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_b期肺鳞癌Ⅰ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41
1
作者 于金明 于甬华 +3 位作者 郭守芳 李建彬 尹勇 李文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观察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 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与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136例Ⅲb 期肺鳞癌患者进入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 ,常规放射治疗 40Gy后给予残存肿瘤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5~ 8Gy/次 ,隔日 1次 ,肿瘤灶总剂量 2 4~ 3... 目的 观察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 期肺鳞癌的近期疗效与急性放射反应。方法 136例Ⅲb 期肺鳞癌患者进入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组 ,常规放射治疗 40Gy后给予残存肿瘤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5~ 8Gy/次 ,隔日 1次 ,肿瘤灶总剂量 2 4~ 38Gy。结果  136例中有 5例未完成治疗计划 ,按计划完成的 131例中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RTOG标准 )占 45 .5 % ,其中Ⅲ级占 4.4% ;急性放射性肺炎占 2 2 .0 % ,其中Ⅲ级占 5 .2 %。原发灶完全缓解 (CR)占 2 0 .6 % ,部分缓解 (PR)占 6 5 .7% ,无变化和进展 (NR +PD)占 13.7% ,总有效率为 86 .3% ;纵隔转移淋巴结完全缓解 (CR)占 39.7% ,部分缓解 (PR) 5 2 .7% ,无变化和进展 (NR +PD)为 7.6 % ,总有效率为 92 .4%。结论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Ⅲb 期肺鳞癌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 ,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复发行立体定向照射后鼻咽部出血 被引量:24
2
作者 崔书祥 王迎选 北京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评价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 ,正确施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S)。方法  18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DT6 5~ 74Gy后 ,5例 (T4 期 )因肿瘤未控行FSRS加量照射2 4~ 40Gy ,6~ 8次完成 ;13例 (T2 ~T3期 )因肿瘤复发... 目的 评价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 ,正确施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S)。方法  18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DT6 5~ 74Gy后 ,5例 (T4 期 )因肿瘤未控行FSRS加量照射2 4~ 40Gy ,6~ 8次完成 ;13例 (T2 ~T3期 )因肿瘤复发行第二程放射治疗 :A组 8例 ,常规放射治疗DT30~ 40Gy +FSRS 2 4~ 30Gy ,6~ 9次完成 ,B组 5例 ,单纯FSRS 40~ 42Gy ,6~ 8次完成。结果 T4 期肿瘤侵及颅底者出血发生率为 3/ 5 ;T2 ~T3期肿瘤复发第二程放射治疗 ,A组出血发生率为 1/ 8,B组为 1/ 5。结论 T4 期颅底明显破坏者FSRS加量治疗后出血发生率高 ;复发病例宜选择常规放射治疗+FSRS的综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出血
原文传递
安罗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玉霞 程程 庄洪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SRS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SRS的4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治疗组(n=21)和单独SRS组(n=25)。联合治疗组(33处病灶)接受安罗替尼联合脑部SRS,单独SRS组(35处病灶)仅接受脑部SRS。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颅内高压缓解率、颅内病灶治疗有效率、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率及颅内无进展生存情况。记录联合治疗组安罗替尼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的颅内高压缓解率为71.4%(15/21),高于单独SRS组的12.0%(3/25)(P<0.001)。两组患者颅内病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9%(17/21)和60.0%(1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联合治疗组的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率为3.0%(1/33),低于单独SRS组的20.0%(7/35,P=0.030)。联合治疗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3.9±2.4)个月,长于单独SRS组的(11.4±1.8)个月(P<0.001)。联合治疗组安罗替尼用药时间为6(6,18)周。有1例患者发生Ⅰ级高血压,1例患者发生Ⅰ级手足皮肤反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21)。结论安罗替尼联合SRS能够有效缓解脑水肿,降低放射性脑坏死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血管生成药物 立体定向放疗 脑转移 放射性脑坏死
原文传递
脑转移瘤治疗观念的改变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忠平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4年第3期155-158,共4页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使脑转移瘤的治疗在观念上发生了改变。全脑放疗虽然不失为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有趋向仅应用于广泛脑转移的患者,或其他治...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和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技术的应用,使脑转移瘤的治疗在观念上发生了改变。全脑放疗虽然不失为脑转移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有趋向仅应用于广泛脑转移的患者,或其他治疗失败/复发后的最后治疗手段。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优势突显,在部分病人,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手段,而外科手术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疗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本文对脑转移瘤治疗近年来的一些改变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改变 治疗观念 治疗手段 常见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全脑放疗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有效治疗 治疗失败
下载PDF
