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实贮藏期间的酶促褐变 被引量:86
1
作者 林河通 席玙芳 陈绍军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z1期696-703,共8页
首先综述了果实酶促褐变的多种生化条件 ;继而论述果实褐变与酚类物质、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 (POD)在果实中分布的关系 ,与PPO、POD的存在形式和活性的关系 ,以及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据此并提出了果实酶促褐变的可能机理 .
关键词 果实 贮藏 酶促褐变 机理
原文传递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0
2
作者 陈启鑫 房曦晨 +3 位作者 郭鸿业 何冠楠 张达 夏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4-28,共15页
储能可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引致的电网调节能力不足、频率稳定难度上升等问题。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并将储能纳入其中,对激励储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发电侧、负荷侧资源不同,储能具有能量有限... 储能可有效解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引致的电网调节能力不足、频率稳定难度上升等问题。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并将储能纳入其中,对激励储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传统的发电侧、负荷侧资源不同,储能具有能量有限、快速响应等物理特性,其参与市场交易的机制也应有其特殊性。为此,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在储能参与市场的价值分析、框架体系与交易机制方面的研究;关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业界实践,着重介绍在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841法案下,各独立系统运营商为适应储能物理特性,在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输电资产方面做出的机制探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储能参与市场的普遍性问题,并结合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对中国未来推动储能参与市场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电力市场 机制设计 出清模型 价格机制
下载PDF
1-甲基环丙烯延缓果实衰老作用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富军 杨洪强 +1 位作者 翟衡 束怀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综述了 1-甲基环丙烯 (1 MCP)延迟果实衰老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 1 MCP是一种乙烯作用抑制剂 ,可以延缓采后果实衰老 ,提高果实的贮藏品质和货架寿命 ,调节果实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酶的活性 ,并对果实风味和采后病害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果实 衰老现象 作用机制 贮藏 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1
4
作者 宋新民 王峰 +2 位作者 马德胜 高明 张云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6-218,共13页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_(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 全面梳理中国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攻关探索、矿场试验、工业化应用3个阶段发展历程,系统阐述近年来在CO_(2)驱油机理和矿场实践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相应的CCUS-EOR工程配套技术成果,指出未来发展前景。经过近60年的探索攻关,创新发展了适合中国陆相沉积油藏的CO_(2)驱油与埋存理论,提出C7—C15也是影响CO_(2)与原油混相的重要组分的新认识,在矿场试验中验证了CO_(2)快速恢复地层能量、大幅提高区块产能和采收率等机理。创建了陆相沉积油藏CCUS-EOR油藏工程设计技术,形成了以保持混相提高驱油效率、均匀驱替提高波及效率为重点的油藏工程参数设计及井网井距优化设计技术,初步形成了CO_(2)捕集、注采工艺、全系统防腐、埋存监测等全流程配套技术。为实现CO_(2)的高效利用和永久埋存,需将油水过渡带油藏统筹考虑,由单油藏升级到构造整体控制区域的规模化CO_(2)驱油与埋存,在构造高部位实施注CO_(2)稳定重力驱,利用CO_(2)开采油水过渡带油藏,超前进行微生物促使残余油、CO_(2)转甲烷等储备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埋存(CCUS-EOR) 驱油机理 埋存理论 注采工艺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板栗贮藏期坚果腐烂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晓明 唐时俊 +2 位作者 李昌珠 李 李党训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8-103,共6页
研究了板栗室温和低温贮藏下 ,坚果呼吸强度、呼吸代谢途径及其关键性酶活性、代谢产物、膜脂过氧化与腐烂的关系。结果表明 :板栗室温贮藏呼吸强度呈下降趋势 ,无呼吸跃变峰。冷藏初期 (入贮 10d) ,低温显著抑制坚果呼吸强度 ,但冷藏... 研究了板栗室温和低温贮藏下 ,坚果呼吸强度、呼吸代谢途径及其关键性酶活性、代谢产物、膜脂过氧化与腐烂的关系。结果表明 :板栗室温贮藏呼吸强度呈下降趋势 ,无呼吸跃变峰。冷藏初期 (入贮 10d) ,低温显著抑制坚果呼吸强度 ,但冷藏中后期 (入贮 10d后 ) ,其低温抑制作用逐渐解除。低温显著抑制了糖酵解 ,并维持较高水平的三羧酸循环 ,阻止丙酮酸进入发酵 ,减少乙醇等有害物质产生和累积。低温抑制了Cat、POD活性 ,保持较高的SOD活性 ,延缓膜脂过氧化 ,降低坚果腐烂率。提出了板栗贮藏期坚果腐烂首先是生理伤害 ,其次才是病菌侵染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坚果 贮藏 生理生化 腐烂机理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的能量演化规律与破坏机制 被引量:48
6
作者 杨磊 高富强 +1 位作者 王晓卿 李建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894-3902,共9页
为研究煤岩组合结构受压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与破坏机制,对煤、岩石及3组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一次加载与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煤岩组合体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耗散能密度以及弹性模量与单轴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的演化规律,得到了... 为研究煤岩组合结构受压过程中的能量演化规律与破坏机制,对煤、岩石及3组煤岩组合体进行了单轴一次加载与循环加卸载试验,分析了煤岩组合体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耗散能密度以及弹性模量与单轴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的演化规律,得到了不同试样的储能特性,基于煤岩组合体的力学响应、能量演化与变形破坏特征,建立并探讨了煤岩组合体破坏的能量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煤岩组合体峰前阶段的输入能密度、弹性能密度及耗散能密度随轴向应力的增加呈明显的非线性增长特征,峰前阶段的能量密度-应力曲线可分为压密段、弹性变形段和非稳定破裂发展阶段,整个过程储存在试样内部的弹性能较高,耗散能较少,试样达到屈服后,耗散能所占比例开始增加。煤岩组合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介于纯煤和岩石试件中间,更接近于纯煤试件,随着岩石强度的增大,组合体力学性能稍有增强,但幅度有限,煤体是控制组合体强度等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煤岩组合体破坏的能量驱动机制可概括为:煤岩组合体受压过程中,煤、岩开始不断储存弹性应变能,煤体储能速度快,内部弹性能达到其储能极限时,煤体率先发生破坏,破碎程度高,主要呈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瞬间释放的能量传递至岩石,达到岩石的储能极限时,煤体中裂纹扩展贯通至岩石内部,在弹性能的驱动下岩石发生张拉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循环加卸载 能量演化 非线性 储能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储烟霉变机理与防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7
