目号2020114216)的阶段性成果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英语世界《聊斋志异》译介中的中国形象研究”(项目号SK2019A026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是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译案。国内的翟理斯英译本研究偏重分析译本内在特质,关注社会、文学等外部因素与译本的制约关系,而忽略翟理斯作为翻译主体的个人意识与他的翻译行为之间的关联。通过细读翟理斯《聊斋志异》初译本和译者序,考证翟译本与同时代其他译本的异同,结合翟理斯其他译、著中有关中国的观点,分析和判断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的翻译动机,本文作者提出翟理斯个人意识中的中国文化认同倾向是其翻译《聊斋志异》的重要翻译动机,而译本的注释是表述认同倾向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翟理斯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认同倾向
动机
注释
Keywords
Herbert
A.Gile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identification
with
chinese
culture
motivation
note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跨文化视角评《聊斋志异选》中姓名文化翻译
被引量:
2
7
作者
杨国强
机构
山东枣庄学院外国语系
出处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文摘
从姓名文化的跨文化翻译方面对英译本《聊斋志异选》进行评析,探讨书中体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译者的处理方法。指出在姓名文化的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该利用多种策略,以便让外国读者更好地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进而加深对中国独特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
姓名文化
翻译策略
《聊斋志异选》
Keywords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name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被引量:
2
8
作者
金叶钦
韩雷
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文摘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不管是在书斋、郊野、庙宇还是家庭,他们始终是两性叙事空间中的主体,不曾因为空间的不同或转换而有所改变,书生也因此获得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主导权。他们的主体优势又通过表现于书生自身充满男性色彩的视觉叙事和女性违背常理及其本性的行为叙事得到强化,最终进一步深化为男权主义。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叙事学
视域
书生形象
叙事空间
男权主义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Narratology
Field
of
Vision
Scholar
Images
Narrative
Space
Male
Chauvinism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青城县志》看《聊斋志异》载唐梦赉女婿为假考
被引量:
1
9
作者
刘洪强
张慧玲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方志稀见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19BZW092)。
文摘
从清朝康熙年间起,就有文献记载唐梦赉选青州神童为女婿,并且还有《聊斋志异》曾经记载此事的传闻,然而当下《聊斋志异》的所有版本中均未见有关内容。经考证,唐梦赉确实招过一位神童女婿,但《聊斋志异》却不可能载过此事。之所以出现《聊斋志异》曾经载过唐梦赉招女婿一事的观点,很可能是人们把《秋灯丛话》误认为是《聊斋志异》。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唐梦赉
陆陇其
秋灯丛话
青城县志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ANG
Menglai
LU
Longqi
Autumn
Lantern
Cluster
County
Annals
of
Qingcheng
分类号
I2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译者视野”下翻译立场的确立--陈季同法译本《聊斋志异》研究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菁
机构
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系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3,187,188,共11页
文摘
清末外交家陈季同出版于1889年的《中国故事》(Contes chinois)是现知首部《聊斋志异》的法译节本。在这部译作中,陈氏一改往日倡导的"直译"主张而采取"意译"立场,对涉及中国现实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译。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翻译立场"这一概念,指译者对其从事的翻译活动持有某种"概念"或"感觉",但译者实际持有的立场与其宣称的主张未必一致,因为翻译立场不仅受制于个人策略,更受到一系列决定译者感受和行为的历史文化参数即"译者视野"的支配。本文即从"译者视野"出发,分析《中国故事》"意译"立场的确立及其原因,探讨译者在这一立场下隐藏的文学理念和折射出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
陈季同
《聊斋志异》
贝尔曼
翻译立场
译者视野
Keywords
Tcheng-Ki-Tong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Antoine
Berman
translating
position
translator’s
horiz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琴/色:《聊斋志异》及其图像作品中的性别空间
被引量:
2
11
作者
裴亚莉
王拓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3,100,共14页
文摘
对琴和空间的描写,凝聚着琴与文学中性别叙事传统的构建,即存在着男性空间中的“琴-书房”图式和女性空间中的“琴-闺阁”图式。《聊斋志异》中的琴书写拓展了对存在于两性空间中性、情、色的“文学”表达,而其图像文本《聊斋图说》和《详注聊斋志异图咏》也借助“琴”符号构建了新的“聊斋”故事的性别空间。由此,我们既可以探索图像系统背后的创作观念和意图,同时也开启了一个跨媒介视域下的解读小说《聊斋志异》的新路径。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琴