48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结果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柳 赵继宗 王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2-1216,共5页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48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分为显微手术治疗组、伽玛刀治疗组、血管内治疗组、保守治疗组,通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分析各治疗方法的疗效、风险及预后。结果:显微手术治... 目的:对脑动静脉畸形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48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分为显微手术治疗组、伽玛刀治疗组、血管内治疗组、保守治疗组,通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年),分析各治疗方法的疗效、风险及预后。结果:显微手术治疗组的全切除率为93.5%,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4%,远期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5%,再出血率为1.84%,总病死率为1.23%。伽玛刀治疗组无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率为3.6%,再出血率为12.5%,无死亡。血管内治疗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9%,远期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0%,再出血率为21%,总病死率为7.0%。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为3.33%,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动静脉畸形最可靠的方法,伽玛刀和血管内治疗是多手段联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显微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伽玛刀照射猴三叉神经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金伟 李宝馨 +6 位作者 蒋传路 郑永日 胡韶山 葛云龙 付红 韩桂萍 杨宝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1-854,共4页
目的 观察伽玛刀照射猴三叉神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和照射神经长度-剂量的效应关系.方法 选择5只恒河猴,1只为对照,4只行伽玛刀照射,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一侧为单靶点照射,... 目的 观察伽玛刀照射猴三叉神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探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和照射神经长度-剂量的效应关系.方法 选择5只恒河猴,1只为对照,4只行伽玛刀照射,选择靶点为三叉神经根,一侧为单靶点照射,对侧为双靶点照射,给予剂量分别为60 Gy、70 Gy、80 Gy、100 Gy.照射后6个月取病理,行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在相同剂量照射下,单靶点照射与双靶点照射的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变化基本一致.60 Gy、70 Gy见少许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变性、断裂或消失.80 Gy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加重.100 Gy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更重,可见部分神经坏死.结论 60 Gy、70 Gy对三叉神经的组织结构变化影响小,80 Gy可引起三叉神经部分轴突的变性、消失及脱髓鞘,更高的剂量(100 Gy)可导致部分神经坏死.单靶点照射与双靶点照射神经组织结构损伤程度相近,两者的照射神经长度-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恒河猴 三叉神经痛 病理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原文传递
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及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开军 刘承勇 +2 位作者 任文德 许志新 杨雄浩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5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安装调试和使用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过程中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1)St、TMR、OAR的测量,(2)直线加速器机械稳定性及等中心点的校准,(3)人体不均头... 本文介绍了我院在安装调试和使用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过程中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质量控制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1)St、TMR、OAR的测量,(2)直线加速器机械稳定性及等中心点的校准,(3)人体不均头模检验治疗计划与实际治疗中剂量分布的差异,(4)对每一例治疗计划中数据验证及核查。经过双方论证,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值和机械性能均达到X刀治疗的质量控制要求。X刀已成为可部分替代神经外科手术的新方法,必须增强X刀治疗的质量保证与控制的意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刀 神经外科手术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35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白皓 韩宝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分析针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症治疗组28例、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组(单纯放化疗组)49例和综合治疗组275例。综合治疗组又分为放疗联合化... 目的分析针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症治疗组28例、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组(单纯放化疗组)49例和综合治疗组275例。综合治疗组又分为放疗联合化疗组(n=19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n=72)(联合化疗16例,联合放化疗56例)和手术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n=11);其中111例化疗≤3周期,164例化疗≥4周期。描绘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对症治疗组、单纯放化疗组、放疗联合化疗组、γ刀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和手术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3.2、9.0、11.6、17.1个月。生存率分析显示,放疗联合化疗组优于单纯放化疗组(P=0.0000);γ刀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放化疗组(P=0.0000);手术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优于单纯放化疗组和放疗联合化疗组(P=0.0001,P=0.0229),但与γ刀联合化疗或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43);γ刀联合放化疗与γ刀联合化疗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4);综合治疗组中,化疗≥4周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3周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结论放疗联合化疗或γ刀联合放化疗是肺癌脑转移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法,后者的生存获益有好于前者的趋势;γ刀联合放疗与否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化疗以不少于4个周期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预后 放疗 化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及疗效评价(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承勇 杨开军 +2 位作者 漆松涛 任文德 许志新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7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治疗了垂体腺瘤病人35例,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12.32Gy,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大照射剂量小于8~10Gy,治疗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CT和激... 