作者 孔凡玉 林建胜 +3 位作者 张成省 蒋光伟 刘江 梁爽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9年第5期78-81,共4页
从烟叶霉变的病原学、发病规律、霉变检测和防霉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在储烟防霉学领域取得的进展,对今后储烟防霉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储烟 霉变 霉变机理 霉变防治
下载PDF
改善SBS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的措施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29
8
作者 熊萍 郝培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3-618,共6页
针对相容性和稳定性较差的SBS(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兰炼改性沥青,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化学试剂对改善其储存稳定性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微观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结果显示通过向SBS兰炼改性沥... 针对相容性和稳定性较差的SBS(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兰炼改性沥青,采用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添加不同剂量的化学试剂对改善其储存稳定性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微观形态,以及物理化学作用机理.结果显示通过向SBS兰炼改性沥青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合适的增容剂和稳定剂,可以极大地促进SBS在沥青中的溶胀,提高SBS兰炼改性沥青的相容性,并且使沥青与SBS之间,以及SBS相互间发生交联、接枝等化学反应,形成网络结构,从而改善SBS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改性沥青的使用性能,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聚合物改性沥青 增容剂 稳定剂 储存稳定性 微观形态 使用性能 机理分析
下载PDF
国内外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廷 马鑫 +3 位作者 刁玉杰 金晓琳 付杰 张成龙 《中国地质调查》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潜力评估至关重要。目前CCS技术主要包括CO_(2)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封存技术、CO_(2)驱替煤层气封存技术以及咸水层CO_(2)封...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作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_(2)排放的有效路径之一,其潜力评估至关重要。目前CCS技术主要包括CO_(2)强化石油(天然气)开采封存技术、CO_(2)驱替煤层气封存技术以及咸水层CO_(2)封存技术3类。各类封存技术利用了不同的封存机制,其潜力评估方法也略有差别。油气藏封存和咸水层封存主要利用了构造圈闭储存、束缚空间储存、溶解储存、矿化储存等封存机制,煤层气封存主要利用了吸附封存机制。国内外学者和机构针对各类封存技术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依据其计算原理可归纳为4类物质平衡封存量计算法、有效容积封存量计算法、溶解机制封存量计算法以及考虑多种捕获机制的综合封存量计算法。通过对各类经典方法及其计算原理进行综述,剖析潜力封存量计算方法的内涵原理和应用场景,分析了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CCS潜力评价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地质封存 主流技术 封存机制 潜力评价方法
下载PDF
稻米储藏期间陈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高瑀珑 鞠兴荣 +1 位作者 姚明兰 吴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0-473,共4页
稻米的陈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特性变化。稻米中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成分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在稻米储藏期间尽管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总量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但它们的结构却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 稻米的陈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物理化学特性变化。稻米中主要成分有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成分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在稻米储藏期间尽管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总量基本上不发生变化,但它们的结构却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影响到米饭的凝胶、糊化特性、风味和质地。本文综述了稻米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储藏期间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及其变化对稻米食用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陈化 物理、化学特性变化 储藏 机制
下载PDF
植物源食品防腐剂抑菌机理和效果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1
作者 张媛媛 李艳利 李书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3,共6页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因其安全性高、抗菌性强以及来源广泛等优点,已成为食品防腐保鲜研究的热点。系统地介绍了几类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种类、抑菌效果、抑茵机理及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植物源防腐剂主要包括蛋白类、肽类、多糖类、... 植物源天然食品防腐剂因其安全性高、抗菌性强以及来源广泛等优点,已成为食品防腐保鲜研究的热点。系统地介绍了几类天然植物源防腐剂种类、抑菌效果、抑茵机理及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植物源防腐剂主要包括蛋白类、肽类、多糖类、黄酮类、多酚类、萜类、精油及植物自身成分的酶解产物等。目前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作为天然防腐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防腐剂成分的鉴定、量效关系、不同防腐物质间协同增效作用效果及机理、风险分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开发及应用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贮藏 食品保鲜 植物源防腐剂 抑菌机理 抑菌效果
下载PDF
区块链技术:应用及问题 被引量:26
12
作者 翟社平 段宏宇 +2 位作者 李兆兆 高山 李婧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区块链技术使用分布式存储、P2P网络、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等关键核心技术,在不可信环境中,建立起一种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机制,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是构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基石。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靠... 区块链技术使用分布式存储、P2P网络、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等关键核心技术,在不可信环境中,建立起一种信息与价值传递交换机制,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是构建未来价值互联网的基石。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靠和公开透明的特点,这使其在点对点交易、文件存储、健康医疗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区块链技术依旧存在交易吞吐量低、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隐私易泄露以及加密算法安全局限等问题,在其发展和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区块链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望改变互联网治理模式,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信用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去中心化 分布式存储 共识机制 价值互联网