图像
性别空间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Qin
Images
Gender
Spaces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聊斋志异》的和谐美生理想
12
作者
太琼娥
机构
云南财经大学
出处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18ZDA276)阶段性成果。
文摘
《聊斋志异》描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平衡,特别是非线性统一跟复杂性有序,呈现生态和谐的美生理想。作品所写人类跨界生存与跨类婚媾,显现了万物共生与整生的规律,在超越事象真实中,形成了本质的真实,呈现了生态真理的和谐美生。作家在人与鬼、人与神、人与仙、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生态间性关系中,呈现了平等与平衡、友善与亲善、恩义与恩爱等生态伦理的和谐美生,升华出天人合一的生态哲理的和谐美生。上述生态真理、伦理、哲理,在情愫化、志趣化、哲韵化和天籁化中,形成生态诗理,发展出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一致的和谐美生本质,提升出生命在自然家园里天籁化栖息的和谐美生理想。这些和谐美生之道,为当代美丽家园建设提供了启迪,为世界生态文明的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和谐美生
天籁化栖息
Keywords
“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
Harmonious
Eco-Poetic
Dwelling
Natural
Sounds
of
Habitati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B834 [哲学宗教—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诗化书写:与本事渊源之比较
被引量:
1
13
作者
许丽芳
机构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19年第3期70-80,共11页
文摘
本文拟分析《聊斋志异·王六郎》与相关本事《迪吉录·松陵溪鬼忍淹泉下而不忍索代帝敕为神》间之叙事异同与情感取向,藉由观察彼此情节增删与书写目的之差异,探讨其间之可能意义。蒲松龄于《王六郎》着墨于许姓渔夫与王六郎之间的人鬼情谊,强调人与自然、人我之间的对待与感悟,实展现了相当的诗性与想象,使《王六郎》故事不限于既有本事之劝善格局,而另有清逸空灵与世俗温暖之融通,以期具体化《聊斋志异》之书写意识与艺术内涵。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王六郎
迪吉录
感应类钞
诗性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Sixth
Brother
Wang”
Di
Ji
Lu
Gan
Ying
Lei
Chao
poetic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聊斋志异》中的海南:历史记忆与象征叙事
被引量:
1
14
作者
郭皓政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50-55,共6页
基金
2012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课题(HNSK12-42)
文摘
《聊斋志异》中有两篇作品与海南有关:《巧娘》中的海南作为蛮荒之地,是男权社会中女性边缘化社会地位的象征;《粉蝶》中的海南是仙人贬谪之所。《聊斋志异》对海南的描绘主要源自历史记忆,与现实中的海南有一定差距。蒲松龄将笔触伸向陌生的海南,不是出于搜奇猎异。海南在蒲松龄笔下,具有重要的象征叙事功能。蒲松龄自觉地运用象征叙事进行写作,从而超越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成为卓越的短篇小说大师。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巧娘》
《粉蝶》
海南
象征叙事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Qiao
Niang
Fen
Die
Hainan
symbolic
narrativ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教育观
15
作者
葛慧
机构
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肇庆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文摘
蒲松龄既是文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的《聊斋志异》蕴含的儿童教育观,涉及立德行善、因材施教、严慈相济、深思力学等诸多方面。他用情节曲折、形象生动、想象奇特、引人入胜的故事寓教于乐,促人警醒,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启发我们认真反思儿童教育的弊端,不断改进儿童教育的方法,促进儿童成人成才,健康成长。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儿童教育观
蒲松龄教育思想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perspective
on
children's
education
Pu
Songling's
view
of
education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聊斋志异》中的地名来源研究
被引量:
1
16
作者
黄毅
王艳华
机构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出处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0-93,99,共5页
文摘
《聊斋志异》在创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它的创作素材大多来源于作者的耳闻,主要由其亲朋故旧所提供;二是在创作方法上,它继承了干宝《搜神记》的传统,以纪实的方法创作而成。《聊斋志异》的地名以蒲松龄的家乡淄川为中心,向外延展,分布广泛。从《聊斋志异》在地名上的纪实性特点,解析《聊斋志异》中的地名尤其是故事发生地来源于它的创作素材。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地名
创作素材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the
place-names
writing
material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商业的态度和认知
被引量:
1
17
作者
范晓青
王斌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1年第1期45-5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话语、儒家审美、民间文化的并存与融构——明清戏曲社会传播接受研究”(项目编号:15YJC751039)。