目的探讨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BrainScanX刀治疗系统治疗了垂体腺瘤病人35例,肿瘤周边剂量平均为12.32Gy,视神经和视交叉的最大照射剂量小于8~10Gy,治疗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CT和激素检查,所有病例随访时间均1年以上。结果肢端肥大症表现减轻占75%(9/12);泌乳停止者占68.75%(11/16),头痛减轻占87.5%(14/16)。肿瘤消失和缩小的病人占74.29%,过度分泌的激素有明显下降,部分病人已接近正常,无发生放射性视神经损害;病理发现垂体腺瘤细胞对高剂量射线照射较为敏感。结论X刀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可靠和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放射外科 直线加速器 X-刀 治疗
原文传递
163例脑转移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玉生 张兴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方法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患者163例,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60.7%),其次为乳腺癌和胃肠道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颅内单发灶与多发灶之比为1:2.9。针对颅内转移... 目的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方法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脑转移瘤患者163例,原发肿瘤以肺癌最多(60.7%),其次为乳腺癌和胃肠道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颅内单发灶与多发灶之比为1:2.9。针对颅内转移灶的治疗方法有四种: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病例数分别为74例,19例,16例和54例。结果治疗后平均生存时间和一年生存率,手术加全脑照射和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明显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手术加全脑照射优于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加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全脑照射疗效相当,但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后的颅内复发率明显高于全脑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全脑照射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下载PDF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伽玛刀治疗(附85例报告) 被引量:10
11
作者 倪天瑞 杨卫忠 +2 位作者 石松生 陈建乐 严肃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评价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γ-刀)治疗的效果。方法105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γ-刀治疗,病灶直径大小0.4 ̄1.8cm(平均1.2cm)。采用多个等中心照射,周边剂量12 ̄15Gy,平均13Gy,40% ̄6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中心剂量20 ̄30Gy,平... 目的评价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伽玛刀(γ-刀)治疗的效果。方法105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γ-刀治疗,病灶直径大小0.4 ̄1.8cm(平均1.2cm)。采用多个等中心照射,周边剂量12 ̄15Gy,平均13Gy,40% ̄6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中心剂量20 ̄30Gy,平均24Gy。85例获得随访。结果随访期6 ̄72个月(平均36个月)。5.8%(5/85)再出血;31%(26/85)病灶缩小,69%(59/85)无变化;20%(17/85)病灶周围脑水肿,经治疗后脑水肿明显减轻好转。50%(15/30)癫痫发作频率和程度减轻。41%(35/85)临床症状改善,40%(34/85)症状无明显改善,19%(16/85)症状加重,17.6%(15/85)经治疗后恢复,1例遗留明显肢体活动障碍。结论当海绵状血管瘤位于主要功能区或深部组织,手术风险极大时,可选择γ-刀治疗;控制周边剂量<15Gy,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8
12
作者 单永治 凌锋 KITZ K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 用伽玛刀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16例,其中单纯伽玛刀治疗7例,经动脉途径栓塞或手术治疗后再 行伽玛刀治疗9例。根据Congard分型,硬脑膜动静脉瘘Ⅰ型4例,Ⅱa型5例,Ⅱa+b型3例, Ⅲ型3例,Ⅳ型1例。靶点边缘剂量16~20Gy,平均18Gy,靶点边缘被50%~70%等剂量曲线 所包含。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108个月。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2例部 分改善。12例MRI或造影证实瘘口完全或近全闭塞,4例部分闭塞。无放射治疗导致的并发症。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一种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侵袭型硬脑膜动静脉瘘 且伴有广泛皮质静脉引流的患者,血管内治疗或手术治疗结合放射外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伽玛刀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患者 靶点 并发症 闭塞 根据 单纯 目的
下载PDF
旋转式伽玛刀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附289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新 刘宗惠 +5 位作者 周东学 陈琳 亓树彬 杜吉祥 胡勇 尹卫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首先对旋转式γ-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本中心7年来用旋转式γ-刀治疗的颅内病变2895例,男1491例,女1404例,年龄2~86岁(平均44.1岁)。良性颅内肿瘤1322例... 目的探讨旋转式γ-刀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首先对旋转式γ-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本中心7年来用旋转式γ-刀治疗的颅内病变2895例,男1491例,女1404例,年龄2~86岁(平均44.1岁)。良性颅内肿瘤1322例,其中垂体腺瘤540例,脑膜瘤312例,颅咽管瘤185例,前庭神经鞘瘤113例;恶性肿瘤864例,其中脑胶质瘤351例,脑转移癌460例;脑动静脉畸形319例,脑功能性疾病250例。本文详细分析了各种肿瘤或病灶用γ-刀的治疗方式,使用剂量及定位方法等,对各种肿瘤治疗结果作了初步评估,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处理进行了探讨。结果经过选择的良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脑膜瘤、前庭神经鞘瘤、脑动静脉畸形、颅咽管瘤等可达到治愈或好转的效果;对部分脑转移癌、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患者延长了生命,并提高了生存质量。γ-刀治疗后严重脑水肿发生率为0.73%。结论作者认为γ-刀是当代高科技的发展,用于治疗脑部疾病的一种高精度、高性能、高疗效的精尖手术仪器,可使许多危及人脑健康的疾病获得治疗。但若应用不当又可造成严重或致死性并发症。因此一定要严格按规程操作,仔细与严谨设计毁损靶点与准确剂量布局,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最有效措施,这样就能获取最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并发症 Γ-刀 旋转式伽玛刀 脑转移癌 前庭神经鞘瘤 严重 严格 布局 结论