下载PDF
香菇采后贮藏期间褐变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韩春然 闫宝军 唐均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41-1444,共4页
褐变是影响香菇的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深入了解香菇在贮藏期间褐变发生的规律和成分的变化,本实验以新鲜香菇为原材料,研究了贮藏期间,香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酚、还原糖含量,褐变度(BD值)及Vc含量的变化,分... 褐变是影响香菇的食用品质的主要原因,为深入了解香菇在贮藏期间褐变发生的规律和成分的变化,本实验以新鲜香菇为原材料,研究了贮藏期间,香菇的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酚、还原糖含量,褐变度(BD值)及Vc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上述指标对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总酚和PPO活性与褐变度显著相关;还原糖和Vc的含量与香菇的非酶促褐变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贮藏 褐变机理 总酚 Vc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of the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in hard carbon anodes 被引量:24
14
作者 Xiaoyang Chen Changyu Liu +4 位作者 Yongjin Fang Xinping Ai Faping Zhong Hanxi Yang Yuliang Cao 《Carbon Energy》 SCIE CAS 2022年第6期1133-1150,共18页
Hard carb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its low cost,high reversible capacity,and low working potential.However,the uncertain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hin... Hard carb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its low cost,high reversible capacity,and low working potential.However,the uncertain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hinders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high-performance hard carbon anode materials for practical SIBs.During the past decades,tremendous efforts have been put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hard carbon materials.In this review,we discuss the recent progress of the study on the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of hard carbon anodes,and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sodium storage performance have been summarized.It is anticipated that hard carbon anodes with high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ill be inspired and fabricated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OD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hard carbon sodium-ion batteries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下载PDF
超临界状态CO2封存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兰天庆 马媛媛 +3 位作者 贡同 董文楠 郝广维 冯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1455,1473,共6页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 CO2的物化性质及其与地层水和矿物的作用,并详述了其基本工艺流程、封存机理、封存类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指出其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面临... 详细介绍了超临界 CO2的物化性质及其与地层水和矿物的作用,并详述了其基本工艺流程、封存机理、封存类型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指出其在诸多方面的优势,同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封存技术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指出研发多技术联合的新型封存技术为下阶段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封存技术 封存机理 影响因素 联合
下载PDF
甘薯贮藏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及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柳洪鹃 史春余 +2 位作者 张海峰 姚海兰 张超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2,共4页
食用甘薯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等常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蛋白、黄酮苷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主要用于鲜食和保健食品加工。鲜食和食品加工均面临贮藏问题,而贮藏期间块根营养品质会发生变化... 食用甘薯除了含有碳水化合物等常规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糖蛋白、黄酮苷等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主要用于鲜食和保健食品加工。鲜食和食品加工均面临贮藏问题,而贮藏期间块根营养品质会发生变化。本文综述了甘薯块根贮藏过程中主要营养品质指标淀粉、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蛋白质、黄酮苷等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品质变化的生理原因进行了分析,既对甘薯块根贮藏品质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又为进一步研究甘薯贮藏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贮藏 营养品质 生理机制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被引量:22
17
作者 赵晨欢 张文强 +2 位作者 于波 王建晨 陈靖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65-1288,共24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是一种先进的电化学能量转化装置,可利用清洁一次能源产生的电能和热能,以H_2O和/或CO_2为原料,高效电解制备氢气或碳氢燃料,有望实现大规模能量高效转化和存储。该技术具有高效、简单、灵活、环境友好等特点,是...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是一种先进的电化学能量转化装置,可利用清洁一次能源产生的电能和热能,以H_2O和/或CO_2为原料,高效电解制备氢气或碳氢燃料,有望实现大规模能量高效转化和存储。该技术具有高效、简单、灵活、环境友好等特点,是目前国际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固体氧化电解池技术原理、关键材料、电堆技术、衰减控制和经济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储能 能量转化 衰减机理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孔隙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喜顺 郭建华 +2 位作者 瞿建华 张源志 李炉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演化、孔缝组合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区内6种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和6种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认为火山岩原生孔隙因连通性差而不能形成有效储集层,而经... 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山岩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演化、孔缝组合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区内6种火山岩的岩性特征和6种类型储集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认为火山岩原生孔隙因连通性差而不能形成有效储集层,而经过后期改造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和构造运动,将大大改善火山岩的储集性能而成为有效储集层。分析了主要的火山岩储集层孔隙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如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等。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的演化过程分为5个阶段:火山岩的形成阶段、风化剥蚀淋滤阶段、埋藏和构造作用阶段、溶蚀改造作用阶段和油气聚集成藏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火成岩 储集空间 形成机理 演化阶段