文摘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商业的态度主要是:不耻于经商和追求财富,对大多数人发家致富后会放弃商业活动转而购买土地房产的行为并未表示不满。而且蒲松龄在作品中指明——想要在商业活动中获得成功需要“勤”。有时为了追求利益商人发家的方式并不总是无可指摘,有些商人会使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故事中商人的成功也离不开机遇和运气的加持,这是对他们良好品质的福报。蒲松龄的对商业活动的态度和认知符合他的身份和经历。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商业活动
态度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Pu
Songling
Commercial
activities
attitude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多维转换角度探究《聊斋》闵译本“斋”的构建
18
作者
龚沁怡
机构
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蒲松龄研究》
2020年第1期66-77,共12页
文摘
《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强调了中国文人书斋意境,并创造性地尝试在英语世界重塑“聊斋”。本文旨在利用与中国古典哲学关联甚密的生态翻译学原理来研究闵福德《聊斋志异》译本中“斋”的生态环境构建,以期将闵福德重构“聊斋”所采用的多维手法呈现给读者。
关键词
多维转换
聊斋志异
生态翻译
闵福德
Keywords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Eco-translatology
分类号
I207.41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识
19
作者
周梦琳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职大学报》
2020年第5期68-72,共5页
文摘
《聊斋志异》中将冥府塑造成“类人间”,极大地缩小了生死之间的差距,淡薄了人们的死亡意识。此外,死亡这一现象常作为结构故事、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艺术手段,死亡的目的和意义还代表着一种鲜明的价值追求,这种以悲为美的审美倾向都将超越了死亡本身的恐惧,体现出蒲松龄对死亡的鲜明态度--淡薄且超越。
关键词
《聊斋志异》
死亡意识
类人间
以悲为美
Key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consciousness
of
death
human
like
world
taking
sadness
as
beauty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蒲松龄的“美俗”思想
20
作者
王海燕
机构
青岛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文摘
《荀子·儒效》云:"儒者在本朝而美政,在下位而美俗。"美政和美俗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最高治世理想。蒲松龄作为终老乡间的知识分子和伟大作家,毕生致力于济世化俗、敦厚人伦,其《聊斋志异》和诗文俚曲等都充分反映出对于当时伦理现状的关注以及对风衰俗怨的批判,他还提出了士君子修身为核心、以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为基础、带有近代人文主义色彩的美俗思想和伦理设计。
关键词
美俗
美政
蒲松龄
《聊斋志异》
伦理
Keywords
improve
social
customs
purify
politics
Pu
Songling
strange
tales
from
a
chinese
studio
ethics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态美学背景下的《聊斋志异》解读
李睿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精神分析视角下《聊斋志异》文本新解
李慧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权力关系的建构与误读——西方《聊斋志异》性别研究的路径及反思
薛英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4
“笔说”《聊斋》系列小说之通俗教育功能
王金花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着力传达“故事”背后的“深层内容”——《聊斋志异》闵福德译本的一个特点
张洪波
王春强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
4
原文传递
6
文化认同与翻译动机——翟理斯英译《聊斋志异》研究
乔媛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0
3
原文传递
7
从跨文化视角评《聊斋志异选》中姓名文化翻译
杨国强
《怀化学院学报》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叙事学视域看《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金叶钦
韩雷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从《青城县志》看《聊斋志异》载唐梦赉女婿为假考
刘洪强
张慧玲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译者视野”下翻译立场的确立--陈季同法译本《聊斋志异》研究
王菁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
原文传递
11
琴/色:《聊斋志异》及其图像作品中的性别空间
裴亚莉
王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聊斋志异》的和谐美生理想
太琼娥
《中国美学》
2023
0
原文传递
13
《聊斋志异·王六郎》之诗化书写:与本事渊源之比较
许丽芳
《蒲松龄研究》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聊斋志异》中的海南:历史记忆与象征叙事
郭皓政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儿童教育观
葛慧
《肇庆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聊斋志异》中的地名来源研究
黄毅
王艳华
《贺州学院学报》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对商业的态度和认知
范晓青
王斌
《蒲松龄研究》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从多维转换角度探究《聊斋》闵译本“斋”的构建
龚沁怡
《蒲松龄研究》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聊斋志异》中的死亡意识
周梦琳
《职大学报》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蒲松龄的“美俗”思想
王海燕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