原文传递
Clinical outcomes following salvage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recurrent glioblastoma 被引量:5
14
作者 Erik W Larson Halloran E Peterson +8 位作者 Wayne T Lamoreaux Alexander R MacKay Robert K Fairbanks Jason A Call Jonathan D Carlson Benjamin C Ling John J Demakas Barton S Cooke Christopher M Le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primary brain tumor with a survival prognosis of 14-16 mo for the highest functioning patients. Despite aggressive, multimodal upfront therapies, the majority ...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primary brain tumor with a survival prognosis of 14-16 mo for the highest functioning patients. Despite aggressive, multimodal upfront therapies, the majority of GBMs will recur in approximately six months. Salvage therapy options for recurrent GBM(r GBM) are an area of intense research. This study compares recent survival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following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GKRS) salvage therapy. Following a Pub Med search for studies usingGKRS as salvage therapy for malignant gliomas, nine articles from 2005 to July 2013 were identified which evaluated rG BM treatment. In this review, we compare overall survival following diagnosis, overall survival following salvage treatmen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to recurrence, local tumor control, and adverse radiation effects. This report discusses results for rG BM patient populations alone, not for mixed populations with other tumor histology grades. All nine studies reported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rates(from diagnosis, range:16.7-33.2 mo; from salvage, range:9-17.9 mo). Three studies identified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range:4.6-14.9 mo). Two showed median time to recurrence of GBM. Two discussed local tumor control. Six studies reported adverse radiation effects(range:0%-46% of patients). The greatest survival advantages were seen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GKRS salvage along with other treatments, like resection or bevacizumab, suggesting that appropriately tailored multimodal therapy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each rG BM patient. However, there needs to b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to test GKRS for rG BM b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selection bias can be dismi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Malignant GLIOMA GLIOBLASTOMA SALVAGE therapy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Multimodal treatment
下载PDF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由语迪 王宏伟 +3 位作者 张国荣 何占彪 尹俊 王雅迪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6年11月经伽玛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直径为3~7cm)患者80例,其中行单次伽玛刀治疗46例(... 目的探讨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6年11月经伽玛刀治疗的肺癌脑转移瘤(直径为3~7cm)患者80例,其中行单次伽玛刀治疗46例(单次治疗组),行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34例(剂量分割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2组患者肿瘤控制情况、瘤周水肿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和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与单次治疗组比较,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肿瘤无进展者比例增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瘤周水肿分级增加者比例降低,KPS评分升高者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直径是影响患者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P〈0.05)。单次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6个月,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与单次治疗组比较,剂量分割治疗组患者半年、1年生存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年生存率、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次伽玛刀治疗相比.伽玛刀剂量分割在治疗直径为3~7cm的肺癌脑转移瘤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伽玛刀剂量分割治疗 脑转移瘤 肺癌
原文传递