下载PDF
Encapsulating segment-like antimony nanorod in hollow carbon tube as long-lifespan,high-rate anodes for rechargeable K-ion batteries 被引量:20
19
作者 Wen Luo Feng Li +4 位作者 Weiran Zhang Kang Han Jean-Jacques Gaumet Hans-Eckhardt Schaefer Liqiang Mai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025-1031,共7页
K-ion battery (KIB) is a new-type energy storage device that possesses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low-cost and abundant resource of potassium.To develop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accommodating the large size and h... K-ion battery (KIB) is a new-type energy storage device that possesses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low-cost and abundant resource of potassium.To develop advanced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accommodating the large size and high activity of potassium ion is of great interests.Herein,a segment-like antimony (Sb) nanorod encapsulated in hollow carbon tube electrode material (Sb@HCT) was prepared.Beneficial from the virtue of abundant nitrogen doping in carbon tube,one-dimensional and hollow structure advantages,Sb@HCT exhibits excellent potassium storage properties:in the case of potass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 (KFSI) electrolyte,Sb@HCT displays a reversible capacity of up to 453.4 mAh·g^-1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0.5 A·g^-1 and good rate performance (a capacity of 211.5 mAh·g^-1 could be achieved at an ultrahigh rate of 5 A·g^-1).Additionally,Sb@HCT demonstrates excellent long-cycle stability at a current density of 2 A·g^-1 over 120 cycles.Meanwhile,electrolyte optimiza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greatly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Through ex-situ characterizations,we disclosed the potassiation of Sb anode is quite reversible and undergoes multistep processes,combining solid solution reaction and two-phase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on battery ANTIMONY anode hollow carbon TUBE encapsulation electrolyte optimizati on potassium storage mechanism
原文传递
Interfacial adsorption-insertion mechanism induced by phase boundary toward better aqueous Zn-ion battery 被引量:20
20
作者 Lutong Shan Yiren Wang +5 位作者 Shuquan Liang Boya Tang Yongqiang Yang Ziqing Wang Bingan Lu Jiang Zhou 《InfoMat》 SCIE CAS 2021年第9期1028-1036,共9页
Biphasic and multiphasic compounds have been well clarified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s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Yet the role of phase boundaries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is rem... Biphasic and multiphasic compounds have been well clarified to achieve extraordinary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as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Yet the role of phase boundaries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is remained to be illustrated.Herein,we reported the biphasic vanadate,that is,Na_(1.2)V_(3)O_(8)/K_(2)V_(6)O_(16)·1.5H_(2)O(designated as Na0.5K0.5VO),and detected the novel interfacial adsorption-insertion mechanism induced by phase boundaries.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indicated that large amount of Zn^(2+)and H^(+)ions would be absorbed by the phase boundaries and most of them would insert into the host structure,which not only promote the specific capacity,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diffusion energy barrier toward faster reaction kinetics.Driven by this advanced interfacial adsorption-insertion mechanism,the aqueous Zn/Na_(0.5)K_(0.5)VO is able to perform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s well as long-term cycling performance.A stable capacity of 267 mA h g^(-1)after 800 cycles at 5 A g^(-1)can be achieved.The discovery of this mechanism is beneficial to understand the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biphasic and multiphasic compounds as well as pave pathway for the strategic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inc-ion battery CATHODE energy storage mechanism phase boundary vanadiumbased materia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