SRT与SRS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勇 刘风华 +4 位作者 梁康宁 邵显军 张丽 梁晓华 潘绵顺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208例,其中SRT患者86例,SRS患者12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两组局部肿瘤控制时间、中位生... 目的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的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疗效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208例,其中SRT患者86例,SRS患者12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比较两组局部肿瘤控制时间、中位生存期及放射性脑损伤情况。结果SRT、SRS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0.9%、71.3%,12个月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9%、86%(P=0.383)。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4.3个月,其中SRT为15.6个月,SRS为13.7个月(P=0.349)。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为靶区总体积较大(P<0.001)、GPA评分较低(P=0.012)及无敏感基因突变(P<0.001)。SRT、SRS晚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分别为5.8%、14.8%(P=0.043)。结论SRT与SRS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疗效相似,SRT可能比SRS有更低的晚期放射性脑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肺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于兰 张小涛 +2 位作者 张真 韩淑红 马学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18-721,共4页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72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36例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组(SRS联合组)和36例单纯全脑放疗组(WBRT组)。两组均在...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的近期疗效、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法:72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36例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组(SRS联合组)和36例单纯全脑放疗组(WBRT组)。两组均在放疗的第1、8、15天静脉给予福莫司汀(2mg/kg)。结果:SRS联合组和WBRT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1.7%和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0,P〈0.05),两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9.0个月和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59,P〈0.05)。SRS联合组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较WBRT组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但大部分患者能耐受。结论: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可提高脑转移瘤的缓解率及颅内无进展生存时间。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脑放疗和福莫司汀治疗脑转移瘤疗效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脑转移瘤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全脑放疗 福莫司汀
下载PDF
Leksell伽玛刀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阿力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8年第2期20-25,共6页
Leksell伽玛刀(γ刀)是一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装置。它通过201束校准射线的聚焦照射,在不开颅的情况下,破坏颅内病变,达到治疗目的。γ刀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某些颅内动静脉畸形、肿瘤和功能性疾患。 1967年第一台γ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 Leksell伽玛刀(γ刀)是一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装置。它通过201束校准射线的聚焦照射,在不开颅的情况下,破坏颅内病变,达到治疗目的。γ刀治疗的适应证包括某些颅内动静脉畸形、肿瘤和功能性疾患。 1967年第一台γ刀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问世,至今已有3O多年的临床应用经验。至1997年底,世界范围内有近70000病人分别在82个中心接受了γ刀治疗。特别是80年代后期,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近4年来,中国引进了13台Leksellγ刀,并应用于临床。 本文回顾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历史,简述了Leksellγ刀的组成、构造及治疗原理,并分析了γ刀治疗的适应证。强调在做γ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计划时,必须掌握一定的神经解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影像学及放射生物学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 历史 构造 治疗原理
下载PDF
新一代全身肿瘤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射波刀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兵 鹿红 朱锡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要用螺钉将金属定位框架固定在患者颅骨,利用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病变,以达到不开颅的手术效果。美国Accuray公司研制的射波刀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具有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 传统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要用螺钉将金属定位框架固定在患者颅骨,利用三维集束单次大剂量照射颅内病变,以达到不开颅的手术效果。美国Accuray公司研制的射波刀系统,作为新一代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设备,具有实时影像引导及同步动态追踪的优势,无需有创的定位框架,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的应用,从头颈部肿瘤延伸至脊椎以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肿瘤。文中对射波刀系统的配置、技术特点、治疗流程以及射波刀在颅内外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作一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射波刀 无框架 全身肿瘤
下载PDF
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柴开君 李晋虎 刘晓东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三叉神经痛(TN)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缺乏特效治疗的办法,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避免复发为主。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射频热凝术、经皮微球囊压迫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本文围绕TN临床治疗措施及治疗... 三叉神经痛(TN)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缺乏特效治疗的办法,主要以缓解临床症状、避免复发为主。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经皮射频热凝术、经皮微球囊压迫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等。本文围绕TN临床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经皮射频热凝术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